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客座总编辑
康辉,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2008年,他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2017年6月28日,当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同年 9月,担任中央电视台机关纪委委员。
作为央视名主播,近年来,随着康辉在各种浓浓烟火气的生活类节目与直播自媒体上的亮相,他稳健严肃的“国脸”形象愈发立体生动。在《主持人大赛》中,他的点评依旧专业、暖心;在抖音《主播说联播》中,他讲述社会大事小情活泼又轻松;在《你好生活》中,他用一句“谁还不是第一了”让大家见识了央视人的“凡尔赛”功底……
生活中的康辉,低音炮沉稳悦耳,语调平静真诚,第一次出版随笔自传《平均分》,第一次为当年广院舍友亦是同为央视主持人的潘奕霖新书《我,来自广院》站台,亦带着他独有的气韵和能量。人如作品,内敛而具内涵。
记者:多年来您应该也接到不少出版邀约吧,为什么直到这两年才决定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
康辉:我实在不觉得我的人生、经历或感受,对于更多人来说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一位出版人,他的话对我有一个触动,他说你不要低估自己,你的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就是你换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哪怕这当中有一句话可能被你的读者看到了,然后他们内心有共鸣,也有可能真的会影响他、改变他,只要你的这种交流是真诚的,那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就有了这样一本书。
记者:《平均分》中妈妈那篇章节被很多网友转载点赞,写作中让您非常难忘的事情有哪些?
康辉:比如写给妈妈的章节,比如写给我的小猫的文章,因为那都是在某一个时刻,我需要有这样一种表达才可能选择,那些就像流水一样是倾泻而出的,回头再看,即便有的地方可能不是那么讲究,但就是那一刻最真实的感谢,这是我写作中最难忘的。
记者:在书的前言,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努力,不把平凡的人生活成平庸的人生”,那么在您心中,平凡和平庸到底有什么区别?
康辉:在我心中,平凡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平凡的人生,我们不说岁月静好,但有过也只是微微的波澜。但这种平凡人生,不是单调的,也不是乏味的,它可能只是没有那么汪洋恣肆、大起大落,但依然有一种韧劲在,依然可以让我们回首人生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满足。平庸可能在我看来就是少一些目标、少一些梦想、少一些追求、少一些奋斗,有一点点自甘于让日子一天一天把自己掩埋起来,而不是去努力创造一天又一天。
所以我觉得平凡的人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平庸的人生一定是你自己主动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去努力选择,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平凡起来?
记者:您似乎从来都是这样和和气气的,生活中会不会因为什么事暴跳如雷?
康辉:看到我暴跳如雷的人很少,当中大部分都是我的家人,所以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亲人、我爱的所有人。我在书里也写到了,生命的基因是特别奇妙的事,我爸爸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我妈妈是一个脾气很急躁的人,他们这些性格在我身上都有。在亲人面前,在我特别熟悉的人面前,有时候难免会变得肆无忌惮,让他们看到我的愤怒,所以我非常抱歉。
记者:《新闻联播》中严肃的气质和私下在一些综艺以及直播节目中萌萌的形象,哪个更接近真实的你?
康辉:谁都不会是单色调的。那个严肃的形象不是完全的我,“萌”也不是,合在一起才更接近吧。
记者:客观来说,您觉得自己性格中最大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康辉:可能我性格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我对很多事情能够比较冷静地看待,不太容易被一时的东西冲昏头脑;最大的不足可能是有时候需要决断的时候,我顾虑太多,这也是我希望予以修正和调整的。
记者:您和潘奕霖老师是当年北京广播学院同班同学,也是同宿舍舍友,可是为什么您在和他的对话中一直说自己不是标准的广院人?
康辉:广院的人特别开放,接受新鲜事物很快,学习能力强。我曾一度不适应这种氛围,真的是从小循规蹈矩惯了,突然进入一个极度张扬个性的状态,有点不适应。现在再回想当初的学校生活,你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所以我也是广院文化的受益者。
记者:记得《我,来自广院》中您对潘老师提到,大学里自己错失了一些东西,具体指哪些?
