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肇兴侗寨为例,在分析旅游开发对侗族民俗文化的影响,提出肇兴侗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肇兴侗寨 民俗文化保护 旅游开发
一、肇兴侗寨资源概述
贵州黎平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距县城67公里,海拔410米,占地18万平方米,人口约4600人,共850多户,中国文联主席冯骥才称其为“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盆地之中。靠近山峦的侗寨吊脚楼黑褐色的屋顶与嫩绿的树林相应,感觉走进了一个与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未知地块。肇兴侗寨由五大组团围合而成,这五座鼓楼分别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五座鼓楼横跨五座风雨桥,建有五座戏台。寨子里的房屋都是用高低不同、大小各异的杉木搭建的杆栏式吊脚楼。侗寨中还有一条小河从中部穿过,弯弯曲曲的河道,清澈见底的溪水,可以看到在溪中追逐打闹的小鱼,沿河而建的吊脚楼在时而被溪面升起的薄雾隐藏,更是给人一种能在侗寨寻幽访古的意境。不仅如此还能在寨子里看到代表侗族文化的禾仓、瓢井等。踩着青石小路,穿过吊脚楼中的缝隙,在静静品味侗家风情的同时,它也将带你去看看侗族人家,听他们说起他们的故事。
二、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现状
肇兴侗寨出现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分游客徒步从桂林经广西三江县进入贵州腹地黎平途中发现了肇兴这个还未旅游开发的宝地。这些人大部分是学者、专家、摄影爱好者等,为这浓浓的民风民俗着迷,决定对此进行考察研究,摄影留念。之后将他们记录在相机和文字里的肇兴侗寨呈现在了世人面前。随着互联网这一个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身处贵州的小县肇兴侗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肇兴侗寨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批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一探究竟。1993年,随着法国国家电视台到肇兴采访后,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的国外游客,肇兴侗寨一度成为贵州省国外游客最多的景点。2003年,贵阳世纪风华公司入住肇兴侗寨,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资金而且还带来了更加系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这也加快了肇兴侗寨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三、旅游开发对侗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旅游开发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传播侗族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为这方土地和人民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1)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和继承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广泛宣传,更多的民俗文化走向了表演的舞台,这使得传统民俗被大大激活,黎平传承侗族大歌这一民间文化。这些人对侗族文化的继承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侗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肇兴侗寨的旅游开发更能直观形象的将侗族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2)民族认同凸显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让非当地人更好的了解侗族文化,那么对于当地人来说呢,效果同样是好的。这就体现通过旅游开发吸引更多人去肇兴侗寨,那里的少数民族能接触到旅游者,看到外面的人对于他们文化的喜爱、惊叹甚至是痴狂,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文化的价值,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自我认同的意识与传承。
(3)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同化
肇兴侗寨随着大批旅游者的进入,让其本身的淳朴民风习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他们的服饰。穿夹克、牛仔裤的越来越多,相反,包头巾的、穿传统服装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代表侗家民族特色的绣花布鞋手艺也基本消失。
(4)民俗文化庸俗化和伪民俗的出现
对于旅游者,选择去的地方一般都是与自己生活地方有较多不同的,那么去到这种地方就希望能看到这个地方独特的东西,例如节日,服饰,建筑等等。那么由于侗族居民来说,旅游为他们带去的东西之中一定有收入的增加,这就导致他们必须要迎合游客的喜好,达到赚取更多收入的目的。这样游客和居民就达成了关于这方面的共识,原本是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才会举行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被不断的重复复制,一年只举行一次或者两次的活动变成了一个月举行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这些活动和风俗留下来的全是形式而已,已丧失了其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保留下来的却是越来越浓的商业气息。这就造成了伪民俗文化的出现,它还大大的伤害了我们真正的民俗文化,因为赚钱的那部分被复制,而不赚钱的那部分,时间一长就往往被忽略。这就会导致文化传承的残缺和不完整。
四、保护与开发侗族民俗文化的对策
(1)政府主导
首先,政府应该对肇兴侗族旅游开发制定一些政策,规定市场准入标准、市场规范等。并且对这些制定好的政策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执行。旅游开发对于居住在侗寨人民的生活也产生影响,这就包括没有明确的政策规范旅游开发,而是采取开发商承包经营模式,这对于侗族文化保护以及后期侗寨的日常维护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对于侗族的文化应该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政府应该加快制定侗族旅游资源产权方面的条款,这其中就包括明确侗族人民的权利与义务,用法律的形式保护侗族文化。立法的重要性就表现在侗族人民自己就在破坏自己的文化,为了经济利益。这正式侗族传统节日被越来越多复制模仿的原因。当然立法不仅是规范侗族人民也是为了约束游客以及其他人,保护侗寨中的一些古老建筑,和有意义的东西。从而保障侗族人民的切身利益,激发侗族人民保护侗族旅游资源的动力。再次,是对旅游开发的一些活动施展进行监督。监督是侗族旅游开发应该充分利用的手段,它能在侗族旅游开发各个过程中,对旅游开发公司、游客以及侗族人民等进行监督并对参与的效果进行评价。在各个方面来给予侗族文化保护。
