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厚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使自己的高尚趣味和情操受到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实现这一远大的宏观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老师,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呢?
一、寻找“趣”点。激发阅读内驱
古人言:“好者能精。”确实,正如爱因斯坦所认为的那样,对于一切事物,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首要目标就是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智慧作为等途径,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勤于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在强大的内驱力的推动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进行得深远、有效。如在教学《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介绍目前世界上相关的克隆实例来帮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让学生感到惊奇的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可相机向学生推荐几本与克隆相关的书籍,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克隆世界,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二、智慧创设,布陈阅读场景
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需精心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别于完全个人化的阅读,课堂阅读的个性化是在教师、学生以及文本,甚至连受影响的教室环境等之间的多方因素的互动下实现的。
浓厚的阅读氛围不仅是指教室里具有显性的阅读布置,如阅读名言的张贴、板报的设计、图书角的建立等等,同时更重要的是指课堂教学环节智慧地创设,课堂上生成自然、灵动的对话。在快意与平等的对话中,师生共同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音乐《二泉映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心凝听,凄苦的旋律在教室里盘旋着,紧紧地揪住了学生的心。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这首名曲,并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想象作者阿炳可能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人生或许经历过哪些事情?在音乐的渲染之下,孩子们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与老师进行对话。并且,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之下,学生迫切地想通过阅读文本获得最真实的答案。
三、以生为本,唤醒阅读生命
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一个个迥然有异的生命,使他们关乎阅读的心灵沉潜于文本,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勾勒出文字背后所呈现的天空,让心灵在其间徜徉。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对于阅读,每个个体都有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因此,要真正地实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間与自由,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清平乐·村居》是一首画面感相当丰富的词,对于类似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如通过多遍朗读感受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或者通过描述课文插图来解读这首词的内容;或者通过查阅资料、解读关键词和疑难点来整体感知文本;或者通过改写诗句来深入地解读诗词的内涵……在自主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敢于批判性地阅读。学贵有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鉴赏与探究,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具有建设性的解读,这是助推实现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举措。说到底,批判性阅读是一个探究、再创造的过程。
3.善于联系生活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阔舞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唯有紧密地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方能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对于文章总结性的文字“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我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什么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经过一番思索,相继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追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彰显学生个性特征、聪明才智以及生命体验、情感陶冶的重要抓手。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孩子们的生命历程一定会因为阅读而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语文教师。
一、寻找“趣”点。激发阅读内驱
古人言:“好者能精。”确实,正如爱因斯坦所认为的那样,对于一切事物,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首要目标就是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智慧作为等途径,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勤于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在强大的内驱力的推动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进行得深远、有效。如在教学《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介绍目前世界上相关的克隆实例来帮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让学生感到惊奇的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可相机向学生推荐几本与克隆相关的书籍,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克隆世界,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二、智慧创设,布陈阅读场景
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需精心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别于完全个人化的阅读,课堂阅读的个性化是在教师、学生以及文本,甚至连受影响的教室环境等之间的多方因素的互动下实现的。
浓厚的阅读氛围不仅是指教室里具有显性的阅读布置,如阅读名言的张贴、板报的设计、图书角的建立等等,同时更重要的是指课堂教学环节智慧地创设,课堂上生成自然、灵动的对话。在快意与平等的对话中,师生共同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音乐《二泉映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心凝听,凄苦的旋律在教室里盘旋着,紧紧地揪住了学生的心。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这首名曲,并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想象作者阿炳可能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人生或许经历过哪些事情?在音乐的渲染之下,孩子们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与老师进行对话。并且,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之下,学生迫切地想通过阅读文本获得最真实的答案。
三、以生为本,唤醒阅读生命
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一个个迥然有异的生命,使他们关乎阅读的心灵沉潜于文本,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勾勒出文字背后所呈现的天空,让心灵在其间徜徉。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对于阅读,每个个体都有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因此,要真正地实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間与自由,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清平乐·村居》是一首画面感相当丰富的词,对于类似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如通过多遍朗读感受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或者通过描述课文插图来解读这首词的内容;或者通过查阅资料、解读关键词和疑难点来整体感知文本;或者通过改写诗句来深入地解读诗词的内涵……在自主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敢于批判性地阅读。学贵有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鉴赏与探究,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具有建设性的解读,这是助推实现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举措。说到底,批判性阅读是一个探究、再创造的过程。
3.善于联系生活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阔舞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唯有紧密地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方能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对于文章总结性的文字“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我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什么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经过一番思索,相继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教学追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彰显学生个性特征、聪明才智以及生命体验、情感陶冶的重要抓手。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孩子们的生命历程一定会因为阅读而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