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用来控制电动机运行状态的,从而控制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掌握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就能很好地控制机械设备。通过对本课程一体化教学法的研究,以便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安装和检修。
关键词: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技能; 一体化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些地方较复杂,有些地方又较抽象,如果教师只管讲解,不结合实际操作,学生就不易理解和掌握。但控制线路是全书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和分析控制线路的基本原理并能进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控制线路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 结合实物认识元器件
控制线路中用到的元器件比较多,如按钮、熔断器、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如果我们只按照课本进行说明,学生很难认识其结构,对其作用也不够明确,如通过实物认识、拆装,学生就能得到很好的理解。比如按钮,一般的常开、常闭按钮,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复合按钮,学生比较难接受,虽然老师给学生讲复合按钮是将常开和常闭按钮组合为一体,按下复合按钮时,其常闭触头先断开,常开触头后闭合;松开时,其常开触头先断开,常闭触头后闭合,但学生很难理解它们的先后关系,以及控制方式。通过学生拆装认识后,很快认识了按钮的结构,触头的相对位置关系。再比如交流接触器,以往只进行理论学习的学生,见到交流接触器时,就和原理图上各个符号对应不上,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原理图上接触器的吸合线圈、主触头、辅助触头都是分离的。学生通过一体化学习,在学习交流接触器时,通过拆装、维修,对其有了很好的认识,对后面的控制线路学习容易多了,也为线路的故障处理提供了基础。
二、 利用流程图分析原理
课本中的控制线路从作用、结构和原理上看是不同的,而且越往后就越复杂。如果前面的控制线路没有弄懂,后面的就更难以理解,学生对学习也就失去信心。所以怎样引导学生的入门是很重要的环节,在教法上就必须采用一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法,将一个深刻的道理用通俗、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或线条表达出来,让学生容易听懂、容易接受。流程图法是学生学习分析控制线路原理入门的最佳方法。因为流程图是按线路图的动作顺序和动作过程用箭头连接排列的图,条理性较强,学生也容易根据流程图的顺序去理解每个线路图的动作过程,进而理解整个线路图原理。
图1为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图,利用流程图分析其原理为:
从上述流程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启动或停止,各元件的动作先后,一目了然,只要让学生分清按钮、自锁触头、主触头、线圈的符号和所在的位置,就很容易理解这个控制图的动作过程了。凡是对于比较难的控制线路图都可以运用流程图法打开思路。
三、 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操作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较高的操作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老师只对着图讲,学生只对着图分析,那是很难适应将来实际工作的。技能训练要穿插到整个教学中,从元器件的拆装维修到控制线路的安装故障处理,从简单线路到复杂线路,要一步一个脚印训练扎实。
通过故障处理,可以加深对控制线路的理解,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如图2的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就可以设置一些故障,出现以下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解决。
1. 按SB1,KM1动FU1立即烧断;
2. 按SB1,M转动约10分钟自动停止,再按SB1或SB2都不能启动,过10分钟左右按SB1又能启动;
3. 按SB1,KM1不动作,按SB2,KM2不动作;
4. 按SB1,KM1不动作,按SB2,KM1动作,M转动;
5. 按SB1,KM1动作,M不转动;
6. 按SB1,M启动,松手又停止;
7. 按SB3,M不停止。
这些故障现象,涉及线路的启动、停止、自锁、正反转、短路、开路、过载、熔焊等问题,只要能正确分析处理上述故障,说明学生对这个线路熟练掌握了。不过,在设置故障时,一定要切合实际,要全面,要选择典型电路进行。
四、 问题引导,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为了利于学习,课本设置的控制线路总存在着几个的线路图结构原理都很相似的控制线路,这时不用每图必讲,而要先讲透一个线路图,然后通过问题的引入展开到其他线路图,进而使学生掌握其他线路的方法。例如,在分析如图2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原理时,知道它的优点是工作可靠,缺点是操作不方便,从正转到反转操作时,必须先按下停止按钮SB3,然后按反转启动按钮SB2才能实现反转启动。在讲课时力求把图2原理讲“透”,而不能讲“绝”,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接触器连锁触头换成复合按钮的常闭触点,会怎样呢?通过分析,知道它克服了上述操作不便的缺点。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便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另外的一个控制线路——按钮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此后就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当正转KM1主触头熔焊时,这时若按反转按钮SB2,将会造成短路故障。如果在采用按钮连锁的同时再采用接触器连锁,能否克服以上的缺点呢?如果学生回答是肯定的,就说明他们又掌握了第三个控制线路——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若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位置开关的问题,学生将进一步掌握位置控制线路和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在熟悉一个控制线路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入,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了几个控制线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进行线路设计,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线路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设计的控制线路,教师不要急着研究它的对错,让学生对他亲自设计的控制线路进行安装接线、试验。如果试验得不到预先设计的要求,可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再进行检查、改进,直到预先设计的要求为止。学生通过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教学中,每种方法对学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对每个流程图、每个故障、每个问题以及每个设计线路必须精心设置;其次对每种方法的使用必须正确选择。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是孤立的,必须把理论指导和实际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分析线路的能力和操作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时,就引导学生进行线路设计,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河南省煤炭技工学校)
