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义务教育段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让中学语文界又一次产生震撼,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革。
一、人文精神、目标意识的强化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培养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用……的修辞,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认为它写得好。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的在培养。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找春天,说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在自己家乡以不同的观察点开展活动,如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池塘里的水,有的小组重点观察花草,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树木。
再上课时,先问问学生找春天都找到什么。有一些男同学带来了柳枝、桃花,有的还带来了小鱼,他们用实物来说明这是他们找到的春天。笔者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发现观察,同时也告诉他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要乱攀摘花草树木。看到他们羞愧的低下头,这表明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主体意识、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以前教师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教学蒲松龄的《狼》这一篇文言文时,先把全班分为6个小组,指导学生利用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并给每一个自然段分别配上一幅插图。小组成员很积极,会画的拿起笔画,会写的为插图题小标题,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学生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学生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胜于老师空洞的说教。这样的课堂,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三、大语文观,走向开放的教学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仅仅是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在开展“走进戏曲天地”的活动中,笔者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向老人学唱一段戏曲,不管什么剧种都可以,星期天要检查,学生顿时沸腾了。到了星期天,让学生们唱给小组长听,小组长列一个表,内容有学生所唱的曲目、剧种、演唱水准等。从反馈结果看,有95%的学生多少学会了一段,并且剧种多样,有的唱黄梅戏《天仙配》,有的唱京剧《红灯记》选段,有的唱《花木兰》片段,等等。问起他们是怎么学来的,学生有的说是从电视里学的,有的说是跟自己爷爷奶奶学的,有的说是看影碟学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比如戏曲的几个剧种,每个剧种代表的人物等,这都是他们在课后主动学到的,真可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四、能力为主,评价方式的优化
在教学中,可能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就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从而改变他们的一生;也可能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评价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失去自信心。所以,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不是以点代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学困生”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是无限制的“表扬”“赞美”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的的现象,也不是一例二例。有时候是根据一时的表现来评价;有时候用成绩代表一切,一俊遮百丑;更不可思义的是,有的教师以师生关系是否亲密作为标准。
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
基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2011年版《义务教育段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一定会让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一、人文精神、目标意识的强化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培养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用……的修辞,写出了……”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认为它写得好。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逐渐的在培养。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找春天,说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在自己家乡以不同的观察点开展活动,如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池塘里的水,有的小组重点观察花草,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树木。
再上课时,先问问学生找春天都找到什么。有一些男同学带来了柳枝、桃花,有的还带来了小鱼,他们用实物来说明这是他们找到的春天。笔者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发现观察,同时也告诉他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要乱攀摘花草树木。看到他们羞愧的低下头,这表明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主体意识、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以前教师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教学蒲松龄的《狼》这一篇文言文时,先把全班分为6个小组,指导学生利用课本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并给每一个自然段分别配上一幅插图。小组成员很积极,会画的拿起笔画,会写的为插图题小标题,连那些平时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学生也热烈的参与讨论,出谋划策。学生们在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中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要远远胜于老师空洞的说教。这样的课堂,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了以人为本,又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体验,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三、大语文观,走向开放的教学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仅仅是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
在开展“走进戏曲天地”的活动中,笔者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向老人学唱一段戏曲,不管什么剧种都可以,星期天要检查,学生顿时沸腾了。到了星期天,让学生们唱给小组长听,小组长列一个表,内容有学生所唱的曲目、剧种、演唱水准等。从反馈结果看,有95%的学生多少学会了一段,并且剧种多样,有的唱黄梅戏《天仙配》,有的唱京剧《红灯记》选段,有的唱《花木兰》片段,等等。问起他们是怎么学来的,学生有的说是从电视里学的,有的说是跟自己爷爷奶奶学的,有的说是看影碟学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比如戏曲的几个剧种,每个剧种代表的人物等,这都是他们在课后主动学到的,真可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四、能力为主,评价方式的优化
在教学中,可能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就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从而改变他们的一生;也可能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评价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失去自信心。所以,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不是以点代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学困生”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是无限制的“表扬”“赞美”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的的现象,也不是一例二例。有时候是根据一时的表现来评价;有时候用成绩代表一切,一俊遮百丑;更不可思义的是,有的教师以师生关系是否亲密作为标准。
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
基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2011年版《义务教育段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一定会让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