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日本做到了“收入倍增”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Zh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国民收入的增长并非依靠简单粗暴的模式引领,而是在制造业强大的根基下生长出来的枝繁叶茂的体系。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引领了日本经济后来20年的飞速发展。虽然现在有声音说日本陷入了失去的20年,但在这一时期打下的坚实的经济地基从来没有动摇过。
  强大的民间力量
  国民收入的增长并非依靠简单粗暴的模式引领,而是在制造业强大的根基下生长出来的枝繁叶茂的体系。
  现在的商业史学者们更看重那个年代日本大公司的崛起;而当年日本最具活力的恰恰是中小企业。20世纪60年代,日本中小企业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公司走向没落,消失殆尽;还有一部分成为了行业的中流砥柱,比如生产调谐器的阿尔卑斯电气公司和专门生产陶器的京都陶器公司,还有专门生产快门的、生产轴承的、生产喇叭的,等等。
  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无需局限于一个领域,这就允许他们在经济形势变化的时候迅速找到新的增长点。比如三阳商会原本是生产雨衣的,可是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开始从事机械制造;还有前身是照相馆后来开始生产原子能仪器的例子。纵观20世纪60年代,日本中小企业逐步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它们的利润率比大企业还要高。这充分说明灵活的中小企业对市场把控能力的强大。
  日本收入倍增计划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大力推动民间资本的发展,让民营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第一条就是,让民间企业保持增长,避免统制手段或行政方面的繁琐化。这和今天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乔布斯去世时,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与其讨论为什么中国没有乔布斯,不如讨论为什么中国没有强大的民营企业。”答案很明确,因为中国没有鼓励民营企业生存的环境。
  战后,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民间都在反思战争对商业的破坏。最严厉的破坏就是战时的统制经济政策,它通过行政手段打压民营企业的发展,让大财阀获取战争的高额利润。这是战后的日本企业无法容忍的。为了彻底根除这种制度根源,日本几乎放弃了政府干预商业的习惯,开始大力推动民间资本的发展。他们认为,只有民间力量强大了,才会避免重走战争的覆辙,才能振兴经济,缓解社会矛盾。
  稳定的社会根基
  发展中的日本格外关注消除贫富差距——这一困扰这全世界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政府规定了几年之内的目标是,缩小大中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消除工农之间的收入不均等问题。虽然很多人说今天的日本陷入了经济缓慢增长,但从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日本的贫富差距依然是发达国家里最小的。这不能不说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伟大贡献,也是日本成为如此稳定社会的根源。
  所以说,稳定压倒一切并非一句空谈,要实现稳定,前提就是让大家过上人过的日子。日本在这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收入倍增计划的一大重点就是让日本人老有所依,不死在春光里。
  1961年,日本在考察了美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之后,开始实行全民保险、全民养老制度。让日本迈向高福利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日本还制定了类似于《日工工人健康保险法》这种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劳动属性的群体的保险制度。
  高速建设时代
  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运动。一时间,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席卷了日本的各个角落。人口不断涌向大城市,1962年,东京的人口超过了1000万。如何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很快,日本颁布了《东北开发促进法》,致力于提升东北地区的公共事业,让这个相对荒凉的地方繁荣起来。同时,日本在北海道地区设立开发公库,增加了企业融资贷款的新渠道。
  人口集中还导致了上班难、上学难、买房难的问题,于是,日本政府又展开了据点开发的新想法:规划出城市中哪些地区人口密集,哪些地区人口相对稀少,然后针对人口少的区域增加投资。同时,政府也开始填海造地,增加城市的容量。
  在这个时期,有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日本开始建造新干线,引发了一场交通革命。日本经济学家说,从1964年开始,日本进入了高速时代。
  1964年,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正式通车,法国国有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参观之后,兴奋地说:“日本新干线的建设,向世界表明,铁路事业并非日薄西山。对于这个伟大的事业,世界的铁路公司都该向日本致敬。”
  除了铁路以外,日本还大力发展公路交通。他们成立了日本道路公团,专门从事道路交通的开发。于是,连接日本各个城市的高速公路接连出现,大大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同时,还促进了汽车业的繁荣,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当然,这些轰轰烈烈的政策也不见得都是积极有效的。过分发展工业造成了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才和技术是终极生产力
