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巴赫金在《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指出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诸多缺陷,对它的“文学性”进行了“内在批评”,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自己文艺观念。本文主要总结巴赫金对形式主义总的批评态度、方法,并重点分析他对陌生化理论的“内在批评”,进而探讨他对形式主义在“文学性”上的超越。
关键词:巴赫金;形式主义;“文学性”;“内在批评”;陌生化理论
巴赫金作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苏联文艺理论家,对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艺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的继承与超越。这些批评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著作《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在书中,巴赫金一方面指出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诸多缺陷,另一方面总结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贡献,在俄国形式主义身上寻找到了拓展自己文艺观念的基点,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主张的“文学性”进行了“内在批评”,将其引向了更深的层次。“内在批评”指巴赫金对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理论、诗歌语言等基本主张的具体分析与研究,本文认为这正是“文学性”批评的核心所在。
1 对形式主义总的批评态度和方法
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评态度与传统的经院学派、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派都不一样。他的批评态度是从马克思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对比中分析得来。他辩证对待双方观点,并在二者之间寻求真正的对话和交流。在《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的第二章“文艺学的主要任务”中,巴赫金提到“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应该、也能够成为正面意义的‘内在批评’”,“文艺学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的文学本身,应该取代和清除与文学及其独特性不相符的形式主义的论述”。[1]这便是巴赫金对形式主义总的批评态度和立场,这一态度贯穿了他后面对形式主义的所有批评。
巴赫金的这种批评态度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形式主义的对立分析得来。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形式主义的相遇特别重要和富有成效,因为二者在特性鉴定问题的基础上发生了冲突,形式主义一贯彻底地捍卫艺术结构本身的非社会性,他们把自己的诗学建构成一个彻底的非社会诗学,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把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本身有强烈的社会性,这促使了巴赫金必须选择站在一方的角度对文学特性、内容与形式等重点问题进行探究。但他作出了另类的选择——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对“文学性”进行“内在批评”。
在批评方法上,巴赫金选取了独特的方法来对形式主义进行批评,例如将欧洲的形式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进行了比较,从而更清楚地衬托出俄国形式主义的特点。与一味突出结构作用的俄国形式主义不同,欧洲形式主义对艺术结构中所有成分包含的思想意义的重要性都予以充分的评价。“为了与实证主义抗衡,它极力强调艺术结构的每一成分都具有深刻而又丰富的意义负载”。[1]形式与内容的原则性矛盾在欧洲形式主义的理解中是不存在的。在这一点上,俄国形式主义与欧洲形式主义有极大的差别。俄国形式主义者以一种虚假的推测为出发点,而这一推测认为“作品的某一成分是靠牺牲思想意义的代价来获得结构意义的”。[1]相比下来,巴赫金认为俄国形式主义的这种做法是“小家子气”,它所采用的术语本身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开阔的科学取向,带有一种小团体的行话色彩。这也妨碍了它与西欧艺术学和文艺学的其他流派和思潮进行广泛、明确的相互取向。
2 对陌生化理论的“内在批评”
陌生化理论是形式主义重要的基本主张,但巴赫金在《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没有对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进行直接而系统的分析,他对陌生化理论的批评是间接地反映或渗透在他对形式与内容、材料与技巧的分析当中。因此,本文尝试从《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将巴赫金对陌生化理论的“内在批评”提取出来和进行集中分析,以此来探讨巴赫金对形式本质论的看法。
尽管陌生化理论可适用于很多文学作品的分析,但是仍受到巴赫金的批评。巴赫金认为“与其说形式主义者从语言中发现了新东西,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揭露和清除旧的东西”,“形式主义者在这一时期所制定的基本概念——无意义的语言、陌生化、技巧、材料——直至最终都渗透着这种虚无主义的否定倾向”。[1]笔者认为巴赫金所说的虚无主义的否定倾向主要指形式主义把语言从象征主义中脱离出来,将内容与形式割离开来。巴赫金接着分析陌生化中的否定因素。他的主要观点是认为陌生化破旧却无立新,他分析道“在对陌生化概念进行最初的确定时,他们所强调的完全不是用新的、积极的结构意义来丰富语言,而恰恰相反,只强调清除旧的东西。这样,既丧失了原有的意义,又没有表现出语言及其所有标志的客体的独特新意”。[1]还有,巴赫金认为陌生化“只涉及外部的重新组合、位置的重新排列,而一切内容、本质的东西被假定为事先已经存在”。[1]笔者认为巴赫金在此也是把陌生化看作一种艺术手法,不管它发生在语言还是结构的层次上,它都是为文学性的产生服务的。如果从更长远和更广泛的角度来讲,陌生化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够说明文艺自身发展的规律,代表一种文艺史观。
