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侨伟 初恋的梦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问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脑子里一闪,还是很没出息地闪过他的身影——他叫苗侨伟。
  其实也不是苗侨伟,确切地说是杨康,长身玉立,一袭白袍,眼睛狭长,似嗔非嗔,嘴角含情,似笑非笑,每临大事有静气,自有一番主张,私下又颇能耍赖放娇,“念慈,你要相信我……”明知他在骗你还是愿意相信,明知他是坏东西还是爱他,这大约就是我心中最有魅力的男性形象,从10岁延续到今,没有变过。
  最喜欢的一幕是杨康出场的那个亮相,“比武招亲”里把穆念慈的绣鞋脱下,乘机调戏。这个男人多有意思啊,你说他邪吧,他又有正的一面;你说他有情,他又是真无情;你说他无情,他偶尔也会有情。对于十来岁的女孩来说,这样拿捏不定的男人,这样左右不清的爱情,恐怕是世界上最像爱情的东西——一场初恋由青春的大雾里升起,而苗侨伟,就是这雾里走来的人。
  因为要看他,我前前后后起码看了5遍《射雕英雄传》,每次看到杨康我就心脏狂跳,每次看到他死的那一节我就肝肠寸断。那时,除了在电视上看到他,能“拥有”他的惟一方式是买不干胶画片,可惜,他的不干胶画片真的很少,谁让他是配角呢!一次,画报摊上出了一套海报,海报上的杨康穿雪白的袍子,头上扎着高高的髻,还有一圈雪白的狐狸皮,一转过身,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怎么可以这么好看呢!有段时间,我的人生目标就是买这套海报,但是,等我凑足了钱,海报早已卖光——这深深地刺激了我,并导致了我日后的购物狂倾向。一旦喜欢上什么东西,立即要买,不能等一秒,因为潜意识里知道,一等,那东西就会消失。
  在长達两年的时间里,我有心事可又不能对人说。我可以和同学讨论黄蓉郭靖穆念慈周伯通甚至欧阳峰,但我始终不能说杨康——“怎么能爱上杨康呢?他不是坏人么?”我的闺蜜说。怎么去说服她们?我也不屑于说服她们。我内心多么骄傲,在12岁的年纪,居然能爱,还是这么澎湃地爱——我对自己说,这就是能让我和这个庞大世俗的世界拉开距离的一个人。因为这爱不光明正大,又不能与人分享,我觉得自己的心像一个越来越小的房间,而我的爱恋像关在这房间里的一只小鸟,无法展翅飞翔。一个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烈,强烈到我必须说出来,可是,怎么说呢?我只能每晚躺在床上,拿被子盖住自己的嘴,握着拳头认真地对自己发誓:亲爱的杨康——啊,不,苗侨伟,你可千万不能结婚,你等着我,我长大了,一定一定……去香港找你!
  过了很多年,每次我到香港,一站在红墈火车站就会笑自己一次。你不是很想来香港么,你怎么不去找苗侨伟?是啊,我们长大了,明白追星的可笑,可是人生第一次爱上一个人在别人看来不都很可笑么?
  当上记者,见过许多偶像之后,我对自己的忠告就是不要去见偶像,因为一见往往会失望。我从来没有刻意想过要去见苗侨伟,但还真的见过他一次。
  那是2001年在一个乱哄哄的发布会上。一大帮后来被香港八卦杂志称为“大炮团”的男演员在插科打诨,我的偶像不声不响、腼腆地站在后排。我非常激动,不知怎么是好,直到这帮明星下台,苗侨伟走过来,我抖擞着从大袋子里摸出一张破纸,从同行的女记者那里夺来一支圆珠笔,说话声完全变了调,我说,可以请你签个名么,我是你的影迷。苗侨伟用他很杨康的眼光惊讶地打量我——他可能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影迷了,当时他和他老婆开眼镜行已经10年,早就不演戏了。
  他飞快地在纸上签了一个名,后面的曾志伟们呵呵大笑,一大帮过气不过气的老男人都把这场景当成大笑话——等下饭局可以用来调侃了。
  与我同行的记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终于有了一张杨康的签名,终于在不干胶、海报、回忆之外和他有了再度的联系。我把他的签名放进钱包,觉得儿时的梦基本算是完成了。
  几年后,苗侨伟复出拍戏,又过了几年,他老婆也复出了。我依然注意他的新闻,欣慰地发现他没有发福、没有大肚腩、没有阿伯的样子。我偷偷关注他的微博,甚至注意到他非常怕老婆——他是木工出身,追到这个当时“靓绝五台山”的美女不容易。他们婚后育有一儿一女,他们岁月静好,他们风平浪静,我觉得这样就很好,我一点也不想再见他。
  2008年,我去湖南卫视录制《天天向上》,节目做到一半,汪涵说:“听说你很喜欢苗侨伟,我们节目组特地把他请来,让你见见偶像。”我如受重击,在等待舞台门打开的那几秒钟里心如刀绞,几乎要夺路而逃。我愤怒地想,是谁想出的这种馊主意?还有比这更蠢的主意么?还有什么事比粉丝见偶像更尴尬?
