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学习者的输出过程对其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比单纯的输入过程更大,翻译本身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的結合,输出便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终形式,能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给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优化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并形成输出自动化。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一、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少有人从事专职翻译工作,但绝大多数人在工作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英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在世界经济环境下使用英语的机会更多,因此对他们来说,英语与母语之间的双语转换能力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强调的是阅读、听、说能力,而对语际转换能力要求甚少。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寻常,双语转换能力已成为所有职业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既然英语教育是为社会、为市场服务的,那么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翻译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及掌握程度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翻译能够帮助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同时为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将翻译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而获得大量的语言知识,并通过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转换,在熟练汉语思维的同时,也熟练地运用英语思维,从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翻译能力还直接影响准确信息的获得、明确思想的表达及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二、目前我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国的交往和交流范围日益广泛,从而社会对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这就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校翻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入学时的语言基础较薄弱,高考的英语成绩普遍偏低。鉴于教学时间和课程设置的限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常常被忽略或不重视,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学习,因此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甚至面对段落翻译觉得无从下手,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顾文化背景和语言内涵生搬硬套的现象,翻译出来的句子面目全非。另外,我校的公共外语课堂都是大课堂,人数超标,直接影响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后短语或难句进行简要分析,或者只是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做些应试辅导,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重输入轻输出。教师在课堂上把精心准备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如简单的思考模式、翻译方法等,学生被动地接受所讲内容,缺乏独立思考机会,缺乏独立实践能力,因此语言输出能力欠缺。
三、翻译教学中“输出驱动假设”的实质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学习者的输出过程对其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比单纯的输入过程更大,“输出驱动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该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更能对外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驱动力。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有限,难以形成语言能力。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将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凸显出来。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看,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能满足市场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要。
翻译本身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的结合,输出便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终形式,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给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优化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并形成输出自动化,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利用“输出驱动假设”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输出驱动假设”强调内驱力,来自学生内外各种各样的刺激是产生内驱力的重要源泉,如表现欲、读书欲等,还有教师、同学课上发出的声音,卡片、图片、课件、板书等的直观刺激,语言活动等的刺激。新奇性也是刺激内驱力产生的因素,如老师的一次表扬,开口独立用英文表达、思考回答的过程,以及挫折等都是基本的内驱力源泉。因此学习活动本身具有引发动机的一些特性。内驱力源泉的丰富性使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多重性和灵活性。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同时,不同学生个体内驱力结构的差异,对教学活动提出挑战。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翻译是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没有语言输出的驱动,就没有学习者对语言假设的检验和反思,翻译能力就无法提高。
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驱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兴趣的培养,增强课堂教学驱动力。在教学中,引导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对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越高,成绩越好。对翻译兴趣的培养,要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从简单的翻译练习做起,并渗透简单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趣味性强或应用性强的资料,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开始轻松地完成任务后,逐渐就会对学习采取主动态度,学习积极性会逐渐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找一些短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间互动的形式,激励学生用口头表达将听到的内容翻译出来,这种口语表达的翻译形式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增强翻译的趣味性,对落实到笔头的翻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一、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少有人从事专职翻译工作,但绝大多数人在工作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英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在世界经济环境下使用英语的机会更多,因此对他们来说,英语与母语之间的双语转换能力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强调的是阅读、听、说能力,而对语际转换能力要求甚少。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寻常,双语转换能力已成为所有职业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既然英语教育是为社会、为市场服务的,那么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翻译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及掌握程度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翻译能够帮助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同时为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将翻译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而获得大量的语言知识,并通过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转换,在熟练汉语思维的同时,也熟练地运用英语思维,从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翻译能力还直接影响准确信息的获得、明确思想的表达及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二、目前我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国的交往和交流范围日益广泛,从而社会对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这就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校翻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入学时的语言基础较薄弱,高考的英语成绩普遍偏低。鉴于教学时间和课程设置的限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常常被忽略或不重视,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学习,因此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甚至面对段落翻译觉得无从下手,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顾文化背景和语言内涵生搬硬套的现象,翻译出来的句子面目全非。另外,我校的公共外语课堂都是大课堂,人数超标,直接影响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后短语或难句进行简要分析,或者只是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做些应试辅导,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重输入轻输出。教师在课堂上把精心准备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如简单的思考模式、翻译方法等,学生被动地接受所讲内容,缺乏独立思考机会,缺乏独立实践能力,因此语言输出能力欠缺。
三、翻译教学中“输出驱动假设”的实质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学习者的输出过程对其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比单纯的输入过程更大,“输出驱动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该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更能对外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驱动力。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有限,难以形成语言能力。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将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凸显出来。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看,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能满足市场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要。
翻译本身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的结合,输出便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终形式,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给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优化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并形成输出自动化,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利用“输出驱动假设”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输出驱动假设”强调内驱力,来自学生内外各种各样的刺激是产生内驱力的重要源泉,如表现欲、读书欲等,还有教师、同学课上发出的声音,卡片、图片、课件、板书等的直观刺激,语言活动等的刺激。新奇性也是刺激内驱力产生的因素,如老师的一次表扬,开口独立用英文表达、思考回答的过程,以及挫折等都是基本的内驱力源泉。因此学习活动本身具有引发动机的一些特性。内驱力源泉的丰富性使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多重性和灵活性。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同时,不同学生个体内驱力结构的差异,对教学活动提出挑战。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翻译是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没有语言输出的驱动,就没有学习者对语言假设的检验和反思,翻译能力就无法提高。
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驱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兴趣的培养,增强课堂教学驱动力。在教学中,引导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对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越高,成绩越好。对翻译兴趣的培养,要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从简单的翻译练习做起,并渗透简单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趣味性强或应用性强的资料,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开始轻松地完成任务后,逐渐就会对学习采取主动态度,学习积极性会逐渐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找一些短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间互动的形式,激励学生用口头表达将听到的内容翻译出来,这种口语表达的翻译形式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增强翻译的趣味性,对落实到笔头的翻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