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建议:“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写作必须先占有大量的材料,这是写作的前提。那么,在占有了一定的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又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中选材呢?我们要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而当前,不少学生在选材中却存在着以下失误:
一、材料选择上存在的失误
在作文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容易犯的失误主要有:一是选材贪大求全,泛泛而谈,片面地追求“面积”效应,忽略小事的魅力。如:写长江,由长江头到长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写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二是材料平淡无奇,千篇一律。选材没有个性特点,重复克隆别人、缺少时代新鲜感。如写母爱,依然是雨中千年不变的送伞。
对于第一种失误,我们要谨记作文选材要“小中见大”,这“小”主要指材料小巧;“大”指的是思想深刻,即用“小”的材料说明“大”的精神至理。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如,2010年浙江绍兴卷满分作文《越长大,越坚强》在选材上注重“小”字,选择生活中的一次挫折——中考适应性考试失利为题材,来抒写自己如何在成长中变得坚强。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
对于第二种失误,我们要学会筛选过滤材料,老掉牙的材料我们不用,一下子就能想到的材料不用,若能很好地掌握以下介绍的几种选材的方法,我们即可规避这样的失误。
二、选择材料的几种有效方法
要想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我们选材时就要避免从众从俗,尽量超出常规,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独特材料,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以下教给同学们选择材料的几种方法:
1.取少舍多,去粗取精。
首先,我们在作文时要选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正所谓“一滴水中见太阳”,这“一滴”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滴”。考场作文往往篇幅有限,所选的材料自然更应精打细算,着意斟酌,力求在选材上做到去粗取精、以少胜多,从而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表达效果。如2010年重庆卷作文题“爱是_____”,有位考生拟题为“爱是永恒的站立”,选材上以小见大,叙述一次师生“戏剧冲突”的故事,在众多的师生生活中仅截取一件小事,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这样一件小事,却深深地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2.取新舍旧,避同求异。
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后,你会发现有些平时不起眼的现象,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挖掘出新颖的材料。如,2010年上海卷作文题“黑板上的记忆”,看到这个文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黑板上留下的记忆,而有的考生却独辟蹊径,选材时出人意料地想到了小区里的小黑板上发生的故事,很有新意,避免与了其他学生的作文“撞车”,这样的文章自然就能够赢得高分。
3.取点舍面,发散逆向。
我们要运用发散思维,选取选材范围内的某一个小点,从小处着笔动手作文。尤其是应充分运用逆向思维,逆向选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2010年江西卷作文题“我读_______”,有位考生选取《三国演义》作为作文的材料,选取其中的一个人物——刘备进行评价,考生对他不是大加赞扬,而是逆向思维,对他大肆批评,指责他“治国上你没有雄才韬略,有的只是鲁莽义气用事”,批评他的“优柔寡断、虚伪矫作”,让阅卷老师眼前顿时发亮。
4.取深舍浅,避生求典。
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尤其是材料作文,我们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应有一定的深度,切不可肤浅。如,2010年湖北襄樊卷作文题二“一位老人从北京步行到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勇气”、“脚步”这样的词语深度还不够,还应抓住材料中的语句“一步一步地走路是不需要什么勇气的,关键是你目标要明确,要清楚到哪儿去”,提炼出如“积跬步成千里”、“树立明确的目标”、“坚持方能成功”等具有一定深度的观点。同时,在论证过程中的材料选择上,我们选取的论据应是比较典型的材料,如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等,应避免选取缺乏说服力的生僻的材料。如“坚持方能成功”,我们可选择王羲之坚持练习书法、爱迪生经过千次试验成功发明电灯、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与名言来进行论证。
一、材料选择上存在的失误
在作文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容易犯的失误主要有:一是选材贪大求全,泛泛而谈,片面地追求“面积”效应,忽略小事的魅力。如:写长江,由长江头到长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写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二是材料平淡无奇,千篇一律。选材没有个性特点,重复克隆别人、缺少时代新鲜感。如写母爱,依然是雨中千年不变的送伞。
对于第一种失误,我们要谨记作文选材要“小中见大”,这“小”主要指材料小巧;“大”指的是思想深刻,即用“小”的材料说明“大”的精神至理。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如,2010年浙江绍兴卷满分作文《越长大,越坚强》在选材上注重“小”字,选择生活中的一次挫折——中考适应性考试失利为题材,来抒写自己如何在成长中变得坚强。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
对于第二种失误,我们要学会筛选过滤材料,老掉牙的材料我们不用,一下子就能想到的材料不用,若能很好地掌握以下介绍的几种选材的方法,我们即可规避这样的失误。
二、选择材料的几种有效方法
要想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我们选材时就要避免从众从俗,尽量超出常规,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独特材料,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以下教给同学们选择材料的几种方法:
1.取少舍多,去粗取精。
首先,我们在作文时要选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正所谓“一滴水中见太阳”,这“一滴”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滴”。考场作文往往篇幅有限,所选的材料自然更应精打细算,着意斟酌,力求在选材上做到去粗取精、以少胜多,从而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表达效果。如2010年重庆卷作文题“爱是_____”,有位考生拟题为“爱是永恒的站立”,选材上以小见大,叙述一次师生“戏剧冲突”的故事,在众多的师生生活中仅截取一件小事,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这样一件小事,却深深地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2.取新舍旧,避同求异。
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后,你会发现有些平时不起眼的现象,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挖掘出新颖的材料。如,2010年上海卷作文题“黑板上的记忆”,看到这个文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黑板上留下的记忆,而有的考生却独辟蹊径,选材时出人意料地想到了小区里的小黑板上发生的故事,很有新意,避免与了其他学生的作文“撞车”,这样的文章自然就能够赢得高分。
3.取点舍面,发散逆向。
我们要运用发散思维,选取选材范围内的某一个小点,从小处着笔动手作文。尤其是应充分运用逆向思维,逆向选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2010年江西卷作文题“我读_______”,有位考生选取《三国演义》作为作文的材料,选取其中的一个人物——刘备进行评价,考生对他不是大加赞扬,而是逆向思维,对他大肆批评,指责他“治国上你没有雄才韬略,有的只是鲁莽义气用事”,批评他的“优柔寡断、虚伪矫作”,让阅卷老师眼前顿时发亮。
4.取深舍浅,避生求典。
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尤其是材料作文,我们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应有一定的深度,切不可肤浅。如,2010年湖北襄樊卷作文题二“一位老人从北京步行到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勇气”、“脚步”这样的词语深度还不够,还应抓住材料中的语句“一步一步地走路是不需要什么勇气的,关键是你目标要明确,要清楚到哪儿去”,提炼出如“积跬步成千里”、“树立明确的目标”、“坚持方能成功”等具有一定深度的观点。同时,在论证过程中的材料选择上,我们选取的论据应是比较典型的材料,如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等,应避免选取缺乏说服力的生僻的材料。如“坚持方能成功”,我们可选择王羲之坚持练习书法、爱迪生经过千次试验成功发明电灯、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与名言来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