笔者认为,巴赫金在引用托尔斯泰作品的例子来批评陌生化,有值得商榷之处。巴赫金认为什克洛夫斯基对托尔斯泰的《量布人》中运用技巧的理解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他分析说:“可陌生化的事物并不是为其自身而被陌生化,不是为了感知它而陌生化、‘为了使石头更像石头’,而是为了另一种‘事物’,为了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在这一背景中作为观念意义可以得到更为有力和明确的表现。”[1]笔者认为,巴赫金不应该完全否定“为了感知而被陌生化”。运用陌生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感知,最终目的是为了显示道德价值和思想意义,二者并不矛盾,不能完全忽视了“为了被感知”这一直接目的。
巴赫金由于没有像对诗歌语言一样对陌生化理论进行系统批评,因而对它的局限的认识仍不够充分,如他没有认识到陌生化技巧会有时效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曾有人指出,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使用的是非常传统的叙事方式——倒叙,故事是通过露丝太太的大段回忆展开的,由于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当代电影一味追求新奇的表现手法,而对几十年前的传统手法并不了解,所以“倒叙”倒使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了早期形式主义的局限:“任何陌生技法都有一定的时效期,终究会变得‘机械化’,被读者所厌倦。”[2]这个局限是巴赫金没有意识到的。 3 对形式主义在“文学性”上的超越
俄国形式主义者鲜明地提出了“文学性”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文学研究的终极目标。这一观念受到其他诸多理论观念的挑战。巴赫金便是在形式主义的土壤上进行反拨和拓展其理论的代表。他通过与形式主义者的“批评的对话”,达到了对作品“文学性”更深刻的揭示,这便是他对形式主义的超越与创新。
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他对“文学性”概念的拓展。“文学性”和“陌生化”一样,是形式主义的两大核心概念之一。形式主义者主张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文学的本体,即文学作品本身上面,着重探讨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种看法集中表现在雅各布森这样一段话中:“文学研究的主题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性’,即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3]巴赫金认为,形式主义者在追寻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的过程中,只知技巧的、语言的现实,而忽视了本应得到更多关注的艺术作品的“审美的现实”。因此,他把对“文学性”的论证置于对作品“审美的现实”的考察之中。在这里,巴赫金引入了一种重要概念——审美客体。巴赫金运用这一概念是想超越“形式与内容”或“材料与手法”的框架。
巴赫金在这方面的超越与探索也体现在他的文章《语言艺术创作中的内容、材料和形式问题》中。例如,他对形式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他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和研究形式:“第一,从纯审美客体内部,作为结构形式,它以内容(可能的事件)为价值目标,与内容相关;第二,从作品的布局整体内部,这是对形式技术的研究。”[4]巴赫金的这一分法比较清晰,不含糊。
巴赫金充分借鉴、吸取了形式主义的精髓,从而超越形式主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文艺观。他论拉伯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部著作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他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忽视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却在从小说中截取出来的所谓内容中去寻找创作特点的缺憾,并对陀氏作品艺术视角、体裁特点、情节布局、语言类型等的深刻解析,从中发掘出这些“艺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5]巴赫金对“文学性”的深刻把握也许能真正实现俄国形式主义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4 结语
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判,是真正的关于“文学性”的“内在批评”,他在肯定形式主义关于“文学性”的基本观点的前提下,深刻分析和批评它的缺陷,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在“形式与内容”“诗歌语言”“文学史”等方面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对形式主义的超越。
尽管巴赫金的对话还存在很多缺陷,但是他的方法和他的成果一样重要。他的学术立场和研究方法对我们现在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巴赫金(苏).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M] .邓勇,陈松岩,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54,68-69,87-88,142.
[2]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3] 钱佼汝.“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J].外国文学评论,1989(1).
[4] 巴赫金.语言艺术创作中的内容、材料与形式问题[A].巴赫金全集·哲学美学[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01.
