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夹江,老一辈人这样说:“过年时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便贴上新买来的年画——大门上贴武门神,影壁上贴福字灯、金童子,厅堂挂中堂,窗边贴上月光画,厨房的灶王爷;甚至牛棚禽圈、粮仓上也都有专门贴的年画。贴上新年画这家里顿时洋溢着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人的精气神也为之一振。威武的门神会保佑一家平安,看那怒目圆睁的狠劲,大鬼小鬼是不敢来的,劳作一天后会睡得很踏实。”在那文化产品单一的年代,年画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阿新年的时候,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人们都会买上些年画贴在家里。俗话说“有钱没钱,买张年画过年”。
夹江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起源于明代中期,至今有480多年历史。解放前曾远销云贵川及东南亚等地区。夹江年画是四川三大年画之一,它的色彩、造型、制作、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別于绵竹、梁平及杨柳青、桃花坞,别具魅力!清朝末年,县城近郊焉江乡杨柳村、谢滩村一带有大小作坊二十多家,在城内(现在的北街、西街)开设画店的有七八家。以“董大兴荣”和“董大兴发”最为著名。当时的作坊经营者有董全顺、董长顺、李宏发、李富州、吕国盛、唐丰盛、陈源顺、龚恒舟、干长春等。画工有尹沛然、刘子清、龚福和、罗象镛、林宝珍、董子章等。刻工有吕子云、陈大明、陈银山等。画工中以尹沛然技艺最高,特长“画工门神”。从事年画生产的艺人,农忙时节经营农业生产,农闲时购买纸张,研制颜料、雕刻印版。秋收后,立即开始生产“年货”。小的作坊全家人一起投入生产,大的作坊雇请三五人或七八个伙计一直忙到腊月底。“董大兴荣”、“董大兴发”等几家大的作坊,一年四季都在印制年画。夹江年画除了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要大量供应专门经营年画的外地画商,他们不仅把年画销至省内、云南、贵州各地,还远销东南亚各国,有年销量达千万份之说!仅“董大兴荣”一家,年印销的年画、门神画就有几十万份。那时的夹江年画是何等兴旺!
夹江年画作为川西南地道的民间工艺,根植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首先要让人爱看,做到让买主喜闻乐见,让夹江年画“有看头”。这是那个时代的口碑。而且夹江年画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让人浮想联翩,激起人们心灵的愉悦。夹江年画极具装饰性,贴上几张年画便使屋舍生辉添彩,望见它可以解除人们的疲乏,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快乐的心情。
夹江年画制作形式采用古老的木板套印技法,由民间艺人手绘画稿,然后将画稿贴在木板上,由刻工雕出印版,由浅到深逐步套印,一张年画至少要印五到六遍,有的年画套印多达七八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印刷术,具有非常独特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夹江年画每年要用明展明挂的手法,绘制少量尺幅巨大的年画,工序多达百道,要镶嵌琉璃、沥粉贴金、开脸出相。因此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富人才购买。行内规定这种大幅门神,要当地出了宰相、状元才能描绘。夹江在明嘉靖年间出了张天官(官至吏部文选郎中)。画师们故以画此门神为荣,亦借此课徒传艺。
夹江年画的创作和印刷是用夹江出产的手工纸。以产竹闻名的夹江,用竹料造的手工纸物美价廉。品种多,产量高,柔韧性强,规格齐,是创作夹江年画的极佳纸品。夹江手工纸促进了夹江年画的创作、生产和发展,为年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夹江手工国画纸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一张夹江年画内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门者,五祀之一,有神固矣。”夹江年画的门神画造型古朴、线条粗犷、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龙其是“黄丹门神”虽经风吹日晒也久不褪色,如经雨雾,更显得艳丽鲜明,最为著名,所塑造的人物正气凛然,威仪庄严。身着盔甲或外罩锦袍,手执兵器,背负旌旗,体现一身正义、朴实、纯正无私的精神,色彩明快,久观不厌。较著名的有唐朝名将尉迟恭、秦叔宝和宋朝穆桂英、明朝秦良玉等。
夹江年画以民间生活作为创作内容,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及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合乎群众性和时代性,这都是夹江年画最宝贵的艺术传统,也是今天我们学习这门艺术的最主要的意义。县文化局十分重视对夹江年画的抢救与弘扬。2010年4月27日批文组建“夹江年画研究所”。
夹江年画研究所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关怀下逐步走上正轨。乐山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自谦老师多次组织乐山市及省内外著名画家、书法家到夹江指导工作。
夹江年画研究所于2010年9月在成都南郊公园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所展出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2010年11月在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三品会”,期间德国、泰国驻成都领事馆总领事特意前来参观并购买年画作品。德国总领事夫人还亲自动手体验,并要求签名留念。2011年2月受省非遗中心邀请在省博物院展出年画作品。2011年3月受省民协邀请参加四川省民间工艺百家精品展。在这些展出中观众踊跃参加夹江年画研究所组织的版画印制体验,各家媒体都做了报道。
