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服务学生“学”作为微课开发的起点,选取杭州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文化》《服务礼仪》为微课开发内容,遵循“学生主体,沉浸交互”原则,从微课选题、开发主体、开发流程、开发建议等方面探索如何进行微课开发,深化旅游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形式与内涵,服务师生教与学,为微课开发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 服务学生;微课开发;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6-0013-04
微课,本质是一种视频学习资源。视频学习资源可永久保存,自定进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最大可能。视频形式更能立体、直观呈现知识与方法,在线优质视频学习资源一旦形成聚集效应,推广价值不容忽视。“微课”这一资源形式符合中职生学习现状、习惯与思维,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信心提供了最大可能。
一、开发定位:服务学生“学”,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服务
通常,微课资源开发主体是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多关注教师群体对资源的定位与价值取向,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真正的学习主体——中职生。因而,为凸显中职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应将微课定位为教师针对某些典型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对一服务学生“学”的在线学习资源。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群体基础知识不扎实,个体成绩参差不齐。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积极性,可从以下几点突破:一是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教学服务,即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二是按照个体喜爱的资源形式与学习节奏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三是依托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课堂一对一辅导,确保学习者最大程度掌握学习内容。
二、开发主体:教育教学与游戏技术深度对接
服务学生“学”的微课资源开发,团队组建至关重要,需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负责微课内容设计、脚本撰写、微课制作的核心教学团队,即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专业教师;二是负责小游戏与小动画制作、视频包装、平台设计、素材深加工等技术支持团队;三是负责微课系统设计、团队运作、过程把控等研究评估团队。一线骨干专业教师既是微课开发者,又是微课使用者;既是教学设计者,又是视频制作者,承担着最核心部分的开发工作。教师团队在微课内容选取、难易度设置、知识点落实、评价反馈等方面具有微课开发先天优势与经验,但微课本质是具有教育价值的视频资源,这一属性决定微课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视频呈现的节奏感、欣赏度、交互性,确保视频对于中职生而言具备吸引力。因此,引进有游戏开发基础的公司,组建技术支持团队,主要负责处理视频剪辑、字幕处理、色彩调试、呈现手法、小动画小游戏制作、教与学平台设计、视频在线交互等工作。微课开发中需要有一支研究评估队伍,主要负责顶层设计,慎重研究选题,合理组建团队,规划开发进度,保证视频质量。同时,聘请高校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人士共同把脉微课开发。
三支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围绕杭州中职旅游专业微课大赛、学期主题教研活动、专题微课开发培训、微课开发现场论证会等形式,实现团队成员面对面交流对接。依托精品微课开发QQ群、有渔教学网站等线上平台,实现团队成员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三、开发原则:学生主体,沉浸交互
(一)短小且精悍
一般一个微课时长5~8分钟,以MP4格式为主,容量在100M以内,便于传播共享,做到随时随地学习的最大可能。微课内容选取合适,语言表达舒适,画面呈现精美,素材精挑细选,呈现方式与角度恰当,需要精确到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画面,体现“微”的精悍。同时充分立足专业特性,内容设计紧贴行业需求、情境语境创设富有行业气息等。微课内容并不因微课短小的要求而削弱,同样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让学习者“触觉视觉听觉一体化”,也即手脑眼耳并用,书面化的知识点反而更聚焦、更形象、更立体,学生能更集中注意力、更短时间内而习得,所谓达成“微言大义”之效果。
