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严峻的竞争和压力,一些高职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浮躁、依赖、自卑等消极就业心理,以致影响其顺利就业。因此,分析、研究消极就业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高职生走出心理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职生就业浮躁心理的表现、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浮躁心理
近年来,伴随着就业政策的变革、高校大规模扩招、金融危机爆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更加激烈。面对严峻的竞争和压力,一些高职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浮躁、依赖、自卑等消极就业心理。而这些消极就业心理反过来会使高职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因此,分析、研究消极就业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高职生走出心理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高职生消极就业心理之一——浮躁心理进行分析,期望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水平提供借鉴。
一、高职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及其影响
所谓浮躁心理是指高职生在职业准备阶段、求职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心理,其特点是:轻浮急躁、急功近利;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重数量轻质量,做表面文章;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一味想要抄小路、走捷径、省力气,往往放弃原则,失掉根本。高职生浮躁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1.社团工作为主,学习为辅
每年九月,随着新生入学,各种社团组织、学生会、团总支的纳新就成为各个高校的一道风景。初入校门的学子们纷纷加入战群,开始了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轮竞争。笔者曾经在2009级新生、三个专业、六个班级做过随堂调查,有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参与各个层次学生干部的竞聘、参加各种社团。在回答为什么参与竞聘时,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非常功利:当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就业比普通学生容易。于是,一些学生身兼数职、参加多个社团,以致为职务所累、为社团所困,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成了负担,需要常常请假开会、参加活动,渐渐成为专职干部,兼职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参加补考。由于许多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有明确规定,一旦补考,则要求其辞去相应职务,为此,个别学生干部、社团骨干平时忙工作,考试忙作弊,甚至还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
2.盲目考证,舍本逐末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般都规定学生必须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取得学历证书,这原本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但近几年,由于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考虑工作需要、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的职业发展,仅为增加就业砝码去考证,使得高校校园的考证变了味道。大学三年,部分学生以考证为目标,舍本逐末,耽误课业学习,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不断考取包括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级证书、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内的各类证书,浪费了大量资源。此外,许多高职生虽然已经意识到计算机、英语对于工作的重要意义,但个别学生不是将注意力放到切实提高英语、计算机的水平上,而仅仅是怀揣功利想法获取相应证书。于是,高职校园里充斥的“英语四级保过”、“计算机二级一次通过”的小广告有了市场,一些学生甚至跨越诚信的道德底线、铤而走险,为取得证书,买答案、买各种作弊的“新式武器”,结果考试被抓,背上处分,甚至开除學籍。众所周知,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类学生即使侥幸通过考试,这种行为也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3.轻视专科学习,全力以赴升本
高职院校为想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机会,如高自考、成人本科、专升本等。遗憾的是,一些学生把专升本作为找好单位、拿高薪的一个砝码,轻视专科学习,全力以赴升本,放弃参加班级活动、减少与同学交往的时间、甚至旷课、利用正常的上课时间钻研高自考、成人本科和专升本的教材。其结果是,一些学生既没学到专科知识,也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一些学生虽然侥幸通过了高自考、成人本科的大部分科目,但到求职时才发现,自己认为重要的所谓高自考、成人本科的学习经历在求职时难以发挥作用,单位看重的知识、技能自己却一样都没有。
4.忙于求职,无心上课
高职生在大三上学期即进入求职期,九月份一开学就会有企业零星入校,十一二月份进入密集招聘期。一般的高职院校会安排正常的教学任务,有企业入校时临时通知学生应聘。如果学生安排得当,不会影响正常学习。但一些学生一看到企业入校就心浮气躁,不再进行正常的学习。有的出去四处找工作、有的打着找工作的名义去做兼职、甚至没有任何理由的旷课。这就使得三年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低、集体活动无法开展,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5.看重社会关系,忽视个人能力
一些高职生过分看重社会关系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仅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3月的问卷调查为例。此次调查对象为2008级学生,涉及专业12个、学生1070名,其中有31.21%的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有没有可倚重的人际关系(有人,有后门)最重要,还有4.77%的人选择学校的推荐(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最重要,换句话说有35.98%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比例是非常惊人的。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过分看重社会关系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忽视个人能力、进而影响大学生活质量,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认为父母认识的人多,能替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基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不认真、出勤率低,各方面表现消极;有的学生家中没有可倚重的关系,就把主要精力放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上,功利地选择一些有可能在求职时能够帮助自己的领导、老师、同学去交往;还有一些不善交往、也没有能倚重的社会关系的学生在羡慕别人的同时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
6.挑企业、看薪酬,期待一步到位
有些学生择业时不了解自己、不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实际,一心只想进国企、进事业单位;挣高工资、要高福利;留大城市,这无疑增加了就业的难度。还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为例,1070人中选择国企、石油企业、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为34.93%、31.73%和10.36%;选择外资、合资企业的比例17.8%;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仅有5.18%;有47.23%的学生选择天津和沿海大中城市作为工作地点。笔者进行过随堂调查、课后访谈,选择国企、石油企业、事业单位的理由主要是工作稳定、待遇好;选择外资、合资企业的理由主要是工资高;选择民营企业的理由是机会多。
二、高职生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
1.社会的影响
就业形势的严峻;竞争的激烈;社会上现实存在的钱权交易、任人唯亲等丑恶现象;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性别歧视;一些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如大学生只有进国营单位、事业单位,坐办公室、挣高工资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等等,这些都会对一些缺乏判断力的高职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产生浮躁心理。
