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猪产业作为城乡居民消费基础产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步伐,生猪产业突破传统农业的散养范畴,初步形成以养殖环节为核心,向产前延伸到上游饲料供应商、仔猪供应商,向产后延伸到下游屠宰加工商、销售商的完整生猪供应链体系。生猪产业易遭受疫病、高温、自然灾害、价格异常波动等外部冲击,同时,以生猪为主要流动资产致使生猪养殖主体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由外部冲击所引发的高风险性与信息不对称性使其面临严重的商业银行信贷配给,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渠道进行充分的外部融资,形成不可避免的流动性约束,制约生猪产业的生产运作水平与投融资战略决策。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户增长的融资需求,解决农户融资问题,因此应当在产业链视角下,深入研究猪肉产业中生猪养殖户的融资需求问题,这对加快生猪养殖户收入增长,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肇庆市生猪产业为实例,深入探析创新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机制创新实践、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为有效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支持生猪“增产保供”, 2020年4月肇庆市出台《关于加大金融支持肇庆市生猪养殖业稳产保供和绿色转型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建立起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机制,规范形成“一备案、双登记、三保障”的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模式。截至6月末,肇庆市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授信金额达1.25亿元,但融资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在融资风险分担渠道、融资抵押活体处置机制、融资流程信息化等三方面仍存制约因素,亟需关注解决。
肇庆市“一备案、双登记、三保障”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模式主要内容
“一备案”解决生猪活体私自处置风险
为有效防止生猪企业未经贷款银行同意私自变卖、处置抵押生猪活体,《指导意见》紧抓生猪企业出售生猪活体前需到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申请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流程节点,要求肇庆市金融机构和生猪企业达成生猪活体融资意向的,可共同先后到镇级、县(市、区)级畜牧兽医部门办理生猪活体抵押融资备案。对于完成备案的生猪,生猪企业承诺不申请办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牧兽医部门也暂不为完成备案的生猪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双登记”解决生猪活体重复抵押融资风险
生猪活体为新型动产融资抵押物,目前国内动产抵押登记在不同区域操作上存在差异,为有效避免生猪活体重复抵押融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肇庆市银行业机构通过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及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进行生猪活体抵押融资双重登记公示,确保贷款银行优先受偿权益。
“三保障”有效提升银行业务创新积极性
一是建立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保单增信机制。生猪活体具有一定的患病死亡风险,导致抵押物灭失,影响银行机构业务积极性。《指导意见》建立融资保单增信机制,通过贷款银行、生猪保险承保公司和保险公司三方合作,将作为融资抵押的生猪活体保险受益人由生猪企业变更为银行,实现融资增信。
二是建立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信息共享机制。当前生猪养殖有较为严格的防疫、环保等要求,养殖场是否在禁养区内、是否具备有效的粪污处理设施、是否在畜牧兽医部门备案、是否有购买政策性保险等情况信息,都是银行机构贷款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指导意见》建立融资信息共享机制,在基层畜牧兽医部门、保险公司和银行机构间实现生猪养殖、融资、投保等相关信息共享,为银行开展贷款风控提供支撑。
三是建立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激励引导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融资激励引导机制,包括人民银行对生猪融资业务推广成效明显的金融机构,将优先给予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倾斜支持,并在信贷政策效果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估等考核中酌情加分;对于符合条件的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将给予企业财政贴息;对恶意逃废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强化对失信生猪企业的联合惩戒等。
进一步推广生猪活体抵押融资 面临的制约因素
融资风险分担渠道有待拓展
目前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主要通过保单增信实现风险分担,缺乏其他有效贷款风险分担渠道,贷款金额主要根据保险金额核定,基本与生猪活体保险金额持平。但由于生猪政策性保险金额往往明显低于生猪市场价格,导致生猪活体抵押贷款金额与生猪市场价相差较大。
融资抵押活体处置机制有待完善
在生猪活体抵押融资出现违约的情况下,如果银行按照一般贷款抵质押物处置流程处置生猪活体,流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其间银行除需额外支出费用聘请养殖人员管理生猪活体,还存在错过生猪最佳出售期、因管理不当造成生猪活体死亡等多个风险,导致生猪活体处置变现出现损失,无法充分实现银行债权,也无法最大程度保护生猪企业权益。
融资流程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银行从畜牧兽医部门、保险公司等调取贷款生猪企业有关信息开展贷前贷中贷后调查,以及银企双方共同办理生猪活体抵押融资备案,需要经办人员往返多次“跑动”才能完成,缺乏信息平台和科技手段支撑,不利于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政策建议
完善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一是建议优化改进生猪政策性保险。在当前生猪产能处于恢复周期的年份,建议根据生猪市场价格适当提高生猪政策性保险金额,并积极探索生猪再保险业务,扩大生猪保险金额,从而提高生猪活体抵押物融资增信水平。二是建议设立生猪融资专项担保基金或互助基金,为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提供担保,从而撬动更大规模信贷资金支持生猪企业。
建立生豬活体抵押融资风险联动处置机制
建议建立有生猪龙头企业、生猪收购屠宰或食品加工企业参与的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风险联动处置机制,在生猪企业出现贷款违约时,处置机制引导协调组织相关企业第一时间按照市场价格接收生猪活体,最大程度保障生猪企业和贷款银行双方权益。
打造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服务平台