(二)碎片有逻辑
信息碎片化时代,学习也正经历碎片化,要从碎片信息中系统地获取想要的知识,而不是被太多碎片转移注意力。碎片化学习会成为一种全新高效的学习方式。微课承载大量基于一定逻辑关系的碎片知识信息,按照“整合—碎片—整合”的思路,相应构建出“学科—专题—学科”的微课程体系,确保微课资源“价值性”。
(三)沉浸并交互
微课学习本质是将网络这个学习空间设计成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所,电脑前的学习者能够自然地与环境(包括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学习者、指导者)进行实时的交互,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以形成“沉浸式网络环境”。
提供“情境感”学习环境。微课学习缺失教室学习的现场感,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情境,而学习必定是在交流建构中完成的,学习者与电脑无法对话,必须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来实现,如通过动画、故事、小游戏、背景音乐等一体创设。
创设“存在感”学习状态。情境的创设始终要围绕学习者进行,学习者是网络环境的主角,善于制造一对一专属服务的网络学习环境,如支持学习者文字输入、符号输入、语音输入等。
产生“实时感”交互体验。接纳信息—作出反馈,这是典型的网络信息运作机制。学习者对环境的刺激和环境对学习者的反应实时自然,如设计在线问答与反馈、积分奖励、在线交流等,确保微课资源“交互性”。
(四)简约而创意
微课作品往往能折射出教师不凡的教育品位和教学艺术。MIT媒体实验室教授前田约翰在《简单法则》中总结出十条法则,其中提到“达到简约的最简单办法就是用心割舍”。微课作品追求简约,不仅追求学习者视觉上的享受,关键追求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要做到微课的简约之美,首先要做到知识点、用语、色彩、构图、版式、图像等各元素的高度提炼概括,从而才能达到最简约风格的视觉设计,最单纯的微课效果追求,确保微课资源“可看性”。 四、开发流程:“研赛训”一体,追求优质微课
微课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一门学科的微课资源需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要遵循“研究先行,竞赛载体,培训同步”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践行“研赛训”一体的开发思路与流程。
(一)“研赛训”一体,实现“内容形式”优质呈现
“研赛训”一体,逐步组建微课开发团队,确定微课开发主体,确保微课价值性;梳理微课开发内容,确保内容适合性;系统设计微课形式,确保微课可看性。依托全市旅游专业微课大赛,充分发挥大赛引导性、强制性、全员性特征,同步主题培训,如采取在线群研讨、问卷发放、现场讲座、思维碰撞、展示研讨、在线展播、基于微课资源课堂教学等形式,完成了微课概念扫盲、微课基本构成要素确认、微课开发步骤梳理、微课制作技术积累、微课教学设计理念等内容的培训与梳理。两轮开发过程中,共安排了10多场主题培训活动,同时引进行业专家、课程专家把脉微课开发。在两轮比赛过程中,涌现出优质开发团队成员,为第三轮开发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微课选题”斟酌,实现“作品资源”推广价值
选题代表方向,需立足学科,科学系统选题,从学习内容是否适合视频呈现,学习内容是否是重难点等角度,选取浙江省新课改核心课程《旅游文化》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园林建筑、民族民俗、自然资源五大专题与《服务礼仪》基础礼仪部分的走姿、站姿、坐姿、蹲姿、鞠躬礼等作为具体开发内容。一是聚焦传统教学重难点。如《服务礼仪》课程围绕传统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是核心礼仪素养与技能养成的核心部分。礼仪素养的养成需要不间断的积累与训练,更要讲究方法,传统课堂因班额问题存在训练度不够、训练枯燥乏味、教师指导不到位、实训场地不足等问题,如把几大基本礼仪技能制作成学生爱看的微课视频资源,能在很大程度克服班额与实训场地限制的系列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回到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率更高。二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考虑学科课程普适性与适应性。《旅游文化》课程大部分知识点理解没有难度,但领悟其中的内涵与文化,借助多媒体则有很大的优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神秘宗教文化、多彩自然资源、园林意境与建筑内涵等,用图文并茂、配合音频以视频形式展示自然优于教材简短单薄的书面文字。
(三)“教学设计”雕琢,实现“知识技能”高效习得
教学设计是灵魂,微课脚本是桥梁,微课技术是关键。微课的重心应该是课,课的概念包含了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作业布置、师生互动等要素,微课开发离不开课的设计,即教学设计。服务学生学的微课资源开发定位,决定了微课教学设计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与方法的传授为目标,避免走向形式主义。