2.学校的引导
由于我国的职业指导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普遍存在着职业指导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内容设置功利化,如迫于就业压力,一般院校都侧重开设就业指导,重点讲授政策法规、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内容,而对于学生的未来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职业生涯课程许多院校则没有开设;职业指导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也是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等消极心理的原因之一。
3.家庭的因素
原生家庭是影响高职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家庭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父母的价值理念对于高职生的择业心理有直接的影响。一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父母,用“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对孩子的择业施加影响,这无疑是高职生产生浮躁心理的重要原因。
4.个人的原因
部分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和完善;缺乏正确认知自我、了解职业世界的相关知识,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认知环境;自制力差;期望值高;挫折耐受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产生浮躁心理。
三、学校针对高职生浮躁心理的应对策略
1.科学开展职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要分阶段、全方位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指导。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了解职业世界、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设置合理目标、采取有效行动,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讲授实用性强的形势政策、职业道德、求职技巧、求职准备等内容,力求做到教师专业化、课程体系化、指导全程化、方式多样化,全面提升职业指导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认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幫助学生摆脱困境
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源于就业问题,职业咨询与心理咨询密不可分。认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高职生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摆脱困境,进而实现顺利就业。
3.严肃考风考纪,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旷课、考试作弊是一些怀揣功利浮躁心理的高职生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纪,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教育,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检查、教学督导,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平时不上课、考试靠作弊的学生抓住一个处理一个,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参考文献
[1]刘春雷,李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不和谐因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2]祝玉芳.关注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矛盾心理[J].教育与职业,2007(2).
[3]仇小梅.当前就业困境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探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9(3).
[4]廖秋根,王茶生.关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浮躁心理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7).
作者简介:
董晓华(1972—),女,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指导。
王岩(1971—),女,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浮躁心理
近年来,伴随着就业政策的变革、高校大规模扩招、金融危机爆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更加激烈。面对严峻的竞争和压力,一些高职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浮躁、依赖、自卑等消极就业心理。而这些消极就业心理反过来会使高职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因此,分析、研究消极就业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引导高职生走出心理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高职生消极就业心理之一——浮躁心理进行分析,期望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水平提供借鉴。
一、高职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及其影响
所谓浮躁心理是指高职生在职业准备阶段、求职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心理,其特点是:轻浮急躁、急功近利;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重数量轻质量,做表面文章;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一味想要抄小路、走捷径、省力气,往往放弃原则,失掉根本。高职生浮躁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1.社团工作为主,学习为辅
每年九月,随着新生入学,各种社团组织、学生会、团总支的纳新就成为各个高校的一道风景。初入校门的学子们纷纷加入战群,开始了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轮竞争。笔者曾经在2009级新生、三个专业、六个班级做过随堂调查,有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参与各个层次学生干部的竞聘、参加各种社团。在回答为什么参与竞聘时,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非常功利:当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就业比普通学生容易。于是,一些学生身兼数职、参加多个社团,以致为职务所累、为社团所困,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成了负担,需要常常请假开会、参加活动,渐渐成为专职干部,兼职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参加补考。由于许多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有明确规定,一旦补考,则要求其辞去相应职务,为此,个别学生干部、社团骨干平时忙工作,考试忙作弊,甚至还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
2.盲目考证,舍本逐末
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般都规定学生必须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取得学历证书,这原本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但近几年,由于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考虑工作需要、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的职业发展,仅为增加就业砝码去考证,使得高校校园的考证变了味道。大学三年,部分学生以考证为目标,舍本逐末,耽误课业学习,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不断考取包括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级证书、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内的各类证书,浪费了大量资源。此外,许多高职生虽然已经意识到计算机、英语对于工作的重要意义,但个别学生不是将注意力放到切实提高英语、计算机的水平上,而仅仅是怀揣功利想法获取相应证书。于是,高职校园里充斥的“英语四级保过”、“计算机二级一次通过”的小广告有了市场,一些学生甚至跨越诚信的道德底线、铤而走险,为取得证书,买答案、买各种作弊的“新式武器”,结果考试被抓,背上处分,甚至开除學籍。众所周知,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类学生即使侥幸通过考试,这种行为也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3.轻视专科学习,全力以赴升本