(2)借助媒体力量
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也快速发展起来,网络能很好的拉近人们的距离,更好的是传递信息。在现在这个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也逐渐变得不适应发展。那么肇兴侗寨也若成年佳酿一样,不在是被动的等着别人来发现,而是应该借助网络、用品牌媒体宣传自身、借助名人提升知名度。结合节庆、侗族传统节日、大型会议召开等活动,实行“走出去”战略。当然也不能忽略传统的报刊、电台、文体交流、民间交往等渠道,进行全面、大规模、集中性的侗族文化宣传。宣传的目的是很直接的吸引游客来到肇兴侗寨,但是达到目的的同时应该重视侗族地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对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现在黎平机场通航,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也为宣传提供了契机。也可以学习大理、九寨沟一样,利用黎平当地特有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珠郎娘美”、“划平王吴勉”等题材来达到宣传目的等。
(3)突出特色的村寨文化
肇兴侗寨具有旅游价值是因为它别具一格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以及其他不同于汉族的文字语言等,就是这些才引起了旅客对侗族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趣。对这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最主要的也是保持它的特色,避免邯郸学步和雷同产品的出现,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侗寨的天然、古风、依山傍水的氛围。另外,在肇兴侗寨发展中,要创造独一无二的旅游风景线,就要向游客呈现传统的侗族习俗,不要一年一个节日重复上演还几次,什么时候该什么节日就隆重的举行,独一无二才能吸引游客。如果错过了这个节日就要等上一年,然后研究侗族历史,发现一些已经被忘却的节日,让每个季度甚者每个月都有让人期待的节日活动。
(4)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后期的丰富、保护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中,旅游产品需要逐渐的开发、深化。旅游景点的开发很多都遇到当地居民迫切想要增加收入而做出一些破坏旅游资源的事情。当旅游发展给他们带来经济收入时,他们自然会珍爱它,这就要求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产品。而对于肇兴侗寨来说,我们开发的不仅是这个寨子而是有关于整个侗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这就包括了它的诗词、歌曲、服饰、习俗、建筑等方面。最简单的是:老百姓通过展示侗族刺绣,吸引游客拍照、购买。这样不仅传播了侗族文化也为侗族人民带来了收入。更深的旅游产品开发就是加入更多的侗寨文化特色,让游客乃至更多的人看到某一样东西自然的就将它与侗族联想到一起。
关键词:肇兴侗寨 民俗文化保护 旅游开发
一、肇兴侗寨资源概述
贵州黎平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距县城67公里,海拔410米,占地18万平方米,人口约4600人,共850多户,中国文联主席冯骥才称其为“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盆地之中。靠近山峦的侗寨吊脚楼黑褐色的屋顶与嫩绿的树林相应,感觉走进了一个与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未知地块。肇兴侗寨由五大组团围合而成,这五座鼓楼分别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五座鼓楼横跨五座风雨桥,建有五座戏台。寨子里的房屋都是用高低不同、大小各异的杉木搭建的杆栏式吊脚楼。侗寨中还有一条小河从中部穿过,弯弯曲曲的河道,清澈见底的溪水,可以看到在溪中追逐打闹的小鱼,沿河而建的吊脚楼在时而被溪面升起的薄雾隐藏,更是给人一种能在侗寨寻幽访古的意境。不仅如此还能在寨子里看到代表侗族文化的禾仓、瓢井等。踩着青石小路,穿过吊脚楼中的缝隙,在静静品味侗家风情的同时,它也将带你去看看侗族人家,听他们说起他们的故事。
二、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现状
肇兴侗寨出现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分游客徒步从桂林经广西三江县进入贵州腹地黎平途中发现了肇兴这个还未旅游开发的宝地。这些人大部分是学者、专家、摄影爱好者等,为这浓浓的民风民俗着迷,决定对此进行考察研究,摄影留念。之后将他们记录在相机和文字里的肇兴侗寨呈现在了世人面前。随着互联网这一个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身处贵州的小县肇兴侗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肇兴侗寨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批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一探究竟。1993年,随着法国国家电视台到肇兴采访后,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的国外游客,肇兴侗寨一度成为贵州省国外游客最多的景点。2003年,贵阳世纪风华公司入住肇兴侗寨,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资金而且还带来了更加系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这也加快了肇兴侗寨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三、旅游开发对侗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旅游开发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传播侗族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为这方土地和人民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1)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和继承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广泛宣传,更多的民俗文化走向了表演的舞台,这使得传统民俗被大大激活,黎平传承侗族大歌这一民间文化。