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听说能力必须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之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这不仅是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的目标,更是整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荆子蕴(1982-),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232-02
  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覆盖面广、周期漫长的过程。很多人从初中阶段,甚至是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英语,在历经中考、高考的英语测试之后,进入大学仍然要面临英语四级和六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对外语人才特别是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这也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发现英语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能力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在校生人数有数百万之多,而几乎每所高校均开设有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该课程的课时数也占到整个本科阶段总课时数的10%左右,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地位和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高校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放在英语四六级的过级率上,忽略了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多本科生“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情况。近年来不少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以及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多所大学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把以前的大学英语分为视听说课程和读写译课程两个课型,着力培养学生英语视听说的能力,并且在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教学相长,从而达到使英语真正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的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2007年出版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进一步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由此可见,大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课程,而且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齐晓星,2007)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其文化的载体,而语言的外化形式不外乎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显然,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口头表达远远重要于书面表达,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视听说能力要重要于读写译能力。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该语言基本的语法和词汇,还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最终达到能够与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人进行准确无误交流的目的。简单来说,以读写译能力为基础,经过层层学习、步步铺垫之后,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视听说的能力。因此,英语视听说学习更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另外,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们运用语言的技巧,以及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并化为外在语言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学生一般都会有八年的英语系统学习(中学6年+大学2年),但是很多人直到大学毕业,甚至到研究生阶段也无法用英语进行熟练的口头表达,准确无误地听懂英语新闻或者看懂原版的英语视频资料,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英语“超文盲”。文盲是指一个人只会听和说,但是不识字,无法看懂文字材料,但是中国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是“超文盲”,会读会写会译,但是不会或者不敢听和说。这其中有长久以来中国英语教学方法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1.中国英语教学方法的三大误区
  首先,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就被灌输了以“词汇+语法”为基础的学习理念,认为只要词汇背的多,语法掌握的牢固就能学好英语。必要的词汇和语法固然重要,但是要在此基础上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很多大学生在背了三千或者五千个单词之后,发现只能记住这些单词的拼写方法、汉语意思,但是对于单词的词性、搭配等却一头雾水,而且往往忽略了单词的发音,甚至有时用汉语拼音或者发音相似的汉字来进行标注。语法也是如此,在学习了大量的时态和语态之后,不少学生在做书面分析时还能够看明白,但是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中就又会被复杂的句法结构困扰。这是因为在学习单词和语法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把它们割裂来看,不了解单词之间的搭配和联系,也不清楚各种时态和语态在特定场合或者实际交往中的使用方法,导致出现了学生想说但是又经常说错的尴尬情况。
  其次,在我国,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但是英语视听说课的讲课方法绝不能等同于其他的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更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训练来使学过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杰默里·哈默认为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减少三T(Teacher’s Talking Time),即教师的讲课时间。(Harmer,J,1983)一般来说,在英语视听说课的课堂上教师讲授部分不能超过上课时间的30%,剩余的时间都要交给学生通过听力的反复训练和口语的反复运用,或者适当的放一些英语视频资料,模拟实际交往的场景,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张口说英语,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和听力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最后,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阶段中都过分重视考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而是为了考试成绩。从中学时期开始,英语就与语文、数学、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主科一样,是每学期必考的科目,中考和高考更是把它列为三大主科之一。到了大学阶段,英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变成了公共必修课,但是学生还要面临着期末考试和四六级的挑战,且这些英语考试都是以测试语法、词汇、翻译和作文为主,很少涉及到听力和口语。尽管近年来某些省市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加入了听力部分,但是成绩一般都不计入总分。这些都使得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只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词汇和语法,忽略了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虽然有听力理解,但是分值只占到了35%,而目前英语口语方面全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试和衡量模式,这也使得学生们从心理上轻视英语听和说的能力,甚至认为学习英语视听说没多大的用途,但是等到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之后,才会意识到口语和听力能力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学好英语的标准。
  2.学生在学习英语视听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笔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针对大一和大二学生,都开设有英语的视听说和读写译课程。但视听说课程每周仅一次课,每次两个小时,目前所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除此之外没有过多的辅助材料。另外,图书馆虽然有英文书报,但是因为教师们并没有明确规定英文课外阅读,因此前去借阅的学生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能够使用的英语视听说的学习资料还是比较有限的。
  另外,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特别是听力和口语时习惯了“等”、“靠”、“要”,缺乏独立学习的心态和动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修学分和考级,甚至有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特别是英语视听说是浪费时间,与专业课相冲突。殊不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好了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够开阔眼界、拓展交际,了解本专业在国际上更新更快的发展,进而推动专业课学习。
  三、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推行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人文素质,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视听说不仅要学习英语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了解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和思维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应丰富课堂内容,加大文化的导入。在听一段英语文章之前,要介绍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或者播放一些体现当地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们欣赏,通过立体生动的表现方法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在练习英语口语方面,一开始要选择贴近生活浅显易懂的口语话题让学生们讨论,如中美大学生生活对比、对大学生兼职工作的看法、大学生眼中的中外名人、如何利用大学生活等等,然后逐渐过渡到科技发展、社会热点话题、价值观取向等较为深刻的内容。练习口语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级阶段让学生们自由分组,采取分工准备小组讨论的模式,到高级阶段可以让学生们做即兴演讲,甚至是英语辩论。口语话题的准备时间一般以一周为宜,也就是说这周上课时把下周的话题预先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通过翻阅图书馆资料、上网查找等方式进行准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2.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
  多数高校仅在大一、大二开设四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而在此期间,英语视听说课每周仅有两学时,远远达不到学生们学习和练习的要求。建议提高英语视听说课的课时数,由现在的每周两学时变为每周四学时甚至六学时,另外在大三、大四学年,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开设一些英语口语和听力的选修课,如“英语商务口语”、“英语口译”、“英语高级听力”等课程,以帮助学生们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自己言语的权威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书本中,要多搜集一些新鲜实用的语言素材、听力资料,或者英文电影、电视剧剪辑等,在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英语的语言环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期末考试的设置上,视听说课程和读写译课程要分开来考试,单独出题。听力考试的题型应包括短对话、长对话、文章理解和复合式听写。口语考试方面,初级的考试题型可以包括朗读词组和句子,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语音掌握情况;高级的口语考试则多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准备3~5分钟后用英语即兴演讲。通过这样的听力和口语考试,既可以测试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况,也能够更加激励他们重视和学习英语的听力与口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协助者,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指导性、激励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问题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完整的人格。(孙红琼,2007)同时,教师也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水平,培养其渊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齐晓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4-145.
  [3]Harmer,J.The Practice of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ELT,1983.
  [4]孙红琼.大学生英语自动性学习的优化构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45-46.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我矿进口的井下铲运机主要有德国 G·H·H 公司的 LF-4.1型和法国 E.M 公司的CT-1500型两种,它们的变矩器变速箱液压循环系统原理基本相同.整个液压循环系统在 Mine mine i
目的:观察脑血管造影介入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情况,分析应用造影剂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之间存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06-2015-04入住我院行脑血管造影介入术的88
28路车的第一班车总在清晨六点半开来。他选了她后排的一个位置,默默地看着她,就像听她的节目。她下车,他也下车,他看到她走进一栋20层的大厦,然后看到第11层楼的一扇窗粉红色的窗帘拉开了,她的影子晃过。  一天,他拨通了她的热线电话。他问她:我很爱一个女孩子,但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我该怎么办?她的答案就通过电波传到他的耳际:告诉她。爱不能错过。  第二天清晨,28路车的站台上,他早早地出现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