关键词: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技能; 一体化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些地方较复杂,有些地方又较抽象,如果教师只管讲解,不结合实际操作,学生就不易理解和掌握。但控制线路是全书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和分析控制线路的基本原理并能进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控制线路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 结合实物认识元器件
控制线路中用到的元器件比较多,如按钮、熔断器、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如果我们只按照课本进行说明,学生很难认识其结构,对其作用也不够明确,如通过实物认识、拆装,学生就能得到很好的理解。比如按钮,一般的常开、常闭按钮,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复合按钮,学生比较难接受,虽然老师给学生讲复合按钮是将常开和常闭按钮组合为一体,按下复合按钮时,其常闭触头先断开,常开触头后闭合;松开时,其常开触头先断开,常闭触头后闭合,但学生很难理解它们的先后关系,以及控制方式。通过学生拆装认识后,很快认识了按钮的结构,触头的相对位置关系。再比如交流接触器,以往只进行理论学习的学生,见到交流接触器时,就和原理图上各个符号对应不上,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原理图上接触器的吸合线圈、主触头、辅助触头都是分离的。学生通过一体化学习,在学习交流接触器时,通过拆装、维修,对其有了很好的认识,对后面的控制线路学习容易多了,也为线路的故障处理提供了基础。
二、 利用流程图分析原理
课本中的控制线路从作用、结构和原理上看是不同的,而且越往后就越复杂。如果前面的控制线路没有弄懂,后面的就更难以理解,学生对学习也就失去信心。所以怎样引导学生的入门是很重要的环节,在教法上就必须采用一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法,将一个深刻的道理用通俗、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或线条表达出来,让学生容易听懂、容易接受。流程图法是学生学习分析控制线路原理入门的最佳方法。因为流程图是按线路图的动作顺序和动作过程用箭头连接排列的图,条理性较强,学生也容易根据流程图的顺序去理解每个线路图的动作过程,进而理解整个线路图原理。
图1为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图,利用流程图分析其原理为:
从上述流程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启动或停止,各元件的动作先后,一目了然,只要让学生分清按钮、自锁触头、主触头、线圈的符号和所在的位置,就很容易理解这个控制图的动作过程了。凡是对于比较难的控制线路图都可以运用流程图法打开思路。
三、 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操作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较高的操作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老师只对着图讲,学生只对着图分析,那是很难适应将来实际工作的。技能训练要穿插到整个教学中,从元器件的拆装维修到控制线路的安装故障处理,从简单线路到复杂线路,要一步一个脚印训练扎实。
通过故障处理,可以加深对控制线路的理解,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如图2的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就可以设置一些故障,出现以下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解决。
1. 按SB1,KM1动FU1立即烧断;
2. 按SB1,M转动约10分钟自动停止,再按SB1或SB2都不能启动,过10分钟左右按SB1又能启动;
3. 按SB1,KM1不动作,按SB2,KM2不动作;
4. 按SB1,KM1不动作,按SB2,KM1动作,M转动;
5. 按SB1,KM1动作,M不转动;
6. 按SB1,M启动,松手又停止;
7. 按SB3,M不停止。
这些故障现象,涉及线路的启动、停止、自锁、正反转、短路、开路、过载、熔焊等问题,只要能正确分析处理上述故障,说明学生对这个线路熟练掌握了。不过,在设置故障时,一定要切合实际,要全面,要选择典型电路进行。
四、 问题引导,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为了利于学习,课本设置的控制线路总存在着几个的线路图结构原理都很相似的控制线路,这时不用每图必讲,而要先讲透一个线路图,然后通过问题的引入展开到其他线路图,进而使学生掌握其他线路的方法。例如,在分析如图2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原理时,知道它的优点是工作可靠,缺点是操作不方便,从正转到反转操作时,必须先按下停止按钮SB3,然后按反转启动按钮SB2才能实现反转启动。在讲课时力求把图2原理讲“透”,而不能讲“绝”,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接触器连锁触头换成复合按钮的常闭触点,会怎样呢?通过分析,知道它克服了上述操作不便的缺点。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便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另外的一个控制线路——按钮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此后就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当正转KM1主触头熔焊时,这时若按反转按钮SB2,将会造成短路故障。如果在采用按钮连锁的同时再采用接触器连锁,能否克服以上的缺点呢?如果学生回答是肯定的,就说明他们又掌握了第三个控制线路——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若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位置开关的问题,学生将进一步掌握位置控制线路和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在熟悉一个控制线路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入,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了几个控制线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进行线路设计,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线路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设计的控制线路,教师不要急着研究它的对错,让学生对他亲自设计的控制线路进行安装接线、试验。如果试验得不到预先设计的要求,可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再进行检查、改进,直到预先设计的要求为止。学生通过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教学中,每种方法对学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对每个流程图、每个故障、每个问题以及每个设计线路必须精心设置;其次对每种方法的使用必须正确选择。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是孤立的,必须把理论指导和实际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分析线路的能力和操作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时,就引导学生进行线路设计,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河南省煤炭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