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散步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房间里放着旧的T形尺和金属直角尺,看起来像是英文字母T和L。它们装点着我的房间。此外,房间里还并排放着从瑞士的玩具博物馆买来的木制骰子(白底上写着黑色字母和数字),以及用冲切工具制作的钟表表盘。曾经有人告诉我,某家印刷厂倒闭了,之后我便有幸得到了大量用于活字印刷的铅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家里各种各样的“文字制品”就多了起来。
  说起文字,我想起去法国普罗旺斯修道院参观时的事。当时我发现粗糙的石铺地面与石墙上刻着英文字母和希腊文,心想,这些字母与文字是在拼接石料的时候用来做标记的吗?不过这些文字只是三三两两地出现,而且分布散乱,所以很难让人联想到它们对当初的建造有什么作用。这些在避人耳目的地方悄悄刻着的文字是中世纪从事修建的修道士们刻的吗?塞南克修道院的石头是白色的,因此文字清晰地浮现在上面。这些手迹看起来很温柔,像涂鸦一样,它们生动地传达着当时的气息。
  美国画家贾斯珀·约翰斯的作品中,有一幅画的是阿拉伯数字“5”,数字是用灰色系的颜料描绘的,占满了整个画面。整幅画的运笔十分出色,令我格外欣赏。他所创作的没有深度与内涵的主题中也有描绘星条旗的作品,然而我偏爱描绘“数字”与“字母”的作品。因为我觉得描绘的对象越是没有含义,就越能使画作变得纯粹。
  我无法为我的喜好做出很好的解释,也许是因为我钟爱文字本身的形态美。26个字母通过排列组合,可以组成不同意义的单词,进而组成句子,然而一旦拆开这些组合,“C”“A”“T”等字母便不再承担意义,不再受原有意义的影响,它们瞬间变得中立并回归到没有意义的字母中去了。不管经过怎样人工雕琢的语言,一旦拆分成最小的组成单位,都会变得很清爽,展现出“素颜”的样子。有意义与无意义,字母在其间自在变换、自由穿梭。它们没有在这两个概念中筑起屏障,而是装上了魔法开关,允许人们自由地开或关。正因为英文字母有着随意、自由的特点,我才特别喜欢它们。
  总觉得“必需品”“有价值”是一种羁绊,会给人莫名的沉重感。当我负担沉重时,便觉得如果可以甩掉包袱,重归“无用”“无意义”,该有多好。要是真能那样,得多高兴啊。为了谋生而工作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把玩乐与工作相联系,“寓工于乐”就好了。如果可以把劳动压缩成人生中分量很小的一部分,可以在工作与玩乐之间自由转换着度日……我偶尔也会做一下白日梦,想象人生也可以像字母一样处于自由转换的状态。
  餐具也是一样,偶尔也有从实用性中解脫出来的关闭状态。此时的餐具不作为实用物品,而是单纯地作为造型艺术品放在桌子上。有趣的是,餐具虽然与一日三餐这样具体的实用世界不可分离,但同时也可以自由地进入无意义的、抽象的世界。
  适用主题: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实用与审美;自由与束缚;尊重与包容;超越功利;感受事物纯粹之美;认清自己,回归本心;享受无意义……
   文本解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邬双
  我的生活散步,其实是一种生活美学,一种超功利、无目的地去享受生活及事物本身美好的态度。我们有时被价值和意义束缚了,忘了追求价值和意义本身是为了让自己更自由、更美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适时地从实用、功利中解脱出来,享受“无意义”,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关注更多平时被忽略的美,重新感受生活的诗意和美好;也可以让我们暂时放下“价值和意义”的包袱,突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去感受心灵的自由;还可以让我们明白“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深层含义,尊重个体生命的需求,包容多元的思想。我们应辩证思考“意义”与“无意义”的含义,深入阐释无意义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从超越文本,去探讨真正的自由没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关键在于你是否认识你自己,敢不敢做自己。
  示例一:三谷龙二对“无用”与“无意义”的呼唤,某种程度上是对摆脱现实生活“实用性”价值与意义的灌输、压迫的呼唤。阿微木依萝《冒险家》中的母子用想象力对抗城市中扑面而来的规则、冲破为一切现象赋予意义的惯性思维,谋生所依的实用价值与意义赋予固然不应被一味逃避舍弃,但倘若让思想完全为之拘束,有多少生活的可能性会因此与人类失之交臂?暂时从意义与用途的“天罗地网”中脱身,回归无用与无意义之中,正如《白日梦想家》的主人公不时陷入天马行空的神游,或是如小渔村中的克拉克仰望星空以想象编织太空漫游的史诗。在“无意义”永不满溢的容器中播下想象的种子,美与自由的慰藉或许会不期而至。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杜千珑
  示例二:曾德雄在《角色意识与主体性》中说:“当人被认定为角色时,人的生命的权利就已经被消弭。”人本可创造无限可能,但若被生活的条框所束缚,认定自己只该埋头于手中事务,接受生活给你贴上的标签时,你的人生将是多么索然无味。三谷龙二在《我的生活散步》中感叹:“想象人生也可以向字母一样处于自由转换的状态。”不也正是想告诉我们去打碎各种硬性设定,像阿拉伯数字或字母一般不再承担意义而清爽起来,让心灵获得自由。当你去认识到自己其实不必拘泥于生活的苟且,而是能享有游心于淡之情怀时,也便是发现了生活的幸福。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燕华