关注目标设计。基于学情与现有资源,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定目标,目标设定要有学科观与整体观,遵循学科属性,从课程目标、教材专题目标、单个选题目标三个层次考虑。
关注内容设计。聚焦知识点,重点从“为什么”层面进行讲授与示范,追求讲解透彻,丰富内涵。以《旅游文化》历史文化专题的“科举制度”微课为例。该微课设计中职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形象,通过风趣幽默的对话展示科举制度的等级划分。微课整体形象生动,一看即懂,但观看此微课会有一个感受,好看之余似乎还是难以记住知识点,更没有深刻理解古代科举制度,只停留于科举制度是什么,忽略了为什么层面的探讨与启发。因此,建议增加古代考试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对比讲解,从政治、文化等角度剖析制度背后的一些内涵与知识。同时这样设计也向学生展示历史可采用古今对比法,政治、经济、文化三要素分析法等方法开展历史知识自主学习。
关注呈现设计。基于注意力集中有限度,需强调节奏,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画面呈现,突出节奏感。微课学习环境(包括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学习者、指导者)强调互动,通过设计提问、在线练习、网络评价、学习交流平台设计等方式实现互动与交流。
关注格式设计。微课提倡“简约设计”,把教学设计简化到本质,去掉各种琐碎语言与复杂环节,开门见山、简而不空。主要从教学环节、用时、形式、知识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互动点、设计意图等角度进行设计与呈现。提倡设计本身以表格呈现,一目了然,纵横向要素呈现对比鲜明。
(四)“沉浸交互”统领,实现“接纳反馈”高效运作
微课资源通过电脑与学习者发生关系,只有学习者接纳信息的同时有自我建构,并做出反馈,这样的微课学习才有效。如何运作“接纳—反馈”机制:一是大量运用“有效提问”来达成“接纳—反馈”。提问是对前面知识的梳理,更是对后续知识的铺垫,因此微课视频学习中,提问是最简单也是最需要去研究的一种互动形式。二是采用视频外链形式进行文字、语音、符号(如划线、连线、提交、标注)等输入,开展微课学习的实时反馈。三是创设情境,通过小游戏、小动画等形式,吸引学习者投入微课学习。
五、开发建议:聚焦“学习”,提升利用率
(一)坚守“课”概念,落实目标达成性
微课的重心应该在课上,有别于商业视频短片,关注教育价值。目标设定、内容选取、组织编排、导入、过程设计、评价反馈、作业布置等要素齐全,教学设计聚焦重心与难点,紧紧围绕知识点落实,开展设计与制作。
(二)关注点击率,追求视频欣赏性
微课学习提倡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与学习习惯对于中职生群体而言只能停留于理念层面。因此,需要立足中职生身心特点,学情与专业特性,从画面灵动、动态呈现、思维可视、语言幽默、语言精炼等角度包装视频,确保视频可看性与欣赏性。
(三)聚焦通识类课程,实现资源辐射性
微课选题聚焦专业核心课程,关注课程通用性,选取《旅游文化》与《服务礼仪》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开发对象,这两门课程既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任何学生的基本素养类课程,一旦系统开发出优质微课资源,其辐射面会更广,资源利用率更高。
(四)严控过程节点,确保开发时效性
微课开发是团体作战的行为,如何才能确保团队每一位成员能够在统一步调上运作,需要研究评估团队进行过程把控,按照规划,设定节点。如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选题、设计提交、组织论证、教育教学与技术团队若干次对接、进入录音室录音、后期合成等,确保开发进度,完成资源整体开发。
六、结语
2014年度,围绕杭州中职旅游专业《旅游文化》与《服务礼仪》两门核心课程的微课资源数量达到90余个(含系列配套素材),已经上线运行。同时,推出公众微信号,扫二维码可进入“炎培学堂”直接观看杭州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旅游教研大组)研发的微课资源。
开发过程中,笔者感受到教育教学资源浪费不仅仅表现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而是表现在多头建设资源、重复建设资源、低层次循环资源建设等问题,自然资源建设质量不高,最终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信息化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较重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资源开发,但开发主体比较单一,以各校的一线骨干专业教师为主。一线专业教师既要完成市级开发任务,又要完成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任务,这只是其中资源建设线上的工作量。呼吁教育相关部门,理顺开发主体,注重资源开发团队建设与培训,组建各类资源开发专业人员队伍,确保资源开发质量,避免低层次、高重复浪费。
参 考 文 献
[1]黎加厚.多维解读微课[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jihb.html.
[2]胡铁生.什么样的微课视频受欢迎——基于MOOC学习数据分析的启示[EB/OL]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73b64be60102v13n.html.
