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体会到有价值的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与生活 问题解决 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数学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使数学教学活动在生活这一更大的课堂中进行,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为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意识和以用数学的思维看待身边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大众化的数学”。学会有价值的大众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善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有价值的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成功做法及感受:
(一)、数学素材从生活中选取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学要还课堂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数学的大课堂。
如我在教学了《轴对称》的"设计轴对称图形"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练习:我们的学校需要建一个漂亮的轴对称花坛,现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为学校出谋划策,设计一下这个大花坛的形状。学生们立即分组讨论,十分钟后各小组派一位学生将本组的设计图张贴到黑板上,同时互相交流各自小组的设计意图,相互比较设计图,并把好的作品由学生代表递交给学校领导作参考。
数学问题生活化。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情境中学习了数学、感受了数学和理解了数学,让学生在愉悦的、主动的数学情境中乐于参与,在兴趣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组合,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二)、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的联系
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學第九章"轴对称的认识"时,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想到了我们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剪下一幅图案,打开即得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了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并铺平,所得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又有同学想到了针刺——将一张纸对折,拿起自己手上的圆规当作针,在纸上戮出一个漂亮的图案,然后将纸打开得到的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由此而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得到的也就是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再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返回生活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 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一定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把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话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精彩!数学教学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解决数学问题积累经验,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中学数学教学》
3.《教育心理学讲座》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与生活 问题解决 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数学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使数学教学活动在生活这一更大的课堂中进行,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为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意识和以用数学的思维看待身边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学大众化的数学”。学会有价值的大众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善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有价值的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成功做法及感受:
(一)、数学素材从生活中选取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学要还课堂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数学的大课堂。
如我在教学了《轴对称》的"设计轴对称图形"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练习:我们的学校需要建一个漂亮的轴对称花坛,现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为学校出谋划策,设计一下这个大花坛的形状。学生们立即分组讨论,十分钟后各小组派一位学生将本组的设计图张贴到黑板上,同时互相交流各自小组的设计意图,相互比较设计图,并把好的作品由学生代表递交给学校领导作参考。
数学问题生活化。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情境中学习了数学、感受了数学和理解了数学,让学生在愉悦的、主动的数学情境中乐于参与,在兴趣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组合,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二)、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的联系
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學第九章"轴对称的认识"时,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想到了我们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剪下一幅图案,打开即得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了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并铺平,所得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又有同学想到了针刺——将一张纸对折,拿起自己手上的圆规当作针,在纸上戮出一个漂亮的图案,然后将纸打开得到的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由此而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得到的也就是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再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返回生活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 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一定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把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让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话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精彩!数学教学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解决数学问题积累经验,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中学数学教学》
3.《教育心理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