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
(一)动手操作: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为各小组提供一个纸盒,对制作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小组测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有的小组在测量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但学生都能正确求出纸盒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测量出长、宽、高的数据。
(二)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教师为学生准备若干组圆柱和圆锥体学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和等底等高,放手让学生做盛水实验,学生知道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才能建立起来联系,并且学习圆锥体体积公式将不会成为难事。
(三)数学制作:数学制作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丰富的表象,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南瓜等制作一个立体图形,虽然不十分美观、标准,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为了进一步观察,概括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基本能力的训练。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计算训练,因为任何一个较复杂的计算,都是若干个简单的基本计算综合起来的,如果基本计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一般地说,口算与估算是计算的基本能力。随着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计算能力也有所不同。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一种基本能力。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协作,动手操作“割”、“补”、“拼”、“摆”,自行探索,发现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当前我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善于学习。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
(一)动手操作: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为各小组提供一个纸盒,对制作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小组测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有的小组在测量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但学生都能正确求出纸盒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测量出长、宽、高的数据。
(二)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教师为学生准备若干组圆柱和圆锥体学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和等底等高,放手让学生做盛水实验,学生知道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才能建立起来联系,并且学习圆锥体体积公式将不会成为难事。
(三)数学制作:数学制作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丰富的表象,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南瓜等制作一个立体图形,虽然不十分美观、标准,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为了进一步观察,概括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基本能力的训练。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计算训练,因为任何一个较复杂的计算,都是若干个简单的基本计算综合起来的,如果基本计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一般地说,口算与估算是计算的基本能力。随着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计算能力也有所不同。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一种基本能力。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协作,动手操作“割”、“补”、“拼”、“摆”,自行探索,发现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当前我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善于学习。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