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很多被长期临床应用证明能治病、治好病的廉价药正在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患者们往往是跑遍了医院和药店也买不到急需的救命药。不过,在黑市上这些廉价救命药却从来没有缺货的时候,而黄牛往往开出几十倍、上百倍的天价。
医院廉价药越来越少见
廉价药,又被称作基本药物,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一位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表示,现在科室里能见到的廉价药品越来越少了,很多以前常年使用、便宜又好用的小药已经在药房断货。令她印象最深的是灯心草,一种利尿中草药,排尿效果特别好。一些剖宫产手术患者,从手术室出来后面临的第一大难关就是排尿、排气。当产妇出现排尿困难时,护士抓一小把灯心草给她煮水喝下,立马见效。这种草药样子长得像方便面,半斤一大包,代煎茶饮一次够50个产妇喝的,费用才1元钱。但是现在这种利尿草药早就在一些医院的药房销声匿迹了。如今医生对于术后排不出尿的患者主要采取导尿方式,费用相对较高不说,患者也非常痛苦。
据一家大医院药房工作人员透露,廉价药经常出现厂家停产或者招标采购不上的情况,有些药品已经处于断货和即将断货的状态。其中,局麻及抗心律失常药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益民)0.96元/支,厂家不生产了;红霉素眼膏(北京双吉)0.51元/支;红霉素软膏(北京双吉) 0.57元/支,无货;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维生素K1注射液(国药容声 0.92元/支,辰欣药业 0.97元/支)也马上进不来货了。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廉价药品正在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一些常用的经典老药出现供应不足甚至断供的情况,是长期以来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廉价药为何断供?
廉价药备受患者喜爱却很难得到,究其原因,多位医药专家及业内人士分析:
第一是因为利润低、市场需求少,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没有生产积极性。
第二是有的廉价药因为副作用大,逐渐被其他性能更好的产品替代。上海医药总裁左敏表示,一盒ACTH的生产成本接近35元,但售价才不到4元,上海医药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一直是本着社会责任亏损生产的,一年就要损失好几百万。
第三是医院、药店不爱进廉价药。尽管近年来廉价药纷纷涨价,但是其利润空间依旧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有消息称,0.51元一支的红霉素眼药膏将要涨到8元一支了,其新价格是原来的15.6倍,但是其利润空间仍拼不过几十元一支的进口眼药水。在我国以药养医政策不变的大背景下,医院尚未完全实行医药分开,医院在销售药品时,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用以“以药补医”。因此,价格低的药,同样的提成,中间商和医院获利就少,而高价药获利的比例就高,廉价药很容易被抛弃和忽略。
第四是在药品销售渠道上,中间环节层层盘剥也有不少。药品出厂之后首先要经过药品代理商,然后到医药公司手里,还得分解到多层的分公司,每一层都是靠药吃药的买卖,公司运营、人员工资都指着药品利润“雁过拔毛”。
第五是恶意竞争。尽管国家出台价格放开政策,但仍无法扭转的状况是,廉价药还会出现招标死,这似乎成了廉价药的“不治之症”。在药品招标采购时,小企业恶意竞争,有意降低价格,使得中标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低于成本无法生存,中标企业只能放弃或者停止生产。
纳入医保支付药物目录
11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若干意见》及各地医改进展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指出,廉价药的问题成因比较复杂,廉价药短缺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有的是原材料供应比较缺乏,可能会一时短缺,原材料短缺以后,药品可能就生产不上来。
二是因为讲得最多的利益机制调节不平衡,有一些不赚钱,我们的企业是市场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盈利的,如果说在这时候药品不赚钱,他生产的积极性就不高。
三是比如有一些用药,我们经常讲的罕见病用药,用药的数量很小,企业如果为这些罕见病有药生产成本就比较高,我们各个方面要共同努力,鼓励企业去生产这些药品。
姚建红表示,从医改以来,我们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当中非常注重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成效的,希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第一,把一些短缺药品,纳入目录管理,包括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国家药物目录。纳入目录以后,我们医保能够支付,能够减少病人的负担,增加企业盈利的规模。
第二,各级医院要及时发现病人短缺药品,可能是一个群体或者是一个地区短缺药品,所以信息系统就很重要,前几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一起建立国家药品的供应保障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和各个地方连起来,能够及时起到预警作用,就是什么地方缺了什么药,能够及时发现,发现以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纳入定点生产管理。药品如果说短缺以后,企业不愿意生产,事实上是有这个生产能力的,我们就让他定点生产,比如在全国找几大药厂专门生产某几种药品,这样量就比较大,量大以后就能够盈利,所以我们通过定点生产的方式鼓励企业生产。
第四,政府的价格管理也做了改革,对所谓的廉价药或者是盈利比较小的药,不常用的药品在价格上有所优惠,在医保政策上也有所优惠,鼓励企业生产药品。
