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未达到违法犯罪地步,同时也阻碍学生个体的身心發展的行为。不良行为主要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索财物、偷窃参赌、故意毁物、进入不宜进的场所、吸烟、酗酒等。其根源何在?
一、外部因素
1. 社会因素
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如赌博、贪污受贿、制假造假贩假、缺乏诚信,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刺激,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过于追求金钱、享受、高消费的社会风气,也会腐蚀他们的心灵,有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进取心,没有创新,满足于现状,养成懒散的生活作风,找不到正确的人生目标。个人主义思潮,使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表现为“以个人为中心”,单纯地追求不正当的个人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淡薄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集体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他们变得内向、孤僻、自私自利。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沉迷网络游戏,会使学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必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势必想方设法地违反学校的纪律、家长的教导、社会的行为准则,同时还会导致孤独、冷漠等不良心理,影响身心健康。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如黄色流毒、黑色信息等,会侵蚀学生的精神世界,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 家庭因素
隔代扶养有一定的代沟,影响中学生的性格、情感、心理、行为发展。隔代教育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思想上会有一定的差距。一些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人管,或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没有很好的引导,使得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悲观。
过严或过宽的管教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许多家长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教育,只重视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品行、心理教育,并施加太大的压力,这样会导致他们经常出现对抗性心理和行为;而过宽的教育,往往部分甚至全部抵消学校管教的效果,还会助长他们“唯我独尊”,过于放纵,我行我素。
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会导致中学生在情感上冷漠,意志薄弱,缺乏自立自理能力,性格孤僻,自卑,甚至对人生丧失信心,误入歧途,做出不良行为。
3. 学校因素
学校的校风不良,会使学生的不良行为积少成多。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风、校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如果教师不及时教育,学生的不良言行就会积少成多。
学校管理不善,特别是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环境,但有的学校片面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教育偏差,只重视尖子生,忽视或放弃后进生和一般学生的发展,甚至歧视、打击那些升学无望的差生,迫使他们离校。还有的学校教育与教学分离,用“程式化”的教育方法,学校生活简单枯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注意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
一些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如有的学校歧视“后进生”“双差生”,教育方法不当,经常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甚至用“软暴力”来教育学生。这是学生形成不良行为的直接原因,可能会使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逆反心、报复心强,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二、内部因素
1. 青春期综合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思维力、回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上课听不进,思维迟钝,学习成绩下降;白天精神萎靡,上课易瞌睡,大脑昏沉,夜晚大脑兴奋,难以入眠,乱梦纷纭,醒后大脑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心慌、胸闷、抵抗力下降、眼花;心理状态欠佳,忧虑抑郁,烦燥消极,缺乏学习兴趣;忧伤、恐惧、自暴、自弃、厌学、逃学等。这些都是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
2. 心理障碍也是导致不良行为的重要方面。主要有攻击性行为、逆反心理和不合群现象。常见的表现有:友谊中的心理障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考试中的心理障碍;集体中的心理障碍;与家长关系的心理障碍;平常与人交际中表现的心理障碍。
3. 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对道德规范存在逆反心理。由于社会、年龄等各因素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情绪反常,并有逆反心理,走上极端的思想道路,产生不良行为。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外部因素
1. 社会因素
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如赌博、贪污受贿、制假造假贩假、缺乏诚信,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刺激,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过于追求金钱、享受、高消费的社会风气,也会腐蚀他们的心灵,有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进取心,没有创新,满足于现状,养成懒散的生活作风,找不到正确的人生目标。个人主义思潮,使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表现为“以个人为中心”,单纯地追求不正当的个人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淡薄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集体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他们变得内向、孤僻、自私自利。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沉迷网络游戏,会使学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必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势必想方设法地违反学校的纪律、家长的教导、社会的行为准则,同时还会导致孤独、冷漠等不良心理,影响身心健康。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如黄色流毒、黑色信息等,会侵蚀学生的精神世界,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 家庭因素
隔代扶养有一定的代沟,影响中学生的性格、情感、心理、行为发展。隔代教育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思想上会有一定的差距。一些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人管,或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没有很好的引导,使得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悲观。
过严或过宽的管教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许多家长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教育,只重视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品行、心理教育,并施加太大的压力,这样会导致他们经常出现对抗性心理和行为;而过宽的教育,往往部分甚至全部抵消学校管教的效果,还会助长他们“唯我独尊”,过于放纵,我行我素。
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会导致中学生在情感上冷漠,意志薄弱,缺乏自立自理能力,性格孤僻,自卑,甚至对人生丧失信心,误入歧途,做出不良行为。
3. 学校因素
学校的校风不良,会使学生的不良行为积少成多。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风、校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如果教师不及时教育,学生的不良言行就会积少成多。
学校管理不善,特别是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环境,但有的学校片面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教育偏差,只重视尖子生,忽视或放弃后进生和一般学生的发展,甚至歧视、打击那些升学无望的差生,迫使他们离校。还有的学校教育与教学分离,用“程式化”的教育方法,学校生活简单枯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注意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
一些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如有的学校歧视“后进生”“双差生”,教育方法不当,经常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甚至用“软暴力”来教育学生。这是学生形成不良行为的直接原因,可能会使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逆反心、报复心强,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二、内部因素
1. 青春期综合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思维力、回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上课听不进,思维迟钝,学习成绩下降;白天精神萎靡,上课易瞌睡,大脑昏沉,夜晚大脑兴奋,难以入眠,乱梦纷纭,醒后大脑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心慌、胸闷、抵抗力下降、眼花;心理状态欠佳,忧虑抑郁,烦燥消极,缺乏学习兴趣;忧伤、恐惧、自暴、自弃、厌学、逃学等。这些都是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
2. 心理障碍也是导致不良行为的重要方面。主要有攻击性行为、逆反心理和不合群现象。常见的表现有:友谊中的心理障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考试中的心理障碍;集体中的心理障碍;与家长关系的心理障碍;平常与人交际中表现的心理障碍。
3. 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对道德规范存在逆反心理。由于社会、年龄等各因素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情绪反常,并有逆反心理,走上极端的思想道路,产生不良行为。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