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展开想象,同时多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更活跃,联想和想象就会更丰富,创新习作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跃思维——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
■ 南阳市第五小学 李景升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领会“创新”两字的含义,让他们拥有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作文。
一、虚实结合——点燃创新的火花
现阶段,就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说,可分为实用作文和想象作文。实用作文注重写作的实际功能,诸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和书信、日记、读(观)后感等均属于实用作文训练内容。在现实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回忆往事,写实在的事物,强调亲自经历,所见所闻,这样做并不为错,但如果因此而忽视想象作文训练,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不利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中的事物。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指导小学生写童话、科幻作文、假想作文等想象类作文,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点燃他们心中创新的火花。
二、专项训练——赋予创新的钥匙
作文教学必须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写作方法和基本的写作技巧。首先,进行专项片段练习,如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按顺序写一段话等。通过片段练习,让学生掌握构段形式,就会写好段落,为写好整篇作文打下基础。其次,指导学生从课文里学作文,由机械仿写到创造性仿写就是一种学法过程,通过仿写,使学生“仿”中求“创”,“仿”中求“活”,“活”中求“得”。最后,指导同题同素材作文的过程也是指导学生学技巧的过程。如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怎样写一件事》的作文课中,通过“闷热、饮料、青蛙、一元钱”几个词语,让学生说一句话、几句话,创设情景,再编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学生虽然写的是大同小异的文章,但大都学会了怎样写一件事。
三、重视说读——发掘创新的潜力
学生作文是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是他们个体观察、思维、表达的产物。“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要想使他们会表达,应从说入手。平时除多进行口头作文、说的训练、材料积累外,每写一篇作文,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绘声绘色地说上一番。说得容易,写着也就不难了,这样能以“说作文”带动“写作文”,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认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防患于未然。如一个学生在写《第一次包饺子》时,竟说饺子是“一弄一弄一弄”就包成了,这就很不具体。后在我的引导下,他说:“先将馅儿放在面叶前面的中间,然后轻轻一卷,将两边捏住,再对捏前面的两角,这样就包成了一个饺子。”这样一说,他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具体、生动、有内容了。当然说作文的要求应根据不同年级而定,要有梯度有层次,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说得生动,形式多样,促使学生作文水平提高。
让学生阅读,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学到多方面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但还应当引导学生读自己写出来的作文,使他们重视修改这一环节。“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样以读促改,可以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学生每当把作文写完,不管好与差,交给老师“阅读”,就万事大吉了。老师将历尽千辛万苦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学生看看分数,浏览一下评语,听听老师的总结,就随手翻过去,开始新的写作了。如此一来,学生仅仅是完成了形式上的任务,写作水平自然徘徊不前了。就是让他们重写,上次作文中的症结依然如故,这样作文教学可称得上是事倍功半。所以,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敦促学生一读草稿,二读誊写文,三读教师评改后文章,既能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达到批改的反馈作用,又能养成个性作文的习惯,使自己的作文精益求精。
四、自由表达——张扬创新的个性
新课改要求小学作文要淡化文体,鼓励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但是现实总为达到这个境界有意无意间设置了过多的障碍,要求过多,设置种种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写作上的灵动,使其个性不能得到张扬,不能自由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由表达。
体裁自定。我经常鼓励学生根据内容自由选择最佳表达方式。如写自己的乐趣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书信或日记。写家乡的景点,可以写成写景的文章,也可以写成诗歌。
结构自主。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我提醒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布局谋篇求活求异。如写《我尝到了动脑筋的甜头》,可以用顺叙法,可以用倒叙法,也可以用插叙法,激活学生表达的思维。
构段自由。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习惯将文章分为三段、四段,刻意强调“总—分—总”的写法,列提纲也是“开始(略)—经过(详)—结果(略)”,这样使学生思维成定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结尾,学生写出的作文也是老三段(三自然段),程序化严重。形式呆板、单调的行文模式,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这就抑制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消除思维定式,少些限制,鼓励自由表达,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富有鲜活气息、展示个性自由的优秀习作才会脱颖而出。
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创作的欲望
■ 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李亚勤
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但是,目前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化的框架,成人化的语言,矫揉造作的感情。因此,培养学生创新习作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习作的能力呢?
