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录像艺术机构与私人收藏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代中才刚起步的录像艺术,一跃入70年代便大举进入美术馆的展厅,而至90年代之后,几乎所有重要的美术馆都拥有自己的新媒体收藏部门。通过追溯录像与机构之间关系的历史,我们发现录像艺术迅速在当代美术馆、收藏机构之间获得了关注, “录像艺术”的概念也很快地伴随其合法性论述而出现。
  然而,录像艺术有其先天的缺陷——这种创作媒材极为轻易被淘汰或恶化。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在谈到他的作品时,承认在新媒体艺术收藏管理方面的需求有别于传统,行业专业人员担心技术老化的问题,在文档格式上的转变可能会改变作品的外观,甚至在将来可能面临无法播放的困境。“许多最初拍摄的早期录像电影已从Beta版本,转移到VHS,现在又转移到DVD,并且每次更改都会影响到作品的性质。”
  也因此,以此媒材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合宜的展示还是收藏,都需要仰赖美术馆或基金会,才能被保存下来。因为只有像这种大型机构,才有能力与资源将其文本转移到其他可以流传的媒体上,并且进行长期护理。这同时意味着,美术馆、机构甚至大型私人收藏的选择,变相成为了书写录像艺术史的唯一方式,更决定了录像艺术史的构成。因此,当我们谈论录像与新媒体艺术时——与其他媒体的艺术品不同——去了解“是誰收藏?哪里收藏?”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环节。
  在此间,美国扮演了很重要的支持者角色,包括惠特尼美术馆、MoMA以及PS1、新美术馆、SFMoMA等美术馆,自早期录像艺术发展以来,直至今日,都是重要的收藏与支持单位。甚至知名的私人藏家例如旧金山的帕梅拉(Pamela)和理查德·克拉姆里奇(Richard Kramlich)及其“新艺术基金会”New Art Trust,对于支持艺术家创作,以及发展并研究新媒体作品保存流传等问题,也做出很大贡献。
  然而在本文中,我们暂时将眼光从美洲移开,针对欧洲的机构与私人收藏来做介绍。

盘点欧洲当前机构与私人收藏


  - 机构 -
  ZKM艺术与媒体中心ZKM Center for Art and Media
  欧洲针对视频录像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关注相对起步较慢,大约要到90年代才开始发展,然而在保存与推广视频与多媒体艺术方面,德国机构与美术馆的专门化研究工作,将录像艺术的保存与推广,在不同层面上达到最好的体现。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就是位于卡尔鲁斯Karlsruhe的“ZKM艺术与媒体中心 Center for Art and Media” 。
  ZKM是个十分特殊的复合性文化机构,透过研究员与客座艺术家的共同创造与研究,挽救欧洲和美国大量退化的视频收藏。而另一方面,它同时延续着长久以来传统意义上美术馆的展览功能,同时拥有德国最早的视频收藏,包括所有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录像带和录像装置,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视频艺术作品,以及关于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事件和展览的大约9000件的纪录片、音频磁带以及视频艺术作品,在全世界的新媒体收藏中独一无二。所以收藏和研究工作都向公众开放,成为教育、修复与保存新媒体艺术的庞大资料库。
  Imai 基金会
  同样地,专注视频艺术修复、研究和传播的机构,还有位于杜塞尔多夫的Imai基金会。Imai基金会成立于2006年,组织研讨会、会议、放映、展览、研究项目和关于当前新媒体艺术修复问题的案例研究。它的目标是进一步发展(数字化)保存、展示和传播新媒体艺术的可能性。该基金会收藏了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大约3000件艺术和纪录片作品,并且在网站上可以查询他们的在线视频档案库,约有1200件作品可以观看。这些藏品包括美国、亚洲和欧洲的艺术家,直至现在,基金会的收藏资料库仍然在稳定成长。
  波昂现代美术馆
  从1984年起,由波昂现代美术馆所开办的波昂录像艺术双年展(Videonale),是德国与整个欧洲影像艺术历史最悠久的盛会。这个重要的录像大展如今已极具声誉,展出作品水准极高,不管是艺术明星还是新晋年轻艺术家都涵盖在内。
  Kunstmuseum Bonn波昂录像艺术双年展 Videonale
  主办波昂录像艺术双年展的波昂现代美术馆,收藏除了平面的Rhenish表现主义、1945年后的德国艺术(包括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特别重点的地方在于包括摄影和新媒体录像中心。这个中心归功于美术馆本身丰厚的视频艺术收藏,尤其是1960年代和70年代的电影和录像艺术,作品质量和数量都很高。另外受益于科隆画廊的艺术赞助人英格丽德·奥本海姆(Ingrid Oppenheim)向美术馆捐赠400件视频先驱艺术作品,更为此打了一针强心剂,使该美术馆的录像作品收藏,被认为是德国最重要的收藏之一。
  - 私人收藏 -
  朱莉娅·斯托舍克 Julia Stoschek
  德国除了拥有领先世界的艺术机构从事录像和新媒体艺术的梳理,德国的私人收藏也非常活跃。最著名的是朱莉娅·斯托舍克Julia Stoschek,自2012年以来每年都入选ART news前200名收藏家榜单,拥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录像艺术私人收藏之一。她在杜塞尔多夫以及柏林有两座私人美术馆。收藏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290位艺术家的870多件艺术品,涵盖视频、电影、单频道和多频道影像装置,多媒体、声音和虚拟现实作品。同时,斯托舍克的藏品除了在美术馆空间中展示,公众还能在官方网站上免费浏览,这是个难能可贵的举措,能让外界完整窥见收藏家所拥有的录像作品。