[3]郭夏.独立学习与沉浸式教学[EB/OL].[2014-10-31]. http://thinker88.blog.163.com/blog/static/15214002820129234546404/.
关键词 服务学生;微课开发;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6-0013-04
微课,本质是一种视频学习资源。视频学习资源可永久保存,自定进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最大可能。视频形式更能立体、直观呈现知识与方法,在线优质视频学习资源一旦形成聚集效应,推广价值不容忽视。“微课”这一资源形式符合中职生学习现状、习惯与思维,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信心提供了最大可能。
一、开发定位:服务学生“学”,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服务
通常,微课资源开发主体是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多关注教师群体对资源的定位与价值取向,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真正的学习主体——中职生。因而,为凸显中职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应将微课定位为教师针对某些典型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对一服务学生“学”的在线学习资源。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群体基础知识不扎实,个体成绩参差不齐。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积极性,可从以下几点突破:一是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教学服务,即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二是按照个体喜爱的资源形式与学习节奏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三是依托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课堂一对一辅导,确保学习者最大程度掌握学习内容。
二、开发主体:教育教学与游戏技术深度对接
服务学生“学”的微课资源开发,团队组建至关重要,需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负责微课内容设计、脚本撰写、微课制作的核心教学团队,即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专业教师;二是负责小游戏与小动画制作、视频包装、平台设计、素材深加工等技术支持团队;三是负责微课系统设计、团队运作、过程把控等研究评估团队。一线骨干专业教师既是微课开发者,又是微课使用者;既是教学设计者,又是视频制作者,承担着最核心部分的开发工作。教师团队在微课内容选取、难易度设置、知识点落实、评价反馈等方面具有微课开发先天优势与经验,但微课本质是具有教育价值的视频资源,这一属性决定微课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视频呈现的节奏感、欣赏度、交互性,确保视频对于中职生而言具备吸引力。因此,引进有游戏开发基础的公司,组建技术支持团队,主要负责处理视频剪辑、字幕处理、色彩调试、呈现手法、小动画小游戏制作、教与学平台设计、视频在线交互等工作。微课开发中需要有一支研究评估队伍,主要负责顶层设计,慎重研究选题,合理组建团队,规划开发进度,保证视频质量。同时,聘请高校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人士共同把脉微课开发。
三支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围绕杭州中职旅游专业微课大赛、学期主题教研活动、专题微课开发培训、微课开发现场论证会等形式,实现团队成员面对面交流对接。依托精品微课开发QQ群、有渔教学网站等线上平台,实现团队成员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三、开发原则:学生主体,沉浸交互
(一)短小且精悍
一般一个微课时长5~8分钟,以MP4格式为主,容量在100M以内,便于传播共享,做到随时随地学习的最大可能。微课内容选取合适,语言表达舒适,画面呈现精美,素材精挑细选,呈现方式与角度恰当,需要精确到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画面,体现“微”的精悍。同时充分立足专业特性,内容设计紧贴行业需求、情境语境创设富有行业气息等。微课内容并不因微课短小的要求而削弱,同样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让学习者“触觉视觉听觉一体化”,也即手脑眼耳并用,书面化的知识点反而更聚焦、更形象、更立体,学生能更集中注意力、更短时间内而习得,所谓达成“微言大义”之效果。
(二)碎片有逻辑
信息碎片化时代,学习也正经历碎片化,要从碎片信息中系统地获取想要的知识,而不是被太多碎片转移注意力。碎片化学习会成为一种全新高效的学习方式。微课承载大量基于一定逻辑关系的碎片知识信息,按照“整合—碎片—整合”的思路,相应构建出“学科—专题—学科”的微课程体系,确保微课资源“价值性”。
(三)沉浸并交互
