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随着现在国家政策的倾斜,教育已经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而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在农村中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要根据学校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结合生活 加强课堂互动
尽管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但如今的教育状况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农村地区资源配置落后,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效率亟不可待。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将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农村语文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希望对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效,很多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都没有普及,学生的课堂还是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时就要求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启发式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木兰诗》这一篇文章时,文中的内容画面感很强且非常押韵,因此在要求学生背诵这篇文章时,我会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来给学生背诵的动力,让学生进行背诵文章接龙,这样学生的背诵效率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等古诗词时,我有时会让学生进行竞赛,看看谁背诵完文章的用时最短,这样一来学生的胜负欲被激发,课堂学习也不会变得如此沉闷。通过这样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结合生活,提高学生认同感
农村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优势,有着比城市更加丰富的自然资源,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农村背景创作出来的,农村的学生对自然风光和生产劳动过程更为了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有优势。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自然教学资源,将理论内容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锻炼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时,文中提到了鸣蝉、黄蜂和蟋蟀等昆虫,蟋蟀在农村里是很常见的昆虫,很多学生都从小与其作伴,但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它的特征、形态等。因此在教授这一篇文章之前,我通常会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草地,亲近自然,再次切身的认识一下这些文章中提到的昆虫,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形态以及生活习性,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同感。在课堂上正式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就能够充分利用之前的准备进行课堂导入,去体会和学习作者的探索精神。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去尝试文章中作者所进行的捕雀等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也更能在写作时流露自己的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
三、课堂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开放性
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学生以通过课本内容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信息更新速度慢,眼界不够开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课堂互动,增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以谈话式教学的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分享,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开放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教授《背影》这一篇文章时,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爱戴,其中感情真挚,情真意切,让人读起来不免有所动容。想到农村地区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为了锻炼学生的积极性格,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开始有些学生不好意思,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发言,大家的心扉被打开,开始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着自己对父亲的敬佩与感谢,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期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
总而言之,农村地区不能由于教育资源落后就停滞不前,相反教师更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结合生活,形成学生对课本內容的认同感,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努力提高农村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瑞卿.浅析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J].学周刊,2018(04).
[2] 马德.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J].亚太教育,2016(0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结合生活 加强课堂互动
尽管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但如今的教育状况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农村地区资源配置落后,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效率亟不可待。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将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农村语文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希望对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效,很多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都没有普及,学生的课堂还是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时就要求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启发式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木兰诗》这一篇文章时,文中的内容画面感很强且非常押韵,因此在要求学生背诵这篇文章时,我会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来给学生背诵的动力,让学生进行背诵文章接龙,这样学生的背诵效率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等古诗词时,我有时会让学生进行竞赛,看看谁背诵完文章的用时最短,这样一来学生的胜负欲被激发,课堂学习也不会变得如此沉闷。通过这样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结合生活,提高学生认同感
农村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优势,有着比城市更加丰富的自然资源,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农村背景创作出来的,农村的学生对自然风光和生产劳动过程更为了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有优势。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自然教学资源,将理论内容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锻炼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时,文中提到了鸣蝉、黄蜂和蟋蟀等昆虫,蟋蟀在农村里是很常见的昆虫,很多学生都从小与其作伴,但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它的特征、形态等。因此在教授这一篇文章之前,我通常会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草地,亲近自然,再次切身的认识一下这些文章中提到的昆虫,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形态以及生活习性,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同感。在课堂上正式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就能够充分利用之前的准备进行课堂导入,去体会和学习作者的探索精神。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去尝试文章中作者所进行的捕雀等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也更能在写作时流露自己的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
三、课堂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开放性
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学生以通过课本内容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信息更新速度慢,眼界不够开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课堂互动,增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以谈话式教学的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分享,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开放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教授《背影》这一篇文章时,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爱戴,其中感情真挚,情真意切,让人读起来不免有所动容。想到农村地区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为了锻炼学生的积极性格,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开始有些学生不好意思,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发言,大家的心扉被打开,开始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着自己对父亲的敬佩与感谢,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期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
总而言之,农村地区不能由于教育资源落后就停滞不前,相反教师更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结合生活,形成学生对课本內容的认同感,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努力提高农村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瑞卿.浅析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J].学周刊,2018(04).
[2] 马德.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J].亚太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