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死搏斗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1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在河堤上散步,无意间发现脚前方有东西在晃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甲壳虫。它一会儿扭身子,一会儿踢腿,一会儿打几个趔趄。哈,它在表演什么节目呢?我决定停下来看个究竟。
  这只甲壳虫黄豆粒般大,浑身通黑。我凑近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它的身上还趴着许多小蚂蚁。小蚂蚁有的爬在它头上,有的趴在它背上,还有的用大颚紧紧咬住它的腿,似乎还有些小蚂蚁隐藏在甲壳虫的肚皮上……正是这些蚂蚁,让甲壳虫焦躁不安。
  突然,甲壳虫和蚂蚁被一阵风吹跑了,咕噜咕噜打了几个滚,不偏不倚滚到了蚂蚁窝前。几只蚂蚁从甲壳虫身上跌落下来,它们慌慌张张回洞去了—难道蚂蚁战败了?可是,洞中很快就出来了浩浩荡荡的蚂蚁大军,它们目标一致地朝甲壳虫拥去。原来那几只蚂蚁是搬救兵去了,好聪明啊!
  甲壳虫可能被风吹晕了,稍一停歇,就被螞蚁重重包围。它只好又投入战斗,不停地用脚扒着。可一圈蚂蚁倒下后,又一圈蚂蚁扑上来,前仆后继、轮番上阵。甲壳虫被咬得伤痕累累。又一圈蚂蚁围上来,它们把甲壳虫抬起来,向蚁窝靠近。突然,几只蚂蚁身体一歪,甲壳虫逃跑了。原来,甲壳虫恢复了力气,掀翻了几只蚂蚁。蚂蚁们不甘示弱,奋力向甲壳虫冲去,甲壳虫一个急转身,翻了个底朝天。这下甲壳虫的软肋—“肚皮”露了出来。蚂蚁们乘机去咬甲壳虫的肚皮。甲壳虫努力挣扎,终于来了个“咸鱼翻身”,接着发起攻击,用大颚一夹,险些把一只蚂蚁夹成两段,那只蚂蚁重重地摔在地上。另一只蚂蚁见势不妙,赶紧托起同伴回蚁窝。
  这场甲壳虫与蚂蚁的“殊死搏斗”,以甲壳虫成功逃脱而结束。甲壳虫的坚持不懈以及蚂蚁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都让我佩服不已。
  指导老师:魏得强
其他文献
张先清的《小历史》    《小历史》是厦门大学人类学教授张先清先生的新著,书的副题为“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相遇”,使我想起了多年前与张教授初次美好的“相遇”。   2012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厦门大学林仁川教授打来的电话,称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徐光台教授正在上海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想顺道来太姥山作田野考察,但福鼎没有熟人,他辗转打听并经人介绍,问我是否欢迎并愿意作陪。此后不久,太姥山迎来了
秋风乍起,寒风夹杂着丝丝雨点,轻轻敲打着窗页,我独居高楼,倚门远望,心中涌起无限的遐思。忽而铃声响起,我接到一个印象中号码非常熟悉,但又想不起主人是誰的座机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师兄,我是小师妹晓静啊,三十多年你都哪儿去了?你把我们这帮出生入死的江湖兄弟姐妹都忘了吗?”  一句江湖,一声兄弟姐妹,心酸的我心中禁不住叫一声“晓静师妹啊”,顿时哽咽……  20世纪70年代末期,武术之
