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中医,那需要做手术吗?”
在一个中西医学交流现场,一位西医专家好奇地向永川区中医院院长毛得宏问道。
毛得宏点点头,回答道:“做。”
“那我问你一个西医问题,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原则是什么?”专家追问。
“第一不能损伤骨膜,暴露骨骼,第二注意病理性黏膜切除……”毛得宏应答如流,这样的考验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时常碰到。
虽然是一名中医,但毛得宏不仅精通五官科手术,还引领了重庆市中医眼耳鼻喉领域的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牢牢把握传承中医精华、守正创新的角色定位,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牢固树立中医思维,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给患者带去福音”。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2019年,毛得宏入选“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成为全市获此殊荣的4位名中医之一。
一颗种子
出生于1963年的毛得宏,对疾病有着切肤之痛。
8岁那年,疼爱自己的爷爷在病痛的折磨下撒手人寰,“爷爷肺上感染,如果送到县上治疗,需要用滑竿抬着走上百里山路,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肺部感染,不能平躺,爷爷只能半倚在摇椅上,艰难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
这幅场景在毛得宏心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爷爷时常咳血、呼吸困难,不到两个月就离开了。”
“成为一名医生,不仅能救亲人,还能救乡亲们于水火之中。”这样的想法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毛得宏心底。
此后,毛得宏愈发努力读书,希望考取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然而,在高考那一年,因为两分之差,毛得宏落榜了。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来到江津卫校(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中医。
江津卫校位于长江江畔,在江风的吹拂下,中医的魅力让毛得宏心底的种子发了芽。
“学中医要有悟性和感同身受的能力,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为此,毛得宏常在夜里十一二点寝室关灯后,点着蜡烛,或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学习。
1983年,毛得宏专科毕业。
“自己所学所思还远远不够,所以选择继续读函授本科。”毛得宏一边读书,一边前往一家乡镇卫生院实习。
“那时交通没现在方便,从学校到乡镇卫生院来回要近3个小时的车程。”毛得宏笑道。
不仅路途遥远,乡镇卫生院的条件也很艰苦。
没有医疗设备,房屋墙皮剥落,到处都是老鼠蟑螂,毛得宏还记得自己通宵值班时的场景:“我用谷草、竹子当床垫,有时睡着都会断。”
尽管条件艰苦,但也正是在这段岁月中,毛得宏见到了更多农村百姓的疾苦。
茁壮成长
在乡镇卫生院实习的4年时光里,毛得宏帮助了不少病患。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被‘箩兜’(箩筐)抬着来的病患。”毛得宏眯缝着眼睛回忆道,当时是凌晨1点,他正准备休息——
“医生,快救救他!”一阵喧闹从卫生院门口传来。
毛得宏披上外套,快步朝门口走去,只见几个人抬着“箩兜”,里面蜷缩着一个男人。
“他在打墙壁时,从四五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了。”家属称。
“病患腰椎错位,而家人用‘箩兜’抬过来,加重了错位,当时他的下肢已经没有知觉了。”毛得宏一边拨打120寻求帮助,一边用中医手法缓解错位症状,帮助病患调整正确姿势,患者很快便恢复了知觉。
这一手法为患者争取了时间,避免了瘫痪。
除此之外,毛得宏还用针灸治疗好了面瘫患者,这些经历增强了他对中医的信心。
1987年8月,毛得宏调回永川县中医院(现永川区中医院)。
“担任中药房房长。”毛得宏整日“泡”在药房,“从基础做起,抓中药。因为我抓得最快最多,3天后便当上了小组长。”
立志成为医生,却做着抓中药的工作,作为彼时中医院尚属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不少人觉得毛得宏心底应该有几分委屈。但他坦言,正是这段经历加深了自己对中药性味的认识,人与药物也变得更加亲近。
