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分析了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培养方案,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1.前言
当今社会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使用、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体能运动减少,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特别是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应该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来迎接社会的挑战。高校学生毕业之后要进入社会,他们将继续学习、工作。因此要充分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段,通过学校体育让学生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其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环节。
2.终身体育与体育意识的含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体育意识是指个体参加体育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的主观反映。体育意识是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两部分构成的。大学体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对于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着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因此要注重和强化培养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
3.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3.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高校体育课过分强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技术技能的教授过多地从考试、考查的角度考虑,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多数技术技能的教授,缺乏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感受,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过之后,术技能也就随之消失。缺乏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体育生活也走向终结。
3.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调
实践课教学往往仅限于讲解示范法、完整和分解法、重复练习法与比赛法等传统的教学法,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法、发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未被众多教师所采用。课程设置时间过短,很多学生两年学习下来只掌握了初级技能,满足不了学生对丰富体育文化的追求,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3.3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上了大学后,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兴趣上去了,再加上年轻体壮,如果学生不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个人兴趣,就不会产生体育锻炼意识。而由于学校、社会的压力,大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课学习,还要去参加实践教学,学习任务也很繁重,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学习时间的延长,导致时间的分配有了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至于生物钟混乱,严重影响了参加其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积极性。
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4.1 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因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是学生有效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教师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把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由“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
4.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中要让学生参与进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懂得怎样遵循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体质、体育锻炼基础等情况,分组分项合理安排好运动量,让学生参加到教学设计和决策之中,自定锻炼身体的方案,自己控制运动量和强度,从而提高增强自身体质和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同时应当注重专项课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愿选择项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正确处理好完成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之间的矛盾,并使学生从体育教学和业余体育锻炼中获得满足感以及运动所带来的益处,从而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
4.3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加强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锻炼动机,而且也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传授体育知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强健的体质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并以此强化他们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的素质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高校应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增强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应当具有广泛的极强的教学示范能力,有终身学习精神并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懂得大学生心理能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事实证明,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信服,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经常充实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运动技能,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环境,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丰富体育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
4.5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高校应根据院校自身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充足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使学生都能有体育锻炼的地方;定期对各项体育器材进行性能检测,在发现有体育器材损坏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维修更换,以免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出现危险,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育活动,逐渐产生对体育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5.结论
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学校体育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身体的益处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能长期热爱体育运动,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牢固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何珍泉.高校体育改革与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J]武汉体育学校学报2003.(3):110-112.
[2] 郝策.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6):87.
[3] 焦建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3(1):80—81.
[4] 田军.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能力培养新模式[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7):89-91.
[5] 王慧丽.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3)::98-101.
[6] 朱萍.努力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2):42-43.
作者简介:
吕秋爽(1984-),女,汉,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1.前言
当今社会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使用、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体能运动减少,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特别是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应该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来迎接社会的挑战。高校学生毕业之后要进入社会,他们将继续学习、工作。因此要充分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段,通过学校体育让学生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其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环节。
2.终身体育与体育意识的含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体育意识是指个体参加体育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的主观反映。体育意识是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两部分构成的。大学体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对于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着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因此要注重和强化培养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
3.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3.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高校体育课过分强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技术技能的教授过多地从考试、考查的角度考虑,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多数技术技能的教授,缺乏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感受,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过之后,术技能也就随之消失。缺乏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体育生活也走向终结。
3.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调
实践课教学往往仅限于讲解示范法、完整和分解法、重复练习法与比赛法等传统的教学法,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程序教学法、发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未被众多教师所采用。课程设置时间过短,很多学生两年学习下来只掌握了初级技能,满足不了学生对丰富体育文化的追求,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3.3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上了大学后,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兴趣上去了,再加上年轻体壮,如果学生不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个人兴趣,就不会产生体育锻炼意识。而由于学校、社会的压力,大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课学习,还要去参加实践教学,学习任务也很繁重,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学习时间的延长,导致时间的分配有了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以至于生物钟混乱,严重影响了参加其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积极性。
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4.1 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因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是学生有效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教师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把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由“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
4.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中要让学生参与进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懂得怎样遵循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体质、体育锻炼基础等情况,分组分项合理安排好运动量,让学生参加到教学设计和决策之中,自定锻炼身体的方案,自己控制运动量和强度,从而提高增强自身体质和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同时应当注重专项课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愿选择项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正确处理好完成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之间的矛盾,并使学生从体育教学和业余体育锻炼中获得满足感以及运动所带来的益处,从而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
4.3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加强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锻炼动机,而且也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传授体育知识,使学生真正懂得强健的体质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并以此强化他们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的素质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高校应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增强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应当具有广泛的极强的教学示范能力,有终身学习精神并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懂得大学生心理能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事实证明,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信服,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经常充实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运动技能,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环境,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丰富体育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
4.5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高校应根据院校自身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充足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使学生都能有体育锻炼的地方;定期对各项体育器材进行性能检测,在发现有体育器材损坏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维修更换,以免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出现危险,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育活动,逐渐产生对体育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5.结论
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学校体育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身体的益处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能长期热爱体育运动,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牢固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何珍泉.高校体育改革与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J]武汉体育学校学报2003.(3):110-112.
[2] 郝策.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4,(6):87.
[3] 焦建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3(1):80—81.
[4] 田军.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能力培养新模式[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7):89-91.
[5] 王慧丽.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3)::98-101.
[6] 朱萍.努力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2):42-43.
作者简介:
吕秋爽(1984-),女,汉,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