[5] 董晓.超越形式主义的“文学性”——试析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J].国外文学(季刊),2000(2).
[6] 王先霈,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巴赫金;形式主义;“文学性”;“内在批评”;陌生化理论
巴赫金作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苏联文艺理论家,对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艺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的继承与超越。这些批评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著作《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在书中,巴赫金一方面指出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诸多缺陷,另一方面总结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贡献,在俄国形式主义身上寻找到了拓展自己文艺观念的基点,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主张的“文学性”进行了“内在批评”,将其引向了更深的层次。“内在批评”指巴赫金对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理论、诗歌语言等基本主张的具体分析与研究,本文认为这正是“文学性”批评的核心所在。
1 对形式主义总的批评态度和方法
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评态度与传统的经院学派、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派都不一样。他的批评态度是从马克思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对比中分析得来。他辩证对待双方观点,并在二者之间寻求真正的对话和交流。在《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的第二章“文艺学的主要任务”中,巴赫金提到“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应该、也能够成为正面意义的‘内在批评’”,“文艺学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的文学本身,应该取代和清除与文学及其独特性不相符的形式主义的论述”。[1]这便是巴赫金对形式主义总的批评态度和立场,这一态度贯穿了他后面对形式主义的所有批评。
巴赫金的这种批评态度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形式主义的对立分析得来。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形式主义的相遇特别重要和富有成效,因为二者在特性鉴定问题的基础上发生了冲突,形式主义一贯彻底地捍卫艺术结构本身的非社会性,他们把自己的诗学建构成一个彻底的非社会诗学,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把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本身有强烈的社会性,这促使了巴赫金必须选择站在一方的角度对文学特性、内容与形式等重点问题进行探究。但他作出了另类的选择——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对“文学性”进行“内在批评”。
在批评方法上,巴赫金选取了独特的方法来对形式主义进行批评,例如将欧洲的形式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进行了比较,从而更清楚地衬托出俄国形式主义的特点。与一味突出结构作用的俄国形式主义不同,欧洲形式主义对艺术结构中所有成分包含的思想意义的重要性都予以充分的评价。“为了与实证主义抗衡,它极力强调艺术结构的每一成分都具有深刻而又丰富的意义负载”。[1]形式与内容的原则性矛盾在欧洲形式主义的理解中是不存在的。在这一点上,俄国形式主义与欧洲形式主义有极大的差别。俄国形式主义者以一种虚假的推测为出发点,而这一推测认为“作品的某一成分是靠牺牲思想意义的代价来获得结构意义的”。[1]相比下来,巴赫金认为俄国形式主义的这种做法是“小家子气”,它所采用的术语本身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开阔的科学取向,带有一种小团体的行话色彩。这也妨碍了它与西欧艺术学和文艺学的其他流派和思潮进行广泛、明确的相互取向。
2 对陌生化理论的“内在批评”
陌生化理论是形式主义重要的基本主张,但巴赫金在《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没有对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进行直接而系统的分析,他对陌生化理论的批评是间接地反映或渗透在他对形式与内容、材料与技巧的分析当中。因此,本文尝试从《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将巴赫金对陌生化理论的“内在批评”提取出来和进行集中分析,以此来探讨巴赫金对形式本质论的看法。
尽管陌生化理论可适用于很多文学作品的分析,但是仍受到巴赫金的批评。巴赫金认为“与其说形式主义者从语言中发现了新东西,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揭露和清除旧的东西”,“形式主义者在这一时期所制定的基本概念——无意义的语言、陌生化、技巧、材料——直至最终都渗透着这种虚无主义的否定倾向”。[1]笔者认为巴赫金所说的虚无主义的否定倾向主要指形式主义把语言从象征主义中脱离出来,将内容与形式割离开来。巴赫金接着分析陌生化中的否定因素。他的主要观点是认为陌生化破旧却无立新,他分析道“在对陌生化概念进行最初的确定时,他们所强调的完全不是用新的、积极的结构意义来丰富语言,而恰恰相反,只强调清除旧的东西。这样,既丧失了原有的意义,又没有表现出语言及其所有标志的客体的独特新意”。[1]还有,巴赫金认为陌生化“只涉及外部的重新组合、位置的重新排列,而一切内容、本质的东西被假定为事先已经存在”。[1]笔者认为巴赫金在此也是把陌生化看作一种艺术手法,不管它发生在语言还是结构的层次上,它都是为文学性的产生服务的。如果从更长远和更广泛的角度来讲,陌生化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够说明文艺自身发展的规律,代表一种文艺史观。
