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可通过融洽师生关系,展示数学内在美,介绍数学史以及数学的实用性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师生关系;学习兴趣;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27-1
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确、理论严谨、逻辑性强的科学,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反感和厌恶。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兴趣越浓,就越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高尚纯洁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更要以一颗无私的爱心来关心学生。首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其次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如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数学教师,只有把爱寓于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那样才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由此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学习,师生之间能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事实上,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始动力。
二、欣赏数学深刻丰富的内在美
高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例如高中数学的一个排列组合问题:甲、乙、丙、丁4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4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的手中,有多少种不同的传球方法。分析:可以用画树图的方法得到答案,但我们更注重等价转化。
这样的转换可使问题简单化,不也正体现着数学的简洁之美吗?简洁是数学的最基本特点,也是最突出的表现,看起来越是简单,往往越是蕴含了深厚的东西。我想这样美的东西怎能不带着我们学生一起分享呢?
数学的内在美,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而每一侧面的美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它的美学价值和她丰富、深邃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与学生们一起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数学,热爱数学。
三、渗透数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史和数学家的生平是很多学生都喜欢的,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若能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这样,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虚数不是神秘莫测、绝对权威的。从虚数概念“生长”过程来看,即使是数学家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最初人们对虚数持怀疑和不接受的态度,莱布尼兹称虚数是“理想世界的奇异创造”,是“神灵的美妙的庇护者,几乎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两栖物”。欧拉尽管用它,但也认为虚数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直到哈密尔顿把复数建立在实数理论基础之上,以及复数在物理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加强时,人们才开始真正接受虚数。这与学生学习时,缺乏了解它们的实际应用而造成对概念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是一致的。但历史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打消神秘的心态和权威的心理,这些介绍能让学生倍感新鲜,乐于接受。
学习对数概念时,我在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一是按课本体系组织教学,另外是结合阅读材料《对数与指数发展简史》,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结果表明,学习“对数发展简史”之后的班级学生对“对数”学习的难度明显降低,对学习对数的兴趣明显提高,对学习对数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对数产生的过程更加清楚。
四、以数学的应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从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切身体会的一些问题入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你留意,你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彩票中奖概率、海水潮汐的周期变化、银行利率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生活,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的乐趣,想去发现、去创造,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尽力挖掘并展示数学的内在美和实用性,和学生做好朋友,以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数学自身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师生关系;学习兴趣;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27-1
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确、理论严谨、逻辑性强的科学,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反感和厌恶。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兴趣越浓,就越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高尚纯洁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更要以一颗无私的爱心来关心学生。首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其次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如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数学教师,只有把爱寓于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那样才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由此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学习,师生之间能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事实上,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始动力。
二、欣赏数学深刻丰富的内在美
高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例如高中数学的一个排列组合问题:甲、乙、丙、丁4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4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的手中,有多少种不同的传球方法。分析:可以用画树图的方法得到答案,但我们更注重等价转化。
这样的转换可使问题简单化,不也正体现着数学的简洁之美吗?简洁是数学的最基本特点,也是最突出的表现,看起来越是简单,往往越是蕴含了深厚的东西。我想这样美的东西怎能不带着我们学生一起分享呢?
数学的内在美,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而每一侧面的美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它的美学价值和她丰富、深邃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与学生们一起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数学,热爱数学。
三、渗透数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史和数学家的生平是很多学生都喜欢的,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若能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这样,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虚数不是神秘莫测、绝对权威的。从虚数概念“生长”过程来看,即使是数学家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最初人们对虚数持怀疑和不接受的态度,莱布尼兹称虚数是“理想世界的奇异创造”,是“神灵的美妙的庇护者,几乎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两栖物”。欧拉尽管用它,但也认为虚数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直到哈密尔顿把复数建立在实数理论基础之上,以及复数在物理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加强时,人们才开始真正接受虚数。这与学生学习时,缺乏了解它们的实际应用而造成对概念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是一致的。但历史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打消神秘的心态和权威的心理,这些介绍能让学生倍感新鲜,乐于接受。
学习对数概念时,我在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一是按课本体系组织教学,另外是结合阅读材料《对数与指数发展简史》,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结果表明,学习“对数发展简史”之后的班级学生对“对数”学习的难度明显降低,对学习对数的兴趣明显提高,对学习对数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对数产生的过程更加清楚。
四、以数学的应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从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切身体会的一些问题入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你留意,你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彩票中奖概率、海水潮汐的周期变化、银行利率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生活,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的乐趣,想去发现、去创造,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尽力挖掘并展示数学的内在美和实用性,和学生做好朋友,以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数学自身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