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情感因素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恰当的情感交流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对师生的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有着非常清楚地把握,并运用好情感因素,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学生 教师 情感教学
  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认知发展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如何运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具有愉快的认知心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研究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必须首先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学习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情绪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动机,二是对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展现学科的作用和意义,努力使学生喜欢所学的学科,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自信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自信心是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个人能力的主观估价。信心的大小取决于他如何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形成以后,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充分自信心的学生就会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则可能会为了避免失败而不思进取。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过来又影响其学习成绩。
  3.学习意志力对学习的影响
  意志,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有明确地学习目的、适当地学习方法,更要有克服各种困难地意志和决心,以及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
  二.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的情感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感染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的情感对教学过程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1.感染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学科,也会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本学科;如果教师以一贯的耐心、不懈地教育和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断地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则学生的意志力也会不断地得到强化。
  2.能动作用。教师的情感作用于所教的学科,能促使他努力拼搏、刻苦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博学多才;教师的情感作用于教学,促使他以独立、创造性的思维,恰当地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加工;教师的情感作用于课堂,会有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3.教育作用。实践表明,情感教育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善良的情感,也可以唤起学生对信念的追求。教师的希望、寄托、关怀、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和满怀激情,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田,荡涤精神的污染,使情绪低落、意志颓丧的学生重新燃起希望之光。
  4.迁移作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常常相互影响,牵连交织在一起,共同对教学过程起作用,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可以相互迁移。
  三.提倡教师以情感教学
  1.现代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注入情感,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理性因素而忽视学生的兴趣、意志、动机、灵感、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的问题。直到近些年才开始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教学过程的关系。而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问题。
  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情感因素对主体活动的巨大作用,实质上等于忽视学生的存在,把活生生的教学对象、教学主体视为教学过程中无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反之,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诱导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则会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要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利作用,教师必须首先具有真挚、深厚的情感,同时必须恰当把握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学会对师生双方的情感进行调控。在任何时候都应以真挚情感去沟通学生的心灵、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树立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行为的温暖内涵,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用主动取代被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基础部)
其他文献
一、感恩的概念   国内最早对于感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而“感恩”一词最早见于晋朝陈寿著《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令皆感恩载义,怀欲报之心”一句中。在《牛津字典》中,将“感恩(Gratitude)”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其词根“gratia”,本义是人应该感谢上帝赐予人类赖以生存的面包和水,解释为恩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脱胎于印象派绘画而发展起来的印象派摄影,以其独特的美感俘获了众多追求浪漫与飘逸、纯净与诗意之境的摄影者的芳心。它那倏忽朦胧的感觉印象和气氛色彩都是如此的迷人,让人
本文就强夯法施工工艺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分析,从设计、施工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值得同行参考.
内容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数学课堂提倡学生是主体。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的设计。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类型模仿、习题演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和多样性,显得比较被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到一个重
国家不断加强农学专业建设,重视对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对农学专业人才的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存在滞后性.通过对生物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地位及其与农业专业的关系进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农村小学扎根5 年,这五年来我主要担任学校英语教学工作.在和孩子们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当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的快乐.还记得大学刚毕业,考上了
内容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幼师生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古诗词教材中蕴藏的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渗透美育,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故事里有着友情的温暖:有个患癌症的小姐姐,因为常常吃药、打针,头发都掉光了,所以戴着一顶帽子。有一天,当风把帽子吹走的时候,一个叫小丁子的小男孩儿骑着脚踏车来到了她的身边。他为她追回了帽子,他给她带来了友情。他们一块儿做游戏、说故事。有一天,小姐姐带来一个“开心锁”,他们把锁挂在树上,约定在小姐姐生日那天一起许愿,并且打开锁。可是,小姐姐住院去了,没有如约回来跟小丁子一起过生日
期刊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全球资源配置及商品流通量迅速增加,现代海运业现已成为最主要运输方式,承担着9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重任。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并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4年9月,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