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书育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职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来开展。根据高职院校的院情及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以“物质资助为基础,精神塑造为动力,能力提升为平台,素质拓展为目标”的资助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
作者简介:游富廷(1981-),男,湖北洪湖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广东 中山 5284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4-0025-01
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已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的46.46%,达1071所;而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则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的53.77%。事实证明,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受国家教育资源倾向于强校、名校、本科院校的实情以及高职院校办学成本较高等原因的影响,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或者相对贫困生的数量及其比例则都有所增加。此外,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作为学业上的后进生,社会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关注程度不高,而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更是高等教育的“弱势群体”。由此,如何既有效利用资助工作的平台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失学,又能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效,帮助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就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2009年6月,在教育部举办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明确提出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树立爱党爱国、奋发进取、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感恩奉献的意识。以“六个意识”为基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将资助与教育、资助与管理、资助与服务结合起来,在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修身、立德、敬业、崇技的培养与教育,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物质资助为基础,精神塑造为动力,能力提升为平台,素质拓展为目标”的资助育人新机制,达到了资助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减、免、补、缓为辅,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承诺,也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地处珠三角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但从2006年创建起,我院就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不仅随录取通知书寄送《资助手册》专刊,第一时间将学校的资助政策及其业务流程告诉学生;而且还分门别类地告诉学生根据自己的贫困级别选择资助的种类,并不设名额限制。因为学院深知在经济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是一项更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为此,我院形成了以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贷款)为主,以评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学金,减缴、免缴、缓缴部分学费、住宿费以及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和就业困难补助为辅的物质资助体系,涵盖人次超过全院人数的50%。不仅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以专题教育为主,以个别访谈为辅,武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维,缓解其心理压力
扶人先扶志,育人先育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的拮据,一般性格内向,而且也部分呈现出“人穷志短”、“心理偏激”和其他固有的思维“惰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新生入学并经过贫困生筛查之后,我院都会制订比较详细的专题教育计划来激起家庭经济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涟漪”,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针对受资助的学生,有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励志电影展播和情感教育;针对贷款学生,有诚信教育讲座和宣誓活动;针对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有电脑知识及社交礼仪培训;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女生,有成功女企业家参加的以“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为主题的女生座谈;针对奖学金获得者,有国情知识讲座和感恩教育活动,等等。作为群体教育效果有限和专题教育间隔时间太长的补充,我院还规定各系部资助专干每学期都要和受资助学生谈心1次,辅导员要和所管理班级的受资助学生谈心2-3次。如此高密度的个别访谈,不仅能够及时跟踪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而且也能够让辅导员“润物细无声”般地进入家庭经济困学生的心理,更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学院连续举办三届的“我与学院同成长”的征文活动的反馈来看,这些教育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学生基本形成了励志与自强、善良与诚信、感恩与责任的精神风貌。
三、以公益性社会实践为主,以勤工助学岗位为辅,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生动性的重要载体。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奉献社会及锻炼他们的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心理或社交能力等原因羞于社会实践,“心锁”校园,专注书本的倾向比较明显,如此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接人待物的能力及文明礼让的礼仪都比较欠缺,这就导致这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很高。教育本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对一些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教育则有可能让他们,乃至他们的家庭“雪上加霜”。为此,我院注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注意将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增强实践活动效果。
遵从这一思路,我院建立了以公益性社会实践为主、勤工助学岗位为辅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平台。所谓公益性社会实践就是要求所有受资助的学生都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公益性服务活动,如获得校内一等奖以上的学生要在一学年内参加15小时的义工,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一学期要参加5小时的义工。这项规定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受资助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推动着受资助学生抛开思想包袱走出宿舍、走出学校,也强化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我院电子系受资助学生就将义务电器维修作为公益实践的一个抓手,积极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成为我院义工服务的一个品牌。而所谓勤工助学就是指针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既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又能够实现他们实践的需要。以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开拓为例,机械工程系是我院招收外市外省学生比较多的教学系,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集中的教学系。基于这一现实,资助管理中心与校企合作处联系,安排这批学生周末去校企合作基地实习,由企业安排通勤服务、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险。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岗位的锻炼,明显可以感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社会阅历、动手能力和心态上的变化,而学校和企业也都从中得益,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四、以社团文化活动为主,以技能竞赛为辅,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把资助育人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既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又有效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我院通过宣传、鼓励、特邀等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入学生社团(特别是专业性学生社团)和各级学生会组织,并注意对他们的培养。不但如此,我院还成立了全部由资助学生成立的学生社团——励志社,由团委社团指导老师和资助管理中心老师亲自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学生纪律督察、独居老人关爱活动、励志演讲比赛、诚信征文比赛、感恩漫画大赛、宿舍消防安全竞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又使他们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达到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的作用。此外,作为以技术为本位、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我院突出各类竞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激励作用,实行了对各类技能获奖家庭困难学生的奖励办法。办法规定,凡是登记在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除在奖学金评比中得到加分外,都会额外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以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协作与沟通能力,努力提高技能钻研水平。
加大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管理工作,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本文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为突破口,解析了笔者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探索资助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而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6).
[2]孙长索.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教育,2010,(1).
