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故事,是人们长期以来传递知识和分享经验的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一种在国外流行起来的学习方式——“数字化故事叙述”*在语言学科的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实际上,在愉快的故事氛围中传送信息,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科中。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枯燥,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缺乏兴趣。下面,笔者将以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4.2.1节“表格数据的处理”为例,介绍该方法的运用。故事的标题是“阿道伯的发家史”。
故事开始:阿道伯本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识字不多,但他头脑还算灵活。考虑到农村夏天蚊虫比较多,他就进了一批蚊香来卖。第一天,他把账记在心里。第二天,他发现容易忘记,赶紧用笔记在纸上。接着,有全无敌、雷达等品牌的灭蚊产品出现,他又分别进了一些,销路很好。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一行行记录的方式就显得比较麻烦、笨拙,不利于比较、计算。于是,他改进方法,使用了表格来记录。
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接着,他又雇了几个人来销售各类产品。他把表格重新进行了设计。
然后,自己使用计算器求出总计。
小作业:请各位同学算一下阿道伯的总收入。试想一下,每天各销售员的销售数据汇总到阿道伯这里,他每天是否需要较长时间来计算和整理。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学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投入到表格学习的过程中。小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旧方法的繁杂有一个直观体会,与后面的学习对比,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1世纪到了,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阿道伯紧跟时代潮流,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始学着用Word来记录原来自己写在纸上的那些数据表格。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先进了,解决了纸质文件容易丢、不好查找的缺点。有一天,他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教会了他使用Excel,于是新的故事开始了……
设计意图:许多教师喜欢直接将知识告诉学生,而不说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好的做法是告诉学生学这些知识的前因后果,尤其是对计算机的学习,很多知识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前人通过探索、改进逐渐获得的。这样的过程应该简单介绍,让学生理解前人探索的艰辛,知道今天直接学习先进知识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使用故事来介绍这些发展史,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故事进展1:阿道伯生意越做越大,同时,他敏锐地发现了IT市场的巨大潜力,他认为电脑的杀毒与生活中杀蚊虫是类似的,都是必需的。于是,他创办了一家杀毒软件代理销售公司,并开了4个分门市。
练习1:阿道伯设计了Excel表格如下。(教师展示课前已准备好的数据)
阿道伯想求出各门市销售的总计,还想知道各门市销售的平均值,请大家帮助他完成。
教师提供辅导:数据的计算在Excel中可分为公式计算和函数的使用。所谓公式计算,是指第一,必须以等于号打头;第二,加上表达式;第三,输入(即确认公式成立),例如,“=B2 C2 D2 E2 F2”可以求出第一行的总计。函数的使用指的是运用Excel中内置的函数,如求和(sum)、求平均(average)等。大家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fx”来计算,出现对话框后,动手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用故事的形式进入到表格数据计算的学习。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就是用∑自动求和来完成,求平均值则比较困难。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指导材料,让学生自己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公式和函数。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将步骤都演示一遍,再让学生跟着模仿。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很多操作在操作界面上都有提示,只是需要学生去实验、去尝试。
故事进展2:到了这里,阿道伯已经可以很轻松地计算出他想要的数据。可是有一天,利润不明原因地减少了。据阿道伯分析,金山杀毒软件的数据被人修改过,他想单独把金山杀毒软件的数据提取出来,方便查对、分析。
教师提供辅导: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要突出某一数据所蕴涵的信息,常常用“筛选”方法显示出来。方法是点“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练习2:帮助解决阿道伯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中的过渡很重要,有的教师会说“下面我们学习另外一个知识点,那就是筛选”,或者说“本节课我们要学的有计算、筛选,刚才学的是计算,下面学习表格中的筛选”。这样的过渡都不太自然,学生的思维在这里会产生断层,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新的知识。这里用故事进展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跳跃造成的断层问题。
故事进展3:年终到了,阿道伯想将各销售员的销售情况做个排序,对前几名奖励,对后几名适当处罚。
练习3:请帮助阿道伯对销售情况排序,即先按品牌排序,再按销售量排序。
提示:点“数据”—“排序”。
学生思考:
1.排序时最多可以对几个关键字进行操作?
2.对于字符的排序有何规律?
3.用户能否根据自己规定的顺序排序?
教师总结:排序时最多只能对3个字段排序,大多数学生在操作中都能掌握;在Excel中排序时升序是按照A~Z的顺序,降序是按照Z~A的顺序,绝大多数学生在排序时也应该能总结出来;用户根据自己规定的顺序排序,就要用到自定义排序,即在“工具-选项-自定义序列”中自己定义。
故事进展4:销售情况排序后,阿道伯想知道各品牌销售的总量。于是,他就对各品牌做汇总,他的方法是使用函数分别求各品牌的总和。
练习4: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可不可以一次求出各种品牌的总量,而不用分开单独计算。
学习帮助:使用“数据”—“分类汇总”。
学生思考:
1.刚才我们做的分类汇总是直接在前面已排好序的表格上进行的,那么是否在未排序的其他表上也可以直接进行呢?请做实验。
2.分类汇总如何删除?
