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南都报的《谁见过这对小兄弟》后,我不仅陷入沉思,家庭、社会给孩子多点爱多点关心是件困难的事情吗?每天多用一点点时间,每天就多那么一点点的关爱,这对小兄弟也许就不会选择去流浪,不会离开自己最亲的亲人。
小兄弟的父母平时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离家出走。这对父母没有在根本上找原因,只是简单的把孩子送回老家,以求不在眼前就心安静。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信赖最依恋的人,为何孩子却要选择逃离?那是因为孩子觉得父母不值得他留恋,父母不是爱他的人。当他做错事情,动不动就责打,甚至把他送到并不熟悉的亲戚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认为是父母不喜欢他、抛弃了他。流浪是孤独的,是无依无靠的,孩子却选择了流浪,他会认为虽然没人和自己说话,但要比在家听父母的责骂声好;既然家并不温暖还有束缚,倒不如在大街上游荡的自由自在。这次小哥哥把弟弟带走,因为他爱自己的小弟弟,表明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孤独的心灵希望被温暖,希望有可依靠的对象,即使是年幼的弟弟。作为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不是生下就能自己长大、长好,喂饱他们的肚子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用爱填满他们的心灵,生儿更要育儿。生活再艰难能换回一家的团聚,还有什么艰难不能度过;再忙也需要抽点时间给孩子一个温暖拥抱。曾有位盲人父亲,为了给两个孩子读书筹学费,每天都在大街上乞讨,两个孩子丝毫没有觉得父亲这样做丢脸,心疼父亲要替代父亲去乞讨。坚强的父亲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让孩子不读书没文化。父亲在乞讨时,让女儿把课本的内容读给他听,他硬是把一册册的课本内容给背下来,一点点教给女儿,再让女儿把知识教给年幼的儿子。于是大街上就有了这样一道风景,父亲在乞讨,一对儿女在旁专心的读书做功课。当离家出走多年的母亲回来要带走这对孩子过安稳日子时,两个孩子坚决不肯离开养他们育他们的父亲。这对儿女最后都用优秀的成绩考上大学回报自己的父亲。同样是艰难的家庭,截然不同的两种状况。出走的小兄弟的母亲表示:“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和他沟通,兄弟俩都很调皮”,从这话语中我感觉出这位母亲的放弃,也感受到孩子内心的伤痛。从情感角度看,如果一个人被放弃被忽略,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尤其是未成年孩子感觉到被自己最亲的人否定和嫌弃,那种伤害是不容易平复的。从黄舒平多次离家出走的情况看,十一岁时的他竟然能一人跑到武汉,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聪明而又敏感的孩子,亲情的缺失更容易走向极端,而他出走的惩罚是被放到老家一年,孩子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已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如何挽回这颗受伤的心,只能由父母用宽容和温暖的情感去抚慰。
在讨论这一出走事件时,家庭的不和谐固然是造成这次出走的主要原因,换个角度看,社会也难辞其咎。为何近几年,类似事件常有发生,却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呢?那是因为见得太多这样的事情发生,麻木了吗?还是因为这些是来自社会低层家庭发生的事件,不值得人们去关注?而这些弱势群体恰恰迫切需要得到积极有效的帮助。如果我们的社会有完善的机构去宣传教育做好预防工作,在弱势群体需要援助时能及时施与援助之手,这类事件就不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孩子也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蝴蝶效应”的原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再小的事物,最终也能引起社会的大震荡。今天的孩子就是国家社会的明天,家庭、社会没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就会给将来的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隐患。暑假快要结束了,孩子在假期里是怎么度过的?离开学校的管束,孩子的教育出现真空期,社会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少儿电视节目播放的是一套套没有多少正面教育的卡通片,居民社区里也没有为孩子提供有益身心的活动。孩子面对漫长的假期无所事事,又没有正确的指导,容易走向极端。我们的社会必须要检讨,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怀。香港社会的志愿组织值得称赞,也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童军组织。“成为香港最优秀的志愿团体,致力培育青少年的工作,造福社会”,这是香港童军组织抱负;“致力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透過富挑战性和有进度性的训练和活动,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群、美五育的发展”,是该组织的使命。该组织有90多年的历史了,一直孜孜不倦的致力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类似的组织,有效、持续不断的为我们的青少年服务,为社会的明天培育一批批的栋梁,回报社会。完善而有效的社会机制,不能停留在口头讨论和作秀般的一两次活动,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借鉴国外科学可取的做法,真真正正落实在行动上,防范于未然。
