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铁矿石谈判的大幕已经落下,硝烟散尽后,中国钢企看到的是一个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回眸“马拉松谈判”
2007年年底,在展望新一轮铁矿石谈判时,“铁矿石价格将涨”是各方人士所达成的共识。在当时,人们普遍预测新一年里铁矿石价格将上涨20%,这一价格被认为是“极有可能并能够接受的”。
2008年2月18日,日韩钢厂与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就2008财年粉矿、块矿价格分别上涨65%、71%达成一致。按照谈判惯例,日韩作为亚洲代表,所谈下的价格,中方也必须接受,而这一价格,已令相当多的专业人士跌破眼镜。
然而,另外两大铁矿石供应商——澳洲必和必拓和力拓对于这一价格仍觉不满,二者双双拒绝接受“巴西价格”,他们的理由是,由于距离更近,中国钢厂进口澳矿的成本比巴西矿低,因此,买方应该将这部分海运费补偿给澳大利亚的矿石商。
这一要求被中日韩三方代表认为是“趁火打劫”,此前,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一般会以同一价格锁定下一年的铁矿石价格。事实上,在今年以前,三大供应商之间还从未出现过两种价格。
而“两拓”的要求还不仅是通过海运补偿来获得更高的到岸价格这么简单,同时,二者还要求改变定价规则,使铁矿石的长期协议价格更贴近市场现货价格。这一要求超出了中日韩三国代表的心理底线,被认为是对“游戏规则”的极大挑战。
所谓的长期协议价格,是基于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其购买方之间商定的合约价格确定的。而现货价格则是铁矿石的现买现卖的价格,品位较低的印度铁矿石更多采用现货价出售。将长期协议价格贴近现货价格,是“两拓”希望再一次大幅度提高铁矿石价格而打的“小算盘”。
据了解,在2007年底,铁矿石的协议价为50美元/吨,而现货价则达到了190美元/吨,可以看到二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正因如此,中日韩三方拒绝了“两拓”的提价要求,谈判陷入僵局。
而此次“两拓”要求提价的态度极为强硬,而作为谈判代表的中国宝钢手中实在缺乏谈判筹码,在三大铁矿石巨头把控了全球铁矿石市场的70%的前提下,宝钢在谈判话语权上处于绝对弱势,2008年6月23日,宝钢最终接受了力拓公司提出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度价格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的协议。必和必和在稍后也终于认同了和力拓同样的价格。
至此,2008年铁矿石谈判终于尘埃落定,在总结这次谈判时,国内相关人士纷纷表示:这是“两拓”的一次完胜。
中国钢企的表情
在2008年铁矿石谈判刚刚结束,钢铁咨询机构“MY STEEL”的分析师徐向春便表示,2008年中国要多支付超过70亿美元的铁矿石采购成本。去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8亿吨,其中6成为长期合同矿,而我国有长期合同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每年总利润不过1400多亿元。从数字上看,此次铁矿石提价对国内钢企造成的影响将会相当沉重。
然而,从许多企业里传来的声音却比较轻松,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烽认为:“铁矿石涨价对公司今年的利润不会构成威胁。”而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也认为:“今年成本上升对武钢利润增速的影响在武钢可控范围之内。”
为何国内钢企的反应会看上去如此“不合时宜”?徐向春认为,钢铁行业中的一些大中型国企,之所以能够消化铁矿石涨价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同时企业本身又有规模和管理优势,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其所生产的产品中所在比例很高,因此能够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而从市场需求来看,家电、电子产品、汽车等下游企业需求依然旺盛,有些产品甚至供不应求,这样的供求关系使得这些大中型钢铁企业能够较为轻松的把上升的成本转嫁到下游企业。
与大中型国企相比,一些民营企业的日子便没有这么好过。山西某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表示:“在以前,国内钢材价格的变动与铁矿石成本增长的幅度基本相当,成本上升的压力可以通过利润的提升来加以缓解。但今年,很可能出现钢材价格的上涨已经无法全部抵消掉铁矿石成本的增加。”
“疯狂的石头”走向何方
本轮铁矿石谈判落幕后,人们形容此次的提价为“疯狂”,而铁矿石,也被调侃地比喻为“疯狂的石头”,人们十分关心一个问题,在今年“疯狂的石头”价格已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明年铁矿石价格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变数?