微课学习本质是将网络这个学习空间设计成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所,电脑前的学习者能够自然地与环境(包括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学习者、指导者)进行实时的交互,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以形成“沉浸式网络环境”。
提供“情境感”学习环境。微课学习缺失教室学习的现场感,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情境,而学习必定是在交流建构中完成的,学习者与电脑无法对话,必须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来实现,如通过动画、故事、小游戏、背景音乐等一体创设。
创设“存在感”学习状态。情境的创设始终要围绕学习者进行,学习者是网络环境的主角,善于制造一对一专属服务的网络学习环境,如支持学习者文字输入、符号输入、语音输入等。
产生“实时感”交互体验。接纳信息—作出反馈,这是典型的网络信息运作机制。学习者对环境的刺激和环境对学习者的反应实时自然,如设计在线问答与反馈、积分奖励、在线交流等,确保微课资源“交互性”。
(四)简约而创意
微课作品往往能折射出教师不凡的教育品位和教学艺术。MIT媒体实验室教授前田约翰在《简单法则》中总结出十条法则,其中提到“达到简约的最简单办法就是用心割舍”。微课作品追求简约,不仅追求学习者视觉上的享受,关键追求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要做到微课的简约之美,首先要做到知识点、用语、色彩、构图、版式、图像等各元素的高度提炼概括,从而才能达到最简约风格的视觉设计,最单纯的微课效果追求,确保微课资源“可看性”。 四、开发流程:“研赛训”一体,追求优质微课
微课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一门学科的微课资源需要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要遵循“研究先行,竞赛载体,培训同步”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践行“研赛训”一体的开发思路与流程。
(一)“研赛训”一体,实现“内容形式”优质呈现
“研赛训”一体,逐步组建微课开发团队,确定微课开发主体,确保微课价值性;梳理微课开发内容,确保内容适合性;系统设计微课形式,确保微课可看性。依托全市旅游专业微课大赛,充分发挥大赛引导性、强制性、全员性特征,同步主题培训,如采取在线群研讨、问卷发放、现场讲座、思维碰撞、展示研讨、在线展播、基于微课资源课堂教学等形式,完成了微课概念扫盲、微课基本构成要素确认、微课开发步骤梳理、微课制作技术积累、微课教学设计理念等内容的培训与梳理。两轮开发过程中,共安排了10多场主题培训活动,同时引进行业专家、课程专家把脉微课开发。在两轮比赛过程中,涌现出优质开发团队成员,为第三轮开发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微课选题”斟酌,实现“作品资源”推广价值
选题代表方向,需立足学科,科学系统选题,从学习内容是否适合视频呈现,学习内容是否是重难点等角度,选取浙江省新课改核心课程《旅游文化》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园林建筑、民族民俗、自然资源五大专题与《服务礼仪》基础礼仪部分的走姿、站姿、坐姿、蹲姿、鞠躬礼等作为具体开发内容。一是聚焦传统教学重难点。如《服务礼仪》课程围绕传统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是核心礼仪素养与技能养成的核心部分。礼仪素养的养成需要不间断的积累与训练,更要讲究方法,传统课堂因班额问题存在训练度不够、训练枯燥乏味、教师指导不到位、实训场地不足等问题,如把几大基本礼仪技能制作成学生爱看的微课视频资源,能在很大程度克服班额与实训场地限制的系列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回到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率更高。二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考虑学科课程普适性与适应性。《旅游文化》课程大部分知识点理解没有难度,但领悟其中的内涵与文化,借助多媒体则有很大的优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神秘宗教文化、多彩自然资源、园林意境与建筑内涵等,用图文并茂、配合音频以视频形式展示自然优于教材简短单薄的书面文字。
(三)“教学设计”雕琢,实现“知识技能”高效习得
教学设计是灵魂,微课脚本是桥梁,微课技术是关键。微课的重心应该是课,课的概念包含了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作业布置、师生互动等要素,微课开发离不开课的设计,即教学设计。服务学生学的微课资源开发定位,决定了微课教学设计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与方法的传授为目标,避免走向形式主义。
关注目标设计。基于学情与现有资源,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定目标,目标设定要有学科观与整体观,遵循学科属性,从课程目标、教材专题目标、单个选题目标三个层次考虑。
