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负 让人老无所依,快乐不起来
我对中产的定义是:有车有房,有工作压力但不大,基本不用计算着花钱;有较多的时间留给家人和朋友,也能享有一些私人的时间和爱好;对衣服、配饰、家居、家电、休闲方式等有较高的品质和品牌追求,并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
但我不觉得自己是理想的中产状态了。作为一个刚触碰到这个阶层的人,沉重的税负和所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让我每月损失很多金钱,也让人觉得老无所依,快乐不起来。
因为错过了买房的黄金期,现在已经买不起房,租房的生活让人觉得没有安定感和安全感;因为工作压力大,喘不过气,很难有悠闲的心态享受时间;因为物价飞涨,支出款项很多,作为家里的挣钱主力,钱得计算着花,很多时候买东西考虑品质的同时,还是重点考虑性价比,简单来说,花钱一点都不“潇洒”。
我期待成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中产,就像某些传销品牌鼓吹的那样,时间和经济自由皆备,才是人生的最理想状态。早日摆脱小蚂蚁的生活,进入我心目中真正的中产生活,总的来看,还是梦想的成分多一点……
若强求中产可能 终身劳碌
我心目中的中产,应该年稳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在公共问题方面有自己的立场并能发挥一定影响力。追求或已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条件定期健身、体检,有一两项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对自身和社会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按照公共道德标准行事,能够自如处理遇到的公共关系问题。
我不是中产,本人目前尚处在为生计奔波忙碌状态,终日营营役役,既无时间健身,也无法过希望过的书虫生活,更勿奢谈什么公共影响力。我也不追求中产状态。因为目前距离中产标准太远,若强求则可能终生劳碌,失去了享受生活的可能。莫若降低标准,调整心态,享受年收入20万的生活,虽需精打细算,但也可过得舒服惬意。
中产是负担最重的
我认为中产应该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的资产(房产一套以上、汽车20万以上、金融资产200万以上);有体面的工作(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者科级以上公务员、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医师以上等等)和稳定的收益(年薪30万以上);有运动、度假、旅游、阅读的时间和习惯等等。
我还不是中产,因为生活状态不符合,缺乏运动、度假、旅游的时间。而且我也并不希望成为中产。因为按照中国社会的规律,中产是负担最重的,中产承担着国家的主要税收,而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中产阶层是破产很严重的阶层,而且当整个中产阶层全部破产的时候,社会就一定面临重组甚至推倒重来的局面。
中国只有特权阶级和老百姓
我认为中产的标准是:物质生活相对充足,不必操心于当下,这包括吃、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还要有余力追求精神上的放松与满足,生活在社会上有足够的安全感与尊严。每周有一两次艺术观赏或社交娱乐;每月有一两个周末与家人到郊外游玩;每年能去一两个未到过的地方旅游。人生能有一两样小爱好,大多数时间能从事自己感觉开心的事情。
但我不是中产,中国没有真正的中产,只有特权阶级(或曰巨富)和老百姓。因为食品不知是否安全,住房买不起,交通成本越来越高,教育能把两代人压垮,一场大病或意外事故能摧毁一个家庭。养老?根本不知道明天的政策怎么变。
我也希望有天能成为真正的中产。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发展,中产阶层必须足够大,强国必须要富民。中国到了今天,中产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渴望中国80%的人民都是中产。
50岁以上才可能实现中产
中产的年薪起码要30万以上,有车有房,高档消费比较多,有高雅的娱乐方式,比如打高尔夫球、保龄球,或者参加音乐会、酒会。我离中产阶层还远着呢,经济上还达不到要求,另外也跟生活观念有关,做老师的一般很少机会参加所谓的高雅的娱乐活动,有时间还是会忙于学术方面的事情。其实中产是一个人生阶段,在中国50岁以上才比较可能实现,到那时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享受。
我讨厌被定义为“中产”
我心目中真正的中产是凭自己劳动所得,在有还过得去的物质生活之外,可以进行一些精神消费。这一切必须是自发的必需的,而不是凭考大学等途径脱离了农村生活后,硬要风雅的状态。也不是城市伪小资的做派。现在我们的心态和品味离中产远着呢,都是假的。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中产,因为这个国家没有给予我们生存的安全感。当失去工作能力的时候,会很快一无所有。我也讨厌被定义为“中产”。因为用定义堆积起来的幸福,定义一变就没了。
现在我不是为自己活,是为别人活
我觉得理想的中产状态应该是:该有的东西已经都有,比如家庭、房子、汽车、相对可观的存款,不再总是为生活奔波,有足够的积累面对可能出现的一切变故,有时间做喜欢做的事情,基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意愿选择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