彼时,中药房处于亏损状态,“当时医院每年收入才几十万元,中药房每年就要亏损四五万元,原因在于管理不善,很多药材已经霉烂变质,还存在职工乱拿药的现象”。
“这样不行!”毛得宏决定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到人,每天清点,严格监督。”
10个月后,中药房一改历年亏损的状况,第一次出现1000元的节余,且管理方法沿用至今。
“在其位,就应当谋其职。”毛得宏稱。
在这样的尽职尽责下,当年埋进毛得宏心里的种子,也从发芽到一点点茁壮成长。
中西结合
1988年,看到毛得宏工作如此努力,中医院决定派他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进修。
“进修时我选择了眼科和耳鼻喉科。”一个看起来五大三粗、原本学习中医的人,却选择了五官科,这个决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五官科手术是极为精细的手术——孔小洞深,位置比较“刁钻”。
尽管困难,但毛得宏并没有萌生退意,除了日常的理论学习,他开始“泡”在手术室里,观摩老师做手术的过程。
“老师教得很细致。”毛得宏口中的“老师”是时任耳鼻喉科主任的詹沛良和时任眼科主任的施慧芳,“因为自己手不抖,而且动手能力强,老师曾夸赞我天生是当外科医生的材料。”
有了专家的认可,毛得宏的底气又足了几分。3个月后,他成为第一个能够独立做手术的学员,“做的是化脓性鼻窦炎手术,当时既兴奋又紧张”。
几公分切开,暴露骨膜,推开骨膜,视野暴露,清理息肉脓液……这些手术步骤不仅要烂熟于胸,还要能够想象出来。
“第一次做手术,虽然花费时间较长,但非常成功。”毛得宏笑道。 一年后,毛得宏结束进修回到中医院。
彼时,整个中医院只有综合病区,住院病人仅有几十位,最多时也不超过50位。
“医院综合实力较弱,需要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穷则思变,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毛得宏牵头成立了五官科病区,“这个决定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冒险,但后来事实证明,发展特色科室对我们来说是可行的途径”。
五官科病区成立后,在詹沛良和施慧芳老师的帮助下,中医院很快便在永川及周边地区声名鹊起,不少人慕名前来就诊,“当时,五官科病区的患者住院量甚至超过综合病区”。
此后,毛得宏越发忙碌,成功诊治疑难、危急重症数百例。
通过常年的临床摸索积累,毛得宏将中医同耳鼻喉科相结合,创新性提出“四结合”理论,即整体与局部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与养生相结合,形成多个病种较完整的治疗方案。
如今,毛得宏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外地病员就诊率达40%。
治乱归心
2002年,由于管理不善,中医院业绩大幅度滑坡,连续亏损,濒临倒闭。
“当时的状况就是中医院的牌子,乡镇卫生院的底子,房屋低矮潮湿,病房发霉,老鼠蟑螂横行,医疗设备差。”一位老职工回忆道,“连发工资的钱都是借的。”
于是,在上级支持下,中医院开始通过公开竞争招聘院长。
凭借出色的能力,毛得宏得到全院职工支持,成功当选。上任之初,他提出了自己的治院口号:治乱归心谋发展,即治理环境之乱、人心之乱和秩序之乱。
此后,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中医院大刀阔斧地推进——
针对环境之乱。2003年,门诊大楼投入使用,医院所有地方进行翻新,投入1亿元新建住院大楼,住院大楼不仅有中央空调,热水也是24小时供应。
针对人心之乱和秩序之乱,采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原则,公开竞争上岗,90%以上的科室主任需要重新竞争上岗。
措施的持续推进,彻底改变了中医院脏乱差和破旧不堪的状况。仅仅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医院业务收入突飞猛进,从全市区县倒数几名一跃进入前三,并先后创建了重庆市示范中医院、三甲医院。
与此同时,为了中医院的长远发展,毛得宏将目光聚焦到人才引进上。
“当时本科生都不愿意来,医院学历结构严重偏低。”为引进人才,毛得宏亲力亲为。
脑外科主任邱克軍便是其中一员。
来永川区中医院前,邱克军是一名军医:“从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至西藏工作,后来调入西藏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期间先后攻读了硕士、博士,于2010年获得博士后出站证书。”
2017年底,邱克军退役,不少医院纷纷投来橄榄枝,但他最后选择了永川区中医院:“毛院长非常有诚意,而且借助中医,对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后期恢复有优势。”
如今,永川区中医院共有100多位硕士、8位博士。
“我们准备再引进20位高端人才,将医院建设为渝西片区中医药医教研中心!”说这话时,毛得宏眼里隐隐若有光。
