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养教育是从生命的原点根性出发,以建构在中国传统四养教育“性、正、志、德”基础上的新素养内涵——潜能天赋、思维智识、意志品质、内心秩序,通过教师引领,唤醒学生主动成长的欲求,以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成长、积极学习和幸福完满人生的教育[1]。推行高中体育教学的素养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后天素养、让学生成人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 素养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9-01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养课堂”是我校近年来积极倡导的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素养是什么?教育家罗輈重在《谈素养》一文中指出:“素养是平素的修养。”素养教育就是培养、训练和实践人的后天良好素质的教育,其具体的教育法则——自我教育、不教而教;基本的教养路径——尊重——引领——协助——解放,最终目的是唤醒学生的主动成长欲求和向上发展的本能和才华实现模式,帮助学生达成生命内部能量的顺畅流淌和良性滋长,以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成长、积极学习和幸福完满人生的教育[1]。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体育课堂是进行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积极推行高中体育素养课堂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且必要。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与唤醒!可是我们大多数教师仍是课堂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成为知识的奴隶,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课堂只会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才干。我国著明科学家钱学森曾经两次与温家宝总理谈及中国教育为什么创新型人才缺少的问题,呼唤中国教育要改革,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也是当代教育受到社会诟病的根本原因,教育的更新和变革是减少这种诟病的必由之路[2]。俄罗斯前总统梅杰韦杰夫曾指出,中小学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有较大转变,学校里的学习应该是愉快、有趣,令人向往的。素养课堂正好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下提出的,主要让教师通过激励与唤醒,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安全、欢快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教育家罗輈重也主张以“教育”来完善“人性”,养成“人格”。要从无盐看出西施,从阿斗看出诸葛亮,看到人类要生长的价值。文天祥就是因为有素养而成仁,而成为我国民族精神之代表者[1]。那么,如何建立高中体育素养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作者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充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交待课堂学习目标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去揣摩,同学间相互指导,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采用单人或组成两人、三人或更多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边练边思、相互观察,学生自然产生一种想法“他(她)为什么比我跳得远,跳得轻松”,这时,教师抓住契机进行引导:观察一下你和他(她)的动作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经过细致观察和体验后找到在助跑、踏跳、腾空以及两腿前伸落地动作上的细小差异,很快就把握住动作要领:助跑阶段要逐渐加速、最后几步加快步频、找准步点;踏上起跳标志后,用力蹬伸;腾空后,起跳腿尽量向前上方提举,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最后要屈膝缓冲保证安全着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真的是欣喜若狂,欢呼着、跳跃着,那种喜悦真的无以言表。同时也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无限的激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个体纵向评价、横向类比评比,也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通过反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更努力地学习。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3]。教师必须充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主动学习,这也是素养课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革新观念,实现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近几十年来,学校体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之下,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相关数据表明,高年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65%,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到50%,特别是部分女同学已出现逃课现象;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相对来说就更加不乐观[4]。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为什么不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无精打采,而下课后却那么生龙活虎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课堂千篇一律、老生常谈,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设法打破这一教学瓶颈,注重学科教学的创新,建立高效的素养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例如,在队列行进教学中,应该鄙弃传统的教师喊口令,学生单调练习的模式,可以采用不同节奏的音乐代替口令指挥,让学生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练习。不但把乏味的队列训练变动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立足课堂,注重课后的延伸。借助课后延伸把体育教学带出课堂,正如一位法国学者所说,教师不应该僵硬地把素养教育的范围局限于课堂,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这一点对于体育教学、养成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跳绳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在跳绳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要求学生进行一些最基本的跳法的训练:单摇、双摇、单摇编花、双摇编花、单人特短、蹲双摇、绕八字等等不超过十种,经过教师的及时指导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可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到下课时还是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可以提出新的目标和努力方向让学生在课后去挑战自我。几天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跳花样,有的跳双摇、三摇,有的两人一组跳起外手转摇跳、三人一组跳起短飞飞、8人一组跳起长中短,甚至有的学生在跳交错绳中跳起优美的扇子舞,有的一边拍球一边跳绳,有的一边踢毽子一边跳绳,还有的学生一边跳绳一边翻起跟头等等几十种跳法,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拍手称赞。借助课后延伸,以课后来促课堂,把体育学的素养教育融入学生的全部生活,全天候、全方位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总之,素养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构建素养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身素养,让人人拥有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张景彪.素养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昶.把课堂交给学生—— 体育教学案例[J].中学课程资源, 2008,9