但现在我的生活还比较累,远没有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在很多时候,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别人活。上述说的中产符合我的人生目标。不过,当我有朝一日成为所谓“中产”时,我不喜欢中产的帽子。
我的社会地位还不够高
我眼中的中产首先要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总资产在100万-300万,再加上有固定的年薪10万-50万。其次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受尊重的职业。他们幸福指数比普通人高,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但是仍会感觉不满足,有紧迫感。
我虽然薪水方面达到了,但社会地位还不够高,而且也比较缺乏行业经验与机遇。客观条件下来讲,衡量所得的资源与机会,我还是希望能够一直处于理想的中产状态。
吃东西求鲜不求贵,有精力有钱经营爱好
我觉得自己算是中产吧——活了大半辈子了,如今有稳定的工作,小孩也读大学了。现在在珠江新城有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住着,还有两套出租。手里有一些股票,也学学人家收藏古玩。车子房子都是有的,而且没事可以带家人去兜兜风,油价再怎么涨也影响不大。平时晚饭后,就到小区楼下跟邻居打打乒乓球,周末有时就跟朋友开车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心目中的中产差不多就是这样子了:朝九晚五,有双休日,有年假。周末可以开车去比较近的郊区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吃东西不追求贵而是追求鲜。有知识有文化,有精力有金钱去经营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闲钱并且乐意去帮助一些比自己贫困的人。我现在只求稳定,还有身体健康。
生活无后顾之忧,我算是代表
我对中产的标准是:综合保障,在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国企的工资虽然不够高,但福利好,比起一些高工资但是高风险的工作,更加符合中产阶层的概念。当然了,中产还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
我算是中产阶层的代表吧,在经济上独立,大学老师也是一个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虽然工资和发达国家的大学教授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自由度较高,也有很多老师在其他地方授课,获得较高的报酬。现在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了,我肯定会一直保持着这种中产的状态。
纠结于房车等硬件的不是中产
中产需要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学历,有学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中高层管理或专业人员。经济自由度强,有稳定的收入,日常生活开销中物价水平的波动不会引起生活品质的下降,有实力进行大宗物品(如房产,汽车,金融投资)交易而无沉重负担。
在外部条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基本能保持在中产状态。“中产”之谓“中”,即上有拥有巨额资产的富豪,下有普通或中低收入群体,分割尺度由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决定,而非个人意愿。不过,过于执着于跻身中产,纠结于年收入是否过20万或40万,纠结于自有房产等硬性条件,似乎不应是中产的本意。
钱总是多为好
中产需要不缺钱花,一般的消费可以不考虑每月的用钱额度,当然也不排除精打细算。有较好的住房,有辆车。有闲有钱出门旅游,最好是每年出国游,Shopping一下,有车嘛,江浙周围游,赏花、觅食、休闲。文化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听场音乐会,看场演出。
我基本属于中产。就是有点钱,有车,有房,花小钱不动脑筋,有闲爱出门旅游。我要保持中产的状态,还未到希望摆脱中产进入无产的境界。钱越多越好,可以玩得更远,可以换辆好车。我对消费的欲望也不是很强烈,但钱是基础,总是多为好。房子住得舒服也是需要的,这样心情愉快,幸福指数就高了。
中产就是普罗大众
我对中产的定义更广泛些,通过自己的劳动而拥有一定的固定收入和固定资产,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人都应该算是中产阶层。在日本,除了靠救济为生的人和富人阶层,其他一律都是中产。在我看来,中产就是普罗大众。我有固定生活收入,所以也是中产的一员,当然,还是希望能够向上走。
中产就是我想要的都可以满足
我算是中产吧!因为基本上我所想要的,都可以满足,比如旅游、购买奢侈品等。我心目中的中产年收入要达到20万以上,生活讲究舒适,日常生活中能达到一种自己想要什么,基本可以满足的一种状态。
我希望能够保持中产的状态,让家人生活得比较舒适。但也会尝试让自己进入比中产阶段更高的一个阶段,一来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二来让自己和亲人的生活更加舒适。
我物质上不是,精神上算是
