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生物知识比较繁琐,涉及的知识面宽,名词、概念多,记忆起来难度大、效果差.有些内容也难理解,如在教学各环节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尔文曾说:“我对自然界有一种由衷的兴趣,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新颖的导语设计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设计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具有启发性、传情性、趣味性及引导性,能顺利地引入正题.
如,在讲昆虫时,可采用设障立疑的激发式,可以这样问学生: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飞行家”是什么?(昆虫).学生也许会回答是鸟类,那么教师就可用进化论的观点去解释:鸟类属于脊椎动物,出现在二亿年前,它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而昆虫则属于无脊椎动物,出现于三亿年前.通过这样设置导入语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不仅注意力集中,更能加深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二、灵活的教学手段
灵活而恰当地运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标本等教具及电子课件、板画、网络媒体,可以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叶的组成时,可运用具体的语言,恰当地画出简易的板画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边讲边画(如右图):
一片完整的叶包括三部分:叶片(图中1),叶片大都宽扁,适于接受日光照射;叶柄(图中2),连接着叶片和茎,支持着叶片并可輸导水分和养分,并说明有些植物没有叶柄;托叶(图中3,最后画一短茎)有保护作用(如月季、桃、梨等的叶).这三部分中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都叫不完全叶,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杨树叶无托叶,小麦叶无叶柄),最后说明有些叶片特化(如松树的针形叶,仙人掌的刺).
在讲到叶的亚显微结构时,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切片或临时装片,或观察叶片的结构模型等,以了解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的区别.
这样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可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传神的课堂总结
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堂总结可以把琐碎的知识穿成串、织成网、连成面,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当堂的知识得到概括、深化乃至升华.
课堂总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让学生个人总结,再由其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和提出质疑,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再由教师指正、完善,并做综合评述.如总结昆虫的形态特征时可用童谣加以概括:身体三段头、胸、腹,一对触角两边生,两对翅膀三对足,全身骨骼在体表,一年四季多变态,遍布全球旺家族.
四、结合当地的生物实验
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能促使学生应用科学的思想.生物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生物实验中亲自设计、亲手操作实验步骤、亲眼看到实验现象和结果,接触的一切都是直观的,获取的知识又是直接的,可信度大,易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生物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才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如,夏秋季节可带学生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制作昆虫及植物标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实了实验室,同时也观察到部分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了解生物科学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只要教师注意与当地生产生活现象相结合,就会使学生牢固形成在农业生产中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五、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生物学的各种活动的特殊组成,是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可采取在校园开办生物角进行小型的种植、养殖,到野外实习考察,开展生物学竞赛,举行读书报告会,看电视、录像、电影,进行生物咨询等多种形式来加深扩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思维和创造欲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这样既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又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发现规律、巩固知识.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只有教学得法,善于引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素质的目的.正所谓:“施教之功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新颖的导语设计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设计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具有启发性、传情性、趣味性及引导性,能顺利地引入正题.
如,在讲昆虫时,可采用设障立疑的激发式,可以这样问学生: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飞行家”是什么?(昆虫).学生也许会回答是鸟类,那么教师就可用进化论的观点去解释:鸟类属于脊椎动物,出现在二亿年前,它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而昆虫则属于无脊椎动物,出现于三亿年前.通过这样设置导入语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不仅注意力集中,更能加深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二、灵活的教学手段
灵活而恰当地运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标本等教具及电子课件、板画、网络媒体,可以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叶的组成时,可运用具体的语言,恰当地画出简易的板画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边讲边画(如右图):
一片完整的叶包括三部分:叶片(图中1),叶片大都宽扁,适于接受日光照射;叶柄(图中2),连接着叶片和茎,支持着叶片并可輸导水分和养分,并说明有些植物没有叶柄;托叶(图中3,最后画一短茎)有保护作用(如月季、桃、梨等的叶).这三部分中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都叫不完全叶,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杨树叶无托叶,小麦叶无叶柄),最后说明有些叶片特化(如松树的针形叶,仙人掌的刺).
在讲到叶的亚显微结构时,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切片或临时装片,或观察叶片的结构模型等,以了解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的区别.
这样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可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传神的课堂总结
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堂总结可以把琐碎的知识穿成串、织成网、连成面,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当堂的知识得到概括、深化乃至升华.
课堂总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让学生个人总结,再由其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和提出质疑,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再由教师指正、完善,并做综合评述.如总结昆虫的形态特征时可用童谣加以概括:身体三段头、胸、腹,一对触角两边生,两对翅膀三对足,全身骨骼在体表,一年四季多变态,遍布全球旺家族.
四、结合当地的生物实验
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能促使学生应用科学的思想.生物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生物实验中亲自设计、亲手操作实验步骤、亲眼看到实验现象和结果,接触的一切都是直观的,获取的知识又是直接的,可信度大,易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生物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才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如,夏秋季节可带学生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制作昆虫及植物标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实了实验室,同时也观察到部分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了解生物科学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只要教师注意与当地生产生活现象相结合,就会使学生牢固形成在农业生产中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五、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生物学的各种活动的特殊组成,是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可采取在校园开办生物角进行小型的种植、养殖,到野外实习考察,开展生物学竞赛,举行读书报告会,看电视、录像、电影,进行生物咨询等多种形式来加深扩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思维和创造欲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这样既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又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发现规律、巩固知识.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只有教学得法,善于引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素质的目的.正所谓:“施教之功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