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德育工作的地位、作用的总体认识
德育,就是育德的过程,就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德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起着主导和定向的作用
中央明确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体制。校长必须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端正思想,以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首位,以抓德育工作为龙头,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德育工作思路要清晰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涉及到教学、管理和服务各个方面,还渗透在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育人环境等方方面面。抓德育工程实质上变成了抓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工程。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使德育工程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紧密相连,从学校的整体工作看德育、站在学校工作的全局来思考德育、紧密联系学校的各项工作抓德育。
教育发展规律、人的自身发展规律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小学德育大纲》等,是学校确定德育工作思路的依据,要坚定不移地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德育内容上的时代性,目标上的层次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努力构建德育运行机制,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工作框架要完善
要使具有时代感、针对性、系列化的德育内容真正落实,需要以制度化的德育管理为保障,以高素质的德育队伍為依托,以网络化的德育途径为载体,以规范化的德育科研为龙头,以科学化的德育方法为手段。
(一)德育管理制度化
德育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有机制作保证,必须依靠组织行为,通过严格的管理来落实。学校应建立校长负责德育的体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教育主任、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参加的德育领导小组,下设教师管理岗位、学生实践岗位,健全管理机构。抓好计划、实施、检查、总
(二)德育内容系列化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一要体现党和国家、时代的要求,二要体现被教育者成长的特殊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时期是人的品德形成的重要奠基时期,应该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重点抓学生文明言行举止的养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分层次安排德育内容,使之趋于系列化。
(三)德育方法科学化
在德育方法上要寓教于乐,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形式主义,有活动无意义;二是呆板的说教,学生不喜闻乐见。应该是以“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为主要形式,变灌输为引导激励。要把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把教育和训练有机结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机结合。可以按照“小、近、细、恒”的原则,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伴以行为指导、常规训练、检查评比。学校要加强对养成教育的全方位管理:领导带勤,教师执勤,班主任、副班主任各司其职参与班级管理,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严格考评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在考评中,要注重科学性,坚持过程考评和终结考评相结合,强化过程考评,强调平时的表现。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师生的德育“闪光点”,及时纠正问题。通过办学导向,制度定格,强化训练,活动寓教,评比促进,使德育收到实效。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并形成特色。一是开展主题系列活动,二是成立各种学生社团,三是定期开展学生自主性活动。使学生在严格的管理和宽松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德育途径网络化
开发多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实践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
第一是思想品德课、各科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小学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以及“两史一情”总体纲要,认真备课、上课,设计主题、开展活动。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必须把德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点”,及时、巧妙、艺术性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分层次、抓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第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请专家和教师传授育儿方法,能加强学校、家庭、家长、教师的沟通交流,调动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还要依靠社会力量,挖掘公共资源,多途径、多层次开展德育教育。
第三是校会、队会、班会三位一体。学校要分层级布置任务、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并在上下之间、中队之间、班级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提升。
(五)德育科研规范化
要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实施德育,确保德育研究与实施的科学性。
学校要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开展德育科研,将研究的问题细化到学生习惯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上来,制定科学的教师、学生行为规则及评价方案,使科研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六)德育队伍优秀化
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是庞大、稳定、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德育干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者,教师是主要承担者。 要重视德育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理论培训为基础,实践活动为重点,德育科研为载体,激励机制为保障,同时加强考评工作,使学校整体德育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七)、校园环境人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校园处处会说话,可以通过操场、甬道、楼宇、校园、楼道、教室、墙壁、橱窗、广播、活动等,有目的地施放各种德育资源,使之与学生零对接,这些文化资源,浸润、熏染着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总之,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学生抓起,从德育入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北京市育英学校 宋惠民
2017.03.31
德育,就是育德的过程,就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德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起着主导和定向的作用
中央明确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体制。校长必须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端正思想,以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首位,以抓德育工作为龙头,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德育工作思路要清晰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涉及到教学、管理和服务各个方面,还渗透在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育人环境等方方面面。抓德育工程实质上变成了抓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工程。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使德育工程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紧密相连,从学校的整体工作看德育、站在学校工作的全局来思考德育、紧密联系学校的各项工作抓德育。
教育发展规律、人的自身发展规律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小学德育大纲》等,是学校确定德育工作思路的依据,要坚定不移地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德育内容上的时代性,目标上的层次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努力构建德育运行机制,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德育工作框架要完善
要使具有时代感、针对性、系列化的德育内容真正落实,需要以制度化的德育管理为保障,以高素质的德育队伍為依托,以网络化的德育途径为载体,以规范化的德育科研为龙头,以科学化的德育方法为手段。
(一)德育管理制度化
德育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有机制作保证,必须依靠组织行为,通过严格的管理来落实。学校应建立校长负责德育的体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教育主任、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参加的德育领导小组,下设教师管理岗位、学生实践岗位,健全管理机构。抓好计划、实施、检查、总
(二)德育内容系列化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一要体现党和国家、时代的要求,二要体现被教育者成长的特殊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时期是人的品德形成的重要奠基时期,应该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重点抓学生文明言行举止的养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分层次安排德育内容,使之趋于系列化。
(三)德育方法科学化
在德育方法上要寓教于乐,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形式主义,有活动无意义;二是呆板的说教,学生不喜闻乐见。应该是以“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为主要形式,变灌输为引导激励。要把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把教育和训练有机结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机结合。可以按照“小、近、细、恒”的原则,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伴以行为指导、常规训练、检查评比。学校要加强对养成教育的全方位管理:领导带勤,教师执勤,班主任、副班主任各司其职参与班级管理,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严格考评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在考评中,要注重科学性,坚持过程考评和终结考评相结合,强化过程考评,强调平时的表现。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师生的德育“闪光点”,及时纠正问题。通过办学导向,制度定格,强化训练,活动寓教,评比促进,使德育收到实效。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并形成特色。一是开展主题系列活动,二是成立各种学生社团,三是定期开展学生自主性活动。使学生在严格的管理和宽松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德育途径网络化
开发多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实践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
第一是思想品德课、各科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小学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以及“两史一情”总体纲要,认真备课、上课,设计主题、开展活动。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必须把德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点”,及时、巧妙、艺术性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分层次、抓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第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请专家和教师传授育儿方法,能加强学校、家庭、家长、教师的沟通交流,调动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还要依靠社会力量,挖掘公共资源,多途径、多层次开展德育教育。
第三是校会、队会、班会三位一体。学校要分层级布置任务、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并在上下之间、中队之间、班级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提升。
(五)德育科研规范化
要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实施德育,确保德育研究与实施的科学性。
学校要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开展德育科研,将研究的问题细化到学生习惯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上来,制定科学的教师、学生行为规则及评价方案,使科研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六)德育队伍优秀化
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是庞大、稳定、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德育干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者,教师是主要承担者。 要重视德育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理论培训为基础,实践活动为重点,德育科研为载体,激励机制为保障,同时加强考评工作,使学校整体德育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七)、校园环境人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校园处处会说话,可以通过操场、甬道、楼宇、校园、楼道、教室、墙壁、橱窗、广播、活动等,有目的地施放各种德育资源,使之与学生零对接,这些文化资源,浸润、熏染着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总之,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学生抓起,从德育入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北京市育英学校 宋惠民
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