一、引导观察阅读,积累创作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的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料可写的根源在于不善于观察。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观察,应从学生在生活中的兴趣观察开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眼帘。要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指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反之,漫无目的去观察,结果将是东张西望,熟视无睹。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让学生有重点、有主次观察,或者从整体入手,再具体观察每一个细节等。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收获就记下来。如果学生生活积累充裕,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从而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创作兴趣
参与实践活动,引发习作动机。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中,学生参与率高,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而且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经常举行一些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趣说歇后语比赛、接字词组比赛;到社会上宣传、调查、采访等,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般先不提作文,即使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进行观察,也不与作文挂钩,让兴趣和爱好吸引学生去参与活动,去思考问题。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受,“情动而辞发”,习作就成为实践性活动的延续和深化,而不至于成为一种负担。
利用多媒体画面,强化习作感受。小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较差,即使面对丰富的表象资料,也理不出头绪,不知如何下笔。如果教师事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电脑,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数字信息予以存储。教学时,将信息呈现于大屏幕上。形式丰富多样、趣味性强的CAI课件,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学习由负担转为乐趣,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进行创作。
三、取真实材料,力求最佳立意
小学生习作的选材,应当讲究真实平凡。那么,教师命题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近儿童生活。如果题目针对性强,富有趣味性,措辞新颖,学生一看就会激动,思维就会活跃,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而情感又是作文的命脉,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才称得上好作文。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表露真情,鼓励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情感越来越丰富,而且敢于吐露真实感情,发表与前人、众人所不同的意见,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来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四、启发合理想象,开拓创作思路
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奇特的,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必要的情境,提供一个简单扼要的概述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如:一首意境深远的诗词,一段悠远深邃的音乐……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这样,学生不断地掌握创新方法,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就容易创作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来。
五、创新作文评语,增强创作精神
创新作文评语,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掉作文评语中的俗话套话,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现,用心写好作文评语。教师要用商量、幽默、鼓励、真挚的语言,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只要学生是有感而发,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句通顺,就给高分,只是在总批中指出其不足之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写作文时才不会有顾虑,敢于写真事,抒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于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创造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推荐发表、作文展示、作文演讲等形式进行鼓励,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普通学生的作文,应尽可能地寻找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如:有个别段落写得好,某些文句有新意,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这些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在评语中指出并大加赞赏。新鲜的评语呼唤着学生的奋进热情,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丰富积累——开启学生写作的源泉
■ 泌阳县泌水镇第一小学 王玉新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有效方式。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学生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展现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实施新课程几年来,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之前要为学生作文定位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文学创作。”笔者深有同感,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都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经常自觉不自觉地想拔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用文学作品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其实学生的作文就是“学生作文”,只要真实、自然就好。比如,在一次自由命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名为《陷阱》的作文。写她去书店买学习资料时,女老板是如何地笑脸相迎,如何地热情周到。当看到她挑选好的一本《黄冈点练》封面有点脏,便急忙又拿了一本进行调换。谁知,第二天做题时才知道自己挑选的正版书被换成了盗版书。于是小作者在文末就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那笑脸竟是个陷阱。现在的社会上啊,到处是见利忘义的人。”如果从思想认识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并不怎么样,但是我在课堂上评讲时,告诉全班学生,这绝对是一篇好作文,因为写的是亲身经历,叙事非常具体,表达的是真实感受和认识。至于说文章的认识略有偏激,我想,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语文老师在讲评时,略加引导,学生的认识自然会得到提高。我认为,给学生的作文定准位是引导学生写出真实、有个性作文的前提。
二、巧设疑、多鼓励,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对于小学生初习作文者,怕写作文、不想写作文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他们觉得无啥可写。针对这种情况,语文老师就应该在作文课上巧妙设置疑问,多鼓励、多肯定,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对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作文课上巧妙设疑,激发写作热情。比如,一次以《战胜自己》为题目的命题作文训练课上,一上课我就先设疑,问:“通常人们都想战胜对手,战胜敌人,今天这个题目是《战胜自己》,有人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就能取得成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激活了。有的说:“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弱点,我就懒惰、胆小,如果能战胜它们,我就会勤奋、勇敢起来。”有的说:“我做事缺乏毅力,不能坚持,妈妈说我干什么都是‘三个早上的热度’。”看到同学们积极性那么高,我就不失时机地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作文。