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已经出现了足够多的戏剧因素,在巴西矿价格早早锁定之后,历时7个多月的中澳矿价谈判谈出了“力拓价格”,在20多年来的铁矿石谈判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巴西矿和澳洲矿两个矿价,有人由此而得出结论,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年度定价、涨幅统一”的机制已经出现了裂痕,既然澳矿得到了海运费补偿,巴西矿明年也完全有可能以同样的理由向欧洲钢厂索要海运费补偿。
正因为此,徐向春认为,未来铁矿石市场将进入动荡局面,“更加不可捉摸,无规则可循”。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铁矿石谈判机制不会产生根本的动摇,“矿石商在希望看到铁矿石大幅度涨价的同时,也一定不愿意看到铁矿石谈判机制完全破裂。”宝钢一位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全球通胀的经济态势刺激了钢材的需求,也间接造成了三大铁矿石巨头的绝对强势地位,但一旦出现全球经济低迷,钢材需求肯定会萎缩,铁矿石的需求也肯定随之下降。因此,通过铁矿石谈判机制而获得的长期协议可以帮助铁矿石供应方规避风险、绑定利润。这是三大供应商所不愿意失去的。”
近日,又传来了一个对于中国钢企的利好消息,印度铁矿石出口厂家可能会与中方展开谈判,将目前对中国的铁矿石现货供应转变为长期协议供应,如果最终能够顺利达成协议,那么可以想见,这一股新兴力量的进入,将对目前国际铁矿石市场买卖双方力量悬殊的现状产生重大影响,也将为中方日后的铁矿石谈判增添一枚重要的筹码。
回眸“马拉松谈判”
2007年年底,在展望新一轮铁矿石谈判时,“铁矿石价格将涨”是各方人士所达成的共识。在当时,人们普遍预测新一年里铁矿石价格将上涨20%,这一价格被认为是“极有可能并能够接受的”。
2008年2月18日,日韩钢厂与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就2008财年粉矿、块矿价格分别上涨65%、71%达成一致。按照谈判惯例,日韩作为亚洲代表,所谈下的价格,中方也必须接受,而这一价格,已令相当多的专业人士跌破眼镜。
然而,另外两大铁矿石供应商——澳洲必和必拓和力拓对于这一价格仍觉不满,二者双双拒绝接受“巴西价格”,他们的理由是,由于距离更近,中国钢厂进口澳矿的成本比巴西矿低,因此,买方应该将这部分海运费补偿给澳大利亚的矿石商。
这一要求被中日韩三方代表认为是“趁火打劫”,此前,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一般会以同一价格锁定下一年的铁矿石价格。事实上,在今年以前,三大供应商之间还从未出现过两种价格。
而“两拓”的要求还不仅是通过海运补偿来获得更高的到岸价格这么简单,同时,二者还要求改变定价规则,使铁矿石的长期协议价格更贴近市场现货价格。这一要求超出了中日韩三国代表的心理底线,被认为是对“游戏规则”的极大挑战。
所谓的长期协议价格,是基于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其购买方之间商定的合约价格确定的。而现货价格则是铁矿石的现买现卖的价格,品位较低的印度铁矿石更多采用现货价出售。将长期协议价格贴近现货价格,是“两拓”希望再一次大幅度提高铁矿石价格而打的“小算盘”。
据了解,在2007年底,铁矿石的协议价为50美元/吨,而现货价则达到了190美元/吨,可以看到二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正因如此,中日韩三方拒绝了“两拓”的提价要求,谈判陷入僵局。
而此次“两拓”要求提价的态度极为强硬,而作为谈判代表的中国宝钢手中实在缺乏谈判筹码,在三大铁矿石巨头把控了全球铁矿石市场的70%的前提下,宝钢在谈判话语权上处于绝对弱势,2008年6月23日,宝钢最终接受了力拓公司提出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度价格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的协议。必和必和在稍后也终于认同了和力拓同样的价格。
至此,2008年铁矿石谈判终于尘埃落定,在总结这次谈判时,国内相关人士纷纷表示:这是“两拓”的一次完胜。
