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业记
老友提议说,年纪一大把了,一事无成,是不是咱们也该过过创业的瘾呀。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圈里的朋友就热烈响应起来。筹钱的筹钱,找地方的满街跑,搞调研的四处考察……一番周折下来,我们确定在熟悉的母校附近租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店面,请两个厨师,几个打杂的,开一家校园餐馆,取名叫“普通朋友”。开餐馆前大家约法三章,入股成员组成一个董事会,凡事无论大小均要通过“董事会”决策才能实行。大家煞有介事地立字为据,还请律师事务所的朋友参考了一下咱们的“入股说明书”。说干便干,我们几个创业者每人出了一万块钱,便紧锣密鼓地干开了。觉得差不多了,我们选好一个“黄道吉日”,就准备让“普通朋友”餐馆粉墨登场了。
谁知在开业前一晚上,又觉得装修还不够品位,太没有校园文化特色了,咱们应该让用餐的学生物质、精神“双丰收”才对呀。一商量,几位“董事成员”只好自己动手。彭楠跟郑伟买了一桶浆糊,我则在公司找了一堆废旧的外文报纸,几个人在店里对着墙发了一会儿呆,决定把这个报纸“该怎么皱巴就怎么皱巴”地全部贴到墙上去,直到贴满整个店为止。按我们设想,弄堆乱七八糟的外文报纸肯定显摆,花钱不多就提高了餐馆的文化品位。对着贴满破旧外文报纸的墙壁自我欣赏了半天,我意犹未尽,就特地打的回公司翻出一堆旧杂志来继续贴。凌晨三点,终于完工了。可看着大花脸似的墙面,没有一个人觉得好看。
也就凑合了吧,也许相比人家的窗明几净,咱这大花脸墙壁正是特色呢。“咱们就敞开口袋等着收钱吧。”郑伟把腰都笑弯了,仿佛有一大堆钱突然从天上掉下来把他的腰砸弯了一样。
也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开业第一天要吃一顿吉利开锅饭。大家把各自的朋友都邀请过来,凑在一起吃吃喝喝。最搞笑的是我的几个老外同事也应邀前来,不懂中文的他们对一道道菜名居然如数家珍,还很认真地指出我翻译的菜名有误。这天的开工饭一共吃掉当天营业额收入的三倍。好在我们几位“董事”意见很统一:首战告亏就告亏吧。赔钱能找乐也行。再说了,以后大家就都不用满大街找地方吃饭了,也不用发愁没地方闲坐聊天,更不用担心人家厨师弄的菜不合口味。开了餐馆,咱们的娱乐活动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经营记
为了让“普通朋友”名扬校园,我们想了不少增强餐馆广告效应的增值服务。我们大胆地采用了噱头推广法,在校园里大发“招聘”广告,说我们需要兼职的服务生,男女不限,但要每天工作2小时以上,欢迎前来餐馆面谈。没想到广告一贴出去,当天就有不下二十个同学前来咨询,弄得我们不亦乐乎,后来改期在周末统一面试。
星期天我们一人带了瓶矿泉水,开始了“紧张”的面试工作。一天功夫下来,没找着合适的人,还把我们的嗓子累得够呛。大家提议出去泡酒吧,厨师却跑来说,还不如在自己店里消费……这一下,把我们感动得泪水涟涟,咱们的厨师都这么具有主人翁精神,我们的店一定会兴旺起来。
为了使同学们有个环境可以交流思想,我们在餐馆里放置了可供阅读的免费杂志,打印版的笑话,还热情地开出了校园Q&A,即在店里墙面上可以任意留下你想写的句子、问题或任何其他字迹(开业后不久,“大花脸”店面墙体就被重新粉刷过了)。这一招看来很有吸引力,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这样的创意。他们各施才华在墙面上写写画画,有的还把自己宿舍的电话号码留在了墙上以示交友的诚心,更有的同学临毕业了要处理电脑和书籍,把这儿当成了二手交易区。我们闲下来时,很乐意到店里看学弟学妹们的涂鸦。当一面墙体写不下时,我们会拍张照片放大挂在墙上,然后再把墙面重新粉刷一次。
回想起来,那时候我们真是一群理想主义型的“商人”,把学生时代所希望要的餐馆转化为“普通朋友”式,让个性、自由的味道充溢着整个餐馆。
第一个月结余下来,我们吓了一跳,没想到餐馆为我们挣回的利润远比我们想像中要多,这样的好消息不仅鼓励我们坚持开分店的想法,更引发了我们到处“寻欢作乐”的习性——每次月底分红后,我们都会一起去逛夜街,玩个通宵。
郑伟建议彭楠辞掉工作,专心经营餐馆,他断言我们要不了半年就能把连锁店开进重庆的所有院校。正当我们乐观得以为钱真的就是这么好赚的时候,“普通朋友”餐馆的业绩却遭遇了“滑铁卢”。
歇业记
由于我们过于乐观,过度信任别人,使餐馆的财务状况出现了巨大的漏洞。我们太重视厨师,给主厨可以自己买东西的权利。不知不觉中,每天的成本支出远远超过初开业的时候,而营业收入却抵不上初开业的一半。当这种状况维持几个月后,我们的营业额急剧下降,客源逐渐减少。没有新的特色菜、没有吸引人再回头的餐馆在竞争中必败,“普通朋友”离倒闭不远了。
看过韦尔奇传记的几位“董事”,对于如何处理经营危机却束手无策,只会频繁地换厨师、出新菜。这便使得老顾客找不到自己的口味,新顾客又觉得味道不合适。几番折腾下来,我们算是彻底认输了。经营的任务也开始委派给每个股东,每人轮流管账三个月,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可这些努力都不见成效。以前每天就餐时间餐馆外面便会有排队等吃饭的同学,现在全都转向了其他餐馆,店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人,让人想进去看看的欲望都没有。
大概真是回天乏术了。我们渐渐地也失去了耐心与信心,在厨师的一再保证下,将餐馆交给了他来打理,每个月象征性地交一点钱给我们。夏天时,我逢换工作的间隙背着背包出外旅游,其他几个股东也寻地方避暑去了。我还在去甘南的路上,就听郑伟在电话中急匆匆地问我,厨师跑哪里去了?原来厨师这几天不停地往外搬东西,最后干脆把店面给关掉了。我有些惊讶,我们很信任他,他怎么还忍心落井下石卷东西跑呢?
匆匆订了机票往回赶,一进店门,发现除了那几张破旧的桌子椅子,其他但凡新点的东西都不见了。郑伟怒不可遏地骂着那个没良心的厨师,我则计算着我们的损失。所幸,那个厨师是另一个股东的远房亲戚,左找右找还能把他逮出来,只是店里的损失就挽回不了啦。
对于这样的状态,我们简直灰心到了极点,一致决定结束“普通朋友”餐馆。并由我很阿Q地作了第一次创业的总结陈述,总结只有两个字—顺利!因为 “普通朋友”开业很顺利,歇业也很顺利了。
跟收旧东西的人讨价还价后,我们把店里的东西都卖掉了。收货的人指指挂在门上的那块大木招牌,问我们还要不要。我点点头,说,舍不得扔掉,想留个纪念。回家的路上,我们一路无语,走的时间一长,就觉得那块木牌越来越重了。路过一个垃圾场时,我们几个曾经的股东交换了一下眼神便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起将拆下来的招牌扔进了垃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