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和对数据的渴求如今甚至创造了一个硬件市场,可以专门用于追踪员工的活动、健身甚至睡眠状况,而这一切都以“效率”和“福利”的名义进行
又到年底发福利的时候了。如果老板送出的礼包里包含一个健康可穿戴设备,比如电子手环,这是和定期体检一样的福利吗?
全世界的职场健康市场规模,已从2013年的407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逾500亿美元。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买家不仅包括那些越来越重视健康、没事的时候就走进健身房的人,也包括一些集团买家。这些大客户会订购一大批可穿戴设备,将其作为职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40出头正是不少职场人士压力山大的时刻,不但在工作中要充当中坚力量,在家庭中还上有老下有小,这个群体的健康情况容易出现问题。IBM大型机技术经理丹·格特诺就在这个年龄段,他一直戴着公司发的健身手环。在过去10个月中,只要他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两个小时,手腕上就会有震动。那是健身手环给他发送的久坐提醒。接到提醒后,他会起身在办公楼里走动一下,然后回来接着工作。
“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坐在那里,我经常发现自己在办公桌前一待就是整整一天。”格特诺说,“能用这样一个健身手环,看看我每天的步数,然后跟同事进行比较,可以激励我和其他人都多活动一下。”
这种起身活动提醒看起来很贴心,对比一些连上厕所时间都被限制在15分钟的“血汗工厂”,提醒员工定时起身运动的老板称得上是“良心雇主”。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数百万人像格特诺一样,因为公司的福利项目而获得了类似的健身可穿戴设备。
越来越多地关注员工健康也是不少公司的新趋势,公司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多多活动,而不是在办公桌前一动不动地坐一天。
传统的方式是举办运动会或者各种竞赛,用可穿戴运动设备则是最新的潮流:鼓励人们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运动。对公司来说,让员工多运动是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因为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定期运动可以改善记忆力、减轻压力、提高效率和工作业绩。而且,这种督促是双赢,对雇员的好处也很明显,他们会因此变得更加健康。
据估计,目前美国约有超过七成的公司为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健康生活计划,并将其作为整体福利政策的一部分,其中有8%的公司提供健身手环。
在宜家、巴克莱银行和英国石油等公司,在过去两年里通过健康项目为员工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手环等可穿戴健康设备。
职场采购的最新设备已经越来越炫酷,充满科技感。新的可穿戴健康监视器利用人工智能不断地分析佩戴这种仪器者的健康,并可发出早期预警。感应器除了可以记录最大众化的运动步数外,还能持续测量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关键信息。有关数据被送到健康观察团队,由人工智能和医务人员共同评估。有了不断输送的数据,健康分析也就越来越准。
从公司领到的免费健康可穿戴设备确实能够提醒人们多运动,对健康有利。可从另一个角度考量,如果一个人每天走多少步,活动轨迹是什么样的,甚至每晚睡眠质量如何,是否熬夜等信息都被老板掌控的话,会不会给坐在办公室的人一种沦为“包身工”的悲惨感觉。
绝大部分雇主推荐员工使用可穿戴健康设备的目的,是想要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然而,一个小小的手环是否会成为老板安排在身边的“特洛伊木马”呢?虽然在公司推出的健康计划中,使用健身手环与否全凭员工自愿,但他们还是会鼓励参与者将自己设备上的数据传输到公司维护的一套电脑系统中。由于雇主控制的系统要收集和分析很多敏感的个人信息,员工可能担心这些信息的使用方式会跨越个人隐私的红线。
在法务人士看来,如果有员工表现不好,而且经常无故缺勤,那么公司就很希望通过使用他们的健身手环收集的信息来寻找原因。比如,员工会解释说他们没去办公室的原因是由于生病卧床不起,但雇主却能通过健身手环的记录看到他们那一天走了一万多步。那么当员工与雇主发生纠纷时,健身数据可以用来作为不利于员工的证据。
还有很多雇主将健身数据与医疗保险挂钩,为那些达到特定健身目标的员工提供优惠。比如,倘若员工达到每天的行走目标,便可在健康福利计划中每年获得现金奖励。
但是健康数据的比较会对一些员工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有些名列前茅的人来说,他们可能醉心于刷数据而影响了原本的工作。而且,竞赛的形式虽然可以激起人们的好胜心而推动运动,却对那些天生不喜欢运动的“技术宅”构成天然的歧视。比如,代表美国老年人利益的美国退休人员协会认为,这种方法可能对那些因为年龄问题而导致活动能力降低的人群构成歧视。
在欧洲,数据保护法禁止老板以纪律处分为目的,利用这种方式收集员工数据。比如,在英国,雇主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员工知道他们被数据监控,同时必须将监控的内容和必要性告知员工。
在美国,通常需要获得雇员同意才能收集、使用和披露其个人信息,除此之外,很少有跟监控员工有关的法规,因此通常要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雇主的行为是否越界。一般来说,员工应获得反歧视法的保护,从而避免雇主强迫员工参与健康项目,或惩罚那些不参与这类项目的员工。