  示例三:留一份空间给我们的生活,能使我们的心灵沉静下来,得到最美的盛放。我们都渴望追寻心中的那份平静和自由,正如诗人吕德安远离现代生活,隐居山林,让心中的诗意悄然绽放;亦如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独自在麦田中静静地守望后,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人生不应该被锁链所困住,更无需时刻被意义羁绊。我们可以学学霍尔顿和吕德安,给生活一份空间,慢下脚步,宁静地享受人生这场美好的修行。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哲豪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据说,赶驴人驱策懒驴的方法是在懒驴脑袋的前面挂上一根鲜嫩的胡萝卜,让驴子在美食的诱惑下不断地向前走,最终到达目的地。赶驴人的做法虽说有些狡猾,但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打赏之道”。  “打赏”即给予对方好处,至于目的,要么是让所识穷乏者得,要么是让别人入我彀中,为我所用,要么是满足自我需求,肯定自我。  在古代,“打赏”一词要么有鲜明的等级色彩,要么有“施舍小费”之意,总之有浓重的“不平等”之意。《红楼
很多人以为,高明的措辞来自天生的语感,可实际上,措辞就像做菜一样,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  ——佐佐木圭一  太讲究理智,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太顺从情感,则会被情绪左右;太坚持己见,终将走入穷途末路。  ——夏目漱石  所谓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種东西的状态,就是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状态。  ——三岛由纪夫  我觉得人在长跑时心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平和。跑过一定距离之后,渐渐懒得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这是金庸留给自己的墓志铭。2018年10月30日,一直笑称“我都死了20多回”的金庸先生,这一次真的离开了。  金庸,原名查良镛,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他用15部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个奇迹:“凡有华人居住处,就有金庸在流行。”他总是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衬衫扣子系到最上面的一颗,领带扎紧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不少国家的语言机构、资讯媒体会根据每年的词语流行度、广泛知名度、用户查询率等标准评选出“年度关键词”。这些词语往往浓缩当年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变迁,折射出本年度国家的流行趋势、关注热点、公众情绪和社会图景等,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以下是某机构评选出的我国近三年国内外“年度关键词”:  请结合上述表格内容,对2019的“年度关键词”
多年前,一句“视吾家之所寡有”,震荡了历史烟尘,令人心动,接着便是焚券市义的美谈不胫而走,似乎冥冥之间道出了不证自明的真理,即我们尚未拥有之物决定了个体生命的富有程度。  “富有”一词,在现代语境下往往被滥用,被曲解,被化为炫耀的工具手段,人们固执地将富有的定义囿于金钱名利等已得之物,殊不知古典理性的告诫。何谓之富有?顾名思义,富有指向丰盈与饱满。所得之物,固然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但沉静沉淀之后,
作为中国首届央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杨澜知性优雅、深入浅出的主持风格成就了无数的荧屏经典。她很喜欢说一句话:一问一世界。  1994年,杨澜耗时数年好不容易才在央视站稳脚跟,成为《正大综艺》的当红女主持。此时她却做出了一个令旁人无比费解的决定:辞去央视工作,只身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她想学习世界顶级的传媒理念和技术。  26岁的杨澜,就这样开始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涯。无论是生活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
连日来,几则关于老一辈科学家的新闻陆续成为热点。2019年1月14日,97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退休。他从医70多年,把近1.6万名肝胆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退休前每周仍坚持完成3台手术。2019年1月16日,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3周岁,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隐姓埋名28年,连妻子都不知道他从事的是“这么高级的保密工作”。  人们敬仰老一辈科学家,不光是因为他们在年迈之际,依
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郊,有一个坐落于大型垃圾掩埋场的贫民窟社区 Cateura。那里的人们生活在垃圾的包围中,靠拾荒、变卖垃圾为生。  2006年的一天,环境工程师Favio到Cateura参与一个垃圾回收项目,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爱好音乐的他冒出一个想法:“我想给孩子们一点垃圾以外的生活。”但在Cateura,一把小提琴的价格比房子还贵,而且这里的孩子连基础教育都没有,还想学音乐?大家都劝他“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②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③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⑥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鲁迅)  读了上面六则关于“读书”的名句,对于“读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