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始终是排在主课之首,可在学生自己心中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其他学科之后。在平常的学习中,语文课既不属于学生爱上爱学的“小四门”--音、体、美、计算机,又无法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他们怎么会有热情去学习它呢?如果说,学生对数理化的态度是“又恨又爱”的话,那么,对语文课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了。由于语文在考试中拉分不明显,相对数理化来讲,学校领导对语文学科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语文学科似乎是被学生、领导遗忘的角落。“带着镣铐跳舞”形象地道出了语文教师教学的苦衷。所以,语文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投入语文的学习还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做个魅力型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而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是政治课上思想品德的说教,而要通过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人的准则。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做个魅力型语文教师,运用诙谐幽默、绘声绘色的语言,展示自己真善美丑、喜怒哀乐的审美体验。纵观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融进了真情实感,从而奔涌着情感的血液,放射着生命的光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语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要进入角色,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心实感,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能使学生领略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的豪壮之美;读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诗句,学生会沉浸在诗人浓浓的愁绪里,从而领略到诗歌的婉约之美。用课文之情去激发学生之情,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乃至师生达到情感共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学生很喜欢谈吐幽默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幽默,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的教学。语文课的教学幽默是语文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例如,一个夏日,有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窗口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久而不去,学生为之哗然。这时教师如果生气,大发雷霆,肯定不是好办法。他突然机智地发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默然。教师自答:“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一语拈来,学生恍然醒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教师的幽默语言驱除了蝶儿对学生的诱惑。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幽默,使语文课堂上有了笑声,使语文课更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学生语文学习有了活力,也优化了教学育人的环境,从而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灵。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台前退至幕后,从演员变成导演,从权威变成朋友,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教材中有些文章诸如《唐雎不辱使命》、《我的叔叔于勒》、《愚公移山》等,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如能紧紧联系学生的好奇心、爱表演的个性,让他们编课本剧,就能赢得学生的赞同。而要编好课本剧,就要反复研读课文,弄清字词的含义,就要想象细节,琢磨人物的性格。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三、别样的作业让学生心动
传统课程教学观引领的作业与练习,往往侧重于对知识要点的把握,形式较为呆板,学生往往侧重于被动的解答和机械的抄写,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布置,不应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而更关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问题领域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的意向程度,所以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趣味性,而这种作业学生往往会愿意做。如学了何其芳的《秋天》后,我布置的作业是根据诗歌的意境,结合自己的想象,画画中悟境,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在学了《苏州园林》后,我布置的作业是:苏州园林留园的工作人员正在征集有关园林的建议书、广告和诗画呢,请大家自由发挥,完成这些方面的一些创作,把最好的寄给苏州园林管理处。学生的心中激情飞扬,创意尽情发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绝对不能限与课本,应向社会、自然、生活、网络、课外书等方面扩展,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创设丰富的课程资源。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游览某个景点,访问一位名人,办手抄报,查找资料等都是它的范畴。而对这些作业学生往往是乐此不疲。学生大都喜欢看电视,电视节目里当然有很多语文知识,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了电视作业:记录一条你感兴趣的新闻,准备向班里发布;选择一则广告,记录它的广告语,并说说你的评价;湖南电视台正在热播超级女声的节目,收看后,谈谈你对此节目的评价。这种作业,向课外拓展,向学生的生活靠拢,培养了学生敏捷、多思、敢想敢说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了他们关心身边事物关注社会的意识,而这正是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可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语文教师如果能注重自我能力的提高,借助“新课改”难得的春风,拥有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也就不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了。
一、做个魅力型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而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是政治课上思想品德的说教,而要通过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人的准则。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做个魅力型语文教师,运用诙谐幽默、绘声绘色的语言,展示自己真善美丑、喜怒哀乐的审美体验。纵观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融进了真情实感,从而奔涌着情感的血液,放射着生命的光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语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要进入角色,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心实感,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能使学生领略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的豪壮之美;读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诗句,学生会沉浸在诗人浓浓的愁绪里,从而领略到诗歌的婉约之美。用课文之情去激发学生之情,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乃至师生达到情感共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学生很喜欢谈吐幽默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幽默,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的教学。语文课的教学幽默是语文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例如,一个夏日,有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窗口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久而不去,学生为之哗然。这时教师如果生气,大发雷霆,肯定不是好办法。他突然机智地发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默然。教师自答:“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一语拈来,学生恍然醒悟,急忙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教师的幽默语言驱除了蝶儿对学生的诱惑。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幽默,使语文课堂上有了笑声,使语文课更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学生语文学习有了活力,也优化了教学育人的环境,从而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灵。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台前退至幕后,从演员变成导演,从权威变成朋友,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教材中有些文章诸如《唐雎不辱使命》、《我的叔叔于勒》、《愚公移山》等,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如能紧紧联系学生的好奇心、爱表演的个性,让他们编课本剧,就能赢得学生的赞同。而要编好课本剧,就要反复研读课文,弄清字词的含义,就要想象细节,琢磨人物的性格。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三、别样的作业让学生心动
传统课程教学观引领的作业与练习,往往侧重于对知识要点的把握,形式较为呆板,学生往往侧重于被动的解答和机械的抄写,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布置,不应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而更关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问题领域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的意向程度,所以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趣味性,而这种作业学生往往会愿意做。如学了何其芳的《秋天》后,我布置的作业是根据诗歌的意境,结合自己的想象,画画中悟境,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在学了《苏州园林》后,我布置的作业是:苏州园林留园的工作人员正在征集有关园林的建议书、广告和诗画呢,请大家自由发挥,完成这些方面的一些创作,把最好的寄给苏州园林管理处。学生的心中激情飞扬,创意尽情发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绝对不能限与课本,应向社会、自然、生活、网络、课外书等方面扩展,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创设丰富的课程资源。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游览某个景点,访问一位名人,办手抄报,查找资料等都是它的范畴。而对这些作业学生往往是乐此不疲。学生大都喜欢看电视,电视节目里当然有很多语文知识,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了电视作业:记录一条你感兴趣的新闻,准备向班里发布;选择一则广告,记录它的广告语,并说说你的评价;湖南电视台正在热播超级女声的节目,收看后,谈谈你对此节目的评价。这种作业,向课外拓展,向学生的生活靠拢,培养了学生敏捷、多思、敢想敢说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了他们关心身边事物关注社会的意识,而这正是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可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语文教师如果能注重自我能力的提高,借助“新课改”难得的春风,拥有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也就不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