从这个角度看,相关的规定应该成为第一道防线,避免雇主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而进入侵犯隐私的“雷区”。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小说《1984》中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被严格监控。随着技术的进步,小说的不少预言都逐渐成真而且甚有过之。比如监视和收集员工信息的,就包括提供可穿戴健康设备的雇主们。
这像是一场“职场军备竞赛”,现在企业监控员工的方式已经远远不限于上下班打卡。企业一直以来都有能力监控员工之间的电邮和电话通讯信息,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他们获得了更多机会,可以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监控员工的一举一动。技术的进步和对数据的渴求如今甚至创造了一个硬件市场,可以专门用于追踪员工的活动、健身甚至睡眠状况,而這一切都以“效率”和“福利”的名义进行。
健康数据就是这样的例子。有市场研究公司预计,到2020年,仅美国的雇主就将在职场福利计划中使用4400万台健康追踪设备。
对于这种“健康潮”,员工会陷入两难境地:戴上这些设备的话可能会让公司抓到一些把柄;或者不戴,将公司发下来的健康手环扔在一边,但公司里如果将健身作为团队项目,那么置之不理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评价——更何况那些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本身也有实用性,人们也想掌握自己的健康数据,只是不愿分享罢了。
从长期看,习惯也会有力地保护员工隐私。因为即使员工们愿意戴上公司发放的可穿戴健康设备,通过监控措施帮助他们提升健康水平,可这种新鲜感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殆尽。
旧金山社交媒体公司Buffer为公司员工提供健身追踪器,帮助他们追踪睡眠状况。虽然该公司并不存储或获取任何数据,但还是鼓励员工彼此分享信息,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的建议。但在最初的推广期结束后,公司发现,员工的参与度陡然降低。
在员工看来,公司发放的可穿戴健康设备很实用,也很新潮,但有些像糖衣炮弹。他们想要的是:吃掉糖衣,扔掉炮弹。
又到年底发福利的时候了。如果老板送出的礼包里包含一个健康可穿戴设备,比如电子手环,这是和定期体检一样的福利吗?
关爱员工新趋势
全世界的职场健康市场规模,已从2013年的407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逾500亿美元。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买家不仅包括那些越来越重视健康、没事的时候就走进健身房的人,也包括一些集团买家。这些大客户会订购一大批可穿戴设备,将其作为职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40出头正是不少职场人士压力山大的时刻,不但在工作中要充当中坚力量,在家庭中还上有老下有小,这个群体的健康情况容易出现问题。IBM大型机技术经理丹·格特诺就在这个年龄段,他一直戴着公司发的健身手环。在过去10个月中,只要他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两个小时,手腕上就会有震动。那是健身手环给他发送的久坐提醒。接到提醒后,他会起身在办公楼里走动一下,然后回来接着工作。
“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坐在那里,我经常发现自己在办公桌前一待就是整整一天。”格特诺说,“能用这样一个健身手环,看看我每天的步数,然后跟同事进行比较,可以激励我和其他人都多活动一下。”
这种起身活动提醒看起来很贴心,对比一些连上厕所时间都被限制在15分钟的“血汗工厂”,提醒员工定时起身运动的老板称得上是“良心雇主”。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数百万人像格特诺一样,因为公司的福利项目而获得了类似的健身可穿戴设备。
越来越多地关注员工健康也是不少公司的新趋势,公司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多多活动,而不是在办公桌前一动不动地坐一天。
传统的方式是举办运动会或者各种竞赛,用可穿戴运动设备则是最新的潮流:鼓励人们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运动。对公司来说,让员工多运动是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因为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定期运动可以改善记忆力、减轻压力、提高效率和工作业绩。而且,这种督促是双赢,对雇员的好处也很明显,他们会因此变得更加健康。
据估计,目前美国约有超过七成的公司为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健康生活计划,并将其作为整体福利政策的一部分,其中有8%的公司提供健身手环。
在宜家、巴克莱银行和英国石油等公司,在过去两年里通过健康项目为员工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手环等可穿戴健康设备。
职场采购的最新设备已经越来越炫酷,充满科技感。新的可穿戴健康监视器利用人工智能不断地分析佩戴这种仪器者的健康,并可发出早期预警。感应器除了可以记录最大众化的运动步数外,还能持续测量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关键信息。有关数据被送到健康观察团队,由人工智能和医务人员共同评估。有了不断输送的数据,健康分析也就越来越准。
雇主越过隐私“红线”?
