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618------907)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文化灿烂辉煌,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诗歌是唐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穿越一千多年的时光隧道,将其熠熠光芒投射在我们今人的欣赏视线里。幼儿能背“鹅鹅鹅”,老人也诵“蜀道难”。今天能够知名的诗人有二千三百多人,犹如群星闪耀;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还有四万八千多首,恰若大河奔流。它们形式多样,风格多彩,内容广泛,音节和谐,文字精炼,感情饱满,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写景状物,惟妙惟肖;记人叙事,绘声绘色,艺术特征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无论初唐盛唐,还是中唐晚唐,无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赵翼《论诗》),诗林新叶催陈叶,你方退罢我登场,将唐诗的创作劲头延续到宋词的出现。唐朝诗歌为何如此繁荣?本文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仁探讨。
第一,活跃的社会生活状态。
唐初统治阶级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兴修水利,虚心纳谏,任人唯贤,唐帝国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百姓乐业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郎》)。唐帝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国家的统一,南北的交流,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视野;屯垦戍边,复土开疆,增进了诗人的爱国情感。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都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状态。封建的经济基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与之相适应的是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气象。虽然社会经济的加强和诗歌的繁荣并非因果关系,但总会带来文化的繁荣,因为它为文化的繁荣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唐诗这朵艺苑奇葩绽开在肥沃的唐朝土壤里,也就顺理联成章了。
第二,宽松的文学创作环境
这种环境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以诗取仕”的科举制度
唐代的科举制度因考试内容不同分为明经、进士等科。其中以诗赋取士的进士科最受重视。科举制度对唐诗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它通过此举选拔了大批出身各个阶层包括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打破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这些人大都会作诗,耳熟能详的王勃、杨炯、陈子昂、贺知章、刘长卿、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各阶段的代表诗人都应试中举或进士。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还有的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或者屡试不售,终身无官职,则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作诗上,苦吟不休,以此来获取精神上的补偿,如温庭筠、李商隐等。晚唐后期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仕途险恶,使得一些人淡漠功名,在悠游山水中求得一份心灵的恬静。陆龟蒙、皮日休等就表现了这种淡泊情思。我们记住他们不是因为“仕”而是因为“诗”,典型的莫过于张继与他的《枫桥夜泊》。可以说唐代科举制度培养了诗人的基本队伍。二是“以诗取仕”在社会上形成了极盛的写诗风气,这对于诗人掌握诗歌技巧,起了促进的作用。
2、儒道佛三教并存的提倡和尊奉
唐代虽然尊儒。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定了《五经正义》,唐高宗李治把它作为官书颁布,但道教和佛教常常更替受到这个皇帝或那个皇帝的提倡,还有的搞三教调和。在封建时代,一种东西受到皇帝的提倡和尊奉,其影响不可估量。这一方面反映了唐朝的思想比较活跃,给诗人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另一方面,道家佛家的某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和某些玄思幽想,也可以给诗人的创作带来一定启发。李白的诗就带有道家色彩,王维的诗就带有佛家思想。这种思想上的活跃和神话传奇,对诗歌的创作总要带来益处。
第三,一脉相承的诗歌发展规律
这是唐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本是一个诗歌国度。诗是最发达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唐以前,诗歌已经有了两千年的历史。上古有“候人兮骑”(《吕氏春秋•音初》)、“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这种简单而又实在的歌谣;也有“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样表现反抗情绪的内容。从产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时代起,到唐朝已历经一千余年,诗歌遗产的积累已相当丰富。既有《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又有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既有魏晋诗人学习变风变雅讥讽政治、学习乐府反应民生疾苦的经验,也有六朝描写田园山水以及运用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经验。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所有这些都为唐诗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唐诗便是继承前代传统之后繁荣起来的。也可以说是同南朝宫廷文学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初唐陈子昂提出“风骨”"兴寄"的文学理想,为唐诗开拓了一条健康的道路;盛唐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潮,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为伟大代表;中唐又有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并成为贯穿中晚唐的现实主义的巨大潮流。可见,唐诗的繁荣与诗人们既继承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第四,历史长河浪淘沙的积淀
唐朝从618年建立,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潘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等大起大落凡28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在盛衰兴败的各个时期,出现了相应的诗人诗歌,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等的复古革新,有“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将进酒》)“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大放异彩,有小李杜的“兼备众体”,漫长的岁月涛声依旧,浩瀚的星空众星璀璨。如果说289年是一条丝带,各个时期的诗人是颗颗珍珠,那么丝带越长,串连的珍珠就越多。唐朝最长的统治出现了最多的诗人和诗就是一个映证。