对我而言,童年最难忘怀与依恋的,除却母亲温暖的怀抱,莫过于那逼仄而神秘的灶(音ha)底(注:浒山方言,指灶膛前添柴烧火的坐处)。  也不知怎么回事,我家紧挨灶台的那堵后山墙很是低矮。在我长到十来岁时,只要伸伸小手,就能轻松够到墙上的瓦片。无须说,安在矮墙上的窗户也大不到哪里去。从窗外透进屋里的光线,也都是微弱、很不爽快的。那时我家只有两间房子,有灶台的那间,是一家五口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做饭、吃
前不久,班上臨时派我和子璇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诵比赛。我起初不大乐意,子璇同学开朗大方,曾多次在学校舞台上展现风采,而我生性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我的烦恼公开后,班上有不少同学悄声安慰与鼓励我,令我耳朵一震的,是夹杂在人群中一个声音:“没事,既然是第一次,何不珍惜呢?”   哦,是她!我眨了眨眼,笑容,随着初夏的阳光铺散开来。   排练了几次,很快,比赛的时间就到了。我和子璇同学换上桃花粉的汉
上太姥山  这双腿  像分針和秒针  知道起点  但,不知道终点  它能不能带我爬上去  假若是  秒针停止了  分针也会停止  全都会停止了  你会取下手表  拧几下  重新戴上  它非常听你的话  这双腿却不听你的话  它们俩上山很累啊  它们想歇一歇  好好地歇歇坐坐  看看亲爱的石头们  看看不认识的游客们  看看你两只舒服得想飞的腿  “扑哧”笑了  这时候呀  如果有一阵凉凉的风就好了
1  八月,酷日无情。尽管已然傍晚,这日头却仍不见颓势,全力烘烤着一切。躲在树荫遮蔽中的蝉扯着嗓子,吼着没有音调的歌。夏日即尽,它们得抓紧时间一展歌喉。两片锃亮的玻璃门挣脱彼此的怀抱,从大楼里放行了一位访客。像之前迎接他时一样,这两扇门骤然分离,等访客通过,又迅速滑向彼此,谨慎地“啪”一声响后,重新粘连。一走出隔壁大楼的影子,郝国庆脚下的大地就变得炽热起来,太阳已经把地面晒成了烫金色。平常郝国庆都
母亲爱惜麦子,如同爱惜自己的孩子。只要往麦田里一站,母亲就是一株沉甸甸弯腰的麦子,乐呵呵地唱起自己心中的麦谣:“三月麦子青,四月麦子黄,麦子黄,做麦馍,边吃边干活儿……”  割麦的时候,母亲总是带着一块塑料薄膜和一根背麦用的绳子,先在宽平的麦埂上摆好绳子,铺好薄膜,才开始割麦。母亲不喜欢用“煮豆燃豆萁”的割麦方式,她喜欢用稻草来捆扎麦把,让麦穗左右相对地聚在塑料薄膜中间,让麦根整整齐齐地露在塑料薄
军旅生涯的父亲嗜书如命。那时,家里到处摆满了书籍。  儿时的我,最喜欢逐本检查书里的插图,手指在纸张间“哗哗”飞掠。那时尚不识字,所憎恨者,是没插图的书。某日,我在一本多年后才知道的《解放军文艺》杂志的扉页上发现一个图案,神气活现,仿佛可以制成徽章别在帽子上。慢慢看明白了,这是浮雕——旗手伏在奔马上冲锋的浮雕。之后,它长久盘旋在我的脑子里。旗手冲向何方?机枪似乎劈面射来,爆炸之后气浪裂石崩云。一个
石的桥墩,石的桥面,石的台阶,石的栏杆……  我读到了江南水乡的内涵  再也听不到  一个个弯腰似弓,背着婴儿的纤夫仰天悲咽  再也见不到  勒在纤夫背上的纤绳,一截截绷断  漂浮在浑浊的江面上  我漫步在绍兴的古纤道  桥洞下,那奔腾的流水  溅起我心中的企盼:  陆游、张岱、谢灵运……  你们饮过山阴的水,走过会稽的桥  今天,我想请再用你们的神笔  写一写绍兴
每一个人都希望心脏长久地跳下去,然而,早晚会有那么一天,这个扑通扑通的搏动终会停止。  2018年4月30日晚,爱人接到电话,心情蛮沉重的。我感觉到有什么事,便问:“家里说啥了?”挂掉电话,她已经泪流满面。“外婆快不行了。”她哽咽着说,“并且一个星期没有吃饭了。”我一下找不到说话的出口在哪里,时间在凝固。我想,生命的章节是遵循着某种固有的法则行事,一旦突破这个法则,死亡会随之登场。而“登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