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可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采取课堂演示、随机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等基本模式。信息技术的资源库、交流工具、研究工具、管理工具与其他教学要素的结合构成整合的支持模型。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机专业课程 整合 高职院校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对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作出了规划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这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热点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文字、语音、图像和视频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目前, 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 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及其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是指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高职计算机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以及实施等方面融为一体,共同完成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教学的演示工具,不是被动的纳入。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引发教学的变革, 只有使其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过程,信息技术才会对教学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互动性双向整合,要求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教学观、学习观,应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反思性和合作性,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地位,并实现人与物化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和新型的学习型社会。
  二、当前高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比较落后
  现今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持的教育观念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教师对整合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认识高度尚不统一,没有领会到计算机技术的实质,未将信息技术融入真正的课程结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方法和教学思维的转换上,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对于信息化的利用存在机械、虚化的现象。不少教师认为整合仅仅是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单纯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的水平上,导致教学成“黑板搬家”“课程扫描”,由传统的“人灌”变成了“电灌”。 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其实质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教学,既没有人机间的互动也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内容过于宽泛,难免会失去课程整合的本位;过分的对理论进行拔高必然会使一线的教育实践者失去方向。形式化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缺乏实实在在的推进。
  (二)教学环境资源建设质量良莠不齐
  网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这些年来,高职院校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网络环境升级,但针对教学进行的建设很少,教学资源建设规划没有跟上教育转型,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很多后发展高校的校园网仅仅停留在发布新闻和传达基本信息服务的基础上,不能针对学科建设发展的教学内容变化调整,不能及时更新网站和网络课程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网络课程使用效率低,形同虚设。整合基本上是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而对课前、课后环节的整合是十分匮乏的,并没有真正实现对教学的良好支持。总体来说就成了整合的瓶颈。
  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应用平台较多,但教学上所需的教学平台、资源平台较少,开发出的课件和网络课程多用于参赛,而真正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改善的较少。而且,没有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体发展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资源平台。目前,资源库建设针对性不强,资源收集注重数量,忽视质量,缺乏从教学需要和发展出发,对各子模块进行系统的设计。这样建设的教学资源不能反映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只有欣赏性而没有实用性,与教学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建设维护信息资源的经费保障、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有考核标准等配套机制方面缺乏必要的政策的措施。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信息设施建设,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立教学应用平台
  在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如何考虑资源与教学的结合,有效利用资金,在政策上优先考虑和建设与教学需求迫切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整合研究与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和有效保障。大力加强学校的信息设施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没有可靠的信息设施就无法保障整合的实施;没有硬件的投入,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数字化校园都是空谈。因此,学校应继续加大硬件建设经费的投入,每年都进行设备、系统的更新与维护,搞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校园网络的灵活运用,部署网络教学功能。
  要综合考虑建设网络硬件环境。建设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和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必须考虑满足现今教学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
  选择或开发适合的教学应用平台。学校领导应重视教育技术方面的应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共同为促进教学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加强网络的教学服务功能,实现对教学的强大支持,学校必须建立教学服务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源,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网络的教学服务功能。
  (二)提高全员信息素养和教育观念更新
  高职人才集中,提高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抓好学生的信息能力培训。当前,学生应掌握信息化素质的基本知识、网络信息资源及应用、基于Web 2.0技术的网络应用等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会了使用和评价,通过讨论来促进反思、加深理解、学会批判,通过比较学会对信息的鉴别,通过有效的交互工具,得到教师的解答和同学的帮助。总之,要始终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目标的重点,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   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科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应当遵循以下四个要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作用。(1)要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需求、学生的特点以及媒体的特性,合理地选择技术,合理安排使用的时机与方式。(2)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处理信息和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3)要强调协作学习和情感交流,把技术的工具性和教学的人文性统一起来,其中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4)要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能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工具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三)建立适合自身教学情况的整合模式
  计算机科学知识爆炸性增长,新技术新应用日新月异、层出不穷,面对高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仅依托教材和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学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校软硬件条件、师生情况等教学条件综合考量,尝试从计算机辅助的讲授型授课、基于Internet的合作学习、Web Quest、课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角度使用信息技术,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学实践。我们可充分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和开放性等特点,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灵活性的原则,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办法,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全面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本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课外则鼓励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为他们扩展知识。
  (四)重视资源建设
  网络中丰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无疑是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与研究、构建新型教学结构的重要信息来源。学校的学科资源建设要有序、高效地进行。学校可出资购买现成配套的教育资源库,也应积极组织教师建立自有的资源库,搜索整理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并进行研究和改良以适应本校实际教学情况。总之,就是要调动教师进行力所能及的学科资源开发。
  信息技术可以从信息资源库、研究开发工具、交流协作工具、管理工具四个方面为计算机课程提供支持。信息技术对这四方面的支持与实训过程中的其他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构建一个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与优化模型。
  四、结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而目前我国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处于低层次的整合,因此,还需要一线教师与教育技术研究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技术观[J].中国远程教育, 2002,(10):53- 57.
  [2]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3(2).
  [3]罗闻泉.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J].职业技术教育, 2007(2).
  2012年9月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国内访学。《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编号:教人厅[2004]8号)。
  作者简介:
  易芳(1978- ),女,江西萍乡人,副教授,硕士,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教务处党支部书记。2011年12月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计算机类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研究》(编号: JC1240),在研。2011年11月参与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体验式”教学研究》(编号:JXJG-11-51-4),在研。2011年11月主持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分层教学法在高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XJG-11-51-2),在研。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的交际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注重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励学习动机,教师要转变观念,创设学习语境,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学英语 口语教学 方法  英语口语教学最基本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用简单而正确的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不错,但在真实语境中却难以开口。针对当前
徐复观在对儒、道两家的思想进行"现代的疏释"的过程中,以人性论为中心,以个人的经验的身、心为作工夫的场所,指出了在生活实践中建立道德主体、艺术主体的多样的工夫进路,构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中软磁合金的制备领域。特别适合制备铁钴硅硼类中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矩形比、高磁导率等综合性能好的新型铁基非晶软磁合金材料。该材料的具体化学成分
高效课堂中,教师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要具有激励性人格,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会。  高效课堂教师角色转变引导高效课堂这样评价教师:给学生讲明白的不是好老师,能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能让学生学会的才是好教师。可见,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换角色。  一、精于做一位“导演”  教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对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对
布雷克、格拉夫、诺维巴和绪森四家公司强强联手,整合了各自的销售队伍,组建了世界领先的纺纱技术专件业务部,成为全球唯一品种齐全的纺纱技术专件供应商。在ITMA亚洲展览会
视障学生由于视觉有缺陷,容易产生消极自我观念,主要与家庭教育、视觉受损程度、教育观念陈旧等有关.教师可从更新教育观念、引导视障学生悦纳自我、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获取
粘结剂是料浆熔烧法制备铌钨合金高温抗氧化涂层不可或缺的一种水溶性多分子聚合物,本文通过分析铌钨合金试片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及高温性能测试,论述了制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52号公告,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甲基丁烯醇聚醚》等811项行业标准的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其中,由全国纺织机
为更好地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
目的:探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对保留生育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本次研究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80例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按照患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