我物质上还没达到中产的状态,但精神上应该算是了。中产应该是拥有一至两处房产,有车,流动资金100万-200万左右的人;是单位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身心健康,生活有情趣,个人有爱好,比如收藏、运动、音乐等等。我觉得自己房子还不够大,也没车。不过自己平时喜欢跳健身舞、散步、逛街或网购,有不少时间看书和发呆,生活倒也算有情趣有爱好。
中产是社会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可能因为在金融机构工作,我觉得中产的标准可以这样量化:120平方米以上自购房产,不与父母同住,有20万元以上的车,有80万以上的资金用于理财投资,服饰、IT产品等方面能拥有一些奢侈品或较昂贵的新潮产品,为兴趣爱好花费为年收入的10%以上。
除了定量之外,中产的感觉还是通过与周围人的比较而产生的。与我所在公司的多数人相比,我的社交圈和消费能力属于中等偏上。因此,我希望保持中产状态及相应的体面生活,这是一种社会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调查总结 中产生活理想:自由随心,拥有安全感
年薪20万-50万。
当我们以这个最基本的中产年薪标准访问40位“中产嫌疑人”的时候,却发现,只有20%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达到心目中的中产状态。
首先,中产的标准在每个人心中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资产从100万到300万,年收入从10万到500万,房子从“有自住房”到“有房出租”……这也充分证明了中产是一个无法被量化的阶层。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人心的贪念程度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中产标准。
但是,也有一些感性的字眼是他们心目中的共同标尺,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理想——自由随心、安定感、安全感、有时间有金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们觉得自己是中产了,有的人毕竟奋斗了大半辈子,物质条件上大都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可是真实的生活状态又让他们觉得,这不是理想的中产生活。
因为大多数的他们,还在为生活辛苦奔波,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大都缺乏安全感,就如日本地震带给人们的感觉一样,似乎一场变故就可能让自己一无所有。
社会带来的生活压力与现实的无奈,让“中产嫌疑人”也不由得自问:我们究竟是中产吗?请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他们的声音,一切对中产的向往与怀疑,都很珍贵,因为它们起码说明了,我们对于有品质的生活,尚有期待。
我对中产的定义是:有车有房,有工作压力但不大,基本不用计算着花钱;有较多的时间留给家人和朋友,也能享有一些私人的时间和爱好;对衣服、配饰、家居、家电、休闲方式等有较高的品质和品牌追求,并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
但我不觉得自己是理想的中产状态了。作为一个刚触碰到这个阶层的人,沉重的税负和所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让我每月损失很多金钱,也让人觉得老无所依,快乐不起来。
因为错过了买房的黄金期,现在已经买不起房,租房的生活让人觉得没有安定感和安全感;因为工作压力大,喘不过气,很难有悠闲的心态享受时间;因为物价飞涨,支出款项很多,作为家里的挣钱主力,钱得计算着花,很多时候买东西考虑品质的同时,还是重点考虑性价比,简单来说,花钱一点都不“潇洒”。
我期待成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中产,就像某些传销品牌鼓吹的那样,时间和经济自由皆备,才是人生的最理想状态。早日摆脱小蚂蚁的生活,进入我心目中真正的中产生活,总的来看,还是梦想的成分多一点……
若强求中产可能 终身劳碌
我心目中的中产,应该年稳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在公共问题方面有自己的立场并能发挥一定影响力。追求或已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条件定期健身、体检,有一两项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对自身和社会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按照公共道德标准行事,能够自如处理遇到的公共关系问题。
我不是中产,本人目前尚处在为生计奔波忙碌状态,终日营营役役,既无时间健身,也无法过希望过的书虫生活,更勿奢谈什么公共影响力。我也不追求中产状态。因为目前距离中产标准太远,若强求则可能终生劳碌,失去了享受生活的可能。莫若降低标准,调整心态,享受年收入20万的生活,虽需精打细算,但也可过得舒服惬意。
中产是负担最重的
我认为中产应该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的资产(房产一套以上、汽车20万以上、金融资产200万以上);有体面的工作(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者科级以上公务员、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医师以上等等)和稳定的收益(年薪30万以上);有运动、度假、旅游、阅读的时间和习惯等等。