第二,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乐趣。为了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快乐,我首先在批改上下工夫,在给学生下评语时,我总是以平等交流者的身份出现,多角度地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成功之处,用欣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去下评语。其次,评讲课上尽可能多地肯定学生的优点,从篇章到结构,从主旨到语言,从写作手法到遣词造句,哪怕通篇文章只有一处描写写得成功,也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最大限度地让同学们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以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营造浓厚的作文氛围。
三、与阅读教学巧结合,以读促写
心理学告诉我们,通过阅读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引发孩子的联想与想象,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在小学阶段读得少,背得少,会造成一个人终生的遗憾,特别是在阅读时有心得而没有及时写下来,更会对学生的写作训练造成缺憾。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我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本上的范文对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渗透,引发学生的联想,为写作做储备。例如讲《趵突泉》时,有这么一段:“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进行这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想象泉水吐泡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背诵下来,最后请家里养过金鱼的孩子说说金鱼在鱼缸里吐泡的情景,并把说的话简要记在本上。
四、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作文教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小学生的生活大多是平淡无奇的,所以为了给学生作文引来“活水”,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不管是演讲比赛,还是书法比赛;也不管是辩论会,还是办手抄报纸, 我总认为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是最可贵的习作机缘和材料。比如每到春季,我总是要组织一次“春季赛诗会”。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写春、咏春、赞春的诗词,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在品析佳句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活动中获得与平常生活别样的情感体验,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能给学生留下永恒的记忆和深远的影响。我想,这些活动与感受,在今后的写作当中,只要遇到契机,都会成为作文中最真实、最有个性的素材。
五、巧借口语交际训练促进作文教学
口语交际突出了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口语交际开展得好,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教材中有一个“怎样保护环境”的口语交际训练,我和同学们商定,主题定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形式定为“实话实说”式的访谈。为了让同学们在交际时有话可说,我组织同学们分别扮作环保工作者、环保志愿者、水果小商贩、医生、政府官员等各种角色,去社会上作调查,亲自感受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因为准备得扎实,在口语交际课上“实话实说”访谈时,同学们都能依据自己的角色和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说得真实具体,如“环保从我做起”“环保从点滴做起”“爱护环境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做起”,口语交际开展得非常成功。为促进写作,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同学们写一篇“身边环保之我见”的小作文。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其中完全没有大话、空话、套话,读起来实实在在、亲切自然,很有现实意义。
(专题责编 刘 波)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展开想象,同时多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更活跃,联想和想象就会更丰富,创新习作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跃思维——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
■ 南阳市第五小学 李景升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领会“创新”两字的含义,让他们拥有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作文。
一、虚实结合——点燃创新的火花
现阶段,就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说,可分为实用作文和想象作文。实用作文注重写作的实际功能,诸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和书信、日记、读(观)后感等均属于实用作文训练内容。在现实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回忆往事,写实在的事物,强调亲自经历,所见所闻,这样做并不为错,但如果因此而忽视想象作文训练,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不利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中的事物。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指导小学生写童话、科幻作文、假想作文等想象类作文,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点燃他们心中创新的火花。
二、专项训练——赋予创新的钥匙
作文教学必须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写作方法和基本的写作技巧。首先,进行专项片段练习,如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按顺序写一段话等。通过片段练习,让学生掌握构段形式,就会写好段落,为写好整篇作文打下基础。其次,指导学生从课文里学作文,由机械仿写到创造性仿写就是一种学法过程,通过仿写,使学生“仿”中求“创”,“仿”中求“活”,“活”中求“得”。最后,指导同题同素材作文的过程也是指导学生学技巧的过程。如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怎样写一件事》的作文课中,通过“闷热、饮料、青蛙、一元钱”几个词语,让学生说一句话、几句话,创设情景,再编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学生虽然写的是大同小异的文章,但大都学会了怎样写一件事。
三、重视说读——发掘创新的潜力
学生作文是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是他们个体观察、思维、表达的产物。“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要想使他们会表达,应从说入手。平时除多进行口头作文、说的训练、材料积累外,每写一篇作文,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绘声绘色地说上一番。说得容易,写着也就不难了,这样能以“说作文”带动“写作文”,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认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防患于未然。如一个学生在写《第一次包饺子》时,竟说饺子是“一弄一弄一弄”就包成了,这就很不具体。后在我的引导下,他说:“先将馅儿放在面叶前面的中间,然后轻轻一卷,将两边捏住,再对捏前面的两角,这样就包成了一个饺子。”这样一说,他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具体、生动、有内容了。当然说作文的要求应根据不同年级而定,要有梯度有层次,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说得生动,形式多样,促使学生作文水平提高。