中国钢企的表情
在2008年铁矿石谈判刚刚结束,钢铁咨询机构“MY STEEL”的分析师徐向春便表示,2008年中国要多支付超过70亿美元的铁矿石采购成本。去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8亿吨,其中6成为长期合同矿,而我国有长期合同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每年总利润不过1400多亿元。从数字上看,此次铁矿石提价对国内钢企造成的影响将会相当沉重。
然而,从许多企业里传来的声音却比较轻松,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烽认为:“铁矿石涨价对公司今年的利润不会构成威胁。”而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也认为:“今年成本上升对武钢利润增速的影响在武钢可控范围之内。”
为何国内钢企的反应会看上去如此“不合时宜”?徐向春认为,钢铁行业中的一些大中型国企,之所以能够消化铁矿石涨价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同时企业本身又有规模和管理优势,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其所生产的产品中所在比例很高,因此能够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而从市场需求来看,家电、电子产品、汽车等下游企业需求依然旺盛,有些产品甚至供不应求,这样的供求关系使得这些大中型钢铁企业能够较为轻松的把上升的成本转嫁到下游企业。
与大中型国企相比,一些民营企业的日子便没有这么好过。山西某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表示:“在以前,国内钢材价格的变动与铁矿石成本增长的幅度基本相当,成本上升的压力可以通过利润的提升来加以缓解。但今年,很可能出现钢材价格的上涨已经无法全部抵消掉铁矿石成本的增加。”
“疯狂的石头”走向何方
本轮铁矿石谈判落幕后,人们形容此次的提价为“疯狂”,而铁矿石,也被调侃地比喻为“疯狂的石头”,人们十分关心一个问题,在今年“疯狂的石头”价格已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明年铁矿石价格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变数?
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已经出现了足够多的戏剧因素,在巴西矿价格早早锁定之后,历时7个多月的中澳矿价谈判谈出了“力拓价格”,在20多年来的铁矿石谈判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巴西矿和澳洲矿两个矿价,有人由此而得出结论,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年度定价、涨幅统一”的机制已经出现了裂痕,既然澳矿得到了海运费补偿,巴西矿明年也完全有可能以同样的理由向欧洲钢厂索要海运费补偿。
正因为此,徐向春认为,未来铁矿石市场将进入动荡局面,“更加不可捉摸,无规则可循”。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铁矿石谈判机制不会产生根本的动摇,“矿石商在希望看到铁矿石大幅度涨价的同时,也一定不愿意看到铁矿石谈判机制完全破裂。”宝钢一位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全球通胀的经济态势刺激了钢材的需求,也间接造成了三大铁矿石巨头的绝对强势地位,但一旦出现全球经济低迷,钢材需求肯定会萎缩,铁矿石的需求也肯定随之下降。因此,通过铁矿石谈判机制而获得的长期协议可以帮助铁矿石供应方规避风险、绑定利润。这是三大供应商所不愿意失去的。”
近日,又传来了一个对于中国钢企的利好消息,印度铁矿石出口厂家可能会与中方展开谈判,将目前对中国的铁矿石现货供应转变为长期协议供应,如果最终能够顺利达成协议,那么可以想见,这一股新兴力量的进入,将对目前国际铁矿石市场买卖双方力量悬殊的现状产生重大影响,也将为中方日后的铁矿石谈判增添一枚重要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