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德育;传统文化;校园环境;氛围;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25—0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近万年来民族特质和风貌的结晶,其有力地见证了先贤前辈们对生活改善的步伐、对自然世界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姿多彩,是我国一笔宝贵而又丰富的资产。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更多地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致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虽然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及“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等战略性理念的提出,中华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中小学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道德滑坡的现象。学校教育承载着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质的重要使命,在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中有着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创设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也要自觉服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并突出符合时代要求和校园精神。大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庄浪县的本土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力争使“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石能说话”,全面创设从物质到精神,从地面到墙壁,从静态到动态,从表面到内涵的立体式文化平台。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培养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中华民族健康的传统文化心态。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框架、价值体系和道德信念的一部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并以之指导实践。
二、 营造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载体,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始终贯穿传统文化的味道。精巧别致的文化橱窗,富有创意的学生板报、各类励志、修身、求知等名言警句遍布学校每个角落,让学生们“处幽兰之室而染其香”。开放的图书室、阅览室,课间操和课前的经典诵读,并通过“阅读”、“网络”等非课堂渠道向学生传送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渠道在实践中学生较易接受,同时既能呼应课堂输送,又能对课堂教育形成有益补充,有力地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让传统文化真正与个体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际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项活动。重视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系统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还要有身体力行的机会,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且从参与的各项服务活动中,体会个体在社会中地位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能积极关心别人、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才能通过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四、利用当地有益的传统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不仅为学校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还有真实、生动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中体验人生价值,升华道德情感。
休闲娱乐的水上公园、生态建设的橡胶坝、展现庄浪精神的梯田纪念馆……尤其是梯田纪念馆,漫步于馆内,静静地注视着一张张黯淡发黄的老照片,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土农,思绪也不自觉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回到了那段只争朝夕的生活。徜徉在馆内,思绪不断地与那段难忘的历史融合交汇,耳边仿佛还响着那一声声开山凿地的隆隆声响和震天撼地的劳动号子声,眼前仿佛还浮现着那一幅幅挥汗如雨、催人奋进的劳动画面。引导学生了解、参与、研究当地文化,既是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资源,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3]GHB0400)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25—0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近万年来民族特质和风貌的结晶,其有力地见证了先贤前辈们对生活改善的步伐、对自然世界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姿多彩,是我国一笔宝贵而又丰富的资产。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更多地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致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虽然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及“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等战略性理念的提出,中华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中小学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道德滑坡的现象。学校教育承载着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质的重要使命,在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中有着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创设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也要自觉服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并突出符合时代要求和校园精神。大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庄浪县的本土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力争使“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石能说话”,全面创设从物质到精神,从地面到墙壁,从静态到动态,从表面到内涵的立体式文化平台。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培养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中华民族健康的传统文化心态。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框架、价值体系和道德信念的一部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并以之指导实践。
二、 营造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载体,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始终贯穿传统文化的味道。精巧别致的文化橱窗,富有创意的学生板报、各类励志、修身、求知等名言警句遍布学校每个角落,让学生们“处幽兰之室而染其香”。开放的图书室、阅览室,课间操和课前的经典诵读,并通过“阅读”、“网络”等非课堂渠道向学生传送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渠道在实践中学生较易接受,同时既能呼应课堂输送,又能对课堂教育形成有益补充,有力地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让传统文化真正与个体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际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项活动。重视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系统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还要有身体力行的机会,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且从参与的各项服务活动中,体会个体在社会中地位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能积极关心别人、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才能通过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
四、利用当地有益的传统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不仅为学校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还有真实、生动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中体验人生价值,升华道德情感。
休闲娱乐的水上公园、生态建设的橡胶坝、展现庄浪精神的梯田纪念馆……尤其是梯田纪念馆,漫步于馆内,静静地注视着一张张黯淡发黄的老照片,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土农,思绪也不自觉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回到了那段只争朝夕的生活。徜徉在馆内,思绪不断地与那段难忘的历史融合交汇,耳边仿佛还响着那一声声开山凿地的隆隆声响和震天撼地的劳动号子声,眼前仿佛还浮现着那一幅幅挥汗如雨、催人奋进的劳动画面。引导学生了解、参与、研究当地文化,既是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资源,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3]GHB0400)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