让学生阅读,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学到多方面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但还应当引导学生读自己写出来的作文,使他们重视修改这一环节。“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样以读促改,可以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学生每当把作文写完,不管好与差,交给老师“阅读”,就万事大吉了。老师将历尽千辛万苦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学生看看分数,浏览一下评语,听听老师的总结,就随手翻过去,开始新的写作了。如此一来,学生仅仅是完成了形式上的任务,写作水平自然徘徊不前了。就是让他们重写,上次作文中的症结依然如故,这样作文教学可称得上是事倍功半。所以,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敦促学生一读草稿,二读誊写文,三读教师评改后文章,既能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达到批改的反馈作用,又能养成个性作文的习惯,使自己的作文精益求精。
四、自由表达——张扬创新的个性
新课改要求小学作文要淡化文体,鼓励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但是现实总为达到这个境界有意无意间设置了过多的障碍,要求过多,设置种种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写作上的灵动,使其个性不能得到张扬,不能自由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由表达。
体裁自定。我经常鼓励学生根据内容自由选择最佳表达方式。如写自己的乐趣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书信或日记。写家乡的景点,可以写成写景的文章,也可以写成诗歌。
结构自主。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我提醒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布局谋篇求活求异。如写《我尝到了动脑筋的甜头》,可以用顺叙法,可以用倒叙法,也可以用插叙法,激活学生表达的思维。
构段自由。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习惯将文章分为三段、四段,刻意强调“总—分—总”的写法,列提纲也是“开始(略)—经过(详)—结果(略)”,这样使学生思维成定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结尾,学生写出的作文也是老三段(三自然段),程序化严重。形式呆板、单调的行文模式,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这就抑制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消除思维定式,少些限制,鼓励自由表达,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富有鲜活气息、展示个性自由的优秀习作才会脱颖而出。
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创作的欲望
■ 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李亚勤
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但是,目前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化的框架,成人化的语言,矫揉造作的感情。因此,培养学生创新习作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习作的能力呢?
一、引导观察阅读,积累创作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的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料可写的根源在于不善于观察。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观察,应从学生在生活中的兴趣观察开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眼帘。要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指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反之,漫无目的去观察,结果将是东张西望,熟视无睹。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让学生有重点、有主次观察,或者从整体入手,再具体观察每一个细节等。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收获就记下来。如果学生生活积累充裕,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从而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创作兴趣
参与实践活动,引发习作动机。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中,学生参与率高,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而且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经常举行一些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趣说歇后语比赛、接字词组比赛;到社会上宣传、调查、采访等,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般先不提作文,即使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进行观察,也不与作文挂钩,让兴趣和爱好吸引学生去参与活动,去思考问题。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受,“情动而辞发”,习作就成为实践性活动的延续和深化,而不至于成为一种负担。
利用多媒体画面,强化习作感受。小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较差,即使面对丰富的表象资料,也理不出头绪,不知如何下笔。如果教师事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电脑,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数字信息予以存储。教学时,将信息呈现于大屏幕上。形式丰富多样、趣味性强的CAI课件,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学习由负担转为乐趣,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进行创作。
三、取真实材料,力求最佳立意
小学生习作的选材,应当讲究真实平凡。那么,教师命题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近儿童生活。如果题目针对性强,富有趣味性,措辞新颖,学生一看就会激动,思维就会活跃,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而情感又是作文的命脉,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才称得上好作文。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表露真情,鼓励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情感越来越丰富,而且敢于吐露真实感情,发表与前人、众人所不同的意见,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来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四、启发合理想象,开拓创作思路
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奇特的,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必要的情境,提供一个简单扼要的概述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如:一首意境深远的诗词,一段悠远深邃的音乐……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入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这样,学生不断地掌握创新方法,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就容易创作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来。
五、创新作文评语,增强创作精神