从公司领到的免费健康可穿戴设备确实能够提醒人们多运动,对健康有利。可从另一个角度考量,如果一个人每天走多少步,活动轨迹是什么样的,甚至每晚睡眠质量如何,是否熬夜等信息都被老板掌控的话,会不会给坐在办公室的人一种沦为“包身工”的悲惨感觉。
绝大部分雇主推荐员工使用可穿戴健康设备的目的,是想要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然而,一个小小的手环是否会成为老板安排在身边的“特洛伊木马”呢?虽然在公司推出的健康计划中,使用健身手环与否全凭员工自愿,但他们还是会鼓励参与者将自己设备上的数据传输到公司维护的一套电脑系统中。由于雇主控制的系统要收集和分析很多敏感的个人信息,员工可能担心这些信息的使用方式会跨越个人隐私的红线。
在法务人士看来,如果有员工表现不好,而且经常无故缺勤,那么公司就很希望通过使用他们的健身手环收集的信息来寻找原因。比如,员工会解释说他们没去办公室的原因是由于生病卧床不起,但雇主却能通过健身手环的记录看到他们那一天走了一万多步。那么当员工与雇主发生纠纷时,健身数据可以用来作为不利于员工的证据。
还有很多雇主将健身数据与医疗保险挂钩,为那些达到特定健身目标的员工提供优惠。比如,倘若员工达到每天的行走目标,便可在健康福利计划中每年获得现金奖励。
但是健康数据的比较会对一些员工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有些名列前茅的人来说,他们可能醉心于刷数据而影响了原本的工作。而且,竞赛的形式虽然可以激起人们的好胜心而推动运动,却对那些天生不喜欢运动的“技术宅”构成天然的歧视。比如,代表美国老年人利益的美国退休人员协会认为,这种方法可能对那些因为年龄问题而导致活动能力降低的人群构成歧视。
在欧洲,数据保护法禁止老板以纪律处分为目的,利用这种方式收集员工数据。比如,在英国,雇主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员工知道他们被数据监控,同时必须将监控的内容和必要性告知员工。
在美国,通常需要获得雇员同意才能收集、使用和披露其个人信息,除此之外,很少有跟监控员工有关的法规,因此通常要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雇主的行为是否越界。一般来说,员工应获得反歧视法的保护,从而避免雇主强迫员工参与健康项目,或惩罚那些不参与这类项目的员工。
从这个角度看,相关的规定应该成为第一道防线,避免雇主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而进入侵犯隐私的“雷区”。
吃掉糖衣,扔掉炮弹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小说《1984》中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被严格监控。随着技术的进步,小说的不少预言都逐渐成真而且甚有过之。比如监视和收集员工信息的,就包括提供可穿戴健康设备的雇主们。
这像是一场“职场军备竞赛”,现在企业监控员工的方式已经远远不限于上下班打卡。企业一直以来都有能力监控员工之间的电邮和电话通讯信息,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他们获得了更多机会,可以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监控员工的一举一动。技术的进步和对数据的渴求如今甚至创造了一个硬件市场,可以专门用于追踪员工的活动、健身甚至睡眠状况,而這一切都以“效率”和“福利”的名义进行。
健康数据就是这样的例子。有市场研究公司预计,到2020年,仅美国的雇主就将在职场福利计划中使用4400万台健康追踪设备。
对于这种“健康潮”,员工会陷入两难境地:戴上这些设备的话可能会让公司抓到一些把柄;或者不戴,将公司发下来的健康手环扔在一边,但公司里如果将健身作为团队项目,那么置之不理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评价——更何况那些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本身也有实用性,人们也想掌握自己的健康数据,只是不愿分享罢了。
从长期看,习惯也会有力地保护员工隐私。因为即使员工们愿意戴上公司发放的可穿戴健康设备,通过监控措施帮助他们提升健康水平,可这种新鲜感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殆尽。
旧金山社交媒体公司Buffer为公司员工提供健身追踪器,帮助他们追踪睡眠状况。虽然该公司并不存储或获取任何数据,但还是鼓励员工彼此分享信息,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的建议。但在最初的推广期结束后,公司发现,员工的参与度陡然降低。
在员工看来,公司发放的可穿戴健康设备很实用,也很新潮,但有些像糖衣炮弹。他们想要的是:吃掉糖衣,扔掉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