关注内容设计。聚焦知识点,重点从“为什么”层面进行讲授与示范,追求讲解透彻,丰富内涵。以《旅游文化》历史文化专题的“科举制度”微课为例。该微课设计中职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形象,通过风趣幽默的对话展示科举制度的等级划分。微课整体形象生动,一看即懂,但观看此微课会有一个感受,好看之余似乎还是难以记住知识点,更没有深刻理解古代科举制度,只停留于科举制度是什么,忽略了为什么层面的探讨与启发。因此,建议增加古代考试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对比讲解,从政治、文化等角度剖析制度背后的一些内涵与知识。同时这样设计也向学生展示历史可采用古今对比法,政治、经济、文化三要素分析法等方法开展历史知识自主学习。
关注呈现设计。基于注意力集中有限度,需强调节奏,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画面呈现,突出节奏感。微课学习环境(包括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学习者、指导者)强调互动,通过设计提问、在线练习、网络评价、学习交流平台设计等方式实现互动与交流。
关注格式设计。微课提倡“简约设计”,把教学设计简化到本质,去掉各种琐碎语言与复杂环节,开门见山、简而不空。主要从教学环节、用时、形式、知识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互动点、设计意图等角度进行设计与呈现。提倡设计本身以表格呈现,一目了然,纵横向要素呈现对比鲜明。
(四)“沉浸交互”统领,实现“接纳反馈”高效运作
微课资源通过电脑与学习者发生关系,只有学习者接纳信息的同时有自我建构,并做出反馈,这样的微课学习才有效。如何运作“接纳—反馈”机制:一是大量运用“有效提问”来达成“接纳—反馈”。提问是对前面知识的梳理,更是对后续知识的铺垫,因此微课视频学习中,提问是最简单也是最需要去研究的一种互动形式。二是采用视频外链形式进行文字、语音、符号(如划线、连线、提交、标注)等输入,开展微课学习的实时反馈。三是创设情境,通过小游戏、小动画等形式,吸引学习者投入微课学习。
五、开发建议:聚焦“学习”,提升利用率
(一)坚守“课”概念,落实目标达成性
微课的重心应该在课上,有别于商业视频短片,关注教育价值。目标设定、内容选取、组织编排、导入、过程设计、评价反馈、作业布置等要素齐全,教学设计聚焦重心与难点,紧紧围绕知识点落实,开展设计与制作。
(二)关注点击率,追求视频欣赏性
微课学习提倡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与学习习惯对于中职生群体而言只能停留于理念层面。因此,需要立足中职生身心特点,学情与专业特性,从画面灵动、动态呈现、思维可视、语言幽默、语言精炼等角度包装视频,确保视频可看性与欣赏性。
(三)聚焦通识类课程,实现资源辐射性
微课选题聚焦专业核心课程,关注课程通用性,选取《旅游文化》与《服务礼仪》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开发对象,这两门课程既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任何学生的基本素养类课程,一旦系统开发出优质微课资源,其辐射面会更广,资源利用率更高。
(四)严控过程节点,确保开发时效性
微课开发是团体作战的行为,如何才能确保团队每一位成员能够在统一步调上运作,需要研究评估团队进行过程把控,按照规划,设定节点。如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选题、设计提交、组织论证、教育教学与技术团队若干次对接、进入录音室录音、后期合成等,确保开发进度,完成资源整体开发。
六、结语
2014年度,围绕杭州中职旅游专业《旅游文化》与《服务礼仪》两门核心课程的微课资源数量达到90余个(含系列配套素材),已经上线运行。同时,推出公众微信号,扫二维码可进入“炎培学堂”直接观看杭州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旅游教研大组)研发的微课资源。
开发过程中,笔者感受到教育教学资源浪费不仅仅表现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而是表现在多头建设资源、重复建设资源、低层次循环资源建设等问题,自然资源建设质量不高,最终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信息化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较重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资源开发,但开发主体比较单一,以各校的一线骨干专业教师为主。一线专业教师既要完成市级开发任务,又要完成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任务,这只是其中资源建设线上的工作量。呼吁教育相关部门,理顺开发主体,注重资源开发团队建设与培训,组建各类资源开发专业人员队伍,确保资源开发质量,避免低层次、高重复浪费。
参 考 文 献
[1]黎加厚.多维解读微课[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jihb.html.
[2]胡铁生.什么样的微课视频受欢迎——基于MOOC学习数据分析的启示[EB/OL]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73b64be60102v13n.html.
[3]郭夏.独立学习与沉浸式教学[EB/OL].[2014-10-31]. http://thinker88.blog.163.com/blog/static/1521400282012923454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