创新作文评语,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掉作文评语中的俗话套话,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现,用心写好作文评语。教师要用商量、幽默、鼓励、真挚的语言,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只要学生是有感而发,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句通顺,就给高分,只是在总批中指出其不足之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写作文时才不会有顾虑,敢于写真事,抒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于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创造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推荐发表、作文展示、作文演讲等形式进行鼓励,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普通学生的作文,应尽可能地寻找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如:有个别段落写得好,某些文句有新意,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这些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在评语中指出并大加赞赏。新鲜的评语呼唤着学生的奋进热情,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丰富积累——开启学生写作的源泉
■ 泌阳县泌水镇第一小学 王玉新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有效方式。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学生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展现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实施新课程几年来,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之前要为学生作文定位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文学创作。”笔者深有同感,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都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经常自觉不自觉地想拔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用文学作品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其实学生的作文就是“学生作文”,只要真实、自然就好。比如,在一次自由命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名为《陷阱》的作文。写她去书店买学习资料时,女老板是如何地笑脸相迎,如何地热情周到。当看到她挑选好的一本《黄冈点练》封面有点脏,便急忙又拿了一本进行调换。谁知,第二天做题时才知道自己挑选的正版书被换成了盗版书。于是小作者在文末就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那笑脸竟是个陷阱。现在的社会上啊,到处是见利忘义的人。”如果从思想认识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并不怎么样,但是我在课堂上评讲时,告诉全班学生,这绝对是一篇好作文,因为写的是亲身经历,叙事非常具体,表达的是真实感受和认识。至于说文章的认识略有偏激,我想,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语文老师在讲评时,略加引导,学生的认识自然会得到提高。我认为,给学生的作文定准位是引导学生写出真实、有个性作文的前提。
二、巧设疑、多鼓励,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对于小学生初习作文者,怕写作文、不想写作文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他们觉得无啥可写。针对这种情况,语文老师就应该在作文课上巧妙设置疑问,多鼓励、多肯定,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对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作文课上巧妙设疑,激发写作热情。比如,一次以《战胜自己》为题目的命题作文训练课上,一上课我就先设疑,问:“通常人们都想战胜对手,战胜敌人,今天这个题目是《战胜自己》,有人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就能取得成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激活了。有的说:“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弱点,我就懒惰、胆小,如果能战胜它们,我就会勤奋、勇敢起来。”有的说:“我做事缺乏毅力,不能坚持,妈妈说我干什么都是‘三个早上的热度’。”看到同学们积极性那么高,我就不失时机地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作文。
第二,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乐趣。为了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快乐,我首先在批改上下工夫,在给学生下评语时,我总是以平等交流者的身份出现,多角度地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成功之处,用欣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去下评语。其次,评讲课上尽可能多地肯定学生的优点,从篇章到结构,从主旨到语言,从写作手法到遣词造句,哪怕通篇文章只有一处描写写得成功,也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最大限度地让同学们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以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营造浓厚的作文氛围。
三、与阅读教学巧结合,以读促写
心理学告诉我们,通过阅读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引发孩子的联想与想象,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在小学阶段读得少,背得少,会造成一个人终生的遗憾,特别是在阅读时有心得而没有及时写下来,更会对学生的写作训练造成缺憾。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我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本上的范文对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渗透,引发学生的联想,为写作做储备。例如讲《趵突泉》时,有这么一段:“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进行这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想象泉水吐泡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背诵下来,最后请家里养过金鱼的孩子说说金鱼在鱼缸里吐泡的情景,并把说的话简要记在本上。
四、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作文教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小学生的生活大多是平淡无奇的,所以为了给学生作文引来“活水”,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不管是演讲比赛,还是书法比赛;也不管是辩论会,还是办手抄报纸, 我总认为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是最可贵的习作机缘和材料。比如每到春季,我总是要组织一次“春季赛诗会”。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写春、咏春、赞春的诗词,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在品析佳句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活动中获得与平常生活别样的情感体验,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能给学生留下永恒的记忆和深远的影响。我想,这些活动与感受,在今后的写作当中,只要遇到契机,都会成为作文中最真实、最有个性的素材。
五、巧借口语交际训练促进作文教学
口语交际突出了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口语交际开展得好,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教材中有一个“怎样保护环境”的口语交际训练,我和同学们商定,主题定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形式定为“实话实说”式的访谈。为了让同学们在交际时有话可说,我组织同学们分别扮作环保工作者、环保志愿者、水果小商贩、医生、政府官员等各种角色,去社会上作调查,亲自感受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因为准备得扎实,在口语交际课上“实话实说”访谈时,同学们都能依据自己的角色和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说得真实具体,如“环保从我做起”“环保从点滴做起”“爱护环境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做起”,口语交际开展得非常成功。为促进写作,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同学们写一篇“身边环保之我见”的小作文。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其中完全没有大话、空话、套话,读起来实实在在、亲切自然,很有现实意义。
(专题责编 刘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