以上从四个方面就唐诗繁荣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这几个方面要有机的联系起来,不能片面强调哪一方面而忽视另外的方面。总之,唐诗繁荣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认真地深入地探索,寻找出原因,总结出经验,古为今用,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学的优良作风,有利于指导社会主义新时代和谐文学的创作和繁荣,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历史积淀的肥沃土壤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一,活跃的社会生活状态。
唐初统治阶级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兴修水利,虚心纳谏,任人唯贤,唐帝国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百姓乐业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郎》)。唐帝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国家的统一,南北的交流,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视野;屯垦戍边,复土开疆,增进了诗人的爱国情感。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都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活跃状态。封建的经济基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与之相适应的是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气象。虽然社会经济的加强和诗歌的繁荣并非因果关系,但总会带来文化的繁荣,因为它为文化的繁荣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唐诗这朵艺苑奇葩绽开在肥沃的唐朝土壤里,也就顺理联成章了。
第二,宽松的文学创作环境
这种环境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以诗取仕”的科举制度
唐代的科举制度因考试内容不同分为明经、进士等科。其中以诗赋取士的进士科最受重视。科举制度对唐诗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它通过此举选拔了大批出身各个阶层包括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打破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这些人大都会作诗,耳熟能详的王勃、杨炯、陈子昂、贺知章、刘长卿、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各阶段的代表诗人都应试中举或进士。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还有的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或者屡试不售,终身无官职,则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作诗上,苦吟不休,以此来获取精神上的补偿,如温庭筠、李商隐等。晚唐后期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仕途险恶,使得一些人淡漠功名,在悠游山水中求得一份心灵的恬静。陆龟蒙、皮日休等就表现了这种淡泊情思。我们记住他们不是因为“仕”而是因为“诗”,典型的莫过于张继与他的《枫桥夜泊》。可以说唐代科举制度培养了诗人的基本队伍。二是“以诗取仕”在社会上形成了极盛的写诗风气,这对于诗人掌握诗歌技巧,起了促进的作用。
2、儒道佛三教并存的提倡和尊奉
唐代虽然尊儒。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定了《五经正义》,唐高宗李治把它作为官书颁布,但道教和佛教常常更替受到这个皇帝或那个皇帝的提倡,还有的搞三教调和。在封建时代,一种东西受到皇帝的提倡和尊奉,其影响不可估量。这一方面反映了唐朝的思想比较活跃,给诗人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另一方面,道家佛家的某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和某些玄思幽想,也可以给诗人的创作带来一定启发。李白的诗就带有道家色彩,王维的诗就带有佛家思想。这种思想上的活跃和神话传奇,对诗歌的创作总要带来益处。
第三,一脉相承的诗歌发展规律
这是唐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本是一个诗歌国度。诗是最发达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唐以前,诗歌已经有了两千年的历史。上古有“候人兮骑”(《吕氏春秋•音初》)、“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这种简单而又实在的歌谣;也有“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样表现反抗情绪的内容。从产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时代起,到唐朝已历经一千余年,诗歌遗产的积累已相当丰富。既有《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又有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既有魏晋诗人学习变风变雅讥讽政治、学习乐府反应民生疾苦的经验,也有六朝描写田园山水以及运用声律对偶等艺术技巧的经验。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所有这些都为唐诗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唐诗便是继承前代传统之后繁荣起来的。也可以说是同南朝宫廷文学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初唐陈子昂提出“风骨”"兴寄"的文学理想,为唐诗开拓了一条健康的道路;盛唐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潮,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为伟大代表;中唐又有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并成为贯穿中晚唐的现实主义的巨大潮流。可见,唐诗的繁荣与诗人们既继承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第四,历史长河浪淘沙的积淀
唐朝从618年建立,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潘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等大起大落凡28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在盛衰兴败的各个时期,出现了相应的诗人诗歌,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等的复古革新,有“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将进酒》)“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大放异彩,有小李杜的“兼备众体”,漫长的岁月涛声依旧,浩瀚的星空众星璀璨。如果说289年是一条丝带,各个时期的诗人是颗颗珍珠,那么丝带越长,串连的珍珠就越多。唐朝最长的统治出现了最多的诗人和诗就是一个映证。
以上从四个方面就唐诗繁荣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这几个方面要有机的联系起来,不能片面强调哪一方面而忽视另外的方面。总之,唐诗繁荣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认真地深入地探索,寻找出原因,总结出经验,古为今用,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学的优良作风,有利于指导社会主义新时代和谐文学的创作和繁荣,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历史积淀的肥沃土壤中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