在此我们特向帮助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各次展出中收藏夹江年画的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夹江年画研究所的全体同仁将更加努力地工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不负众望。
夹江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起源于明代中期,至今有480多年历史。解放前曾远销云贵川及东南亚等地区。夹江年画是四川三大年画之一,它的色彩、造型、制作、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別于绵竹、梁平及杨柳青、桃花坞,别具魅力!清朝末年,县城近郊焉江乡杨柳村、谢滩村一带有大小作坊二十多家,在城内(现在的北街、西街)开设画店的有七八家。以“董大兴荣”和“董大兴发”最为著名。当时的作坊经营者有董全顺、董长顺、李宏发、李富州、吕国盛、唐丰盛、陈源顺、龚恒舟、干长春等。画工有尹沛然、刘子清、龚福和、罗象镛、林宝珍、董子章等。刻工有吕子云、陈大明、陈银山等。画工中以尹沛然技艺最高,特长“画工门神”。从事年画生产的艺人,农忙时节经营农业生产,农闲时购买纸张,研制颜料、雕刻印版。秋收后,立即开始生产“年货”。小的作坊全家人一起投入生产,大的作坊雇请三五人或七八个伙计一直忙到腊月底。“董大兴荣”、“董大兴发”等几家大的作坊,一年四季都在印制年画。夹江年画除了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要大量供应专门经营年画的外地画商,他们不仅把年画销至省内、云南、贵州各地,还远销东南亚各国,有年销量达千万份之说!仅“董大兴荣”一家,年印销的年画、门神画就有几十万份。那时的夹江年画是何等兴旺!
夹江年画作为川西南地道的民间工艺,根植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首先要让人爱看,做到让买主喜闻乐见,让夹江年画“有看头”。这是那个时代的口碑。而且夹江年画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让人浮想联翩,激起人们心灵的愉悦。夹江年画极具装饰性,贴上几张年画便使屋舍生辉添彩,望见它可以解除人们的疲乏,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快乐的心情。
夹江年画制作形式采用古老的木板套印技法,由民间艺人手绘画稿,然后将画稿贴在木板上,由刻工雕出印版,由浅到深逐步套印,一张年画至少要印五到六遍,有的年画套印多达七八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印刷术,具有非常独特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夹江年画每年要用明展明挂的手法,绘制少量尺幅巨大的年画,工序多达百道,要镶嵌琉璃、沥粉贴金、开脸出相。因此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富人才购买。行内规定这种大幅门神,要当地出了宰相、状元才能描绘。夹江在明嘉靖年间出了张天官(官至吏部文选郎中)。画师们故以画此门神为荣,亦借此课徒传艺。
夹江年画的创作和印刷是用夹江出产的手工纸。以产竹闻名的夹江,用竹料造的手工纸物美价廉。品种多,产量高,柔韧性强,规格齐,是创作夹江年画的极佳纸品。夹江手工纸促进了夹江年画的创作、生产和发展,为年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夹江手工国画纸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一张夹江年画内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门者,五祀之一,有神固矣。”夹江年画的门神画造型古朴、线条粗犷、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龙其是“黄丹门神”虽经风吹日晒也久不褪色,如经雨雾,更显得艳丽鲜明,最为著名,所塑造的人物正气凛然,威仪庄严。身着盔甲或外罩锦袍,手执兵器,背负旌旗,体现一身正义、朴实、纯正无私的精神,色彩明快,久观不厌。较著名的有唐朝名将尉迟恭、秦叔宝和宋朝穆桂英、明朝秦良玉等。
夹江年画以民间生活作为创作内容,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及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合乎群众性和时代性,这都是夹江年画最宝贵的艺术传统,也是今天我们学习这门艺术的最主要的意义。县文化局十分重视对夹江年画的抢救与弘扬。2010年4月27日批文组建“夹江年画研究所”。
夹江年画研究所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关怀下逐步走上正轨。乐山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自谦老师多次组织乐山市及省内外著名画家、书法家到夹江指导工作。
夹江年画研究所于2010年9月在成都南郊公园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所展出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2010年11月在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三品会”,期间德国、泰国驻成都领事馆总领事特意前来参观并购买年画作品。德国总领事夫人还亲自动手体验,并要求签名留念。2011年2月受省非遗中心邀请在省博物院展出年画作品。2011年3月受省民协邀请参加四川省民间工艺百家精品展。在这些展出中观众踊跃参加夹江年画研究所组织的版画印制体验,各家媒体都做了报道。
在此我们特向帮助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各次展出中收藏夹江年画的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夹江年画研究所的全体同仁将更加努力地工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