[4]朱剑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短跑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3,1
【关键词】高中体育 素养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9-01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养课堂”是我校近年来积极倡导的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素养是什么?教育家罗輈重在《谈素养》一文中指出:“素养是平素的修养。”素养教育就是培养、训练和实践人的后天良好素质的教育,其具体的教育法则——自我教育、不教而教;基本的教养路径——尊重——引领——协助——解放,最终目的是唤醒学生的主动成长欲求和向上发展的本能和才华实现模式,帮助学生达成生命内部能量的顺畅流淌和良性滋长,以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快乐成长、积极学习和幸福完满人生的教育[1]。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体育课堂是进行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积极推行高中体育素养课堂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且必要。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与唤醒!可是我们大多数教师仍是课堂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成为知识的奴隶,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课堂只会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才干。我国著明科学家钱学森曾经两次与温家宝总理谈及中国教育为什么创新型人才缺少的问题,呼唤中国教育要改革,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也是当代教育受到社会诟病的根本原因,教育的更新和变革是减少这种诟病的必由之路[2]。俄罗斯前总统梅杰韦杰夫曾指出,中小学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有较大转变,学校里的学习应该是愉快、有趣,令人向往的。素养课堂正好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下提出的,主要让教师通过激励与唤醒,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安全、欢快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教育家罗輈重也主张以“教育”来完善“人性”,养成“人格”。要从无盐看出西施,从阿斗看出诸葛亮,看到人类要生长的价值。文天祥就是因为有素养而成仁,而成为我国民族精神之代表者[1]。那么,如何建立高中体育素养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作者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充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交待课堂学习目标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去揣摩,同学间相互指导,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采用单人或组成两人、三人或更多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边练边思、相互观察,学生自然产生一种想法“他(她)为什么比我跳得远,跳得轻松”,这时,教师抓住契机进行引导:观察一下你和他(她)的动作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经过细致观察和体验后找到在助跑、踏跳、腾空以及两腿前伸落地动作上的细小差异,很快就把握住动作要领:助跑阶段要逐渐加速、最后几步加快步频、找准步点;踏上起跳标志后,用力蹬伸;腾空后,起跳腿尽量向前上方提举,身体呈团身蹲踞姿势;最后要屈膝缓冲保证安全着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真的是欣喜若狂,欢呼着、跳跃着,那种喜悦真的无以言表。同时也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无限的激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个体纵向评价、横向类比评比,也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通过反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更努力地学习。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3]。教师必须充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主动学习,这也是素养课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革新观念,实现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近几十年来,学校体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之下,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相关数据表明,高年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65%,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到50%,特别是部分女同学已出现逃课现象;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相对来说就更加不乐观[4]。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为什么不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无精打采,而下课后却那么生龙活虎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课堂千篇一律、老生常谈,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设法打破这一教学瓶颈,注重学科教学的创新,建立高效的素养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例如,在队列行进教学中,应该鄙弃传统的教师喊口令,学生单调练习的模式,可以采用不同节奏的音乐代替口令指挥,让学生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练习。不但把乏味的队列训练变动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立足课堂,注重课后的延伸。借助课后延伸把体育教学带出课堂,正如一位法国学者所说,教师不应该僵硬地把素养教育的范围局限于课堂,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这一点对于体育教学、养成学生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跳绳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在跳绳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要求学生进行一些最基本的跳法的训练:单摇、双摇、单摇编花、双摇编花、单人特短、蹲双摇、绕八字等等不超过十种,经过教师的及时指导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可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到下课时还是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可以提出新的目标和努力方向让学生在课后去挑战自我。几天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跳花样,有的跳双摇、三摇,有的两人一组跳起外手转摇跳、三人一组跳起短飞飞、8人一组跳起长中短,甚至有的学生在跳交错绳中跳起优美的扇子舞,有的一边拍球一边跳绳,有的一边踢毽子一边跳绳,还有的学生一边跳绳一边翻起跟头等等几十种跳法,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拍手称赞。借助课后延伸,以课后来促课堂,把体育学的素养教育融入学生的全部生活,全天候、全方位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总之,素养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构建素养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身素养,让人人拥有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张景彪.素养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昶.把课堂交给学生—— 体育教学案例[J].中学课程资源, 2008,9
[4]朱剑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短跑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