  虚惊一场,这不过是电视人惯常的一个玩笑。那一节他们剪掉了,据说我当时面色发白,神情异常奇怪。那是我终身难忘的一种惊恐,当你真正喜欢过一个人,当你真正珍视心中的一段感情,你就不希望它变成银幕上的一场闹剧。幼稚年代里,你爱一个人就希望见到他,嫁给他,但当你明白事理,你就希望永远不要见到他,惟有如此,你才能永远爱他。
其他文献
近年不仅旅游景点以“主题”招揽游客,办学也染上这种风气。不少学校都标榜自己的办学优势,如体育、音乐等,其中一所学校主打“创意培训”牌,宣称会用与别校不同的创作训练,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该校的开放日,我当然不能错过。  一进学校大门,我就忙不迭地四处寻找创意的痕迹。学校校舍是由获奖建筑师设计的,创办人不肯采用标准校舍,并对官方的艺术及创意品味进行了有力地批评。  校园里挂满了师生的作品。我想,很
日本即将迎来“311”地震一周年,地震灾区仍在修复重建中。去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造成了15848人死亡、3305人失踪。而一年后的今天,仍有数千名无家可归的灾民居住在临时安置房内。日本政府仍面临着清理残骸、重建城市、恢复经济和保障民众生活的艰难任务。
选择的实质是要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制度。要大一统的意识形态,还是要兼容并包的、自由的现代文化制度?这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    袁伟时刚刚过完80岁生日,他戏称自己也成了“80后”。从去年开始,应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胡舒立之邀,已退休16年的袁伟时重返讲坛,给一群真正的“80后”、“90后”们上课,课目为“中国近代思潮”。270人的大教室,经常爆满。  袁伟时的学术志趣在清末民初和中国近代思想史
见义勇为是一种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受人尊崇。但现在,这一话题已经变得沉重。多年来安徽表彰的230名见义勇为者,牺牲58人,伤残33人,家庭困难的多达125户。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不久前对全国5770名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担忧。有2920名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生活困难,占被调查人数的50.6%。且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中,农民、工人、打工者居多,占到70%以上。直接后
这个留着漂亮小胡子、晚礼服一丝不乱的男人,正襟危坐,安详沉默。这一秒他嘴角微翘,鬓角微动,释放一丝克拉克盖博般漫不经心的笑意;下一瞬间,他双唇紧闭,眉头隐约有个川字,双手交叉,仿佛马龙白兰度上身。  当大众为他内敛低调的好莱坞老牌影星气质倾倒时,这位绅士却一把扯下矜持的面具,用一种比弗利山听不懂的语言大喊大笑,“XX,这也太爽了!我爱你们的国家!这太棒了!”他手舞足蹈,疯癫不羁的异国情调让看客们目
当前政府扶植黑人的政策,让“黑与白”在南非颠倒了一个个儿,黑白矛盾更加激化    在南非4900多万人口中,有大约9%是白种人。而在447万白种人中,又有约10%生活在贫困线之下。1994年前曾高高在上的白人,部分竟沦为无家可归者,他们在一些公园中搭建违章建筑,过着与贫穷黑人相同的底层生活。  社会巨变导致“黑白颠倒”  约翰内斯堡近郊有座卫星城叫克鲁格斯多普,这里以斯德克方丹岩洞著称,珍藏着古人
中国在教育公平和教育理念等根本问题上,沉疴甚深,造成几代中国人对人类的科学与文明,长期无法有重量级乃至中量级的贡献,“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的前景也路途迢迢    1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对高等教育的提法是,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初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是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最近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全国,令我想起了已故的唐振常先生。唐先生是横跨史学、文学和传媒的大才子,也是沪上有名的美食家。  上世纪40年代,唐振常从燕京大学毕业后,长期在上海、香港和天津的《大公报》工作。50年代初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编剧5年。后来又担任《文汇报》文艺部主任5年。“文革”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当副所长兼研究员,直到去世。唐先生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广征博引、倚马千言。他时而发
皮特苏扎,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白宫摄影师。  他的职责是记录总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无论奥巴马参加会议、发表演说、接见宾客、外事出访,还是与家人逛街、出游,享受天伦之乐,大大小小的瞬间,皮特都会用相机一一拍摄,为历史留下影像资料。  这有点像中国古时的君王,有史官记录其言行。不同的是,皮特的记录工具是相机,而中国史官用的是纸和毛笔。  皮特的照片向当下的人们展示了一个超级大国元首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
2011年12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下简称“红会”)正式公布“郭美美事件”调查报告及相关处理结果。调查报告称,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以下简称“商红会”)没有任何关系,其炫耀的财富与红十字会、公众捐款及项目资金没有任何关系。但调查显示,商红会的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红会决定撤销商红会,并建立信息系统平台,以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为何报告中没有涉及审计结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