姚建红强调:“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医改这个大框架下,包括医院、社会和药品的生产企业等一起努力,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医院廉价药越来越少见
廉价药,又被称作基本药物,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一位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表示,现在科室里能见到的廉价药品越来越少了,很多以前常年使用、便宜又好用的小药已经在药房断货。令她印象最深的是灯心草,一种利尿中草药,排尿效果特别好。一些剖宫产手术患者,从手术室出来后面临的第一大难关就是排尿、排气。当产妇出现排尿困难时,护士抓一小把灯心草给她煮水喝下,立马见效。这种草药样子长得像方便面,半斤一大包,代煎茶饮一次够50个产妇喝的,费用才1元钱。但是现在这种利尿草药早就在一些医院的药房销声匿迹了。如今医生对于术后排不出尿的患者主要采取导尿方式,费用相对较高不说,患者也非常痛苦。
据一家大医院药房工作人员透露,廉价药经常出现厂家停产或者招标采购不上的情况,有些药品已经处于断货和即将断货的状态。其中,局麻及抗心律失常药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益民)0.96元/支,厂家不生产了;红霉素眼膏(北京双吉)0.51元/支;红霉素软膏(北京双吉) 0.57元/支,无货;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维生素K1注射液(国药容声 0.92元/支,辰欣药业 0.97元/支)也马上进不来货了。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廉价药品正在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一些常用的经典老药出现供应不足甚至断供的情况,是长期以来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廉价药为何断供?
廉价药备受患者喜爱却很难得到,究其原因,多位医药专家及业内人士分析:
第一是因为利润低、市场需求少,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没有生产积极性。
第二是有的廉价药因为副作用大,逐渐被其他性能更好的产品替代。上海医药总裁左敏表示,一盒ACTH的生产成本接近35元,但售价才不到4元,上海医药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一直是本着社会责任亏损生产的,一年就要损失好几百万。
第三是医院、药店不爱进廉价药。尽管近年来廉价药纷纷涨价,但是其利润空间依旧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有消息称,0.51元一支的红霉素眼药膏将要涨到8元一支了,其新价格是原来的15.6倍,但是其利润空间仍拼不过几十元一支的进口眼药水。在我国以药养医政策不变的大背景下,医院尚未完全实行医药分开,医院在销售药品时,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用以“以药补医”。因此,价格低的药,同样的提成,中间商和医院获利就少,而高价药获利的比例就高,廉价药很容易被抛弃和忽略。
第四是在药品销售渠道上,中间环节层层盘剥也有不少。药品出厂之后首先要经过药品代理商,然后到医药公司手里,还得分解到多层的分公司,每一层都是靠药吃药的买卖,公司运营、人员工资都指着药品利润“雁过拔毛”。
第五是恶意竞争。尽管国家出台价格放开政策,但仍无法扭转的状况是,廉价药还会出现招标死,这似乎成了廉价药的“不治之症”。在药品招标采购时,小企业恶意竞争,有意降低价格,使得中标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低于成本无法生存,中标企业只能放弃或者停止生产。
纳入医保支付药物目录
11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若干意见》及各地医改进展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指出,廉价药的问题成因比较复杂,廉价药短缺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有的是原材料供应比较缺乏,可能会一时短缺,原材料短缺以后,药品可能就生产不上来。
二是因为讲得最多的利益机制调节不平衡,有一些不赚钱,我们的企业是市场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盈利的,如果说在这时候药品不赚钱,他生产的积极性就不高。
三是比如有一些用药,我们经常讲的罕见病用药,用药的数量很小,企业如果为这些罕见病有药生产成本就比较高,我们各个方面要共同努力,鼓励企业去生产这些药品。
姚建红表示,从医改以来,我们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当中非常注重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成效的,希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第一,把一些短缺药品,纳入目录管理,包括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国家药物目录。纳入目录以后,我们医保能够支付,能够减少病人的负担,增加企业盈利的规模。
第二,各级医院要及时发现病人短缺药品,可能是一个群体或者是一个地区短缺药品,所以信息系统就很重要,前几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一起建立国家药品的供应保障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和各个地方连起来,能够及时起到预警作用,就是什么地方缺了什么药,能够及时发现,发现以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纳入定点生产管理。药品如果说短缺以后,企业不愿意生产,事实上是有这个生产能力的,我们就让他定点生产,比如在全国找几大药厂专门生产某几种药品,这样量就比较大,量大以后就能够盈利,所以我们通过定点生产的方式鼓励企业生产。
第四,政府的价格管理也做了改革,对所谓的廉价药或者是盈利比较小的药,不常用的药品在价格上有所优惠,在医保政策上也有所优惠,鼓励企业生产药品。
姚建红强调:“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医改这个大框架下,包括医院、社会和药品的生产企业等一起努力,逐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