[3]李晓鹏.试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发展[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4]陈玥.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
作者简介:游富廷(1981-),男,湖北洪湖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广东 中山 5284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4-0025-01
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已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的46.46%,达1071所;而高职院校在校生数则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的53.77%。事实证明,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受国家教育资源倾向于强校、名校、本科院校的实情以及高职院校办学成本较高等原因的影响,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或者相对贫困生的数量及其比例则都有所增加。此外,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作为学业上的后进生,社会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关注程度不高,而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更是高等教育的“弱势群体”。由此,如何既有效利用资助工作的平台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失学,又能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效,帮助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就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2009年6月,在教育部举办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明确提出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树立爱党爱国、奋发进取、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感恩奉献的意识。以“六个意识”为基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将资助与教育、资助与管理、资助与服务结合起来,在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修身、立德、敬业、崇技的培养与教育,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物质资助为基础,精神塑造为动力,能力提升为平台,素质拓展为目标”的资助育人新机制,达到了资助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减、免、补、缓为辅,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承诺,也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地处珠三角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但从2006年创建起,我院就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不仅随录取通知书寄送《资助手册》专刊,第一时间将学校的资助政策及其业务流程告诉学生;而且还分门别类地告诉学生根据自己的贫困级别选择资助的种类,并不设名额限制。因为学院深知在经济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是一项更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为此,我院形成了以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贷款)为主,以评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学金,减缴、免缴、缓缴部分学费、住宿费以及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和就业困难补助为辅的物质资助体系,涵盖人次超过全院人数的50%。不仅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以专题教育为主,以个别访谈为辅,武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维,缓解其心理压力
扶人先扶志,育人先育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的拮据,一般性格内向,而且也部分呈现出“人穷志短”、“心理偏激”和其他固有的思维“惰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新生入学并经过贫困生筛查之后,我院都会制订比较详细的专题教育计划来激起家庭经济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涟漪”,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针对受资助的学生,有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励志电影展播和情感教育;针对贷款学生,有诚信教育讲座和宣誓活动;针对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有电脑知识及社交礼仪培训;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女生,有成功女企业家参加的以“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为主题的女生座谈;针对奖学金获得者,有国情知识讲座和感恩教育活动,等等。作为群体教育效果有限和专题教育间隔时间太长的补充,我院还规定各系部资助专干每学期都要和受资助学生谈心1次,辅导员要和所管理班级的受资助学生谈心2-3次。如此高密度的个别访谈,不仅能够及时跟踪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而且也能够让辅导员“润物细无声”般地进入家庭经济困学生的心理,更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学院连续举办三届的“我与学院同成长”的征文活动的反馈来看,这些教育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学生基本形成了励志与自强、善良与诚信、感恩与责任的精神风貌。
三、以公益性社会实践为主,以勤工助学岗位为辅,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生动性的重要载体。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奉献社会及锻炼他们的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心理或社交能力等原因羞于社会实践,“心锁”校园,专注书本的倾向比较明显,如此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接人待物的能力及文明礼让的礼仪都比较欠缺,这就导致这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很高。教育本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对一些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教育则有可能让他们,乃至他们的家庭“雪上加霜”。为此,我院注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注意将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增强实践活动效果。
遵从这一思路,我院建立了以公益性社会实践为主、勤工助学岗位为辅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平台。所谓公益性社会实践就是要求所有受资助的学生都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公益性服务活动,如获得校内一等奖以上的学生要在一学年内参加15小时的义工,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一学期要参加5小时的义工。这项规定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受资助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推动着受资助学生抛开思想包袱走出宿舍、走出学校,也强化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我院电子系受资助学生就将义务电器维修作为公益实践的一个抓手,积极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成为我院义工服务的一个品牌。而所谓勤工助学就是指针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既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又能够实现他们实践的需要。以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开拓为例,机械工程系是我院招收外市外省学生比较多的教学系,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集中的教学系。基于这一现实,资助管理中心与校企合作处联系,安排这批学生周末去校企合作基地实习,由企业安排通勤服务、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险。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岗位的锻炼,明显可以感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社会阅历、动手能力和心态上的变化,而学校和企业也都从中得益,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四、以社团文化活动为主,以技能竞赛为辅,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把资助育人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既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又有效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我院通过宣传、鼓励、特邀等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入学生社团(特别是专业性学生社团)和各级学生会组织,并注意对他们的培养。不但如此,我院还成立了全部由资助学生成立的学生社团——励志社,由团委社团指导老师和资助管理中心老师亲自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学生纪律督察、独居老人关爱活动、励志演讲比赛、诚信征文比赛、感恩漫画大赛、宿舍消防安全竞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又使他们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达到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的作用。此外,作为以技术为本位、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我院突出各类竞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激励作用,实行了对各类技能获奖家庭困难学生的奖励办法。办法规定,凡是登记在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除在奖学金评比中得到加分外,都会额外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以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协作与沟通能力,努力提高技能钻研水平。
加大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管理工作,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本文以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为突破口,解析了笔者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探索资助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而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6).
[2]孙长索.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教育,2010,(1).
[3]李晓鹏.试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发展[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4]陈玥.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