笔者认为,巴赫金在引用托尔斯泰作品的例子来批评陌生化,有值得商榷之处。巴赫金认为什克洛夫斯基对托尔斯泰的《量布人》中运用技巧的理解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他分析说:“可陌生化的事物并不是为其自身而被陌生化,不是为了感知它而陌生化、‘为了使石头更像石头’,而是为了另一种‘事物’,为了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在这一背景中作为观念意义可以得到更为有力和明确的表现。”[1]笔者认为,巴赫金不应该完全否定“为了感知而被陌生化”。运用陌生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感知,最终目的是为了显示道德价值和思想意义,二者并不矛盾,不能完全忽视了“为了被感知”这一直接目的。
巴赫金由于没有像对诗歌语言一样对陌生化理论进行系统批评,因而对它的局限的认识仍不够充分,如他没有认识到陌生化技巧会有时效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曾有人指出,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使用的是非常传统的叙事方式——倒叙,故事是通过露丝太太的大段回忆展开的,由于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当代电影一味追求新奇的表现手法,而对几十年前的传统手法并不了解,所以“倒叙”倒使他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了早期形式主义的局限:“任何陌生技法都有一定的时效期,终究会变得‘机械化’,被读者所厌倦。”[2]这个局限是巴赫金没有意识到的。 3 对形式主义在“文学性”上的超越
俄国形式主义者鲜明地提出了“文学性”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文学研究的终极目标。这一观念受到其他诸多理论观念的挑战。巴赫金便是在形式主义的土壤上进行反拨和拓展其理论的代表。他通过与形式主义者的“批评的对话”,达到了对作品“文学性”更深刻的揭示,这便是他对形式主义的超越与创新。
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他对“文学性”概念的拓展。“文学性”和“陌生化”一样,是形式主义的两大核心概念之一。形式主义者主张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文学的本体,即文学作品本身上面,着重探讨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种看法集中表现在雅各布森这样一段话中:“文学研究的主题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性’,即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3]巴赫金认为,形式主义者在追寻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的过程中,只知技巧的、语言的现实,而忽视了本应得到更多关注的艺术作品的“审美的现实”。因此,他把对“文学性”的论证置于对作品“审美的现实”的考察之中。在这里,巴赫金引入了一种重要概念——审美客体。巴赫金运用这一概念是想超越“形式与内容”或“材料与手法”的框架。
巴赫金在这方面的超越与探索也体现在他的文章《语言艺术创作中的内容、材料和形式问题》中。例如,他对形式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他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和研究形式:“第一,从纯审美客体内部,作为结构形式,它以内容(可能的事件)为价值目标,与内容相关;第二,从作品的布局整体内部,这是对形式技术的研究。”[4]巴赫金的这一分法比较清晰,不含糊。
巴赫金充分借鉴、吸取了形式主义的精髓,从而超越形式主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文艺观。他论拉伯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部著作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他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忽视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却在从小说中截取出来的所谓内容中去寻找创作特点的缺憾,并对陀氏作品艺术视角、体裁特点、情节布局、语言类型等的深刻解析,从中发掘出这些“艺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5]巴赫金对“文学性”的深刻把握也许能真正实现俄国形式主义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4 结语
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判,是真正的关于“文学性”的“内在批评”,他在肯定形式主义关于“文学性”的基本观点的前提下,深刻分析和批评它的缺陷,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在“形式与内容”“诗歌语言”“文学史”等方面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对形式主义的超越。
尽管巴赫金的对话还存在很多缺陷,但是他的方法和他的成果一样重要。他的学术立场和研究方法对我们现在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巴赫金(苏).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M] .邓勇,陈松岩,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54,68-69,87-88,142.
[2]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3] 钱佼汝.“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J].外国文学评论,1989(1).
[4] 巴赫金.语言艺术创作中的内容、材料与形式问题[A].巴赫金全集·哲学美学[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01.
[5] 董晓.超越形式主义的“文学性”——试析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J].国外文学(季刊),2000(2).
[6] 王先霈,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