康辉:广院这样的校园文化,我的确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接受过程。比如,学校里安排什么课,我就应该听什么课,如果我旷了安排的课,跑到其他的系去听课,就觉得这样不好,哪怕这门课我确实觉得意义没有那么大,但我一定也要得一个什么分数。其实我现在回头想,如果我能够更早地感受到广院这样的一种文化精神,可能在学校的那四年,我能够吸收学习到的会更多。不过我还是努力做了一些原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去参加演出。我其实是一个在这方面特别会胆怯和自卑的人,但是只要站在那个台上坚持下来,等下一次的时候会做得好一点,底下可能不光有嘘声,还会有一点掌声,这一点掌声就会让你觉得一下子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记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当年您还可能到上海工作?
康辉:是的,当年很感谢叶蓉的牵线,因为她当时来上海实习,我觉得她特别能融入上海的气氛,后来她给我打电话,说上海东方电视台刚刚创建,需要人,人家问班里有没有合适的男生可以推荐的,她说我马上就想到了你,你要来试一试。那时候我在中央电视台实习,当然上海也是我梦想工作的地方。当时上海东方电视台人事部门的一个领导来京,到学校和我面对面地谈了一次。他當时就说,我们需要你,如果你想到上海来,我们欢迎你。我就觉得,我这样一个学生,去很多单位试镜,一次次被拒绝,突然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人事处领导拍板决定要录用我,让我很感动。
记者:近几年看到您开《主播说联播》、拍Vlog、参与《你好生活》等综艺节目,也会直播带货,您是希望多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寻求自我突破吗?
康辉:不。可能大家感觉我变了,但每个人都是多面体。
记者:这几年您上了不少热搜,被媒体报道成“网红”,您怎么看待“网红”这个新身份?
康辉:关于“网红”,我在《平均分》里面也提到了一句,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新闻联播》,还有我个人能成为“网红”。但是这样的“网红”我愿意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好,因为今天媒体的环境,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多,我当然希望可以把自己想传递的重要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渠道、终端传递给更多、更年轻的朋友。所以每一种工作方式,都是我们的一种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记者:最后,对于有志于主持行业的年轻人,您会说点什么?
康辉:你要热爱主持,而且要持之以恒,还要付出努力。最好的老师是热爱,热爱之余也要付出努力。还有,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走,最终能够达到目的地。我希望我们内心干净一点、眼睛纯净一点,对世界,对人永远有一种善良、一种关怀,这个是我们做这个职业需要的。
编辑:夏春晖
康辉,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2008年,他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2017年6月28日,当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同年 9月,担任中央电视台机关纪委委员。
作为央视名主播,近年来,随着康辉在各种浓浓烟火气的生活类节目与直播自媒体上的亮相,他稳健严肃的“国脸”形象愈发立体生动。在《主持人大赛》中,他的点评依旧专业、暖心;在抖音《主播说联播》中,他讲述社会大事小情活泼又轻松;在《你好生活》中,他用一句“谁还不是第一了”让大家见识了央视人的“凡尔赛”功底……
生活中的康辉,低音炮沉稳悦耳,语调平静真诚,第一次出版随笔自传《平均分》,第一次为当年广院舍友亦是同为央视主持人的潘奕霖新书《我,来自广院》站台,亦带着他独有的气韵和能量。人如作品,内敛而具内涵。
平凡的人生≠平庸的人生
记者:多年来您应该也接到不少出版邀约吧,为什么直到这两年才决定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
康辉:我实在不觉得我的人生、经历或感受,对于更多人来说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一位出版人,他的话对我有一个触动,他说你不要低估自己,你的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就是你换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哪怕这当中有一句话可能被你的读者看到了,然后他们内心有共鸣,也有可能真的会影响他、改变他,只要你的这种交流是真诚的,那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就有了这样一本书。
记者:《平均分》中妈妈那篇章节被很多网友转载点赞,写作中让您非常难忘的事情有哪些?
康辉:比如写给妈妈的章节,比如写给我的小猫的文章,因为那都是在某一个时刻,我需要有这样一种表达才可能选择,那些就像流水一样是倾泻而出的,回头再看,即便有的地方可能不是那么讲究,但就是那一刻最真实的感谢,这是我写作中最难忘的。
记者:在书的前言,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努力,不把平凡的人生活成平庸的人生”,那么在您心中,平凡和平庸到底有什么区别?
康辉:在我心中,平凡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平凡的人生,我们不说岁月静好,但有过也只是微微的波澜。但这种平凡人生,不是单调的,也不是乏味的,它可能只是没有那么汪洋恣肆、大起大落,但依然有一种韧劲在,依然可以让我们回首人生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满足。平庸可能在我看来就是少一些目标、少一些梦想、少一些追求、少一些奋斗,有一点点自甘于让日子一天一天把自己掩埋起来,而不是去努力创造一天又一天。
所以我觉得平凡的人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平庸的人生一定是你自己主动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去努力选择,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平凡起来?