  日本实现经济腾飞不能忽视的一大原因是,技术工人的素质非常高。在日本工厂里很少有进行简单加工的工人,工厂的技术提升依靠的是广泛存在的工程技术人员。这和日本重视教育紧密相关。日本意识到,提高国民收入的关键是人,自此,这个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教育,每年都会提高政府预算用来提升日本的教育水平。
  日本在革新过程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我想,是他们对技术的重视。
  早在1956年,日本政府就把技术革新写进了《经济发展白皮书》。他们认为,像日本这种资源匮乏的小国,只能通过技术革命来赚取利润;无论工业化还是企业发展,都必须以技术作为推动力。
  日本采取的方法就是大量收购西方国家的技术,重新改进,再推向市场。这种专利买入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第一是重工业,比如钢铁、造船、硫酸等。这部分技术日本水平并不差,反而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是当时西方国家比较强而日本还比较弱的汽车和家电领域。第三是当时西方国家也刚刚发展起来的类似于电子工业、原子能等领域。
  其中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汽车和家电两个行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人心目中的神器从两机一箱(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发展到了3C,之后又成了小汽车、空调和彩电。日本开始进入高消费的时代。1959年的《经济发展白皮书》中写道:日本家用电器的消费支出一年间增长了60%,电视机和电冰箱增长了一倍以上。而汽车的发展也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了整个日本。   白皮书的这段话很有意思。很多人知道,日本有“经营四圣”之说,指的是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与稻盛和夫。除了稻盛和夫相对年轻,赶上了互联网浪潮,另外三个人都是在电子和汽车领域涌现出来的经营能手。
  自由之争
  还要强调的是,日本产业界风生水起的局面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朝鲜战争之后,日本不能再和以前一样给美国人提供各种物资,但随着日本贸易自由化的实现,这个国家开始真正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美元大量流向世界各地;西欧国家走出战争阴霾,纷纷开始汇兑自由;日本也开始改变封闭的经济体制,努力进入国际大市场。1952年,日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5年又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60年,日本内阁有通过了“自由化大纲”,贸易开始兴盛起来。在此之前,日本的贸易一直采取保护措施,为的是让岌岌可危的本国工业在海外商品的侵袭中存活。
  进入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海外出口一路飙升,出口额从1955年的20多亿美元增长到40多亿美元。特别是1959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首次出现了黑字,大大振兴了日本产业界的信心。
  不过,自由化的道路并不平坦,特别是在日本产业界还存在着如何保护本国产业的争论。很多人担心,一旦实现自由化,美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就会蜂拥而来;那时候,日本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巨大威胁,恐难生存下去。
  于是,产业界人士分为两个阵营:一部分人认为,日本产业界发展需要官民协商,也就是调动政府的力量,保护民族产业;而另一部分人则坚决主张贸易自由化,让企业自由调整。最后,通产省召开了一次全国大会,汇集了产业界、金融界的精英们,思考日本产业界的未来。讨论的结果是双方兼顾:针对那些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在国际竞争上还比较弱小的产业,政府应当扶持;而对于那些发展势头很好很强大的,就让它们进入国际市场,跟西方公司PK去吧。最后确定下来的扶持产业包括钢铁、汽车和石油三大产业。
  这个提议一经公布就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抵制。很多经济学家警告说,如果扶持重点产业,日本的未来一定是官僚掌权、官商勾结,最后没准还走向独裁体制的道路。通产省自己也觉得反对声音太大,最终这个方案没有落实下去。
  不过,这个官民协商的体制在某些方面还是保存了下来,许多产业开始搞官民协商恳谈会,让公司联合起来,形成新的卡特尔以对抗西方产品的竞争。1964年,三菱旗下的三菱重工业公司、三菱日本重工业公司和三菱造船公司实现了合并,成为重工业与海运公司相结合的大寡头。按理说,这种合并多少有些违反《反垄断法》,但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还是完成了,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日本在重工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汽车产业更是如此。通产省意识到,汽车产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都会是一个非常优质的资产,他们提议建立以丰田和日产为核心的两大财团,与西方汽车企业对抗。在这个政策的鼓励下,丰田和日产开始收购国内其他小的汽车工厂,同时通过交叉持股,把上、下游产业逐渐纳入自己的汽车帝国当中。
  产业间纵横捭阖,中小企业飞速发展,优质的商业环境加速了日本经济走向海外,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国民也越来越富有。
