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关于作文教学老师关注的是布置作文、批改作文、评讲作文,材料积累、技法传授等方面的问题,却很少探究教材(文本)与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的关系。其实两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1、以“诚信”为话题作文(2001年全国卷)
《项链》(人教版第四册):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没有逃避,没有耍赖,没有堕落,没有向命运低头、屈服,而是诚实地借款购买项链偿还。于是,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一个小阁楼住下。她给人洗衣挣钱,双手冻得通红,并且同下层妇女一样大声大气地同人讲话。所有的苦她都吃了,为的就是还清借款。无疑,玛蒂尔德是一个诚信之人,正因为此,这个人虽然爱慕虚荣,但并不讨厌,反而让我们觉得有几分可敬可爱。
2、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2002年全国卷)
《<呐喊>自序》(人教版第一册):鲁讯先生在仙台学医,课堂上看到一幅画片,日军正在枪杀一中国人,而围观的正是一群麻木的国民。此时,先生觉得“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那时当然首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讯先生弃医从文就是心灵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需要一种智慧,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使命感。
3、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为话题作文(2003年全国卷)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第一册):邹忌整冠照镜,自觉不如徐公之美,但妻、妾、客却认为美于徐公。何也?“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可贵的是邹忌眼睛擦得雪亮,并未以感情的亲疏判断是非,进而以之劝说齐王,获得巨大成功。
4、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作文(2004年冀鲁豫皖高考题)
《鸿门宴》(人教版第二册):项羽摆设鸿门宴,沛公听取张良谏议,勇敢去鸿门赴会,席间又听从樊哙意见,“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从径道亡,得以全身而退。沛公就是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亚父范增目光远大,力谏在席间诛杀沛公,“数目项王”,但项羽妇人之仁,最终并未听从,而是放跑了刘邦。两相对比,一个从谏如流,一个刚愎自用,战争的最终结果不言而明了。
5、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作文(2005年山东高考卷)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第六册):廉颇,赵之良将,自以为功大,渺视蔺相如,宣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并未斤斤计较,而是处处忍让,最终将相合欢,成就历史美谈。廉颇改正了错误,相如的威信变得更高,秦亦不敢谋赵,这样的结局可谓真正的双赢,而蔺相如的宽容忍让就是双赢的智慧。
以上列举了近5年的高考作文,教材中确实有它们的影子。其实,教材对高考作文的体现远不止这些。教材与高考作文的命题相互印证,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命题者的有意为之。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材,重新审视我们对教材的挖掘。
单位:山东曹县一中
1、以“诚信”为话题作文(2001年全国卷)
《项链》(人教版第四册):失项链之后,玛蒂尔德没有逃避,没有耍赖,没有堕落,没有向命运低头、屈服,而是诚实地借款购买项链偿还。于是,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一个小阁楼住下。她给人洗衣挣钱,双手冻得通红,并且同下层妇女一样大声大气地同人讲话。所有的苦她都吃了,为的就是还清借款。无疑,玛蒂尔德是一个诚信之人,正因为此,这个人虽然爱慕虚荣,但并不讨厌,反而让我们觉得有几分可敬可爱。
2、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2002年全国卷)
《<呐喊>自序》(人教版第一册):鲁讯先生在仙台学医,课堂上看到一幅画片,日军正在枪杀一中国人,而围观的正是一群麻木的国民。此时,先生觉得“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那时当然首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讯先生弃医从文就是心灵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需要一种智慧,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使命感。
3、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为话题作文(2003年全国卷)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第一册):邹忌整冠照镜,自觉不如徐公之美,但妻、妾、客却认为美于徐公。何也?“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可贵的是邹忌眼睛擦得雪亮,并未以感情的亲疏判断是非,进而以之劝说齐王,获得巨大成功。
4、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作文(2004年冀鲁豫皖高考题)
《鸿门宴》(人教版第二册):项羽摆设鸿门宴,沛公听取张良谏议,勇敢去鸿门赴会,席间又听从樊哙意见,“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从径道亡,得以全身而退。沛公就是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亚父范增目光远大,力谏在席间诛杀沛公,“数目项王”,但项羽妇人之仁,最终并未听从,而是放跑了刘邦。两相对比,一个从谏如流,一个刚愎自用,战争的最终结果不言而明了。
5、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作文(2005年山东高考卷)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第六册):廉颇,赵之良将,自以为功大,渺视蔺相如,宣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并未斤斤计较,而是处处忍让,最终将相合欢,成就历史美谈。廉颇改正了错误,相如的威信变得更高,秦亦不敢谋赵,这样的结局可谓真正的双赢,而蔺相如的宽容忍让就是双赢的智慧。
以上列举了近5年的高考作文,教材中确实有它们的影子。其实,教材对高考作文的体现远不止这些。教材与高考作文的命题相互印证,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命题者的有意为之。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材,重新审视我们对教材的挖掘。
单位:山东曹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