谁都不会是单色调的
记者:您似乎从来都是这样和和气气的,生活中会不会因为什么事暴跳如雷?
康辉:看到我暴跳如雷的人很少,当中大部分都是我的家人,所以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亲人、我爱的所有人。我在书里也写到了,生命的基因是特别奇妙的事,我爸爸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我妈妈是一个脾气很急躁的人,他们这些性格在我身上都有。在亲人面前,在我特别熟悉的人面前,有时候难免会变得肆无忌惮,让他们看到我的愤怒,所以我非常抱歉。
记者:《新闻联播》中严肃的气质和私下在一些综艺以及直播节目中萌萌的形象,哪个更接近真实的你?
康辉:谁都不会是单色调的。那个严肃的形象不是完全的我,“萌”也不是,合在一起才更接近吧。
记者:客观来说,您觉得自己性格中最大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康辉:可能我性格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我对很多事情能够比较冷静地看待,不太容易被一时的东西冲昏头脑;最大的不足可能是有时候需要决断的时候,我顾虑太多,这也是我希望予以修正和调整的。
曾经有机会来上海工作
记者:您和潘奕霖老师是当年北京广播学院同班同学,也是同宿舍舍友,可是为什么您在和他的对话中一直说自己不是标准的广院人?
康辉:广院的人特别开放,接受新鲜事物很快,学习能力强。我曾一度不适应这种氛围,真的是从小循规蹈矩惯了,突然进入一个极度张扬个性的状态,有点不适应。现在再回想当初的学校生活,你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所以我也是广院文化的受益者。
记者:记得《我,来自广院》中您对潘老师提到,大学里自己错失了一些东西,具体指哪些?
康辉:广院这样的校园文化,我的确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接受过程。比如,学校里安排什么课,我就应该听什么课,如果我旷了安排的课,跑到其他的系去听课,就觉得这样不好,哪怕这门课我确实觉得意义没有那么大,但我一定也要得一个什么分数。其实我现在回头想,如果我能够更早地感受到广院这样的一种文化精神,可能在学校的那四年,我能够吸收学习到的会更多。不过我还是努力做了一些原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去参加演出。我其实是一个在这方面特别会胆怯和自卑的人,但是只要站在那个台上坚持下来,等下一次的时候会做得好一点,底下可能不光有嘘声,还会有一点掌声,这一点掌声就会让你觉得一下子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记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当年您还可能到上海工作?
康辉:是的,当年很感谢叶蓉的牵线,因为她当时来上海实习,我觉得她特别能融入上海的气氛,后来她给我打电话,说上海东方电视台刚刚创建,需要人,人家问班里有没有合适的男生可以推荐的,她说我马上就想到了你,你要来试一试。那时候我在中央电视台实习,当然上海也是我梦想工作的地方。当时上海东方电视台人事部门的一个领导来京,到学校和我面对面地谈了一次。他當时就说,我们需要你,如果你想到上海来,我们欢迎你。我就觉得,我这样一个学生,去很多单位试镜,一次次被拒绝,突然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人事处领导拍板决定要录用我,让我很感动。
这样的网红我愿意去做
记者:近几年看到您开《主播说联播》、拍Vlog、参与《你好生活》等综艺节目,也会直播带货,您是希望多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寻求自我突破吗?
康辉:不。可能大家感觉我变了,但每个人都是多面体。
记者:这几年您上了不少热搜,被媒体报道成“网红”,您怎么看待“网红”这个新身份?
康辉:关于“网红”,我在《平均分》里面也提到了一句,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新闻联播》,还有我个人能成为“网红”。但是这样的“网红”我愿意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好,因为今天媒体的环境,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多,我当然希望可以把自己想传递的重要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渠道、终端传递给更多、更年轻的朋友。所以每一种工作方式,都是我们的一种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记者:最后,对于有志于主持行业的年轻人,您会说点什么?
康辉:你要热爱主持,而且要持之以恒,还要付出努力。最好的老师是热爱,热爱之余也要付出努力。还有,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走,最终能够达到目的地。我希望我们内心干净一点、眼睛纯净一点,对世界,对人永远有一种善良、一种关怀,这个是我们做这个职业需要的。
编辑:夏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