  插排: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五大主题:第一,充实社会资本;第二,引导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第三,促进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第四,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技;第五,缓和双重结构与确保社会稳定。
  抽文:
  乔布斯去世时,财经作家吴晓波说:“与其讨论为什么中国没有乔布斯,不如讨论为什么中国没有强大的民营企业。”
其他文献
一年前,埃及境内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导致政权更迭。此后,处于过渡政权领导下的埃及社会也并非风平浪静。究其原因,既有积压已久的经济、民生因素和政权体制诟病,也有隐藏在国家政治背后的部落现象。1月31日,25名中国人在埃及西奈半岛阿里什地区被一伙贝都因人扣留,就是埃及部落问题的一次爆发。  中国工人的大巴被拦下后,持枪的贝都因人给每个中国工人发了一袋果汁,或许意在表示他们没有恶意,不会伤害工人。但工人
由于职业的关系,日常工作中我接触过许多小学生的家长。有些家长懂教育,肯学习,养育孩子也很用心,生长在这样家庭里面的孩子,一般都能心智健全地发展;另一些家长日常行为很随意,影响到孩子的认知和心理还浑然不觉,甚至不以为然,难免让人忧虑。  小学生都还年幼,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家庭、社会、学校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在尽力为小学生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但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导语:当国内富豪整起了选美比赛,在水汪汪的嫩模里头挑选土豆丝切得最好的那一个,嫁入中国豪门的梦想成了一场谐趣的真人秀。一入侯门深似海,婆媳关系难上天,据说还有生下继承人的忧虑……稍微有点脑筋,有点能力的中国女性,都把这条出路的优先度降低了一个等级。而转向大洋彼岸在自谋生路、成为女强人的同时,他们将目光转向大洋彼岸:一个更自由、浪漫,传说中男人们器大活好的国家。  邓文迪是最近一个传奇。这个徐州小镇
“免费旅游、体验中国文化、高额年薪”,今年杭州旅游局用如此诱人的字眼,来描述新推出的一个职位。不同于四年前澳大利亚旅游局策划的“寻找大堡礁守岛人”,这份“当代马可·波罗-杭州博士”的工作不仅能让胜出者玩转杭州城,还能亲身体验包括茶、丝、中医、印学、武术在内的五种传统生活艺术。  当然,要申请这份工作,你得会“翻墙”。  中国别打休闲牌  今年3月,“当代马可·波罗-杭州博士”开展全球招募活动时,第
在法国蓝带学校学习制作甜点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    “Oui!Chef!”(法语:是!主厨!)厨房里无论同学们手头在忙着什么,听到主厨的指令后都要大声回应。这应该是我在巴黎蓝带厨房里的第一课。  初入厨房,我对一切都很陌生,难免手忙脚乱,主厨的吩咐即使听得进耳朵,却真没空应他,主厨只好自己高声自问自答“Oui,Chef”来带动我们的嘴巴。在蓝带的厨房里,如果高一级的主厨提出要求,喊到名字,不
美国  2005年11月,小布什访华  中国购买波音客机150架,价值90亿美元。  2006年4月,胡锦涛访问美国。  中国购买波音客机70架,价值40亿美元。  2012年2月,习近平访美。  采购美国大豆,签订价值67亿美元。  德国  2010年7月,默克尔访华。  德国企业向中国采购电动汽车技术。  2011年6月,温家宝访问德国。  中国订购62架空客客机。  2012年8月,默克尔访
导语 想加入德国国籍,需要先在德国买房子,还要能证明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德国严苛的入籍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民族原因。  十多年前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工作时,偶尔翻阅以前的资料,一本被注销的中国普通护照引起了我的关注。这本护照的主人竟是我失去联系多年的大学同学。这本中国护照之所以被注销,是因为她已加入了德国国籍。  与同学取得联系之后,老同学向我叙述了她大学毕业之后的经历。她在德国一所大学作为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UNHCR)3月28日发表了2010年政治避难报告书。报告书中说,世界政治避难申请数比前一年下降5%,为35.88万件,比过去10年中最高的2001年(62万件)减少约40%。  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安东尼-古特雷斯表示:“寻求庇护的全球趋势正在转变。向发达国家提出庇护申请的个案,相较十年前大幅减少了,只有少数国家是处于上升水平的状态……我们得探究其中的根由,看看下降
在国人指责释永信大和尚会念“生意经”时,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欧洲最早的银行产生于天主教会。     前几天,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大师参加一个活动,不经意间说少林寺在海外有40多家公司,以及说到了少林寺宏大的海外发展规划。这事儿被一个与会人士通过微博现场播发了出来。  说起来这也挺有意思的,最新的传播工具转播了宗教人士最新的发展战略,也算是相得益彰。但这话出来以后,很多人纷纷表示不解与指责,说是宗教怎么
底特律,曾经的美国汽车工业重镇,美国三大汽车品牌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都与这座城息息相关。但由于负债高达140亿美元而被州政府接管,底特律很可能成为美国最大的破产城市。今年3月1日,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宣布底特律进入财政紧急状态,“汽车城”昔日的风光已荡然无存。  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车企正成为底特律青睐的招商对象。底特律所在的密歇根州的政府官员不断鼓动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并给予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