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经典是古往圣贤千百年来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传颂经典、弘杨国学对提升学生境界、发展学生人格、陶冶学生的情趣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国学经典;阅读
近几年来,我县中小学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广大语文教师见仁见智,不断探索国学教学方式方法,可谓成效卓著,但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有的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给国学课烙上思品课的印记;有的逐词逐句分析,俨然成了常规语文课。笔者认为,小学国学经典教學当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为要。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我县教研室倡导国学教学五步模式“导——读——悟——诵——行”,其中第二步“读”指的就是初步朗读,这一环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小学国学课堂上,教师们普遍采用听录音读(或师范读)、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拍手齐读等形式完成。在读准字音环节中,有的教师发现难读的句子,就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有些教师还会温馨地提示学生注意轻声音节的词。如三年级国学教材《朋友宾主》一课中,“朋友”“东家”“师傅”是轻声音节的词,教师先让学生找词,然后读词,最后把词送回句中、文中读,很好地帮助学生准确读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节奏?大多采用听老师范读划节奏,拍手齐读打节奏的方式,也有借鉴对仗方式的,教《笠翁对韵·一东》时,有人就用了一字对(天对地,雨对风)、二字对(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三字对(雷隐隐,雾蒙蒙)、五字对(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七子对(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一字对(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教师还和上了快板,节奏感很强,学生兴味盎然。这样的初读环节在整个课堂一般占据10-15分钟,旨在让国学经典在学生心中留下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国学经典五步教学模式里并没有“再读”环节。其实,“再读”应藏在“悟”中。“悟”顾名思义就是领悟大意。许多教师在小学国学课堂上,生怕那些古文学生弄不懂,于是逐句翻译,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滋有味的朗读永远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有教师在教《诗经·卫风·木瓜》时,就发明了一种声调舞。入声字读得短促有力,韵字读得悠长深远,和学生拿出手来边读边划,领悟文意,韵味十足。全文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学生划声调舞,教师重点指导读好“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第一节声音尚在地面,第二节声音升上天花板,第三节声音冲上云霄。投之以“木瓜”“木桃”“木李”,报之以“琼琚”“琼瑶”“琼玖”,送礼的目的就是希望永永远远地好下去!学生在划声调舞的同时,感受感情的层层递进,其意自然明了。学生在领悟文意的时候,依然在饶有兴味地读,这就是国学经典以“读”为本的课堂!
三、诵读,吟咏经典,背诵积累
国学经典是一杯美酒,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国学经典五步教学模式中“诵”和“行”的环节,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此时要把握的关键词还是“读”。有了前面朗读的基础,此时的读可以加上吟诵小调,配上音乐,甚至编排简单的舞蹈,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无穷魅力。在吟咏的基础上,再和学生玩玩背诵游戏,把国学经典送入学生的知识宝库,达到积累的目的。一些教师们给背诵环节拟了一些好听的名字——“愚公移山”“七巧板”,这是背诵关键词句。在全文背诵的时候,还有教师和孩子们玩“分发卡片找朋友”的游戏。如《笠翁对韵》《朋友宾主》都适用。
总之,小学国学经典教学应该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它不同于常规语文课,更非思品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小学国学课堂回归本真,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四郎卓嘎. 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分析[J]. 中外交流, 2017, 000(036):281.
2. 李晓萍.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基本范式[J]. 教书育人, 2014(13).
关键词:小学;国学经典;阅读
近几年来,我县中小学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广大语文教师见仁见智,不断探索国学教学方式方法,可谓成效卓著,但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有的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给国学课烙上思品课的印记;有的逐词逐句分析,俨然成了常规语文课。笔者认为,小学国学经典教學当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为要。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我县教研室倡导国学教学五步模式“导——读——悟——诵——行”,其中第二步“读”指的就是初步朗读,这一环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小学国学课堂上,教师们普遍采用听录音读(或师范读)、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拍手齐读等形式完成。在读准字音环节中,有的教师发现难读的句子,就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有些教师还会温馨地提示学生注意轻声音节的词。如三年级国学教材《朋友宾主》一课中,“朋友”“东家”“师傅”是轻声音节的词,教师先让学生找词,然后读词,最后把词送回句中、文中读,很好地帮助学生准确读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节奏?大多采用听老师范读划节奏,拍手齐读打节奏的方式,也有借鉴对仗方式的,教《笠翁对韵·一东》时,有人就用了一字对(天对地,雨对风)、二字对(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三字对(雷隐隐,雾蒙蒙)、五字对(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七子对(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一字对(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教师还和上了快板,节奏感很强,学生兴味盎然。这样的初读环节在整个课堂一般占据10-15分钟,旨在让国学经典在学生心中留下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国学经典五步教学模式里并没有“再读”环节。其实,“再读”应藏在“悟”中。“悟”顾名思义就是领悟大意。许多教师在小学国学课堂上,生怕那些古文学生弄不懂,于是逐句翻译,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滋有味的朗读永远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有教师在教《诗经·卫风·木瓜》时,就发明了一种声调舞。入声字读得短促有力,韵字读得悠长深远,和学生拿出手来边读边划,领悟文意,韵味十足。全文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学生划声调舞,教师重点指导读好“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第一节声音尚在地面,第二节声音升上天花板,第三节声音冲上云霄。投之以“木瓜”“木桃”“木李”,报之以“琼琚”“琼瑶”“琼玖”,送礼的目的就是希望永永远远地好下去!学生在划声调舞的同时,感受感情的层层递进,其意自然明了。学生在领悟文意的时候,依然在饶有兴味地读,这就是国学经典以“读”为本的课堂!
三、诵读,吟咏经典,背诵积累
国学经典是一杯美酒,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国学经典五步教学模式中“诵”和“行”的环节,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此时要把握的关键词还是“读”。有了前面朗读的基础,此时的读可以加上吟诵小调,配上音乐,甚至编排简单的舞蹈,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无穷魅力。在吟咏的基础上,再和学生玩玩背诵游戏,把国学经典送入学生的知识宝库,达到积累的目的。一些教师们给背诵环节拟了一些好听的名字——“愚公移山”“七巧板”,这是背诵关键词句。在全文背诵的时候,还有教师和孩子们玩“分发卡片找朋友”的游戏。如《笠翁对韵》《朋友宾主》都适用。
总之,小学国学经典教学应该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它不同于常规语文课,更非思品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小学国学课堂回归本真,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四郎卓嘎. 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分析[J]. 中外交流, 2017, 000(036):281.
2. 李晓萍. 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基本范式[J]. 教书育人, 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