衷心希望这对小兄弟能早日回家,也希望这样的事件不要再发生,希望每个家庭都是和睦的,希望每个小孩子都能幸福快乐,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多点温情。我们给别人多点爱多点关心,给自己多点责任,做到这些其实并不困难。
小兄弟的父母平时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离家出走。这对父母没有在根本上找原因,只是简单的把孩子送回老家,以求不在眼前就心安静。父母原本是孩子最信赖最依恋的人,为何孩子却要选择逃离?那是因为孩子觉得父母不值得他留恋,父母不是爱他的人。当他做错事情,动不动就责打,甚至把他送到并不熟悉的亲戚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认为是父母不喜欢他、抛弃了他。流浪是孤独的,是无依无靠的,孩子却选择了流浪,他会认为虽然没人和自己说话,但要比在家听父母的责骂声好;既然家并不温暖还有束缚,倒不如在大街上游荡的自由自在。这次小哥哥把弟弟带走,因为他爱自己的小弟弟,表明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孤独的心灵希望被温暖,希望有可依靠的对象,即使是年幼的弟弟。作为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不是生下就能自己长大、长好,喂饱他们的肚子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用爱填满他们的心灵,生儿更要育儿。生活再艰难能换回一家的团聚,还有什么艰难不能度过;再忙也需要抽点时间给孩子一个温暖拥抱。曾有位盲人父亲,为了给两个孩子读书筹学费,每天都在大街上乞讨,两个孩子丝毫没有觉得父亲这样做丢脸,心疼父亲要替代父亲去乞讨。坚强的父亲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让孩子不读书没文化。父亲在乞讨时,让女儿把课本的内容读给他听,他硬是把一册册的课本内容给背下来,一点点教给女儿,再让女儿把知识教给年幼的儿子。于是大街上就有了这样一道风景,父亲在乞讨,一对儿女在旁专心的读书做功课。当离家出走多年的母亲回来要带走这对孩子过安稳日子时,两个孩子坚决不肯离开养他们育他们的父亲。这对儿女最后都用优秀的成绩考上大学回报自己的父亲。同样是艰难的家庭,截然不同的两种状况。出走的小兄弟的母亲表示:“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和他沟通,兄弟俩都很调皮”,从这话语中我感觉出这位母亲的放弃,也感受到孩子内心的伤痛。从情感角度看,如果一个人被放弃被忽略,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尤其是未成年孩子感觉到被自己最亲的人否定和嫌弃,那种伤害是不容易平复的。从黄舒平多次离家出走的情况看,十一岁时的他竟然能一人跑到武汉,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聪明而又敏感的孩子,亲情的缺失更容易走向极端,而他出走的惩罚是被放到老家一年,孩子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已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如何挽回这颗受伤的心,只能由父母用宽容和温暖的情感去抚慰。
在讨论这一出走事件时,家庭的不和谐固然是造成这次出走的主要原因,换个角度看,社会也难辞其咎。为何近几年,类似事件常有发生,却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呢?那是因为见得太多这样的事情发生,麻木了吗?还是因为这些是来自社会低层家庭发生的事件,不值得人们去关注?而这些弱势群体恰恰迫切需要得到积极有效的帮助。如果我们的社会有完善的机构去宣传教育做好预防工作,在弱势群体需要援助时能及时施与援助之手,这类事件就不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孩子也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蝴蝶效应”的原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再小的事物,最终也能引起社会的大震荡。今天的孩子就是国家社会的明天,家庭、社会没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就会给将来的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隐患。暑假快要结束了,孩子在假期里是怎么度过的?离开学校的管束,孩子的教育出现真空期,社会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少儿电视节目播放的是一套套没有多少正面教育的卡通片,居民社区里也没有为孩子提供有益身心的活动。孩子面对漫长的假期无所事事,又没有正确的指导,容易走向极端。我们的社会必须要检讨,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怀。香港社会的志愿组织值得称赞,也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童军组织。“成为香港最优秀的志愿团体,致力培育青少年的工作,造福社会”,这是香港童军组织抱负;“致力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透過富挑战性和有进度性的训练和活动,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群、美五育的发展”,是该组织的使命。该组织有90多年的历史了,一直孜孜不倦的致力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类似的组织,有效、持续不断的为我们的青少年服务,为社会的明天培育一批批的栋梁,回报社会。完善而有效的社会机制,不能停留在口头讨论和作秀般的一两次活动,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借鉴国外科学可取的做法,真真正正落实在行动上,防范于未然。
衷心希望这对小兄弟能早日回家,也希望这样的事件不要再发生,希望每个家庭都是和睦的,希望每个小孩子都能幸福快乐,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多点温情。我们给别人多点爱多点关心,给自己多点责任,做到这些其实并不困难。