  因格韦·戈茨 Ingvild Goetz
  同样是一位女性,慕尼黑的因格韦·戈茨 Ingvild Goetz,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之一博泽(Brose)的继承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从事艺术收藏工作,戈茨拥有德国最大的当代艺术品收藏。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的前任总监克里斯·德孔(Chris Dercon)将她的收藏描述为世界上十个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戈茨对于新媒体艺术作品情有独钟,90年代初开始收藏录像艺术,收藏有超过500部视频和电影作品。除了密切与美术馆合作(例如慕尼黑美术馆Haus der Kunst),戈茨在其私人美术馆博物馆Sammlung Goetz中展示收藏。
  伊夫·韦塞尔Ivo Wessel
  午夜录像艺术Videoart at Midnight
  另外一位柏林的收藏家伊夫·韦塞尔Ivo Wessel,是一位iPhone APP应用程序研发者,他的主业虽然是软件开发,但从学生时代便开始接触波伊斯等当代艺术品,收藏包括装置、概念艺术、錄像作品。他自己编制软件,以便在公寓的触摸屏上展示其视频作品。并且在2008年,与策展人兼艺术经纪人Olaf Stüber,一起组织“午夜录像艺术Video art at Midnight”。这是一个视频作品发表的国际性平台,每月的一个周五午夜,他们邀请艺术家在柏林市中心充满传奇色彩的巴比伦影院BABYLON film theatre大屏幕上放映自己的作品,每晚针对一位艺术家的专场。艺术家们乐意趁此机会进行新作首映,有时候是现场表演和讲座。知名艺术家以及正在崛起的新秀都有机会在此一展身手。



  弗朗西斯卡·冯·哈布斯堡Francesca von Habsburg
  同样位于中欧的奥地利,也是支持新媒体艺术的关键国家。维也纳收藏家弗朗西斯卡·冯·哈布斯堡Francesca von Habsburg,身为奥地利贵族的一员,“纽约时报”曾将冯·哈布斯堡与“另一位为艺术疯狂的女继承人”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相提并论。2002年,她成立“蒂森-博尔内米萨当代艺术收藏Thyssen-Bornemisza collection”,在维也纳的TBA21展览空间中展示她的作品,并与世界各地的众多美术馆和机构分享其收藏。该收藏包括超过900件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超过200名艺术家,特别关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后概念艺术,对于多媒体、基于时间的作品、环境和大型雕塑装置有着浓厚的兴趣。
  勒梅特夫妇Isabelle & Jean-Conrad Lemaitre



  在法国,勒梅特夫妇(Isabelle & JeanConrad Lemaitre)是电影和视频的支持者,其收藏曾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勒梅特夫妇是来自法国的电影工作者和收藏家,也是欧洲多个电影节的主持和评委,其收藏经历已超过四十年,很早就开始收藏版画、油画和摄影等艺术作品。上个世纪90年代末,勒梅特夫妇开始专注于收藏新兴艺术家的新媒体与视频艺术。
  汉·纳夫肯斯Han Nefkens
  “我不想为了把东西放在家里或储存起来而收藏。我的想法一直是与他人分享。”荷兰藏家汉·纳夫肯斯 (Han Nefkens)的收藏路径相当特别:为美术馆购买作品。他以摄影作品、影像、装置和油画为主要收藏方向,并将购买的艺术品以“H + F Collection”的名义长期租借给荷兰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以及包括蒂尔堡、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多家欧洲机构,并作为“应许礼物”,将在他去世后永久赠与它们。
  阿兰·塞尔韦Alain Servais
  位于布鲁塞尔的收藏家阿兰·塞尔韦(Alain Servais),是一位独立金融咨询师,同时也是比利时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艺术收藏,收藏多是视频和其他新媒体作品。他同时是一个有见地的评论家,多年来,他以在推特(Twitter)和许多专题讨论会上,发表关于艺术实践和艺术行业生态的尖锐观点而闻名。