通过平台实现电子化备案操作,并畅通政府部门、保险公司、银行业机构和养殖户之间的信息渠道,在信息共享平台上统筹生猪养殖、检验、运输、交易、屠宰等生猪产业全链条信息,以及政府生猪产业扶持和补贴政策信息、保险公司保险保障信息、金融机构生猪贷款产品等信息,提升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肇庆市“一备案、双登记、三保障”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模式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对制约生猪活体抵押融资进一步退关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主要制约因素包含了融资风险分担渠道有待拓展、融资抵押活体处置机制有待完善、融资流程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三个制约因素,并依据问题实际,提出了完善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风险联动处置机制、打造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服务平台三个政策建议,从而为最大程度保障生猪企业和贷款银行双方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
为有效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支持生猪“增产保供”, 2020年4月肇庆市出台《关于加大金融支持肇庆市生猪养殖业稳产保供和绿色转型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建立起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机制,规范形成“一备案、双登记、三保障”的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模式。截至6月末,肇庆市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授信金额达1.25亿元,但融资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在融资风险分担渠道、融资抵押活体处置机制、融资流程信息化等三方面仍存制约因素,亟需关注解决。
肇庆市“一备案、双登记、三保障”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模式主要内容
“一备案”解决生猪活体私自处置风险
为有效防止生猪企业未经贷款银行同意私自变卖、处置抵押生猪活体,《指导意见》紧抓生猪企业出售生猪活体前需到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申请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流程节点,要求肇庆市金融机构和生猪企业达成生猪活体融资意向的,可共同先后到镇级、县(市、区)级畜牧兽医部门办理生猪活体抵押融资备案。对于完成备案的生猪,生猪企业承诺不申请办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牧兽医部门也暂不为完成备案的生猪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双登记”解决生猪活体重复抵押融资风险
生猪活体为新型动产融资抵押物,目前国内动产抵押登记在不同区域操作上存在差异,为有效避免生猪活体重复抵押融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肇庆市银行业机构通过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及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进行生猪活体抵押融资双重登记公示,确保贷款银行优先受偿权益。
“三保障”有效提升银行业务创新积极性
一是建立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保单增信机制。生猪活体具有一定的患病死亡风险,导致抵押物灭失,影响银行机构业务积极性。《指导意见》建立融资保单增信机制,通过贷款银行、生猪保险承保公司和保险公司三方合作,将作为融资抵押的生猪活体保险受益人由生猪企业变更为银行,实现融资增信。
二是建立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信息共享机制。当前生猪养殖有较为严格的防疫、环保等要求,养殖场是否在禁养区内、是否具备有效的粪污处理设施、是否在畜牧兽医部门备案、是否有购买政策性保险等情况信息,都是银行机构贷款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指导意见》建立融资信息共享机制,在基层畜牧兽医部门、保险公司和银行机构间实现生猪养殖、融资、投保等相关信息共享,为银行开展贷款风控提供支撑。
三是建立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激励引导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融资激励引导机制,包括人民银行对生猪融资业务推广成效明显的金融机构,将优先给予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倾斜支持,并在信贷政策效果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估等考核中酌情加分;对于符合条件的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将给予企业财政贴息;对恶意逃废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强化对失信生猪企业的联合惩戒等。
进一步推广生猪活体抵押融资 面临的制约因素
融资风险分担渠道有待拓展
目前生猪活体抵押融资主要通过保单增信实现风险分担,缺乏其他有效贷款风险分担渠道,贷款金额主要根据保险金额核定,基本与生猪活体保险金额持平。但由于生猪政策性保险金额往往明显低于生猪市场价格,导致生猪活体抵押贷款金额与生猪市场价相差较大。
融资抵押活体处置机制有待完善
在生猪活体抵押融资出现违约的情况下,如果银行按照一般贷款抵质押物处置流程处置生猪活体,流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其间银行除需额外支出费用聘请养殖人员管理生猪活体,还存在错过生猪最佳出售期、因管理不当造成生猪活体死亡等多个风险,导致生猪活体处置变现出现损失,无法充分实现银行债权,也无法最大程度保护生猪企业权益。
融资流程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银行从畜牧兽医部门、保险公司等调取贷款生猪企业有关信息开展贷前贷中贷后调查,以及银企双方共同办理生猪活体抵押融资备案,需要经办人员往返多次“跑动”才能完成,缺乏信息平台和科技手段支撑,不利于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政策建议
完善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一是建议优化改进生猪政策性保险。在当前生猪产能处于恢复周期的年份,建议根据生猪市场价格适当提高生猪政策性保险金额,并积极探索生猪再保险业务,扩大生猪保险金额,从而提高生猪活体抵押物融资增信水平。二是建议设立生猪融资专项担保基金或互助基金,为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提供担保,从而撬动更大规模信贷资金支持生猪企业。
建立生豬活体抵押融资风险联动处置机制
建议建立有生猪龙头企业、生猪收购屠宰或食品加工企业参与的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风险联动处置机制,在生猪企业出现贷款违约时,处置机制引导协调组织相关企业第一时间按照市场价格接收生猪活体,最大程度保障生猪企业和贷款银行双方权益。
打造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服务平台
通过平台实现电子化备案操作,并畅通政府部门、保险公司、银行业机构和养殖户之间的信息渠道,在信息共享平台上统筹生猪养殖、检验、运输、交易、屠宰等生猪产业全链条信息,以及政府生猪产业扶持和补贴政策信息、保险公司保险保障信息、金融机构生猪贷款产品等信息,提升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肇庆市“一备案、双登记、三保障”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模式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对制约生猪活体抵押融资进一步退关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主要制约因素包含了融资风险分担渠道有待拓展、融资抵押活体处置机制有待完善、融资流程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三个制约因素,并依据问题实际,提出了完善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生猪活体抵押融资风险联动处置机制、打造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服务平台三个政策建议,从而为最大程度保障生猪企业和贷款银行双方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