在一个中西医学交流现场,一位西医专家好奇地向永川区中医院院长毛得宏问道。
毛得宏点点头,回答道:“做。”
“那我问你一个西医问题,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原则是什么?”专家追问。
“第一不能损伤骨膜,暴露骨骼,第二注意病理性黏膜切除……”毛得宏应答如流,这样的考验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时常碰到。
虽然是一名中医,但毛得宏不仅精通五官科手术,还引领了重庆市中医眼耳鼻喉领域的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牢牢把握传承中医精华、守正创新的角色定位,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牢固树立中医思维,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给患者带去福音”。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2019年,毛得宏入选“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成为全市获此殊荣的4位名中医之一。
一颗种子
出生于1963年的毛得宏,对疾病有着切肤之痛。
8岁那年,疼爱自己的爷爷在病痛的折磨下撒手人寰,“爷爷肺上感染,如果送到县上治疗,需要用滑竿抬着走上百里山路,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肺部感染,不能平躺,爷爷只能半倚在摇椅上,艰难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
这幅场景在毛得宏心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爷爷时常咳血、呼吸困难,不到两个月就离开了。”
“成为一名医生,不仅能救亲人,还能救乡亲们于水火之中。”这样的想法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毛得宏心底。
此后,毛得宏愈发努力读书,希望考取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然而,在高考那一年,因为两分之差,毛得宏落榜了。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来到江津卫校(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中医。
江津卫校位于长江江畔,在江风的吹拂下,中医的魅力让毛得宏心底的种子发了芽。
“学中医要有悟性和感同身受的能力,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为此,毛得宏常在夜里十一二点寝室关灯后,点着蜡烛,或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学习。
1983年,毛得宏专科毕业。
“自己所学所思还远远不够,所以选择继续读函授本科。”毛得宏一边读书,一边前往一家乡镇卫生院实习。
“那时交通没现在方便,从学校到乡镇卫生院来回要近3个小时的车程。”毛得宏笑道。
不仅路途遥远,乡镇卫生院的条件也很艰苦。
没有医疗设备,房屋墙皮剥落,到处都是老鼠蟑螂,毛得宏还记得自己通宵值班时的场景:“我用谷草、竹子当床垫,有时睡着都会断。”
尽管条件艰苦,但也正是在这段岁月中,毛得宏见到了更多农村百姓的疾苦。
茁壮成长
在乡镇卫生院实习的4年时光里,毛得宏帮助了不少病患。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被‘箩兜’(箩筐)抬着来的病患。”毛得宏眯缝着眼睛回忆道,当时是凌晨1点,他正准备休息——
“医生,快救救他!”一阵喧闹从卫生院门口传来。
毛得宏披上外套,快步朝门口走去,只见几个人抬着“箩兜”,里面蜷缩着一个男人。
“他在打墙壁时,从四五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了。”家属称。
“病患腰椎错位,而家人用‘箩兜’抬过来,加重了错位,当时他的下肢已经没有知觉了。”毛得宏一边拨打120寻求帮助,一边用中医手法缓解错位症状,帮助病患调整正确姿势,患者很快便恢复了知觉。
这一手法为患者争取了时间,避免了瘫痪。
除此之外,毛得宏还用针灸治疗好了面瘫患者,这些经历增强了他对中医的信心。
1987年8月,毛得宏调回永川县中医院(现永川区中医院)。
“担任中药房房长。”毛得宏整日“泡”在药房,“从基础做起,抓中药。因为我抓得最快最多,3天后便当上了小组长。”
立志成为医生,却做着抓中药的工作,作为彼时中医院尚属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不少人觉得毛得宏心底应该有几分委屈。但他坦言,正是这段经历加深了自己对中药性味的认识,人与药物也变得更加亲近。
彼时,中药房处于亏损状态,“当时医院每年收入才几十万元,中药房每年就要亏损四五万元,原因在于管理不善,很多药材已经霉烂变质,还存在职工乱拿药的现象”。