这些人对侗族文化的继承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侗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肇兴侗寨的旅游开发更能直观形象的将侗族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2)民族认同凸显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让非当地人更好的了解侗族文化,那么对于当地人来说呢,效果同样是好的。这就体现通过旅游开发吸引更多人去肇兴侗寨,那里的少数民族能接触到旅游者,看到外面的人对于他们文化的喜爱、惊叹甚至是痴狂,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文化的价值,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自我认同的意识与传承。
(3)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同化
肇兴侗寨随着大批旅游者的进入,让其本身的淳朴民风习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他们的服饰。穿夹克、牛仔裤的越来越多,相反,包头巾的、穿传统服装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代表侗家民族特色的绣花布鞋手艺也基本消失。
(4)民俗文化庸俗化和伪民俗的出现
对于旅游者,选择去的地方一般都是与自己生活地方有较多不同的,那么去到这种地方就希望能看到这个地方独特的东西,例如节日,服饰,建筑等等。那么由于侗族居民来说,旅游为他们带去的东西之中一定有收入的增加,这就导致他们必须要迎合游客的喜好,达到赚取更多收入的目的。这样游客和居民就达成了关于这方面的共识,原本是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才会举行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被不断的重复复制,一年只举行一次或者两次的活动变成了一个月举行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这些活动和风俗留下来的全是形式而已,已丧失了其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保留下来的却是越来越浓的商业气息。这就造成了伪民俗文化的出现,它还大大的伤害了我们真正的民俗文化,因为赚钱的那部分被复制,而不赚钱的那部分,时间一长就往往被忽略。这就会导致文化传承的残缺和不完整。
四、保护与开发侗族民俗文化的对策
(1)政府主导
首先,政府应该对肇兴侗族旅游开发制定一些政策,规定市场准入标准、市场规范等。并且对这些制定好的政策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执行。旅游开发对于居住在侗寨人民的生活也产生影响,这就包括没有明确的政策规范旅游开发,而是采取开发商承包经营模式,这对于侗族文化保护以及后期侗寨的日常维护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对于侗族的文化应该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政府应该加快制定侗族旅游资源产权方面的条款,这其中就包括明确侗族人民的权利与义务,用法律的形式保护侗族文化。立法的重要性就表现在侗族人民自己就在破坏自己的文化,为了经济利益。这正式侗族传统节日被越来越多复制模仿的原因。当然立法不仅是规范侗族人民也是为了约束游客以及其他人,保护侗寨中的一些古老建筑,和有意义的东西。从而保障侗族人民的切身利益,激发侗族人民保护侗族旅游资源的动力。再次,是对旅游开发的一些活动施展进行监督。监督是侗族旅游开发应该充分利用的手段,它能在侗族旅游开发各个过程中,对旅游开发公司、游客以及侗族人民等进行监督并对参与的效果进行评价。在各个方面来给予侗族文化保护。
(2)借助媒体力量
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也快速发展起来,网络能很好的拉近人们的距离,更好的是传递信息。在现在这个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也逐渐变得不适应发展。那么肇兴侗寨也若成年佳酿一样,不在是被动的等着别人来发现,而是应该借助网络、用品牌媒体宣传自身、借助名人提升知名度。结合节庆、侗族传统节日、大型会议召开等活动,实行“走出去”战略。当然也不能忽略传统的报刊、电台、文体交流、民间交往等渠道,进行全面、大规模、集中性的侗族文化宣传。宣传的目的是很直接的吸引游客来到肇兴侗寨,但是达到目的的同时应该重视侗族地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对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现在黎平机场通航,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也为宣传提供了契机。也可以学习大理、九寨沟一样,利用黎平当地特有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珠郎娘美”、“划平王吴勉”等题材来达到宣传目的等。
(3)突出特色的村寨文化
肇兴侗寨具有旅游价值是因为它别具一格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以及其他不同于汉族的文字语言等,就是这些才引起了旅客对侗族民俗文化的浓厚兴趣。对这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最主要的也是保持它的特色,避免邯郸学步和雷同产品的出现,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侗寨的天然、古风、依山傍水的氛围。另外,在肇兴侗寨发展中,要创造独一无二的旅游风景线,就要向游客呈现传统的侗族习俗,不要一年一个节日重复上演还几次,什么时候该什么节日就隆重的举行,独一无二才能吸引游客。如果错过了这个节日就要等上一年,然后研究侗族历史,发现一些已经被忘却的节日,让每个季度甚者每个月都有让人期待的节日活动。
(4)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后期的丰富、保护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中,旅游产品需要逐渐的开发、深化。旅游景点的开发很多都遇到当地居民迫切想要增加收入而做出一些破坏旅游资源的事情。当旅游发展给他们带来经济收入时,他们自然会珍爱它,这就要求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旅游产品。而对于肇兴侗寨来说,我们开发的不仅是这个寨子而是有关于整个侗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这就包括了它的诗词、歌曲、服饰、习俗、建筑等方面。最简单的是:老百姓通过展示侗族刺绣,吸引游客拍照、购买。这样不仅传播了侗族文化也为侗族人民带来了收入。更深的旅游产品开发就是加入更多的侗寨文化特色,让游客乃至更多的人看到某一样东西自然的就将它与侗族联想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