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6岁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知识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觉,因此“操作”在幼儿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如何将操作游戏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之中,有助于提出操作活动的指导策略,使儿童萌发对科学的基础认识,培养其优良的科学品质。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操作;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197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探究精神、逻辑思维等一系列科学精神的必要活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无法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而理解知识,他们的知识来自于自身的知觉,因此在科学活动中融入“操作”是必要的。
所谓“操作”即教师提供给幼儿操作材料、教具并创设操作环境,幼儿自由探索实践,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感性经验,发现内在逻辑。操作活动有无数的选项,具体到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如何发挥操作的作用,恰当地将其嵌入科学活动中呢?
一、以游戏作为载体,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经验的习得往往是以游戏为载体的,他们热爱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将操作进行游戏化,是有必要的,在整个科学活动中,将必要环节——操作,进行游戏化,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主动性。通过有趣的操作游戏,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如在“认识图形”这一科学活动中,加入“喂娃娃吃饭”的游戏环节,即让幼儿将不同形状的食物卡,喂给有着相同形状嘴巴的娃娃,如三角形食物卡,喂给长着三角形嘴巴的娃娃。这一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在“神奇的空气”活动中,加入了“捕捉空气宝宝”的操作游戏,使用塑料袋,让幼儿自由捕捉空气,每一个饱饱的塑料袋里盛满的都是孩子的收获,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让他们收获了快乐与成就感,明白了虽然我们眼睛看不见,手抓不住,但是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创设操作情境
操作游戏离不开操作材料和操作情境,它们是操作进行的物质基础。通过操作游戏,实现活动目标,就必须创设适宜幼儿探索的情境,选择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操作材料。操作的环境应符合幼儿身体特征,如活动场域内物品的大小、高度,周围有无危险因素等。操作材料应以简单易得为第一原则,如瓶盖、雪花片、积木、手工纸、报纸等。在材料不足时应发动家长,收集易得的操作材料,如饮料瓶、旧纸箱、旧衣物等。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处处皆教育,因此不能将科学精神的培养,局限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在户外活动、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及幼儿自由玩耍时抓住时机,创设操作情境进行科学教育。自由活动时,小A正在和大家一起玩积木,我走到他身旁,发现他在拼装小汽车,车轮选择了圆柱形积木,我问:“为什么用圆柱体的积木做车轮呢?”他答到:“因为车轮就是圓圆呀!”“那可不可以用用正方形和三角形(即三棱柱和长方体)的积木当车轮呢?”孩子们都围了过来,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实验,通过亲自操作,孩子们总结出车轮只能用圆柱体的积木来做,因为圆形会滚动,而正方形和三角形都有角,不能滚动。像这个案例就是利用了幼儿自由游戏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了一个激发幼儿自由探索欲的情境,因势利导进行的科学教育。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创设操作情境,适时合理的渗透科学内容,从而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对幼儿数、形概念,探究精神、逻辑思维及智力的开发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因材施教——目标分层
幼儿像一粒粒不同的种子,通过园丁的精心培育会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一样的果。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幼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
同一个活动对不同的幼儿应设有不同的目标,以便于让他们都能在活动中获得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穿项链”这一按规律排序的小班科学活动中,对于全体幼儿均可设置按ABABAB……的规律进行穿项链的基础目标,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可以鼓励他们去尝试ABB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适当的提高活动难度,激发能力强幼儿的挑战欲与学习兴趣。为了实现分层目标,在操作材料的提供方面,我们应在做到人手一份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小组共用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在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务后,更换更高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进步的空间,同时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对于操作活动而言,幼儿的探索过程是最重要的,在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掌握探索方法,发展逻辑思维。因此在游戏中,应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操作游戏的主人。比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光与影”中,让幼儿进行“会变的影子”操作游戏,我们让孩子自由使用手电和玩具,在自主调控光的角度和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获得经验,感悟光与影的关系。
以幼儿为操作主体,让他们自己自由去探索,得出的结果最令其难忘,也最具价值。在具体探究过程中的收获,绝不仅是本次活动所要传达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操作方法方面的收获。
五、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观察者
在科学活动中加入的操作游戏,一般是幼儿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操作材料,介绍活动规则,并让幼儿说一说游戏有哪些玩法,还有没有不同的玩法。在此期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注意引导,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引导幼儿去观察去讨论,让他们对操作游戏产生了解,对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产生兴趣。
当游戏进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操作,遇到表现优秀思维有创意的幼儿,可请他在操作游戏结束时,来说一说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自己的想法。针对部分幼儿操作缓慢,不敢下手的问题,教师更要注意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他们动作缓慢不敢下手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如在科学活动“颜色宝宝变变变”中,设置了操作游戏,让幼儿任选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宝宝,班内有一个孩子一直坐在位子上不动手,在仔细观察后,我走到他的身边,再次讲述了规则,并鼓励他说别担心,老师会帮助你的,之后他马上动起手来。
在科学活动中融入操作游戏,符合尊重了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科学品质、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均有着重要意义。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要使中国成为科技强国,追根溯源应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为幼儿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关注幼儿科学教育造就科学品质人生的探讨[J].陈乐乐.成才之路.2015(19)
[2]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赵玉香.甘肃教育.2012(17)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操作;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197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探究精神、逻辑思维等一系列科学精神的必要活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无法单纯依靠老师的讲授而理解知识,他们的知识来自于自身的知觉,因此在科学活动中融入“操作”是必要的。
所谓“操作”即教师提供给幼儿操作材料、教具并创设操作环境,幼儿自由探索实践,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感性经验,发现内在逻辑。操作活动有无数的选项,具体到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如何发挥操作的作用,恰当地将其嵌入科学活动中呢?