开放的艺术史


  然而随着时间发展,当今视频已成为我们日常消费内容的一半。科技日新月异,视频作品在媒材以及内容汰旧换新的速度上,恐怕对于机构收藏而言,很难追赶并且囊括,这使视频以及新媒体艺术史的书写,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反,我认为视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一事实,意味着基于时间的媒体艺术,可能比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更接近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收藏家朱莉娅·斯托舍克在访谈中表示,“我收藏的主要方面是当代性,试图塑造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会文化状况的图像,而视频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可或缺。”也许私人收藏的有机方式以及开放性,将会是未来录像艺术史的重要轨迹。
其他文献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其稳定关系到国家整个金融的稳定,其竞争力强弱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设计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帮助商业银行发现自身劣势,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既定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整合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为股东回馈投资回报、
作为大众媒介象征的电视机在其传媒和政治宣传层面上总是与“操控”联系在一起,它的娱乐属性使它深入千家万户,却又通过播出带有暗示性的内容控制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政治观点。它是商业性的,也是政治性的。从单向输出的传播,再到反向监控的闭路电视,电视机又获得了监控-权力的属性。然而在电影艺术之外的动态影像上,它成为了最早录像艺术载体,艺术家们围绕它的符号属性和物理属性(盒子体量),在激浪派和后现代主义运动的潮
期刊
展覽地点:宝库匠心馆  展览时间:2021年3月20日-2021年4月11日
期刊
由實验影像中心发起主办,艺术家杨福东策划的 “未来未来——青年实验影像计划” 正式启动。  实验影像中心(Centre for Experimental Film, 简称CEF)致力于影像展映与交流。“未来未来”旨在调动更多青年艺术家参与到影像媒介的实践和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它是一个孵化新生力量的实验场,也是一个面向未来集结各个学科、领域的中转站。  ——CEF 实验影像中心  过去、现在和未来总是
期刊
东北三省产业振兴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产业集聚的视角来寻找东北振兴之路。
  本文选用2000-2016年东北三省地区制造业31个行业为样本,运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对区域制造业产业集聚度进行分析并测算,研究发现:东北三省制造业集聚度趋势有所上升。黑龙江省集聚的产业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辽宁省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度有所提升,但也存在资本资源依赖性;吉林省整体表现好于黑、辽,有17个产业区位熵呈上升趋势,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
工艺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造物活动,其中既包含了力量和智慧,也寄托了情感和审美,融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为一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每一个微小改变,都会带来工艺在材料、技术、审美等方面的变迁;而反过来,传统工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的进化史,工艺的每一次蜕变,都是人类智慧、文明的闪光。  宝库文化作为当代工美行业最有影响的平台之一,为致敬中国工艺文化,探索工艺美术与多元艺术形态、
期刊
K-蒯乐昊w-王凯梅  W:你的背景是一名记者,作家,你写艺术报道,也写小说编故事,今天很高兴和你这样一名以文字为媒介,表达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并传达给公众的知识分子一起来聊聊杨福东的艺术。  K:纵观杨福东老师的作品,我觉得他有一脉相承的精神性。《陌生天堂》是在杭州拍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这个城市似乎作为承载“幸福”的场域,但作品实际上讲的是小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迷茫 。日本有一位策展人说,
期刊
电影:无限放大的个人感受  一只手,伸入一个玻璃鱼缸里,试图捕捉水中游摆的鳝鱼;一只手与另外一只手握合在一起,戴上一只戒指,擦亮一根火柴,点起一炷香;一只手拿着一支毛笔,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幅传统的山水画,一个男人的画外音开始宣讲何为中国山水画。伴随着男人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画面上渐渐出现了东方意境的山石房屋和房檐下面坐着的小人儿:“中国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靠心去领会的,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
期刊
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电影游击队组合,美国独立导演阿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与演员威廉·达福(Willem Dafoe)已经合作了六部电影,去年亮相柏林电影节的新作《西伯利亚》(Siberia)与2019年的《托马索》(Tommaso)形成了一场松散媾连的影像双重奏。前者是达福以西伯利亚为地理画布的梦境世界,后者是以罗马为城市空间的日常生活碎片——它也被费拉拉称为一部真正的家庭录像电影。
期刊
伤心蛋糕  导演/ 陈轴  深夜,床旁边的烤箱开着嘀嗒响的倒计时,一个女人在哭泣的等待“未来”,“未来”是男人的哥哥。今天是他的生日,他没有來。来了另一位女子,从烤箱中取出一根白骨,她带着这根白骨走入夜晚的林中,变幻莫测。指南  导演/ 冯冰伊  虽然这件作品会有大荧幕播放的机会,但“指南”也是一件让每位观众在各自身处的日常环境中用便携移动设备观看的视频作品。它不需要观众进入特定展示区域,而是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