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语言与民族之间息息相关,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也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征。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维系民族内部团结的重要纽带,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的传承和发扬。这篇文章主要是对2016年到2020年中国知网上有关语言和民族的相关论文做一个简单的文献综述,从而对国内和国外的民族语言现况进行了解,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关注和保护。
二、外国的语言与民族
以“语言与民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结果来看,2016-2020年间国内学者对于外国的语言与民族现况的研究并不多,关注的主要是中东欧和西欧的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和语言政策、不同民族性格对语言的影响、以及国外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对国内的启示。
对于外国的语言与民族的研究,有些学者关注不同国家采取的少数民族政策,尤其是中东欧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和发展。有学者对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三个中东欧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取向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一些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相关启示;还有学者从语言名称争议来看中东欧语言民族主义的新取向,根据语言名称的确立来显现民族话语权(董希骁2019;何山华,2019)。对于西欧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研究不多,以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为例,有些学者认为国家一方面要采用有效的语言政策提高国家认同和缓解民族矛盾,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法制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周灵霞,2019)。
除此之外,有些国内学者认为不同的民族特征会对语言的使用和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民族特征对英日韩语词汇的影响,例如英语中一些礼貌性表达往往受英国绅士教育的影响,而创新性词汇一般来自高速发展的美国,日语和韩语中严格的敬语和谦语也表现出了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吴英花,2019)。最后,有些学者认为国外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会为我国的语言继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指导,因此他们关注国外少数民族的保护政策,并从中得到一些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启示,提倡增强少数民族语言自救意识、建立法律法规来保障语言发展和完善语言多样性(杨彬,2018)。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国外的民族语言关注度虽然还不是很高,但部分学者还是能够具有国际视野。他们通过关注国外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特别是中东欧和西欧部分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从而为国内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同时,还有些学者能够通过研究语言本身,反映语言背后的民族特征。
三、国内语言与民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多种语言共存的国家,因此语言与民族一直是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从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来看,2016-2020年国内学者对于语言与民族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主要研究民族语言与民族身份认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政策,民族語言使用现况等方面。
(一)民族语言与民族身份认同
语言的使用往往和民族身份认同不可分割,民族身份认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民族语言的使用。有些学者认为民族身份认同与语言态度有关,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语言态度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对民族语的评价越高,民族认同感就越高。还有学者认为民族语言的现状应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民族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环境险峻,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保护和传承其民族语言。一些学者还关注到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失语现象和母语追求,提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也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出现了母语追求的潮流。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乔钰涵(2018)详细分析了母语追求的现实阻碍,提倡对母语追求持理性态度(马智群
语言与民族之间息息相关,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也反映了不同的民族特征。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维系民族内部团结的重要纽带,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的传承和发扬。这篇文章主要是对2016年到2020年中国知网上有关语言和民族的相关论文做一个简单的文献综述,从而对国内和国外的民族语言现况进行了解,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关注和保护。
二、外国的语言与民族
以“语言与民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结果来看,2016-2020年间国内学者对于外国的语言与民族现况的研究并不多,关注的主要是中东欧和西欧的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和语言政策、不同民族性格对语言的影响、以及国外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对国内的启示。
对于外国的语言与民族的研究,有些学者关注不同国家采取的少数民族政策,尤其是中东欧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和发展。有学者对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这三个中东欧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取向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一些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相关启示;还有学者从语言名称争议来看中东欧语言民族主义的新取向,根据语言名称的确立来显现民族话语权(董希骁2019;何山华,2019)。对于西欧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研究不多,以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为例,有些学者认为国家一方面要采用有效的语言政策提高国家认同和缓解民族矛盾,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法制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周灵霞,2019)。
除此之外,有些国内学者认为不同的民族特征会对语言的使用和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民族特征对英日韩语词汇的影响,例如英语中一些礼貌性表达往往受英国绅士教育的影响,而创新性词汇一般来自高速发展的美国,日语和韩语中严格的敬语和谦语也表现出了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吴英花,2019)。最后,有些学者认为国外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会为我国的语言继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指导,因此他们关注国外少数民族的保护政策,并从中得到一些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启示,提倡增强少数民族语言自救意识、建立法律法规来保障语言发展和完善语言多样性(杨彬,2018)。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国外的民族语言关注度虽然还不是很高,但部分学者还是能够具有国际视野。他们通过关注国外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特别是中东欧和西欧部分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从而为国内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同时,还有些学者能够通过研究语言本身,反映语言背后的民族特征。
三、国内语言与民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多种语言共存的国家,因此语言与民族一直是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从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来看,2016-2020年国内学者对于语言与民族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主要研究民族语言与民族身份认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政策,民族語言使用现况等方面。
(一)民族语言与民族身份认同
语言的使用往往和民族身份认同不可分割,民族身份认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民族语言的使用。有些学者认为民族身份认同与语言态度有关,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语言态度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对民族语的评价越高,民族认同感就越高。还有学者认为民族语言的现状应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民族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环境险峻,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保护和传承其民族语言。一些学者还关注到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失语现象和母语追求,提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失语现象普遍存在,也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出现了母语追求的潮流。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乔钰涵(2018)详细分析了母语追求的现实阻碍,提倡对母语追求持理性态度(马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