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建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对于培养文明道德观、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塑性作用。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对改善小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促使小学生塑造良好心理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59-01
  一、目的及意义
  小学阶段是人生接受知识教育、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缤纷多彩的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认知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造成其心理的不良发育。如有的学生表现出嫉妒、自卑、逆反心理、性格孤僻等不良行为,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解决,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影响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悲剧发生。为深化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亟需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心理危机现象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地实施干预,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密切相关。“知识改变命运”,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绩在家长心中是评价孩子优劣的重要指标。家长的严要求高期望,使学生长期在压抑或过度紧张状态下学习、生活,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厌学甚至逆反排斥心理,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家长只重视成绩,对孩子的学习压力、课业负担漠不关心。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未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严惩、过分干涉等教育方式,严重造成了学生心理的自卑、怯懦、焦虑、倾向、不满、恐惧、自责等倾向,长期以来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善沟通、抗挫能力弱等问题[1]。由此可见,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过高的期望值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进而出现心理方面问题。
  2.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部分农村老师对素质教育的理念认识不全面,只是为了追求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悖于心理健康原则的教学方法,仍然运用封闭、程式、模式化等简单说教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用歧视、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对待学,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教师备课不扎实,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呆板且缺乏乐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精神压抑,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厌学等心理问题。另外,学校的职称评定机制不完善,成绩、论文和老师切身利益挂钩,老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2]。
  3.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以及诸多不良因素直接影響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阶段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更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成就动机与耐挫力、渴望交往与心理封闭等各种矛盾,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而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也在加速前进[3]。网络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普及率正在逐步上升,学生不仅能利用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借助网络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共享思维成果。但是由于网络监管不善,各种不良内容的出现与泛滥,使得分辨和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在光怪陆离的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下误入歧途。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农村教育教学点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课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风校风的同时,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教育教学点没有配备心理教师或者由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担任开展心理教育,校领导及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心理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辅导理论。在开展心理教育的时候,需要通过心理测试,观察了解农村小学生内心疑惑或需求,强化日常的交流沟通,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小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修养全面发展。另外,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外教育活动,不仅要有娱乐性还要有教育性。
  2.提升家长修养、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家长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方面关心孩子,还要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需要。即使家长工作繁忙也不能忽略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避免过重的心理负担。言传身教的同时,作为家长应该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和品德修养,多看相关书籍,采取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教会孩子判断、甄别事物的善恶、美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积极乐观、身心健康的孩子[4]。
  3.加强全民阅读,淳化社会风气。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秀的主流文化能积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淳化社会风气,倡导文明新风,政府部门应加大投资建设公益性质的阅读场所,改善阅读条件和环境,提升社会整体文化内涵和全民素养,弘扬正气的主流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倡读书活动,加强“世界读书日”的节日感,让全社会充满浓浓的书香之气,让“阅读”活动成为和谐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鼓励全民多读多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鼓励中小学生积极投身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科普刊物、文学精品,做到与书香、博览结伴同行,感受文学之美与读书之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奠基人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健.农村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农家参谋,2018(14):165.
  [2]张行.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皮革,2017,39(10):8.
  [3]林榕.国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170-172.
  [4]张小峰.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新一代(下半月),2014,(2):89.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生如果在此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对于以后继续学习能够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并且农村教学条件比较差,这些都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挑战,为此教师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创造交流使用英语的机会,还要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都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英
【摘 要】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好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高效教學课堂的构成。目前,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科学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准确提出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成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18-0
在寻找创业项目时,人们常常会想到文具店,四到五万元的资金就可以启动一个小文具店项目,可算是众多小成本创业项目中的隐形冠军.但是,在文具店的经营过程中,文具店老板们经常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中不断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诞生,为教学改革工作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了极大的助益。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其在积极情感体验的驱使下不断探求知识的内涵。本文笔者以初中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该学科的教学实践工作。  【关键词】
患者女性,32岁.主诉偶尔咯血2~3年,无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正常.胸部X线后前位胸片示:左中肺野见4 cm×5 cm大卵圆形阴影,密度均匀增高,边缘光滑锐利,无明显分叶;心膈未见
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用进步分评价法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篮球技术成绩的提高,而且学生对篮球学习兴趣也明显增加,更重要的是提
【摘 要】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得到信息是也相当大而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东西,所以好多同学不喜欢数学,只有乏味的计算、严密而难于理解的推理,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而现代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五花八门,教学的对象个性迥异,教学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应不断总结,要善于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