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是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物流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央更加重视物流业,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物流业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物流业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2007年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007年是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物流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央更加重视物流业,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物流业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物流业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货运总量达到226亿吨,增长11.8%,高于GDP的增长水平,这在前几年是很少见的。物流业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明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二是物流业快速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07年,国内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增加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7%提高到6.8%。三是物流业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200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为4.5万亿元,增长17.3%,占GDP的比率为18.4%,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近几年,一批物流企业抓住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展壮大起来。过去,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很少见。目前,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就有几十家。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外物流企业深入展开,也推动物流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第三,现代物流方式向采购环节延伸,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随着现代物流方式迅速向采购环节延伸,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呈加快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跨国公司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将中国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二是连锁零售业是推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力量。近几年,国内连锁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和兼并壮大,使得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越来越强劲。为了取得连锁经营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国内零售商目前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尽管与外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三是一些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以自己为主导构造供应链体系的势头日趋明显,并且取得了龙头地位。也有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打造以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延伸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四是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
第四,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2007年,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第五,专业化分工加快,增值型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一年里,物流企业专业化经营,增值型服务有新的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循环取货、分销物流等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中得到应用。一批新兴企业已经成为客户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分销的供应链整合者,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
第六,物流业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我国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
第七,区域物流加强合作,物流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启动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津冀地区物流企业签订了《物流合作协议》。四川、湖北、浙江、重庆、云南、新疆和广州7地物流行业协会发表《推进物流合作四川宣言》。安徽、江苏和江西20个沿江城市签署协议,区域内车辆在通关、收费、停靠作业等方面享受“普惠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合作深入推进,现代物流加快向物流集聚区集中。
第八,物流国际化竞争趋势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抢滩”我国市场。为此,要充分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物流市场,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和技术,但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因素。面对国际化竞争,国内企业必须积极应对。
第九,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要素出现了全面紧缺的态势。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物流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的毛利。
二、2008年物流业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重点
初步预测,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可达16%左右,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保持2007年的水平。
今年,我国物流业面临以下一些趋势:一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面临有利的发展趋势;二是我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面对分化重组加剧的趋势;三是制造和商贸企业一方面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一方面强化自身物流功能的趋势;四是生产资料物流、农村物流和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及危险化学品物流将受到重视,加快发展的趋势;五是各地贯彻“十一五”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加紧建设的趋势;六是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合作加强,物流运作集聚区快速发展的趋势;七是企业获取资源、资金的难度加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八是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越来越薄,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因此,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也将于2008年出台。要把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物流发展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和推动行业改革与发展。
第二,引导社会化物流需求,为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要鼓励企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商贸业、农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联动发展。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精做细,发展各类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联合协作。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
第三,选择适合国情的物流运行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按照国家规划和市场需要,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要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要深入研究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流通方式,提升流通业态。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要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强先进适用的物流新技术研发和运用。针对企业物流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
第四,落实有关政策,营造行业良性发展的环境。首先,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实,特别是企业关心的税收、交通、融资等热点、难点问题,争取在2008年有更大进展。其次,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建立符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产业政策体系,为现代物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五,进一步完善行业基础性工作,夯实行业发展的基础。要继续贯彻落实物流标准规划,按进度完成物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升物流统计工作的质量,扩大物流统计工作的覆盖面;加强物流学科体系建设,搞好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师资培养,推动物流学历教育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物流职业资格岗位培训认证工作,为企业培训合格的人才;做好物流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抓好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第六,研究国际物流新动向,迎接国际化竞争的挑战。要研究出台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促使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展对外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调查,从保护产业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相关的规则。密切注视国外物流管理和技术的发展,深入进行中外物流发展比较研究,促进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一、2007年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007年是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物流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央更加重视物流业,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物流业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物流业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货运总量达到226亿吨,增长11.8%,高于GDP的增长水平,这在前几年是很少见的。物流业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明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二是物流业快速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07年,国内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增加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7%提高到6.8%。三是物流业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200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为4.5万亿元,增长17.3%,占GDP的比率为18.4%,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近几年,一批物流企业抓住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展壮大起来。过去,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很少见。目前,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就有几十家。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外物流企业深入展开,也推动物流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第三,现代物流方式向采购环节延伸,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随着现代物流方式迅速向采购环节延伸,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呈加快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跨国公司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将中国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二是连锁零售业是推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力量。近几年,国内连锁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和兼并壮大,使得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越来越强劲。为了取得连锁经营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国内零售商目前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尽管与外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三是一些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以自己为主导构造供应链体系的势头日趋明显,并且取得了龙头地位。也有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打造以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延伸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四是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
第四,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2007年,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第五,专业化分工加快,增值型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一年里,物流企业专业化经营,增值型服务有新的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循环取货、分销物流等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中得到应用。一批新兴企业已经成为客户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分销的供应链整合者,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
第六,物流业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我国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
第七,区域物流加强合作,物流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启动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津冀地区物流企业签订了《物流合作协议》。四川、湖北、浙江、重庆、云南、新疆和广州7地物流行业协会发表《推进物流合作四川宣言》。安徽、江苏和江西20个沿江城市签署协议,区域内车辆在通关、收费、停靠作业等方面享受“普惠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合作深入推进,现代物流加快向物流集聚区集中。
第八,物流国际化竞争趋势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抢滩”我国市场。为此,要充分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物流市场,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和技术,但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因素。面对国际化竞争,国内企业必须积极应对。
第九,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要素出现了全面紧缺的态势。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物流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的毛利。
二、2008年物流业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重点
初步预测,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可达16%左右,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保持2007年的水平。
今年,我国物流业面临以下一些趋势:一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面临有利的发展趋势;二是我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面对分化重组加剧的趋势;三是制造和商贸企业一方面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一方面强化自身物流功能的趋势;四是生产资料物流、农村物流和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及危险化学品物流将受到重视,加快发展的趋势;五是各地贯彻“十一五”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加紧建设的趋势;六是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合作加强,物流运作集聚区快速发展的趋势;七是企业获取资源、资金的难度加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八是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越来越薄,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因此,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也将于2008年出台。要把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物流发展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和推动行业改革与发展。
第二,引导社会化物流需求,为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要鼓励企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商贸业、农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联动发展。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精做细,发展各类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联合协作。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
第三,选择适合国情的物流运行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按照国家规划和市场需要,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要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要深入研究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流通方式,提升流通业态。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要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强先进适用的物流新技术研发和运用。针对企业物流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
第四,落实有关政策,营造行业良性发展的环境。首先,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实,特别是企业关心的税收、交通、融资等热点、难点问题,争取在2008年有更大进展。其次,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建立符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产业政策体系,为现代物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五,进一步完善行业基础性工作,夯实行业发展的基础。要继续贯彻落实物流标准规划,按进度完成物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升物流统计工作的质量,扩大物流统计工作的覆盖面;加强物流学科体系建设,搞好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师资培养,推动物流学历教育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物流职业资格岗位培训认证工作,为企业培训合格的人才;做好物流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抓好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第六,研究国际物流新动向,迎接国际化竞争的挑战。要研究出台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促使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展对外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调查,从保护产业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相关的规则。密切注视国外物流管理和技术的发展,深入进行中外物流发展比较研究,促进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