我还不是中产,因为生活状态不符合,缺乏运动、度假、旅游的时间。而且我也并不希望成为中产。因为按照中国社会的规律,中产是负担最重的,中产承担着国家的主要税收,而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中产阶层是破产很严重的阶层,而且当整个中产阶层全部破产的时候,社会就一定面临重组甚至推倒重来的局面。
中国只有特权阶级和老百姓
我认为中产的标准是:物质生活相对充足,不必操心于当下,这包括吃、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还要有余力追求精神上的放松与满足,生活在社会上有足够的安全感与尊严。每周有一两次艺术观赏或社交娱乐;每月有一两个周末与家人到郊外游玩;每年能去一两个未到过的地方旅游。人生能有一两样小爱好,大多数时间能从事自己感觉开心的事情。
但我不是中产,中国没有真正的中产,只有特权阶级(或曰巨富)和老百姓。因为食品不知是否安全,住房买不起,交通成本越来越高,教育能把两代人压垮,一场大病或意外事故能摧毁一个家庭。养老?根本不知道明天的政策怎么变。
我也希望有天能成为真正的中产。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发展,中产阶层必须足够大,强国必须要富民。中国到了今天,中产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渴望中国80%的人民都是中产。
50岁以上才可能实现中产
中产的年薪起码要30万以上,有车有房,高档消费比较多,有高雅的娱乐方式,比如打高尔夫球、保龄球,或者参加音乐会、酒会。我离中产阶层还远着呢,经济上还达不到要求,另外也跟生活观念有关,做老师的一般很少机会参加所谓的高雅的娱乐活动,有时间还是会忙于学术方面的事情。其实中产是一个人生阶段,在中国50岁以上才比较可能实现,到那时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享受。
我讨厌被定义为“中产”
我心目中真正的中产是凭自己劳动所得,在有还过得去的物质生活之外,可以进行一些精神消费。这一切必须是自发的必需的,而不是凭考大学等途径脱离了农村生活后,硬要风雅的状态。也不是城市伪小资的做派。现在我们的心态和品味离中产远着呢,都是假的。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中产,因为这个国家没有给予我们生存的安全感。当失去工作能力的时候,会很快一无所有。我也讨厌被定义为“中产”。因为用定义堆积起来的幸福,定义一变就没了。
现在我不是为自己活,是为别人活
我觉得理想的中产状态应该是:该有的东西已经都有,比如家庭、房子、汽车、相对可观的存款,不再总是为生活奔波,有足够的积累面对可能出现的一切变故,有时间做喜欢做的事情,基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意愿选择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
但现在我的生活还比较累,远没有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在很多时候,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别人活。上述说的中产符合我的人生目标。不过,当我有朝一日成为所谓“中产”时,我不喜欢中产的帽子。
我的社会地位还不够高
我眼中的中产首先要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总资产在100万-300万,再加上有固定的年薪10万-50万。其次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受尊重的职业。他们幸福指数比普通人高,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但是仍会感觉不满足,有紧迫感。
我虽然薪水方面达到了,但社会地位还不够高,而且也比较缺乏行业经验与机遇。客观条件下来讲,衡量所得的资源与机会,我还是希望能够一直处于理想的中产状态。
吃东西求鲜不求贵,有精力有钱经营爱好
我觉得自己算是中产吧——活了大半辈子了,如今有稳定的工作,小孩也读大学了。现在在珠江新城有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住着,还有两套出租。手里有一些股票,也学学人家收藏古玩。车子房子都是有的,而且没事可以带家人去兜兜风,油价再怎么涨也影响不大。平时晚饭后,就到小区楼下跟邻居打打乒乓球,周末有时就跟朋友开车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心目中的中产差不多就是这样子了:朝九晚五,有双休日,有年假。周末可以开车去比较近的郊区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吃东西不追求贵而是追求鲜。有知识有文化,有精力有金钱去经营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闲钱并且乐意去帮助一些比自己贫困的人。我现在只求稳定,还有身体健康。
生活无后顾之忧,我算是代表
我对中产的标准是:综合保障,在生活中没有后顾之忧。国企的工资虽然不够高,但福利好,比起一些高工资但是高风险的工作,更加符合中产阶层的概念。当然了,中产还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
我算是中产阶层的代表吧,在经济上独立,大学老师也是一个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虽然工资和发达国家的大学教授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自由度较高,也有很多老师在其他地方授课,获得较高的报酬。现在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了,我肯定会一直保持着这种中产的状态。
