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实践证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合作探究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角色发生相应的转变,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效果确实显著。
合作探究的应用要把握四个环节:
1. 探究问题的设置
探究的问题应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预先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题目,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设疑;二是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模糊认识,特别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或者学生临时提出的,而教师又一时难以立刻回答的问题随机设疑。
2. 探究过程的控制
合作探究的形式通常以邻桌的两人或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有时也可将学习好的、掌握好的学生分散调整成几个小组去充当老师)。教师是合作探究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提出的问题要清楚,要求必须明确,精心安排好合作探究的全过程。教师的情境创造,情感激发,思路启发,价值引导,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绝对不能因为强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而使教师的作用有所忽视和减弱。冷场时,给予启发;离题时,给予纠正;争论时,给予鼓励;超时时,给予限制;及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给出正确的结论。鼓励不同差异的学生,为合作探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还在于创造一种既能让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为学生营造一种热烈、民主、活泼的学习气氛。
3. 合作探究的分组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不要把目光、精力集中在少数优等生的争论研讨上,而对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漠然置之,使合作探究形同少数人表演,使合作探究的价值大打折扣。为此,分组时,差异生要交叉分组,不要好的一组,差的一组。一个组的结构可以是:优2 良2 可1或优1 良2 可3,或良2 可2 差2,组长应轮流担任,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当组长进行分组、管理、汇总、汇报等技能的体验。这样做的原则是同组异质的差别不要过大,组际总体水平也应有所区别,这样分组的好处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组的整体合成优势,同时有利于以优促良,以良拉可,以可带差,不同差异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充分挖掘学生合作探究的潜能。
4. 探究结果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作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使问题结论更加明确和更有条理,在肯定正确或否定错误观点和认识的时候,要有充分的依据,使学生心悦诚服,以达到学生吸纳内化有价值的观点,使学生形成新的智能建构。这是体现时代特点的一种学习。最后,教师还可以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探究,对所探究的问题作一些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为其他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当然,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有的问题挑战性大,较难理解,致使多数同学懒于思考。因此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就会很少,他们等待教师给以解答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则显得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不动脑、不思考,而是坐享其成;另一方面,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因此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与好学生竞争。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以爱心,以真诚的鼓励,把权力还给他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教师成为这一共同体中“平等中的首席”。
(大庆一中附属机关小学)
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角色发生相应的转变,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效果确实显著。
合作探究的应用要把握四个环节:
1. 探究问题的设置
探究的问题应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预先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题目,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设疑;二是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模糊认识,特别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或者学生临时提出的,而教师又一时难以立刻回答的问题随机设疑。
2. 探究过程的控制
合作探究的形式通常以邻桌的两人或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有时也可将学习好的、掌握好的学生分散调整成几个小组去充当老师)。教师是合作探究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提出的问题要清楚,要求必须明确,精心安排好合作探究的全过程。教师的情境创造,情感激发,思路启发,价值引导,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绝对不能因为强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而使教师的作用有所忽视和减弱。冷场时,给予启发;离题时,给予纠正;争论时,给予鼓励;超时时,给予限制;及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给出正确的结论。鼓励不同差异的学生,为合作探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还在于创造一种既能让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为学生营造一种热烈、民主、活泼的学习气氛。
3. 合作探究的分组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不要把目光、精力集中在少数优等生的争论研讨上,而对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漠然置之,使合作探究形同少数人表演,使合作探究的价值大打折扣。为此,分组时,差异生要交叉分组,不要好的一组,差的一组。一个组的结构可以是:优2 良2 可1或优1 良2 可3,或良2 可2 差2,组长应轮流担任,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当组长进行分组、管理、汇总、汇报等技能的体验。这样做的原则是同组异质的差别不要过大,组际总体水平也应有所区别,这样分组的好处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组的整体合成优势,同时有利于以优促良,以良拉可,以可带差,不同差异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充分挖掘学生合作探究的潜能。
4. 探究结果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作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使问题结论更加明确和更有条理,在肯定正确或否定错误观点和认识的时候,要有充分的依据,使学生心悦诚服,以达到学生吸纳内化有价值的观点,使学生形成新的智能建构。这是体现时代特点的一种学习。最后,教师还可以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探究,对所探究的问题作一些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为其他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当然,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有的问题挑战性大,较难理解,致使多数同学懒于思考。因此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就会很少,他们等待教师给以解答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则显得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不动脑、不思考,而是坐享其成;另一方面,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因此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与好学生竞争。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以爱心,以真诚的鼓励,把权力还给他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教师成为这一共同体中“平等中的首席”。
(大庆一中附属机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