高职院校为想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机会,如高自考、成人本科、专升本等。遗憾的是,一些学生把专升本作为找好单位、拿高薪的一个砝码,轻视专科学习,全力以赴升本,放弃参加班级活动、减少与同学交往的时间、甚至旷课、利用正常的上课时间钻研高自考、成人本科和专升本的教材。其结果是,一些学生既没学到专科知识,也没有考上本科院校;一些学生虽然侥幸通过了高自考、成人本科的大部分科目,但到求职时才发现,自己认为重要的所谓高自考、成人本科的学习经历在求职时难以发挥作用,单位看重的知识、技能自己却一样都没有。
4.忙于求职,无心上课
高职生在大三上学期即进入求职期,九月份一开学就会有企业零星入校,十一二月份进入密集招聘期。一般的高职院校会安排正常的教学任务,有企业入校时临时通知学生应聘。如果学生安排得当,不会影响正常学习。但一些学生一看到企业入校就心浮气躁,不再进行正常的学习。有的出去四处找工作、有的打着找工作的名义去做兼职、甚至没有任何理由的旷课。这就使得三年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低、集体活动无法开展,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5.看重社会关系,忽视个人能力
一些高职生过分看重社会关系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仅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3月的问卷调查为例。此次调查对象为2008级学生,涉及专业12个、学生1070名,其中有31.21%的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有没有可倚重的人际关系(有人,有后门)最重要,还有4.77%的人选择学校的推荐(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最重要,换句话说有35.98%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比例是非常惊人的。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过分看重社会关系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忽视个人能力、进而影响大学生活质量,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认为父母认识的人多,能替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基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不认真、出勤率低,各方面表现消极;有的学生家中没有可倚重的关系,就把主要精力放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上,功利地选择一些有可能在求职时能够帮助自己的领导、老师、同学去交往;还有一些不善交往、也没有能倚重的社会关系的学生在羡慕别人的同时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
6.挑企业、看薪酬,期待一步到位
有些学生择业时不了解自己、不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实际,一心只想进国企、进事业单位;挣高工资、要高福利;留大城市,这无疑增加了就业的难度。还以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为例,1070人中选择国企、石油企业、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为34.93%、31.73%和10.36%;选择外资、合资企业的比例17.8%;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仅有5.18%;有47.23%的学生选择天津和沿海大中城市作为工作地点。笔者进行过随堂调查、课后访谈,选择国企、石油企业、事业单位的理由主要是工作稳定、待遇好;选择外资、合资企业的理由主要是工资高;选择民营企业的理由是机会多。
二、高职生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
1.社会的影响
就业形势的严峻;竞争的激烈;社会上现实存在的钱权交易、任人唯亲等丑恶现象;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性别歧视;一些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如大学生只有进国营单位、事业单位,坐办公室、挣高工资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等等,这些都会对一些缺乏判断力的高职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产生浮躁心理。
2.学校的引导
由于我国的职业指导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普遍存在着职业指导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内容设置功利化,如迫于就业压力,一般院校都侧重开设就业指导,重点讲授政策法规、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内容,而对于学生的未来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职业生涯课程许多院校则没有开设;职业指导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也是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等消极心理的原因之一。
3.家庭的因素
原生家庭是影响高职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家庭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父母的价值理念对于高职生的择业心理有直接的影响。一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父母,用“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对孩子的择业施加影响,这无疑是高职生产生浮躁心理的重要原因。
4.个人的原因
部分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和完善;缺乏正确认知自我、了解职业世界的相关知识,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认知环境;自制力差;期望值高;挫折耐受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产生浮躁心理。
三、学校针对高职生浮躁心理的应对策略
1.科学开展职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要分阶段、全方位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指导。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了解职业世界、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设置合理目标、采取有效行动,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讲授实用性强的形势政策、职业道德、求职技巧、求职准备等内容,力求做到教师专业化、课程体系化、指导全程化、方式多样化,全面提升职业指导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认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幫助学生摆脱困境
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源于就业问题,职业咨询与心理咨询密不可分。认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高职生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摆脱困境,进而实现顺利就业。
3.严肃考风考纪,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旷课、考试作弊是一些怀揣功利浮躁心理的高职生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纪,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教育,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检查、教学督导,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平时不上课、考试靠作弊的学生抓住一个处理一个,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参考文献
[1]刘春雷,李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不和谐因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2]祝玉芳.关注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矛盾心理[J].教育与职业,2007(2).
[3]仇小梅.当前就业困境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探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9(3).
[4]廖秋根,王茶生.关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浮躁心理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7).
作者简介:
董晓华(1972—),女,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指导。
王岩(1971—),女,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