一、以游戏作为载体,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经验的习得往往是以游戏为载体的,他们热爱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将操作进行游戏化,是有必要的,在整个科学活动中,将必要环节——操作,进行游戏化,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主动性。通过有趣的操作游戏,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如在“认识图形”这一科学活动中,加入“喂娃娃吃饭”的游戏环节,即让幼儿将不同形状的食物卡,喂给有着相同形状嘴巴的娃娃,如三角形食物卡,喂给长着三角形嘴巴的娃娃。这一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在“神奇的空气”活动中,加入了“捕捉空气宝宝”的操作游戏,使用塑料袋,让幼儿自由捕捉空气,每一个饱饱的塑料袋里盛满的都是孩子的收获,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让他们收获了快乐与成就感,明白了虽然我们眼睛看不见,手抓不住,但是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创设操作情境
操作游戏离不开操作材料和操作情境,它们是操作进行的物质基础。通过操作游戏,实现活动目标,就必须创设适宜幼儿探索的情境,选择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操作材料。操作的环境应符合幼儿身体特征,如活动场域内物品的大小、高度,周围有无危险因素等。操作材料应以简单易得为第一原则,如瓶盖、雪花片、积木、手工纸、报纸等。在材料不足时应发动家长,收集易得的操作材料,如饮料瓶、旧纸箱、旧衣物等。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处处皆教育,因此不能将科学精神的培养,局限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在户外活动、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及幼儿自由玩耍时抓住时机,创设操作情境进行科学教育。自由活动时,小A正在和大家一起玩积木,我走到他身旁,发现他在拼装小汽车,车轮选择了圆柱形积木,我问:“为什么用圆柱体的积木做车轮呢?”他答到:“因为车轮就是圓圆呀!”“那可不可以用用正方形和三角形(即三棱柱和长方体)的积木当车轮呢?”孩子们都围了过来,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实验,通过亲自操作,孩子们总结出车轮只能用圆柱体的积木来做,因为圆形会滚动,而正方形和三角形都有角,不能滚动。像这个案例就是利用了幼儿自由游戏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了一个激发幼儿自由探索欲的情境,因势利导进行的科学教育。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创设操作情境,适时合理的渗透科学内容,从而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对幼儿数、形概念,探究精神、逻辑思维及智力的开发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因材施教——目标分层
幼儿像一粒粒不同的种子,通过园丁的精心培育会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一样的果。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幼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
同一个活动对不同的幼儿应设有不同的目标,以便于让他们都能在活动中获得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穿项链”这一按规律排序的小班科学活动中,对于全体幼儿均可设置按ABABAB……的规律进行穿项链的基础目标,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可以鼓励他们去尝试ABB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适当的提高活动难度,激发能力强幼儿的挑战欲与学习兴趣。为了实现分层目标,在操作材料的提供方面,我们应在做到人手一份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小组共用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在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务后,更换更高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要,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进步的空间,同时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对于操作活动而言,幼儿的探索过程是最重要的,在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掌握探索方法,发展逻辑思维。因此在游戏中,应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操作游戏的主人。比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光与影”中,让幼儿进行“会变的影子”操作游戏,我们让孩子自由使用手电和玩具,在自主调控光的角度和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获得经验,感悟光与影的关系。
以幼儿为操作主体,让他们自己自由去探索,得出的结果最令其难忘,也最具价值。在具体探究过程中的收获,绝不仅是本次活动所要传达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操作方法方面的收获。
五、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观察者
在科学活动中加入的操作游戏,一般是幼儿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操作材料,介绍活动规则,并让幼儿说一说游戏有哪些玩法,还有没有不同的玩法。在此期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注意引导,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引导幼儿去观察去讨论,让他们对操作游戏产生了解,对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产生兴趣。
当游戏进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操作,遇到表现优秀思维有创意的幼儿,可请他在操作游戏结束时,来说一说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自己的想法。针对部分幼儿操作缓慢,不敢下手的问题,教师更要注意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他们动作缓慢不敢下手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如在科学活动“颜色宝宝变变变”中,设置了操作游戏,让幼儿任选两种颜色混合,变出新的颜色宝宝,班内有一个孩子一直坐在位子上不动手,在仔细观察后,我走到他的身边,再次讲述了规则,并鼓励他说别担心,老师会帮助你的,之后他马上动起手来。
在科学活动中融入操作游戏,符合尊重了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科学品质、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均有着重要意义。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要使中国成为科技强国,追根溯源应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为幼儿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关注幼儿科学教育造就科学品质人生的探讨[J].陈乐乐.成才之路.2015(19)
[2]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赵玉香.甘肃教育.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