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目前在阅读教学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学生阅读活动本质的认识,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表明,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尊重、信任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和唤起学生阅读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根据生成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点拨和引导,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尊重“兴趣爱好”,引导自主选择
首先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如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开国大典》时,在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之后,教师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设想自己就是当时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抓拍哪些难忘的镜头,谈谈理由并给自己的照片起个名,配上一段文字解说。由于选的是自己印象深刻的,并符合自己感悟能力的,因此,课堂上学习热情高涨。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选择。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可以让学生潜心品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这种富有个性的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张扬。
二、应用“抛砖引玉”激发兴趣
作为语文教育谋略,“抛砖引玉”的含义则是:有意抢先发表貌似粗浅甚至错误的意见,以引发教育对象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得出正确、深刻甚至富有创意的见解或结论,因而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如教师在教屠格涅夫的《麻雀》(《小学语文》人教大纲版第八册第三单元)时,就很能体现“抛砖引玉”运作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教师可有如川剧中的“变脸”频频变换角色:一会儿是“未能远谟”的“肉食者”,一会儿是“持错误意见者”;一会儿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一会儿又和学生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一会儿“顽固不化”,一会儿又“从善如流”……这也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不少喜剧气氛和幽默色彩。
三、追求阅读教学的综合效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小话题”、“小练笔”,用大量与阅读密切结合的“小”的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弥补单项练习的不足,于是,“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就在语文课堂上融为一体,而阅读教学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了。
如在学习法布尔的《蜜蜂》一文时,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蜜蜂”这个课文题目猜想:这篇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多数学生猜想的结果是“文章要介绍蜜蜂这种昆虫”。在读懂课文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总结这篇文章到底写什么,学生总结的结果是:文章写了法布尔用做实验的方法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老师又让学生将两个结果进行对比,让他们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蜜蜂”,你觉得合适吗?如果不合适应该如何改?
从阅读的角度讲,猜想课文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是达成“把握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从习作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练习能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要表达的内容确定文章的题目。
从口语交际的角度来讲,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推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另外,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角度,除了让学生感受教参中规定的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专家是听”的精神。
(作者单位:562402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中心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表明,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尊重、信任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和唤起学生阅读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根据生成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点拨和引导,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尊重“兴趣爱好”,引导自主选择
首先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如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开国大典》时,在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之后,教师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设想自己就是当时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抓拍哪些难忘的镜头,谈谈理由并给自己的照片起个名,配上一段文字解说。由于选的是自己印象深刻的,并符合自己感悟能力的,因此,课堂上学习热情高涨。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选择。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可以让学生潜心品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这种富有个性的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张扬。
二、应用“抛砖引玉”激发兴趣
作为语文教育谋略,“抛砖引玉”的含义则是:有意抢先发表貌似粗浅甚至错误的意见,以引发教育对象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得出正确、深刻甚至富有创意的见解或结论,因而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如教师在教屠格涅夫的《麻雀》(《小学语文》人教大纲版第八册第三单元)时,就很能体现“抛砖引玉”运作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教师可有如川剧中的“变脸”频频变换角色:一会儿是“未能远谟”的“肉食者”,一会儿是“持错误意见者”;一会儿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一会儿又和学生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一会儿“顽固不化”,一会儿又“从善如流”……这也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不少喜剧气氛和幽默色彩。
三、追求阅读教学的综合效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小话题”、“小练笔”,用大量与阅读密切结合的“小”的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弥补单项练习的不足,于是,“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就在语文课堂上融为一体,而阅读教学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了。
如在学习法布尔的《蜜蜂》一文时,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蜜蜂”这个课文题目猜想:这篇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多数学生猜想的结果是“文章要介绍蜜蜂这种昆虫”。在读懂课文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总结这篇文章到底写什么,学生总结的结果是:文章写了法布尔用做实验的方法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老师又让学生将两个结果进行对比,让他们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蜜蜂”,你觉得合适吗?如果不合适应该如何改?
从阅读的角度讲,猜想课文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是达成“把握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从习作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练习能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要表达的内容确定文章的题目。
从口语交际的角度来讲,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推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另外,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角度,除了让学生感受教参中规定的法布尔的科学探究精神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专家是听”的精神。
(作者单位:562402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