“这样不行!”毛得宏决定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到人,每天清点,严格监督。”
10个月后,中药房一改历年亏损的状况,第一次出现1000元的节余,且管理方法沿用至今。
“在其位,就应当谋其职。”毛得宏稱。
在这样的尽职尽责下,当年埋进毛得宏心里的种子,也从发芽到一点点茁壮成长。
中西结合
1988年,看到毛得宏工作如此努力,中医院决定派他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进修。
“进修时我选择了眼科和耳鼻喉科。”一个看起来五大三粗、原本学习中医的人,却选择了五官科,这个决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五官科手术是极为精细的手术——孔小洞深,位置比较“刁钻”。
尽管困难,但毛得宏并没有萌生退意,除了日常的理论学习,他开始“泡”在手术室里,观摩老师做手术的过程。
“老师教得很细致。”毛得宏口中的“老师”是时任耳鼻喉科主任的詹沛良和时任眼科主任的施慧芳,“因为自己手不抖,而且动手能力强,老师曾夸赞我天生是当外科医生的材料。”
有了专家的认可,毛得宏的底气又足了几分。3个月后,他成为第一个能够独立做手术的学员,“做的是化脓性鼻窦炎手术,当时既兴奋又紧张”。
几公分切开,暴露骨膜,推开骨膜,视野暴露,清理息肉脓液……这些手术步骤不仅要烂熟于胸,还要能够想象出来。
“第一次做手术,虽然花费时间较长,但非常成功。”毛得宏笑道。 一年后,毛得宏结束进修回到中医院。
彼时,整个中医院只有综合病区,住院病人仅有几十位,最多时也不超过50位。
“医院综合实力较弱,需要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穷则思变,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毛得宏牵头成立了五官科病区,“这个决定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冒险,但后来事实证明,发展特色科室对我们来说是可行的途径”。
五官科病区成立后,在詹沛良和施慧芳老师的帮助下,中医院很快便在永川及周边地区声名鹊起,不少人慕名前来就诊,“当时,五官科病区的患者住院量甚至超过综合病区”。
此后,毛得宏越发忙碌,成功诊治疑难、危急重症数百例。
通过常年的临床摸索积累,毛得宏将中医同耳鼻喉科相结合,创新性提出“四结合”理论,即整体与局部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与养生相结合,形成多个病种较完整的治疗方案。
如今,毛得宏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外地病员就诊率达40%。
治乱归心
2002年,由于管理不善,中医院业绩大幅度滑坡,连续亏损,濒临倒闭。
“当时的状况就是中医院的牌子,乡镇卫生院的底子,房屋低矮潮湿,病房发霉,老鼠蟑螂横行,医疗设备差。”一位老职工回忆道,“连发工资的钱都是借的。”
于是,在上级支持下,中医院开始通过公开竞争招聘院长。
凭借出色的能力,毛得宏得到全院职工支持,成功当选。上任之初,他提出了自己的治院口号:治乱归心谋发展,即治理环境之乱、人心之乱和秩序之乱。
此后,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中医院大刀阔斧地推进——
针对环境之乱。2003年,门诊大楼投入使用,医院所有地方进行翻新,投入1亿元新建住院大楼,住院大楼不仅有中央空调,热水也是24小时供应。
针对人心之乱和秩序之乱,采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原则,公开竞争上岗,90%以上的科室主任需要重新竞争上岗。
措施的持续推进,彻底改变了中医院脏乱差和破旧不堪的状况。仅仅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医院业务收入突飞猛进,从全市区县倒数几名一跃进入前三,并先后创建了重庆市示范中医院、三甲医院。
与此同时,为了中医院的长远发展,毛得宏将目光聚焦到人才引进上。
“当时本科生都不愿意来,医院学历结构严重偏低。”为引进人才,毛得宏亲力亲为。
脑外科主任邱克軍便是其中一员。
来永川区中医院前,邱克军是一名军医:“从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至西藏工作,后来调入西藏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期间先后攻读了硕士、博士,于2010年获得博士后出站证书。”
2017年底,邱克军退役,不少医院纷纷投来橄榄枝,但他最后选择了永川区中医院:“毛院长非常有诚意,而且借助中医,对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后期恢复有优势。”
如今,永川区中医院共有100多位硕士、8位博士。
“我们准备再引进20位高端人才,将医院建设为渝西片区中医药医教研中心!”说这话时,毛得宏眼里隐隐若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