设计意图:分类汇总必须先排序,这里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结论,而是让学生做实验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故事发展到这里,本节课“表格数据的处理”学习任务已基本完成。教师通过设计不断发展的故事带领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教与学都是通过故事发展的脉络来完成的。其实,故事教学并非只能用于这节课。因为,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下面的“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等,甚至整本书的学习,都可以设想阿道伯一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脑问题,等着学生去帮他解决。毕竟,所有的知识都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些“需要”的过程。相信,在这一过程中,阿道伯的故事将会一步一步地向前拓展。
参考文献
* 钱玲,张小叶,郝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实际上,在愉快的故事氛围中传送信息,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科中。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枯燥,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缺乏兴趣。下面,笔者将以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4.2.1节“表格数据的处理”为例,介绍该方法的运用。故事的标题是“阿道伯的发家史”。
故事开始:阿道伯本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识字不多,但他头脑还算灵活。考虑到农村夏天蚊虫比较多,他就进了一批蚊香来卖。第一天,他把账记在心里。第二天,他发现容易忘记,赶紧用笔记在纸上。接着,有全无敌、雷达等品牌的灭蚊产品出现,他又分别进了一些,销路很好。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一行行记录的方式就显得比较麻烦、笨拙,不利于比较、计算。于是,他改进方法,使用了表格来记录。
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接着,他又雇了几个人来销售各类产品。他把表格重新进行了设计。
然后,自己使用计算器求出总计。
小作业:请各位同学算一下阿道伯的总收入。试想一下,每天各销售员的销售数据汇总到阿道伯这里,他每天是否需要较长时间来计算和整理。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学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投入到表格学习的过程中。小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旧方法的繁杂有一个直观体会,与后面的学习对比,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1世纪到了,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阿道伯紧跟时代潮流,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始学着用Word来记录原来自己写在纸上的那些数据表格。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先进了,解决了纸质文件容易丢、不好查找的缺点。有一天,他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教会了他使用Excel,于是新的故事开始了……
设计意图:许多教师喜欢直接将知识告诉学生,而不说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好的做法是告诉学生学这些知识的前因后果,尤其是对计算机的学习,很多知识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前人通过探索、改进逐渐获得的。这样的过程应该简单介绍,让学生理解前人探索的艰辛,知道今天直接学习先进知识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使用故事来介绍这些发展史,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故事进展1:阿道伯生意越做越大,同时,他敏锐地发现了IT市场的巨大潜力,他认为电脑的杀毒与生活中杀蚊虫是类似的,都是必需的。于是,他创办了一家杀毒软件代理销售公司,并开了4个分门市。
练习1:阿道伯设计了Excel表格如下。(教师展示课前已准备好的数据)
阿道伯想求出各门市销售的总计,还想知道各门市销售的平均值,请大家帮助他完成。
教师提供辅导:数据的计算在Excel中可分为公式计算和函数的使用。所谓公式计算,是指第一,必须以等于号打头;第二,加上表达式;第三,输入(即确认公式成立),例如,“=B2 C2 D2 E2 F2”可以求出第一行的总计。函数的使用指的是运用Excel中内置的函数,如求和(sum)、求平均(average)等。大家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fx”来计算,出现对话框后,动手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用故事的形式进入到表格数据计算的学习。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就是用∑自动求和来完成,求平均值则比较困难。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指导材料,让学生自己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公式和函数。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将步骤都演示一遍,再让学生跟着模仿。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很多操作在操作界面上都有提示,只是需要学生去实验、去尝试。
故事进展2:到了这里,阿道伯已经可以很轻松地计算出他想要的数据。可是有一天,利润不明原因地减少了。据阿道伯分析,金山杀毒软件的数据被人修改过,他想单独把金山杀毒软件的数据提取出来,方便查对、分析。
教师提供辅导: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要突出某一数据所蕴涵的信息,常常用“筛选”方法显示出来。方法是点“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练习2:帮助解决阿道伯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中的过渡很重要,有的教师会说“下面我们学习另外一个知识点,那就是筛选”,或者说“本节课我们要学的有计算、筛选,刚才学的是计算,下面学习表格中的筛选”。这样的过渡都不太自然,学生的思维在这里会产生断层,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新的知识。这里用故事进展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跳跃造成的断层问题。
故事进展3:年终到了,阿道伯想将各销售员的销售情况做个排序,对前几名奖励,对后几名适当处罚。
练习3:请帮助阿道伯对销售情况排序,即先按品牌排序,再按销售量排序。
提示:点“数据”—“排序”。
学生思考:
1.排序时最多可以对几个关键字进行操作?
2.对于字符的排序有何规律?
3.用户能否根据自己规定的顺序排序?
教师总结:排序时最多只能对3个字段排序,大多数学生在操作中都能掌握;在Excel中排序时升序是按照A~Z的顺序,降序是按照Z~A的顺序,绝大多数学生在排序时也应该能总结出来;用户根据自己规定的顺序排序,就要用到自定义排序,即在“工具-选项-自定义序列”中自己定义。
故事进展4:销售情况排序后,阿道伯想知道各品牌销售的总量。于是,他就对各品牌做汇总,他的方法是使用函数分别求各品牌的总和。
练习4: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可不可以一次求出各种品牌的总量,而不用分开单独计算。
学习帮助:使用“数据”—“分类汇总”。
学生思考:
1.刚才我们做的分类汇总是直接在前面已排好序的表格上进行的,那么是否在未排序的其他表上也可以直接进行呢?请做实验。
2.分类汇总如何删除?
设计意图:分类汇总必须先排序,这里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结论,而是让学生做实验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故事发展到这里,本节课“表格数据的处理”学习任务已基本完成。教师通过设计不断发展的故事带领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教与学都是通过故事发展的脉络来完成的。其实,故事教学并非只能用于这节课。因为,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下面的“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等,甚至整本书的学习,都可以设想阿道伯一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电脑问题,等着学生去帮他解决。毕竟,所有的知识都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解决这些“需要”的过程。相信,在这一过程中,阿道伯的故事将会一步一步地向前拓展。
参考文献
* 钱玲,张小叶,郝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