纠结于房车等硬件的不是中产
中产需要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学历,有学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中高层管理或专业人员。经济自由度强,有稳定的收入,日常生活开销中物价水平的波动不会引起生活品质的下降,有实力进行大宗物品(如房产,汽车,金融投资)交易而无沉重负担。
在外部条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基本能保持在中产状态。“中产”之谓“中”,即上有拥有巨额资产的富豪,下有普通或中低收入群体,分割尺度由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决定,而非个人意愿。不过,过于执着于跻身中产,纠结于年收入是否过20万或40万,纠结于自有房产等硬性条件,似乎不应是中产的本意。
钱总是多为好
中产需要不缺钱花,一般的消费可以不考虑每月的用钱额度,当然也不排除精打细算。有较好的住房,有辆车。有闲有钱出门旅游,最好是每年出国游,Shopping一下,有车嘛,江浙周围游,赏花、觅食、休闲。文化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听场音乐会,看场演出。
我基本属于中产。就是有点钱,有车,有房,花小钱不动脑筋,有闲爱出门旅游。我要保持中产的状态,还未到希望摆脱中产进入无产的境界。钱越多越好,可以玩得更远,可以换辆好车。我对消费的欲望也不是很强烈,但钱是基础,总是多为好。房子住得舒服也是需要的,这样心情愉快,幸福指数就高了。
中产就是普罗大众
我对中产的定义更广泛些,通过自己的劳动而拥有一定的固定收入和固定资产,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人都应该算是中产阶层。在日本,除了靠救济为生的人和富人阶层,其他一律都是中产。在我看来,中产就是普罗大众。我有固定生活收入,所以也是中产的一员,当然,还是希望能够向上走。
中产就是我想要的都可以满足
我算是中产吧!因为基本上我所想要的,都可以满足,比如旅游、购买奢侈品等。我心目中的中产年收入要达到20万以上,生活讲究舒适,日常生活中能达到一种自己想要什么,基本可以满足的一种状态。
我希望能够保持中产的状态,让家人生活得比较舒适。但也会尝试让自己进入比中产阶段更高的一个阶段,一来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二来让自己和亲人的生活更加舒适。
我物质上不是,精神上算是
我物质上还没达到中产的状态,但精神上应该算是了。中产应该是拥有一至两处房产,有车,流动资金100万-200万左右的人;是单位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身心健康,生活有情趣,个人有爱好,比如收藏、运动、音乐等等。我觉得自己房子还不够大,也没车。不过自己平时喜欢跳健身舞、散步、逛街或网购,有不少时间看书和发呆,生活倒也算有情趣有爱好。
中产是社会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可能因为在金融机构工作,我觉得中产的标准可以这样量化:120平方米以上自购房产,不与父母同住,有20万元以上的车,有80万以上的资金用于理财投资,服饰、IT产品等方面能拥有一些奢侈品或较昂贵的新潮产品,为兴趣爱好花费为年收入的10%以上。
除了定量之外,中产的感觉还是通过与周围人的比较而产生的。与我所在公司的多数人相比,我的社交圈和消费能力属于中等偏上。因此,我希望保持中产状态及相应的体面生活,这是一种社会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调查总结 中产生活理想:自由随心,拥有安全感
年薪20万-50万。
当我们以这个最基本的中产年薪标准访问40位“中产嫌疑人”的时候,却发现,只有20%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达到心目中的中产状态。
首先,中产的标准在每个人心中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资产从100万到300万,年收入从10万到500万,房子从“有自住房”到“有房出租”……这也充分证明了中产是一个无法被量化的阶层。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人心的贪念程度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中产标准。
但是,也有一些感性的字眼是他们心目中的共同标尺,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理想——自由随心、安定感、安全感、有时间有金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们觉得自己是中产了,有的人毕竟奋斗了大半辈子,物质条件上大都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可是真实的生活状态又让他们觉得,这不是理想的中产生活。
因为大多数的他们,还在为生活辛苦奔波,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大都缺乏安全感,就如日本地震带给人们的感觉一样,似乎一场变故就可能让自己一无所有。
社会带来的生活压力与现实的无奈,让“中产嫌疑人”也不由得自问:我们究竟是中产吗?请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他们的声音,一切对中产的向往与怀疑,都很珍贵,因为它们起码说明了,我们对于有品质的生活,尚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